【文档说明】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35)页,633.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8f24d71ec2052e9a24deceec0c92ca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首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入学测试试题高二生物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与靶细胞膜上蛋白质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B.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必须经过血液的运输才能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C.高等植物
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只起物质通道的作用D.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完全依赖于信息交流【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
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
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详解】A、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并与靶细胞细胞膜表面受体(糖蛋白)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A正确;B、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必须经过体液运输而不一定是血液的运输,才能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如神经递质则不经过血液运输而通过组织液运输来传递信息,B错误;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既能起物质通道的作用,也能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C错误;D、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的功能协调不仅仅依赖于信息交流,还依赖于物质和能量交换,D错误。故选A。
【点睛】掌握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结合题干信息判断是解题关键。2.图表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抗体的消化作用,根据图示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蛋白酶能使抗体失活B.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C.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胃蛋白酶催化抗体分解断裂的肽键数目多于木
瓜蛋白酶【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抗体含有四条链,在木瓜蛋白酶的作用下,两条长链断裂一次,说明木瓜蛋白酶能够催化抗体水解;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两条长链断裂多次,说明胃蛋白酶能够催化抗体水解。综上所述,抗
体能够被两种蛋白酶水解,只是水解的部位不同,而酶具有专一性,说明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胃蛋白酶能够催化抗体水解,使得抗体失活,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C、根据实验只能得出两种蛋白质可以催化抗体水解,但是不能得出两种蛋白
酶的化学本质,C错误;D、由图可知,胃蛋白酶使抗体分解断裂的肽键数目多于木瓜蛋白酶,D正确。故选C。3.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摄食、运动、分裂、繁殖等C.多细胞生物
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D.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
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详解】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A正确;B、单细胞生物体一般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摄食、运动、分裂、繁殖等,B正确;C、多细胞动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
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C正确;D、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D错误。故选D。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对麋鹿的保护属于后者B.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关键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种生物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D.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答案】D【解析】【详解】A、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等,麋鹿属于濒危物种,易地保护可为行将灭绝的
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因此对麋鹿的保护属于后者,A正确;B、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B正确;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正确;D、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和利用,D错误。故选D。5.下图为DNA指纹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受害者体内的精液来自1号,除精液外,一滴血或一根头发也可以进行DNA指纹鉴
定B.同一个人的不同组织产生的DNA指纹图形完全一致。C.该技术还可以用于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D.即使是双胞胎,两个人的DNA指纹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在现代刑侦领域中,DNA指纹技术
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刑侦人员只需要一滴血、一根头发或精液等样品,就可以进行DNA指纹鉴定。从图解中可以看出,在怀疑对象中1号与从受害者体内分离出来的精液中DNA的指纹图一致,可判断受害者体内的精液来自1号,A项正确;B、人体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因此都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即同一
个人的不同组织产生的DNA指纹图形完全一致,B项正确;C、利用指纹技术进行DNA指纹鉴定的原理是DNA分子的特异性,因为每个人的DNA都具有特定的排列顺序,故每个人的DNA指纹图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该技术
还可以用于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C项正确;D、若是同卵双胞胎,由于两个胚胎(两个人)的细胞均来自同一个受精卵,所以都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则他们的DNA指纹有可能完全相同,D项错误。故选D。6.细胞分化是生物界
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B.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其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C.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D.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
功能的效率【答案】B【解析】【分析】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不同,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2、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其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由特定的基因表达。3、细胞分化可以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于专门化形成各种不同细胞,进而形成具有特定形态、
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而每一种器官都可以相对独立地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这样就使得机体内可以同时进行多项生理活动,而不相互干扰,这样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详解】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
分化能力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A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中RNA、蛋白质种类只是部分不同,B错误;自然状态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C正确;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
门化,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正确。【点睛】关于“细胞分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7.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可以进一步分裂、分化成各种组织干细
胞,再进一步分化成各种不同的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各种组织干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胚胎干细胞有细胞周期,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C.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
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D.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答案】D【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
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详解】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胚胎干细胞能够增殖,具有细胞周期,但神经细胞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高度分化的细胞不
能进行分裂,没有细胞周期,B正确;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即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白细胞是不可逆转的,一直到死亡,C正确;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没有形成新个体,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周期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根本原因,明
确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理解细胞具有细胞周期的前提条件,明确高度分化的体细胞没有细胞周期,再对选择作出准确的判断。8.龙须菜是生活在近岸海域的大型经济藻类,既能给海洋生态系统提供光合产物,又能为人类提供食
品原料。某小组研究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龙须菜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已知大气CO2浓度约为0.03%,实验过程中温度等其他条件适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CO2浓度为0.03%的组是对照组B.增加CO2浓度能提高龙须菜的生长速率C.高光照强度下光反应
速率快从而使龙须菜生长较快D.选择龙须菜养殖场所时需考虑海水的透光率等因素【答案】B【解析】【分析】本实验研究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龙须菜生长的影响,自变量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因变量是生长速率。【详解】A、大气CO2浓度约为0.03%,实验中CO2
浓度为0.03%的组即为对照组,A正确;B、在高光强和低光强下,增加CO2浓度均不能提高龙须菜的生长速率,B错误;C、高光照强度下光反应速率远高于低光照强度,从而使龙须菜生长较快,C正确;D、不同的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生
长速率的影响不同,所以选择龙须菜养殖场所时需考虑海水的透光率等因素,D正确。故选B。9.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A.分子B.细胞C.生物圈D.器官【答案】B【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
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详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故选B。【点
睛】本题考查生命系统及细胞学说,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解题需要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0.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不包括()A.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对遗传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C.不能解释物
种大爆发等现象D.科学地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形成【答案】D【解析】【分析】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
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3.局限性:限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其次注重个体的进化价值而忽视群体作用。【详解】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
基本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不符合题意;B、自然选择学说提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但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B不符合题意;C、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C不符合题意;D、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
多样性的原因和生物适应性的原因,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掌握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和存在的不足,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叙说。11.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有()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②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核糖
核苷酸③基因存在于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④基因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⑤DNA分子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本质、基因与脱氧
核苷酸、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关系内容基因与脱氧核苷酸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称为遗传信息基因与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与染
色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详解】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①正确;②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②错误;③基因存在于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核糖体中没有,③错误;④基因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④
正确;⑤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并不是DNA分子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⑤错误;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⑥正确。故选B。【点睛】12.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如果该男孩
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A.3/5B.5/9C.4/9D.8/11【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这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可判断出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病。【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该病为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控制该病的隐性基因为a,则这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正常男孩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概率分别是1/3、2/3,产生的配子有2/3A、1/3a;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的基
因型是Aa,产生的配子A、a的概率分别是1/2、1/2;该正常男孩与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后子女的情况为AA(2/3×1/2=1/3)、Aa(2/3×1/2+1/3×1/2=1/2)、aa(1/2×1/3=1/6),所以他
们所生的正常男孩的基因型是1/3AA、1/2Aa,其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1/2+1/3)=3/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概率的计算,需先判断遗传方式再确定基因型才能做出正确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正常人群中的携带者的情况。13.种子在晒干过程中重量减轻,减少
的物质主要是()A.水B.糖类C.蛋白质D.无机盐【答案】A【解析】【分析】种子中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其中无机化合物主要为水和无机盐,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作用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植物种子的晒干过程中,损失的主要是种子中含有的自由水,A正确;B、糖类是
细胞的能源物质,在种子晒干的过程不会流失糖类,糖类主要是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中消耗,B错误;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晒干过程中不会减少,C错误;D、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在晒干过程中不会减少,D错误;故选A。1
4.调查得知,某一温泉湖水温从50年前的30~35℃逐年下降,至今已稳定保持在22~26℃。调查发现湖中P鱼的种群规模保持不变,但P鱼的水温适应范围很狭窄:水温低于22℃或高于40℃则死亡。假设该温泉湖中P鱼群体的等位基因A、a与环境温度的适应性有关,其中的a基因表达为更适应较低温
度。若50年前基因型AA:Aa:aa的比例为1:2:l,则现在的比例可能为A.AA:Aa:aa为6:3:1B.AA:Aa:aa为3:4:3C.AA:Aa:aa为1:3:1D.AA:Aa:aa为1:4:5【答案】D【解析】【分析】由于a基因表达为更适应较低温度,且现在温泉的水温比50年前低,故现在P
鱼群体A基因的频率下降,a基因的频率上升。50年前,P鱼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1×2+2)/[(1+2+1)×2]=1/2。【详解】P鱼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6×2+3)/[(6+3+1)×2]=3/4,比50年前的大,A错误;P鱼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3×2+4)/[(3+4+
3)×2]=1/2,与50年前一样,B错误;P鱼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1×2+3)/[(1+3+1)×2]=1/2,与50年前一样,C错误;P鱼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1×2+4)/[(1+4+5)×2]=3/10,比50年前小,D正确。故选D。【点睛】明确在温泉水温变化的影响下,A基因的频率
逐渐降低,a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某二倍体植物(AaBbCcDd)一条染色体上的4个基因的分布和表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A.这4个基因与其等位
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B.酶4与精氨琥珀酸结合后,酶4的形状发生改变C.该二倍体植株自交后代中能产生精氨酸的个体所占比例是3/4D.这4个基因之间能发生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和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详解】A、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故这4个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B、题意显示,酶4能催化精氨琥珀酸转变为精氨酸,故酶4与精
氨琥珀酸结合后,酶4的形状发生改变,B正确;C、图中的四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可看成是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可推知该二倍体植株自交后代中能产生精氨酸的个体所占比例是3/4,C正确;D、图中的四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则这四对等位基因之间不可能发
生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D。16.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C.决定身高的基因与身
高这种性状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D.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
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详解】A、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打
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而淀粉分支酶的缺乏又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A正确;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错误;C、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控制,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C错误;D、囊性纤维
病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途径,再根据题意作答。17.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结论(假说)对
应错误的是A.根据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根据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的面积是该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推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根据电镜下细胞膜呈
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所有的细胞膜都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D.小鼠细胞—人细胞融合实验可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
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2、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
胞膜的基本骨架。【详解】A、根据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可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膜结构中只有一层细胞膜,根据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的面积是该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可推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C、根据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
特森认为所有的细胞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错误;D、小鼠细胞—人细胞融合实验可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判断能力。18.科学家尝试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
基酸,来培养该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则实验期间该乳腺细胞分泌的四种物质中,没有放射性的物质是()A.乳蛋白B.乳脂C.抗体D.免疫球蛋白【答案】B【解析】【详解】用35S标记的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乳蛋白、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因而都含有35S,乳脂
属于脂质,不含S元素,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与脂质的元素组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9.下列选项,利用了细胞呼吸原理的有()①选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②利用醋酸菌在控制通气的条件下生产食醋③稻田定期排水④被铁钉扎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⑤提倡慢跑
等有氧运动A.2项B.3项C.4项D.5项【答案】C【解析】【分析】常考的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致病菌的无氧呼吸;(2)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
呼吸,利于产生酒精;(3)食醋、味精制作: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有氧呼吸;(4)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5)稻田定期排水
: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6)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详解】①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①正确;②醋酸杆菌是好氧型菌,其可利
用糖类在控制通气(有氧)的情况下,进行醋酸发酵,生产食醋,②正确;③稻田定期排水的目的促进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防止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过多的酒精对根细胞造成伤害,利用了细胞呼吸的原理,③正确;④被铁钉扎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主要是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发生免疫反应,④错误;⑤慢跑可以促进人
体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量,使细胞获得较多能量,⑤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中等,要求学生理解各种用途的原理。20.以下属于蛋白质的功能的
一组是()①食物在小肠内彻底消化②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免疫力③人不吃蔬菜易患坏血症④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⑤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⑥激素与受体准确地识别⑦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⑧葡萄糖在载体协助下被小肠绒毛上皮
细胞吸收A.①③⑤⑥⑧B.①②⑤⑥⑧C.①②③⑥⑦D.②④⑤⑥⑦【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有
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如胰岛素等;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详解】①食物在小肠内彻底消化需要酶的催化作用,消化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说明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①正确;②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免疫力的过程离不开抗体
,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说明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②正确;③人不吃蔬菜易患坏血症是维生素的功能,不能体现蛋白质的功能,③错误;④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体现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④错误;⑤胰岛素调
节血糖浓度体现了蛋白质的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⑤正确;⑥激素与受体准确地识别,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激素与受体准确地识别,体现了蛋白质在调节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⑥正确;⑦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不是蛋白质,⑦错误;⑧葡萄糖在载体协助下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
功能,⑧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的功能及实例,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叙述。21.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满足对能量的需求,心肌细胞中贮存大量的ATPB.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C.细胞呼吸所释放的热能可转移至
ATP中D.一分子ATP由一分子腺苷、一分子核糖、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答案】B【解析】【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
磷酸键。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ADP+Pi+能量,反应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详解】A、细胞中的ATP含量较低,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形成,A错误;B、细胞内的吸
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B正确;C、细胞呼吸所释放的热能散失掉,不能转移至ATP中,C错误;D、一分子ATP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D错误。故选B。2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
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相起基因突变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
引起基因突变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变异的有关内容。放射性同位素131I不是碱基,因此不能直接插入DNA分子或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因此A项
和B项都不正确;放射性同位素131I能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因此C项正确;放射性同位素131I能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但由于是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因此不能遗传给下一代,D项错误。故本题选C。23.
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据《兰州晨报》报道,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了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将其放归到保护区中。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B.野外的普氏
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基因库相同C.野外的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种群中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
本观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频率将发生改变,但基因突变频率不一定因此增加,A错误;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生存环境的不同而导致其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进
而引起基因库出现差异,B错误;野外的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种群中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C正确;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地
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内涵等基础知识,据此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和判断。24.下列人类常见遗传病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红绿色盲病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21三体综合征D.原发性高血压【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主要包括三类:单基
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详解】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所以ABD错误。而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总结人类常见的遗
传病类型及其特点:25.下列关于质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电镜下质膜中的两条线是两层磷脂分子B.质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比磷脂分子更容易移动C.质膜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免疫等有密切的关系D.蛋白质全部或部分镶嵌在质膜中【答案】B【解析】【分析】质膜即细胞膜,其基本支架是两层磷脂
分子,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均有脂溶性部分和水溶性部分,细胞膜的结构与二者的性质密切相关。【详解】A、电镜下质膜呈现为暗—亮—暗的结构,其中的两条暗线是两层磷脂分子,A正确;B、质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比磷脂分子大,不容易移动,B错误;C、质膜是细胞的边界,与
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免疫等有密切的关系,C正确;D、蛋白质分子有脂溶性部分和水溶性部分,所以全部或部分镶嵌在质膜中,D正确。故选B。26.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无机盐都以离子形式存在B.缺N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C.急性肠胃炎患者应补充糖
盐水D.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势存在;有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核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低会引起抽搐,一些无机盐例子(HCO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
常重要;有些无机盐可以构成细胞中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详解】A.细胞中的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A错误;B.N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B正确;C.急性肠
胃炎患者应补充糖盐水,C正确;D.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D正确。故选A。【点睛】急性肠胃炎患者应补充糖盐水,大量出汗时应喝淡盐水。27.如图所示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
)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一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Ⅳ一3关于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B.Ⅱ一2基因型杂合的概率是100%C.Ⅲ一3和Ⅲ一4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3
/8D.Ⅳ一1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1/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Ⅲ-2患甲病而其父母都正常,所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Ⅰ-1为患甲病女性,而其儿子正常,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Ⅲ4携带甲遗传病
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而其儿子患乙病,说明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A、由Ⅲ-3和Ⅲ-4不患乙病,生出患乙病的男孩,且Ⅲ-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可推出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Ⅳ—3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
bY,依次往上推,其致病基因来自Ⅲ-3、Ⅱ-2、Ⅰ-1,故Ⅳ-3关于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A正确;B、由Ⅱ-1和Ⅱ-2正常,生出患甲病的儿子(Ⅲ-2),且Ⅰ-1患甲病,Ⅱ-3正常,可推出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Ⅱ一2一定为杂合子,B正确;C、由
Ⅱ-1和Ⅱ-2正常,生出患甲病的儿子(Ⅲ-2),且Ⅰ-1患甲病,Ⅱ-3正常,可推出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Ⅲ-3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Ⅲ-4的基因型为AaXBY,二者生一个不患病孩子的概率为5/8,故Ⅲ-3和Ⅲ-4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
为3/8,C正确;D、Ⅳ-1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其与正常男性(XBY)婚配后,生出患乙病男孩的概率为1/8,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
伴性遗传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系谱图和题干信息“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判断甲、乙的遗传方式;其次根据表现型推断出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利用逐对分析法解题。28.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成功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hiHep细胞具有干细胞的许多功能。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该项成果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C.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细胞内的核酸是完全一样的D.hiHep细胞的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
能性【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全能性是以形成个体为标志。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
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但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B、人成纤维细胞能重编程为干细胞,这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B正确;C、人成纤
维细胞与hiHep细胞的DNA完全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两者所含的RNA有所区别,C错误;D、hiHep细胞具有干细胞的许多功能,因此hiHep细胞的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D正确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及胚胎干细胞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明确细胞全能性是以形成个体为标志,同时能分析题干内容获取有效信息答
题。29.细胞分裂的过程中,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试剂是()A.醋酸洋红B.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C.秋水仙素D.斐林试剂【答案】C【解析】【分析】①人工诱导多倍体常选用的化学试剂是秋水仙素。②人工诱导多倍体时,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时期是幼苗或萌发的种子。
③秋水仙素作用的时期是细胞分裂的前期,此时正在形成纺锤体结构。④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A.醋酸洋红是一种染色剂,不会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B.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能杀死细胞,不会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错误;C.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丝的形成,进而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D.斐林试剂是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试剂,不会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故选C。3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马铃薯块茎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应选用的试剂是A.碘液B.苏
丹Ⅲ染液C.双缩脲试剂D.斐林试剂【答案】D【解析】【详解】A.碘液用来检验淀粉,A错误;B.苏丹Ⅲ染液用来检验脂肪,B错误;C.双缩脲试剂用来检验蛋白质,C错误;D.检验还原性糖要用斐林试剂检测,D正确;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还原糖的检验,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
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31.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一对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产生四仔,则它们的表现型是()A.全部黑毛B.三黑一白C.一黑三白D.无法确定【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杂合子的黑毛豚鼠”可知,
黑毛相对于白色是显性性状(用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详解】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即Aa×Aa→AA(黑):Aa(黑):aa(白)=1:2:1,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黑色:白色=3:1.但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偶然性,后代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有可能是全
部黑色或全部白色或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或二黑二白;故选:D。32.下列科学研究方法中相同的是①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试验发现遗传定律②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③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⑤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验证A.①②B.③④C.③⑤D.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1、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观察子代的放射线情况,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3、萨顿利用
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并通过实验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4、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详解】①孟德尔对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利用假说演
绎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②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利用了类比推理法;③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观察子代的放射线情况,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④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构建模型法于1953年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
型;⑤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验证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所以研究方法中相同的是③⑤。故选C。33.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
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答案】C【解析】【
分析】由题干“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可知,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说明细胞质中过多的Na+可能影响酶的结构。【详解】A、Na+逆浓度转运,同时要依赖载体蛋白,属
于主动运输,A正确;B、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C、Na+逆浓度转运入液泡后,使细胞液的浓度增高,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D、Na+进入液泡,不仅可以减轻Na
+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而且细胞液浓度升高有利于细胞吸水,增强了植物对盐碱地环境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D正确。故选C。【点睛】答题关键在于分析题干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主动运输的特点、生物膜的功能特点、细胞吸水等知识。34.胃内的酸
性环境是通过H+-K+泵维持的。人进食后,胃壁细胞质中含有H+-K+泵的囊泡会转移到细胞膜上。胃壁细胞通过H+-K+泵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向胃液中分泌H+同时吸收K+。细胞内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H+-K+泵同时具有酶和载体蛋白的功能
,其形成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相关B.H+-K+泵专一性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C.H+和K+在胃壁细胞中的跨膜运输方式均需消耗能量D.抑制H+-K+泵功能的药物可用来有效的减少胃酸的分泌【答案】
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胃壁细胞通过H+-K+泵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向胃液中分泌H+同时吸收K+”,说明胃壁细胞分泌H+和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细胞内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说明K+进入胃腔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H+-K+泵属于载体蛋白,可以催化ATP水解,所以具有载体和酶的作用,其形成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相关,A正确;B、H+-K+泵专一性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B正确;C、K+进入胃腔的方式是协助扩
散,C错误;D、抑制H+-K+泵功能的药物会抑制主动运输,减少H+的分泌,所以可用来有效的减少胃酸的分泌,D正确。故选C。35.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图甲、
乙。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的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
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C.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可能是进行了乳酸发酵D.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精发酵【答案】D【解析】【分析】甲组装置的NaOH吸收CO2,因此甲组右试管的液面变
化是由于瓶内氧气体积的变化所导致的。乙组装置的蒸馏水既不吸收CO2,也不吸收氧气,因此乙组右试管的液面变化是由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释放量之差导致的。【详解】A、甲组烧杯中的氢氧化钠能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所以甲组右管液面变
化,表示的是微生物有氧呼吸O2的消耗量,A正确;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与氧气吸收量的差值,B正确;C甲组右管液面不变,说明微生物没有消耗氧气。乙组不变,说明也没有产生CO
2。综合甲、乙两组可知,微生物可能进行的是乳酸发酵,不吸收氧气也不产生CO2,C正确;D、甲组右管液面升高,说明微生物有氧呼吸消耗了氧气,乙组不变,说明氧气的消耗量等于CO2的释放量。综合甲乙两组可知,说明微生物只有有氧呼吸,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有氧呼吸过
程中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乳酸发酵过程中不消耗氧气,也不会生成二氧化碳;酒精发酵过程中不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二、综合题36.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1表示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
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3)该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
_____。(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_____加剧。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________。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5)从生物的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
___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______________。【答案】突变(变异)、自然选择种群基本单位基因库生存斗争(种内斗争)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
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基因频率遗传PCR(聚合酶链反应)【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由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蜥蜴原种出现不同的形态,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于,有利变异被保留,不利变异被淘汰,正确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与原有物种之间发生生殖隔离进而
形成新物种,因此该图中,X是变异,Y是自然选择,Z是隔离。2、种群是指位于一定的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综合;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这个种群的基因库。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1)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是突变、自然
选择和隔离;(2)小岛上原有蜥蜴个体构成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3)小岛上进行生殖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4)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加剧。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
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5)这种现象体现
了遗传多样性,从分子水平检测就要获取更多的DNA分子,简便方法是PCR。37.下图为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A〜F为结构名称(C、D均为双层膜),①、②代表分泌蛋白的转移途径。请据图回答:(1)A结构的名称是_____,其控制大分子进出的通道是_____。(2)磷
脂、性激素等脂质合成的场所是_____(填图中字母)。(3)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常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4)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中,可以帮助实现膜成分的更新和膜面积的改变,其中膜面积增大的是[]_______,基本不变的是[]_____
__。【答案】(1).核膜(2).核孔(3).E(4).同位素标记法(或同位素示踪法)(5).B细胞膜(6).F高尔基体【解析】【分析】据图示可知,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A具有双层膜,故为核膜;B为细胞膜,C为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能产生氧气;D消耗氧气,故
为线粒体;E为内质网,F为高尔基体。【详解】(1)A具有双层膜,故为核膜;其控制大分子进出的通道是核孔。(2)磷脂、性激素等脂质合成的场所是E内质网。(3)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常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4)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中,内质网
可以“出芽”,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
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因此膜面积增大的是B细胞膜,基本不变的是F高尔基体。【点睛】本题以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为载体,考查了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分析题图确定各结构名称。38.“多酶片”是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双层
药片,内层是肠溶衣(不易溶于胃液,可溶于肠液)包裹的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外层是糖衣(可溶于胃液)包裹的胃蛋白酶。某同学为了验证多酶片中冒蛋白酶的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多酶片,蛋白块,pH
=l.5的缓冲溶液,pH=8.5的缓冲溶液,蒸馏水,恒温水浴箱,试管,烧杯等。(1)实验步骤:①制备胃蛋白酶溶液取多酶片放入盛有pH为_________的缓冲溶液的烧杯中,几分钟后糖衣溶解,取上层溶液备用
;②取试管A加入适量_________溶液,试管B加入等量pH=1.5的缓冲溶液作为对照;③分别加人大小相同的蛋白块,在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30分钟。(2)预测结果和结论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试管蛋白块基本
不变。结论:多酶片中胃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的水解。(3)分析、讨论:多酶片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为充分发挥多酶片的作用,使用时应_________(填“整片吞服”或“嚼碎服用”)【答案】(1).1.5(2).步骤①中的上层(胃蛋白酶)(3).A试管的蛋白块体积
比B试管的小(或A试管的蛋白块体积变小/消失)(4).整片吞服【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酶活性受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酶的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详解】(1)①多酶片外层糖衣
可溶于胃液,故选用pH1.5的缓冲液。②验证酶的作用,自变量是酶的有无,实验组应加入步骤①中的上层溶液。(2)因变量的检测指标是蛋白块被分解的情况,A试管中的蛋白酶将蛋白块分解,蛋白块变小或消失。(3)嚼碎多酶
片,很多酶与胃液接触后失活,故需要整片吞服,使得酶在合适的环境中被释放出来发挥作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特性及实验设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结果分析能力。39.为探究光照强度对芒萁(多年生常绿蕨类)光合作用的强度的影响,某
研究小组选择长势良好、形态一致的盆栽芒萁分成3组,每组20盆,分别置于覆盖1层(L1)、2层(L2)、3层(L3)的遮荫棚内,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l)当光照强度相对值为1000时,芒萁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此时光反应产生[H
]最多的遮荫组是____(填“L1”“L2”或“L3”),理由是____________。(2)在光照强度相对值为1000时,该研究小组又将L2组的芒萁分为等量两组,分别置于25℃和35℃,检测发现两组C
O2吸收量相等,据此能否比较两组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2).L2(3).L2组暗反应固定的CO2最多,故C3还原需要消耗的
[H]最多(4).不能,因为在检测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代表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而呼吸作用(强度)大小无法确定,因此不能比较两组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三条曲线均为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CO2吸收速率(即经光合速率)先增加后稳定。在光照强度较低时,三条曲线基本重合,即在同一光照强度下,遮阴程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不明显,而当光照强度超过500时,覆盖2层的光合速率>覆盖1层的>覆盖3层的,说明光照强度较高时,适当遮光有利于光合速率的提高。【详解】(1)当光照强
度相对值为1000时,芒萁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细胞呼吸,因此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光反应产生[H]最多的遮荫组是L2组,原因是L2组CO2吸收量最大,即暗反应固定的CO2最多,因此C3还原需要消耗的[H]和ATP也最多。(2)光
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为在检测过程中,芒萁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会利用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检测的指标—CO2的吸收量代表的是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而呼吸作用(强度)大小无法确定,因此不能比较两组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即仅根据CO2的吸收
量相等不能判断两组的光合速率的大小。【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审题能力,要求考生能识记并理解真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的含义,具有一定的对题意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40.如图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
部分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单糖连接而成的,其中属于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的是________。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________。(2)图乙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可用图中字母________表
示,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的。(3)图丙所示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是由________种氨基酸形成的,连接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是________(填化学键结构)。【答案】(1).淀粉(2).纤维素(
3).核苷酸(4).b(5).②(6).四肽/多肽(7).3(8).-CO-NH-【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图中的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多糖,均由单体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乙图是核酸的部分结构,核酸是由核苷酸通过②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多聚体。【
详解】(1)图甲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单糖连接而成的多糖,其中属于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的是淀粉,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糖原,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提供能量。在功能上与淀粉、糖原截然不同。(2)若图乙所示化合物为核酸片段,核酸包括DNA和RNA,其基本组成
单位是核苷酸,可用图中字母b表示,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②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3)图丙含有3个肽键4个氨基酸构成,称为多肽,根据R基种类判断是由3种氨基酸形成的,连接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是肽键-CO-NH-。【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识记组成细胞
的各种化合物的含量,理解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1.豆种子的子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某一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学实验中,用黄色圆粒
和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有4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作出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面的问题:(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定律。(2)亲代基因型为:黄色圆粒________;绿色圆粒________。(3)在
杂交后代中非亲本类型性状组合占______。(4)杂交后代中,占整个子代1/4的基因型是________。(5)若将子代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理论上讲后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答案】(1).基因的分离(2).YyRr(3).yyRr(4).1/4(5).Yy
Rr或yyRy(6).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5∶3∶5∶1【解析】【详解】(1)分别针对每对相对性状,黄色与绿色杂交后代比例为1:1,圆粒和圆粒杂交后代比例为3:1,说明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2)黄色与绿色杂交后代比例为1:1,可知亲本基因型为Yy和yy;圆粒和
圆粒杂交后代比例为3:1,可知亲本基因型为Rr和Rr,综合可知亲本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绿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3)YyRr和yyRr杂交后代亲本类型(Y_R_和yyR_)共占1/2×3/4+1/2×3/4=3/4,则非亲
本类型组合占1/4。(4)杂交后代中比例1/4可折分成1/2×1/2,其基因型可能为YyRr或yyRy。(5)子代的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1/3YyRR或2/3YyRr,前者自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和比例为1/3(3/4黄圆:1/4=绿圆)=1/4黄圆、1/12绿圆,后者自交后代2/3(9/16黄圆:
3/16绿圆:3/16黄皱:1/16绿皱)=3/8黄圆:1/8绿圆:1/8黄皱:1/24绿皱,综合黄圆:绿圆:黄皱:绿皱=5/8:5/24:1/8:1/24=15∶5∶3∶1。42.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其体色有黄身(H)、黑身(
h)之分,翅型有长翅(V)、残翅(v)之分。现有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已知果蝇有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体色与翅型的遗传遵循__
_______定律。(2)不具有受精能力精子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两纯合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2黄身长翅果蝇中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比例为_____。(3)若让F2黑身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4)现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果蝇,从中选取亲本通过杂交实验来验证上述不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的基因型。①杂交组合:选择_________________进行杂交。②结果推断:若后代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第(2)
小题的判断成立。(5)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所观察的每对性状中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答出其中1条)。【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2).HV(3).HHvv和hhVV(4).3/5(5).
黑身长翅:黑身残翅=8:1(6).黑身残翅的果蝇为母本,双杂合的黄身长翅果蝇(F1雄果蝇)为父本(7).黄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1:1(8).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活性降低【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
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是9:3:3:1的特殊情况之一,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已知果蝇有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而F2比例为5:3:3:1,说明决定双显性状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所以该精子的基因组成为HV。【详解】(
1)由于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是9:3:3:1的特殊情况(有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所以果蝇体色与翅型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果蝇体色与翅型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自由组合定律。则F1的基因型是HhVv,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HHVV与hhvv或HHvv与hhVV,但基因组成为HV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所以亲本果蝇的基因型只能是HHvv与hhVV。由于不具有受精能力精子的基因组成是HV,具有受精能力精子的基因组成是Hv、hV、h
v,比例为1:1:1;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HV、Hv、hV、hv,比例为1:1:1:1.所以F2黄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只有HHVv、HhVV、HhVv三种,且比例为(1/3×1/4):(1/3×1/4):(1/3×1/4×3)=1:1
:3,所以双杂合子的比例为3/5。(3)F2黑身长翅的基因型是hhVV、hhVv,比例为1:2,所以hV配子的比例为2/3,hv配子的比例为1/3。若让F2黑身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长翅:黑身
残翅=(2/3×2/3+2/3×1/3×2):(1/3×1/3)=8:1。(4)要想通过杂交实验来验证不能完成受精作用的精子的基因型,则选取的杂交组合为:黑身残翅的果蝇做母本、双杂合的黄身长翅果蝇做父本,杂交后代中若出现黄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1:1,则验证了不具有受精能力精
子的基因型为HV。(5)在杂合子中,由于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活性降低,导致每对性状中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常见的分离比,
能够推导相关个体的基因型,结合题意中的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是9:3:3:1的特殊变形来分析问题,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利用分离定律常见的分离比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这是解决该题计算的关键。43.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是细胞重要的生命历程,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可能会发生细胞癌变。下图为人体细胞生命历程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体中,不同体细胞中遗传信息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2)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引起这种生理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图中c过程造成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具有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
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_____________(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间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5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根据细胞的哪些特征判断出衰老的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答案】(1).相同(2).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3).基因的选择
性表达(4).(有丝分裂)分裂(5).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固缩、色素积累、线粒体数量减少【解析】【分析】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从形成子细胞开始到再一次形
成子细胞结束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间期和分裂期。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而在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细胞衰老
主要有以下特征:①细胞内的色素会出现积累的现象。②细胞内的水分会减小,体积相应的也会变小,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会减小。③细胞的呼吸速度会减慢,细胞核的体积会增大等。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
】(1)体细胞是有丝分裂产生的,有丝分裂不改变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因此,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体中,不同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相同。(2)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一种衰老现象,引起这种生理变化的原因是细胞内
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3)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具有显著差异称为细胞分化,而这些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因此图中c过程造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S期进行DNA的复制,因此加入适量的DNA合成可逆
抑制剂,S期的细胞会立即停止,而处于(有丝分裂)分裂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间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5)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看到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固缩、色素积累、线粒体数量减少,这些特征可判断出衰老的细胞。【点
睛】熟记相关的过程及理解相关的结构形成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