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阶段检测卷一.docx,共(6)页,752.27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8ea29609ef50499bd56acef4f61d4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阶段检测卷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一、二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北京周口店的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达4米。灰烬
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A.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B.会种植庄稼C.已经饲养家畜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2.距今约l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进步性表现在()A.使用打制石器B.用
火烹饪食物C.从事渔猎采集D.从事原始农业3.如图是江苏丹徒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王将宜地封给一个贵族,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由此可知,该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A.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B.说明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C.反映了周天子的权威削弱D.体现了周王对功臣的重视4.在河
南安阳殷墟郭家庄160号墓出土的青铜器物中,有41件礼器,器表多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有武器戈、矛、大刀200多件,还有象征军事统帅权的大铜钺等。这表明()A.“国之大事,在祀与戎”B.墓主是职位较高的武将C.青铜铸造工艺世界领先D.礼乐等级制度初步形成5
.史书记载,西周时会盟由天子主持,春秋时“世道交丧,盟诅滋彰”,会盟成为重要交流方式,主持者从天子到大国国君,再到卿大夫,甚至出现由“夷狄”主持会盟的局面。这表明()A.礼乐制度已经消失B.会盟促进华夏认同C
.天子共主地位转移D.分封制度逐步瓦解6.司马迁纳“四夷传”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主要反映了司马迁()A.团结平等的民族追求B.多元一体的民族意识C.古今贯通的史学视野D.强化集权的政治理念7.《汉书·主父偃传》中提
到秦始皇“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此“功”指的是秦始皇()A.行郡县制B.统一货币,统一文字C.修筑长城D.灭掉六国,实现统一8.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
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9.《后汉书》
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东汉豪强势力发展迅速C.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
升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10.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当时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完成
了经济和政治重心的南移D.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往11.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乐府诗讲究铺陈排比,文采华丽B.司马迁的《史记》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C.班固的《汉书》首创了纪传体通史D.
《神农本草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12.隋朝时,政府在黄河沿岸修建了许多粮仓,著名的有兴洛仓(位于今河南郑州巩义河洛镇)、回洛仓(位于今河南洛阳小李村)、广通仓(位于今陕西华阴东北渭河入黄河口处)、河阳仓(位于今河南洛阳境内)
、常平仓(位于今河南三门峡西)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这些粮仓的设置意在()A.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B.发展大运河商品经济C.加强南北方经济联系D.救济黄河流域的灾民13.唐朝开国后改铸开元通宝以替代西汉以来旧币,并成为后代钱币的一种范式。这
一变化()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B.实现了国家对铸币权的管控C.钱币材质与铸造技术更精良D.改变以重量定名的制币传统14.[2023·河南平顶山期末考试]下图为国画《文成公主入藏》,这一作品反映了()A.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加强B.唐代人物画技艺的高超C.中原王朝被迫
采取和亲政策D.唐玄宗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15.唐代文学家韩愈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来称颂李杜及其诗文。其中杜甫的“三吏”“三别”等诗篇被后人称颂为“诗史”,主要是因为杜诗反映了()A.雍容华美的盛唐气象B.唐朝由盛转衰时民众的离乱和漂泊C.唐末黄巢起义的动乱D.中
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16.[2023·湖南益阳箴言中学三模]下图为莫高窟第285窟北壁的《释迦、多宝二佛说法图》(西魏时期)。图中释迦、多宝二佛褒衣博带、秀骨清像,展现出一副智慧超脱和风骨美伦的汉人风流名士形象。作品体现了()A.民族交融的时代印记B.人物画成为绘画主流C.儒释道融合发展
趋势D.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而这主要是由它们是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他们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
决定的。……政治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在人生理想和处世态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摘编自李宗桂著《中国文化导论》材料二《诸子百家关系图
》,摘自《世界:一部历史》(1)上述材料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什么特征?(6分)(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呈现上述特征的原因。(6分)18.(14分)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材料一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
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
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政治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
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8分)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
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
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6分)(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4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4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天宝年间,河南、河北的民户占全国总户数的37%。在全国10道的经济发展中,河南、河北居全国的领先地位,在财政上也居于重要地位。唐玄宗在诏敕中指
出:“大河南北,人户殷繁,衣食之原,租赋尤广。”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如荆州(治江陵县)天宝年间有3万多户。而乾符年间“江陵城下有三十万户”,百年间增长了近10倍!益州,天宝有户59万多,大中
年间则“户百万,兵士五万”,也增加了近1倍。唐前期,河南、河北不仅“桑蚕倍多”,质量也是全国最好的。当时绢分为8等,而河南道宋、亳两州的绢列第1等。德宗时顾况指出:“今江南绿帛,胜于樵(即亳州又名樵郡)、宋。”唐后期,在
江淮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工商业城市。至德年间李华在《杭州刺史厅壁记》中指出:“杭州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这比唐前期洛阳开肆三千余多了10倍。白居易指出:“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杜牧也说:“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
”而韩愈则更进一步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摘编自翁俊雄《唐代区域经济研究》史学界一向认为,“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