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30.331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吉林省四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四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四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吉林省四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2)页,30.33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8b01bc16056f77f1b61192a92a29a0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四平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

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学家钱穆指出,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以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相互间则是息息相通,牵一发,动全身。其旨在强调中华文化()A.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领域广阔、兼收并蓄C.文史密切、完整综合D.历史完整、群体复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

相互间则是息息相通”“牵一发,动全身”可知钱穆强调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密不可分,文化由多方面的内容组成,是一个完整的综合体,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中华文化历史久远、内容丰富,不能得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中华文化吸收不同民族和外国文明成果,不能体现兼收并蓄,排除B项;材料本意是文化与

历史密切相关,而非“历史完整”,且材料未提及“群体复杂”,排除D项。故选C项。2.万历后期至明末,耶稣会士输入中国的西学中科学技术占了大部分,如天文、历算、物理、地理、火器铸造技术、水利、建筑、地图测绘等。传教士介绍的光学知识和望远镜曾震惊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该现象

表明()A.新航路开辟推动中西物质文化交流B.中国传统古典科技遭受到巨大冲击C.西学传入有利于开拓中国人的视野D.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因素大大增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依据题干可知,明朝中后期,随着外国传教士来华,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西学东渐有利于开拓中国人的视野,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中西精神文化交流而非物质文化交流,排除A项;中国传统古典科技并未遭受到巨大冲击,排除B项;西学东

渐为传统科技注入了一定的活力,但并没有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排除D项。故选C项。3.一种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约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产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公元前500年左右,该类型的文字成了西亚大部

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古人用这种文字()A.记载了马其顿帝国东征B.书写了迈锡尼文明的辉煌C.记录了种姓制度的缘起D.写出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

根据材料“一种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该类型的文字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及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文字是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曾书写过目前所知全世界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D项正确;马其顿文明不属于西亚

文明,排除A项;“迈锡尼文明”为爱琴海地区的文明,不属于西亚文明,排除B项;种姓制度属于印度文明,不属于西亚文明,排除C项。故选D项。4.列那狐故事诗是12—14世纪法国最出色的文学成就之一。故事诗以“禽兽”喻人,其中狮子象征国王、笨拙凶狠的熊象征大封建主、笨驴象征教士、灵巧狡猾的列那狐象征市

民,当列那狐和其他动物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列那狐。这一文学作品()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崛起B.沉重打击了法国的封建政治体制C.加速了欧洲的思想解放D.抑制了贵族的专横和教会的贪婪【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

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14世纪法国。根据材料可知,列那狐象征市民,材料“当列那狐和其他动物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列那狐”说明了在市民与封建统治阶层斗争时,市民阶层一定能取得胜利

,因此这一文学作品反映的是西欧市民文学的兴起,基于唯物史观,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市民文学的兴起折射出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崛起,A项正确;这一文学作品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崛起,“沉重打击了法国的封建政治体制”夸大了该作品的影响,

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这一文学作品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崛起,未体现对欧洲思想解放的影响,排除C项;这一文学作品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崛起,并不能抑制贵族的专横和教会的贪婪,排除D项。故选A项。5.在今天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或称东欧平原)上有两条大河,伏尔加河和顿河,适宜的气候以及丰

富的水草和平坦的地势,孕育了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A.赫梯人B.印欧人C.雅利安人D.波斯人【答案】B【解析】【详解】大约6000年以前,印欧人生活于今天的东欧平原一带,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B项正确;赫梯人、雅利安人和

波斯人都是印欧人在迁徙征战过程中,在各地所形成的,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6.位于墨西哥城塔库巴街的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大祭坛、圣地亚哥大教堂和20世纪时期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由此可见,墨西哥文化()A.杂糅了欧洲与亚洲的文化B.与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

化相同C.具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质D.毫无任何印第安土著文化痕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墨西哥)。结合所学可知,

墨西哥文化中既有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也有欧洲白人天主教文化和现代墨西哥文化,体现了拉丁美洲文化的多元性,C项正确;拉丁美洲原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墨西哥文化包含了欧洲和美洲的文化,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拉丁美洲在殖民地时期的宗国主不同,在历史

发展形成的文化类型也不同,排除B项;“毫无任何”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7.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相关统计,此表反映出近代人口迁移特点。正确的是()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

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①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大②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迁移③从旧大陆向新大陆

迁移④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500-1945年的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相关统计,从1850年,黑奴约为1500

万和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可知人口迁移呈现的特点是规模更大;从移入地为美洲何移出地为欧洲、非洲,可知从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①③正确;②错

在美洲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北美洲不属于欠发达地区;④错在移出地欧洲属于发达国家,不能说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排除A、B、D项。故选C项。8.丝绸之路形成后,中国的四大发明、天文、历算和医药传到西亚,中国的驿站制度为波斯、埃及和俄罗斯所采用;西方各地人士东来,把波斯

工艺、佛教和佛教艺术、伊斯兰和阿拉伯的星历、医药传入中国,进而转传西亚。这说明我国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A.促进了世界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将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维护了国际市场的稳定【答案】A【

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丝绸之路形成后,中国的四大发明、天文、历算和医药传到西亚……波斯工艺、佛教和佛教艺术、伊斯兰和阿拉伯的星历、医药传入中国”,可以看出丝绸之路的推动了东西方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交流,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丝路对东西方物质和

精神交流,与国家财政收入无关,排除B项;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近代时期,排除C项;“维护了国际市场的稳定”,属于夸大其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9.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大量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如《一统路程图记》《商程一览》

《水陆路程》等,详细记载了由南北二京至各地、十三布政司至各地,以及各布政司之间的交通路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内容。这表明当时()A.区域性商人群体产生B.对外贸易日益发达C.全国性市场网络形成D.地理学知识的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大量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

…详细记载了由南北二京至各地、十三布政司至各地,以及各布政司之间的交通路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内容。”可知,明代中后期商路知识涉及到了全国的交通路线信息,说明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

,C项正确;材料与区域性商人群体的产生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明代国内市场的信息,体现不出对外贸易日益发达,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地理学知识进步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0.1610年,荷兰开始直接从中

国贩运茶叶,转销欧洲。最初,茶叶在荷兰仅仅局限于宫廷和豪门世家享用,随着进口茶叶的增加和饮茶风气的普及,饮茶逐渐从上层社会转入普通家庭。到18世纪,饮茶之风迅速波及英、法等国。这可以用来论证()A.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B.物种

交流冲击等级秩序C.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D.人口流动影响社会习俗【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0年(荷兰、中国、英国、法国)。根据材料可知,原产于中国的茶叶在欧洲逐渐盛行,主要是因为东西方

商品贸易的影响,促进了文化传播,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等级秩序,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未体现文化融合,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1.亚历

山大每征服一个地方就要在当地兴建一座城市,这些城市有一个统一的名字:亚历山大里亚。在这些城市中有神庙、体育场等,都是希腊式建筑。这些城市在异域文化的大背景中,不仅仅拥有居住的功能,也是文化辐射的中心。据此

可知,亚历山大东征()A.导致征服地区社会制度落后B.充分证明古希腊制度的优越性C.客观上推动古代文明的交流D.成为古代文明传播的主要方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

帝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时兴建了许多希腊风格的城市,它们成为了文化辐射的中心,反映出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有利于古代文明的传播与交流,C项正确;导致征服地区社会制度落后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

并非古希腊制度的优越性,排除B项;仅此事件不足以说明东征是古代文明传播的主要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12.拿破仑在他征服的国家和地区中,扶植当地的资产阶级先进人士建立共和国,实行法国的革命制度、革命原则,并推行

《民法典》,从而使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自由与平等思想在欧洲各国人民当中生根发芽。这一做法()A.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秩序B.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C.打击了教会的神权统治D.使欧洲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

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拿破仑在占领区建立共和国,实行法国的革命制度,推行《民法典》,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这些都对欧洲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秩序形成了一定的冲击,A项正确;材料说

的是对被征服国家的影响,而不是法国自身,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神学的冲击,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对欧洲封建秩序的冲击,没有涉及到文化的多样性,排除D项。故选A项。13.二战后印度接受西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注重发展传统文化,种姓因素依旧影响

着政治与社会生活。新加坡、韩国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同时吸收西方文化,努力创造现代东方文化。这体现出,新兴民族国家()A.认同社会主义思想B.逐步走上现代化道路C.构建现代多元文化D.发展过程中留有隐患【答案】C【解析】【详解】印度、新加坡、韩国都是二战后的新

兴民族国家,他们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促进本国文化发展,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多元的新文化,C项正确;吸收社会主义思想的因素,并非认同社会主义思想,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新兴民族国家是否走上现代化道路,排除B项;新兴民族国家

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D项“留有隐患”表述错误,排除。故选C项。14.1450—1500年间,欧洲图书量猛增至900万册,铁链加锁的图书逐渐消失。图书馆原有的管理图书与生产图书两大职能逐渐分离,形成图书馆和图书出版两个行业。欧洲图

书业的发展变化得益于()A行业生产技术改进B.传教士推动中西交流C.市民渴求获得新知D.联通东西新航线开辟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中期到16世纪,欧洲图书量剧增,图书馆的行

业逐渐演变成图书馆和图书出版两个行业,结合所学可知,行业发展的原动力来源于技术的改进发展,A项正确;中西文化交流与题干主旨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15世纪中期到16世纪,欧洲市民在国家中的占比相对较少,对图书行业发展影响较小,排除C项

;新航线开辟使得世界逐渐联成一个整体,对欧洲图书行业的影响,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15.1902-1906年,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等。这表明()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

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培养人才处于转型时期D.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期间,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学生有不少兼具举人、贡

生、生员、监生等旧身份,反映出教育培养人才处于转型时期,C项正确;“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与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设立师范馆等不符,A项错误;20世纪初新式学堂教育远未达到普及水平,B项错误;学生以

求取功名为目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16.法国将国家及公共机构所有历史古迹低价对外开放;对个人所拥有的历史古迹,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其对外开放;设立免费参观日、文化遗产日、25岁以下的公民以及教师可免费参观文化遗产等等。这些做法()A.体现了国家福利制度的优势B.开发利用了历史文化遗产C.

开创国家创办博物馆的先河D.提升了全体公民文化素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法国将国家及公共机构所有的历史古迹低价对外开放……可免费参观文化遗产等等”可以看出法国通过各种政策向公众开放历史古迹,体现了法国充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来教育影响广大民众,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国家福利制度的

优势,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创办博物馆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这些做法的影响,且“全体”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的

材料一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本主义兴起之后,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开始对印第安人进行征服,并掠夺当地财富。美洲的气候适宜发展大型种植园经济,因此需要大量劳动力,于是数量众多的欧洲白人移民到美洲,还从非洲移民了大量黑人……到1

9世纪70年代,加勒比群岛、秘音、古巴等地也育成千上万的华工。欧洲文化、非洲文化、亚洲文化等与当地的印第安人文化碰撞交融,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拉丁美洲文化。——摘编自于开贺《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多元发展——评<绚丽多彩的现代拉丁美洲文化>》材料二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迁移者年均总数

增加了3600万,从1.55亿增加到1.91亿,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2005年,全世界的1.91亿迁移人口中,有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大约1/3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迁移,1/3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到

发达国家。以此可知,“南南”迁移者与“南北”迁移者大致一样多。但总体上看,向高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大于向低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摘编自王希恩《当代族际人口流迁与民族过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说明移民的到来对美洲

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答案】(1)影响:独立发展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吸收了各地移民的文化,推动文化多样性;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中华文化也在美洲传播。

(2)特点:移民人数大幅增长;出现“南北迁移”和“南南迁移”现象;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吸引(自愿)迁移;“知识精英”移民成为新趋势。主要动力:经济全球化。【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

是近代(美洲)。影响:根据材料一“美洲的气候适宜发展大型种植园经济,因此需要大量劳动力,于是数量众多的欧洲白人移民到美洲,还从非洲移民了大量黑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吸收了各地移民的文化,推动文化多样性;根据材料一“到19世纪70年代,加勒比群岛、秘鲁、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

万的华工。欧洲文化、非洲文化、亚洲文化等与当地的印第安5文化碰撞交融,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拉丁美洲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并且促进中华文化也在美洲传播;根据材料一“资本主义兴起之后,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开始对印第安人进行

征服,并掠夺当地财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多种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特点:根据材料二“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的界迁移者年均总数

增加了3600万,从1.55亿增加到1.91亿,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可知,移民人数大幅增长;根据材料二“2005年,全世界的1.91亿迁移人口中,有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大约1/3是发展中国家

之间的迁移,1/3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到发达国家”可知,出现“南北迁移”和“南南迁移”现象并且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根据材料二“但总体上看,向高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大于向低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可知,被吸引(自愿)迁

移;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知识精英”移民成为新趋势。主要动力:根据材料“1990年至2005年期间”“‘南南’迁移者与‘南北’迁移者大致一样多”和所学可知,其主要动力是经济全球化。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至18世纪,中西间贸易往来频繁。当时欧洲的紧身胸衣、裙撑和束腰等设计

元素被引入中国,成为上层社会女性的时尚追求。欧洲人对来自中国的奇异的丝绸、织锦等纺织品和绣花等工艺近乎狂热的好奇和热衷。法国的朱里欧·莱蒙多·马萨里诺主教拥有十件在法国巴黎定制的中式彩色哔叽面料的服装。真丝面料制成的“华托裙”,也常常出现在法国画家让·安托万·华托笔下,这

种裙子装饰有中国特有的纹样图案,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情调,是当时很多欧洲贵族妇女喜爱穿着的服饰。法国还设立了一些中国舞场、中国娱乐剧院等。以穿着中国式服装为主要特征的化妆舞会首先在巴黎和维也纳出现,之后迅速在欧洲宫廷普及。

到18世纪中期,中国服饰装扮的化妆舞会在欧洲变得非常普遍,一度晋升为欧洲大众的时尚活动。——摘编自陈霞、李遵《西方镜像中的“中国风”纺织与服装艺术考》等(1)根据材料,概括中外服饰交流的特点。(2)根据材料,指出17—18世纪欧洲“中国风”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答案】(1

)特点:历史悠久;参与群体扩大;相互借鉴中有所创新;保留了民族特色(答出三点即可)(2)表现:法国主教拥有中式彩色哔叽面料的服装;艺术家画绘制具有中国风的裙子;欧洲贵族妇女穿中国风的服饰;出现中国服饰装扮的化妆舞会。(答出三点即可)背景:新航路开辟,东西方交流频繁;近代商品贸易的发展。【解析】

【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至18世纪的(中国和欧洲)。特点:根据材料一“17至18世纪,中西间贸易往来频繁”可以得出中外交流历史悠久的特点。据材料一“到18世纪中期,中国服饰装扮的

化妆舞会在欧洲变得非常普遍,一度晋升为欧洲大众的时尚活动”,“以穿着中国式服装为主要特征的化妆舞会首先在巴黎和维也纳出现,之后迅速在欧洲宫廷普及”,可以得出在服饰的变化上参与群体扩大。据材料一“法国的朱里欧·莱蒙

多·马萨里诺主教拥有十件在法国巴黎定制的中式彩色哔叽面料的服。装。真丝面料制成的‘华托裙’,也常常出现在法国画家让·安托万·华托笔下,这种裙子装饰有中国特有的纹样图案,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情调,是当时很多欧洲贵族妇女喜爱穿着的服饰”

,从中可以得出中西方的服饰相互借鉴中有所创新且保留了一定的民族特色。【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至18世纪(中国和欧洲)。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法国的朱里欧·莱蒙多·马萨里诺主教拥有十件在法国巴黎定制的中式彩色哔叽面料的服装”,

可以得出法国主教拥有中式彩色哔叽面料的服装。依据材料一“法国画家让·安托万·华托笔下,这种裙子装饰有中国特有的纹样图案,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情调”,可以得出艺术家绘制具有中国风的裙子。根据材料一“当时很多欧洲贵族妇女喜爱穿着的服饰。法国还设立了一些中国舞场、中国娱乐剧院等”,

可以得出欧洲贵族妇女穿中国风的服饰。根据材料一“以穿着中国式服装为主要特征的化妆舞会首先在巴黎和维也纳出现,之后迅速在欧洲宫廷普及。到18世纪中期,中国服饰装扮的化妆舞会在欧洲变得非常普遍,一度晋升为欧洲大众的时尚活动”,可以得出出现中国服饰装扮的化妆舞会。第二小问

背景:根据所学知识,之所以出现欧洲“中国风”,首先由于当时新航路的开辟,中西方交流加强,中国的服饰元素传入欧洲。同时中西方贸易加强,近代商品贸易发展,也使欧洲出现“中国风”。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几种认识。观点

一不同国家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不同,又会有具体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进而有不同的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特征和具体文明形态也具有差异性,由此呈现出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客观状况。观点二地域性的文明可以在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养分中不断丰富与更新自身。观点三回眸千百年来的人类文明

史,可以发现诸多文化并不是封闭、孤立地各自发展,而是在交流碰撞中推动人类文明演进。——摘编自刘先春、张艳霞《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依据、理论内涵及价值意蕴》根据材料,选择一个或多个观点,自拟论题,结合世界古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答

案】示例观点: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且是在相互交融(影响)中共同发展的。阐述:受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世界各地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多样的)文明,如东方的古代中华文明,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等;各文明中心在吸取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

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中国古代儒学吸收佛教理念等而得到发展。各地文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周边区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中华文明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希腊文明对地中海地区的文明特别是罗马文明的形成

产生了重要影响。繁荣发展的各地早期文明,已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象征。因此,应该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努力发掘古代文明的智慧,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借鉴。【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题。时空是古代(

世界)。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由材料“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知的,伟大的古老文明更是相亲的”,可以得出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且是在相互交融中共同发展的。论证环节,可以从文明的种类,如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东西方文明等角度分析,可以从文明在交流中

相互借鉴和影响、中国的四大发明影响世界、印度佛教文明影响中国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要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最后,对所阐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书院是继“学宫”“太学”“国子学”之后的一种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

组织形式。本质上是至圣先贤们进行儒学承继的文明再造。它兴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既有官学的成分,又有对传统私学的继承与发扬,是与官学、私学相并列的第三种教育实体存在。它是集藏书、修书、教育、学术、祭祀、议政于一体的组织机构。书院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

儒家经籍经义的理解与探寻。书院的创办者和主持,一般是当时的名师宿儒或社会贤达,他们既热心于教书育人,又致力于学术研究,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儒学研究成果,传授学术心得。——摘编自吴玉军《试论民办高校对古代书院讲学模式的借鉴》材料二

1882年,张之洞抚晋,在山西省城太原创办了一所新式书院——令德堂书院。创建之初,教授内容仍以经史、考据、辞章为主,但增加了自主选学部分,给学生自主选学的机会,开阔学术视野,提倡学以致用的精神。胡聘之任山西巡抚后,1896年奏请改“学院”为学堂,另立水师、武备、船炮以

及工技制造等类教学内容。此学堂,中西学并重,为近代山西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人才。1901年8月,清廷颁谕,着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改设为大学堂、府改设中学堂、县改设小学堂。晋抚岑春煊在令德学堂基础上,合并晋阳书院,筹办山西大学堂。——摘编自刘丽文《晚清书院

改学堂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书院教育兴起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书院的变化及其积极影响。【答案】(1)原因:科举制的推动;儒家思想传承的需要;封建经济的发展;统治者奉行重

文政策;官学发展的不足。(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2)变化:增加了自主选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变化;人才培养方向的变化;逐渐发展为新式学堂。(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影响: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了近代实用人才;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的近代化。(答出其中两点,

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关于唐宋书院教育兴起发展的原因,由材料“本质上是至圣先贤们进行儒学承继的文明再造。”可知,唐宋书院教育兴起发展的原因

之一是儒家思想传承的需要;据所学可知,唐宋时期,科举制得到发展,官学教育满足不了教育需求,书院作为私学很好地弥补了官学的不足;宋朝重文轻武促使整个社会呈现浓厚的向学风气;此外,封建经济的发展也是唐宋书院教育兴起发展的重要原因。【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近代中国。第

一小问,关于近代书院的变化,由材料“但增加了自主选学部分”可知,增加了自主选学内容;由材料“另立水师、武备、船炮以及工技制造等类教学内容。”可知,教学内容的变化;由材料“着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改设为大学堂、府改设中学堂、县改设小学堂”可知,逐渐发展为新式学堂;由

材料“此学堂,中西学并重,为近代山西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人才。”并结合所学可知,人才培养方向的变化。第二小问,关于近代书院变化的积极影响,据材料“1896年奏请改‘学院’为学堂,另立水师、武备、船炮以及工技制造等类教学内容。此学堂,中西学并重,为近代山西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人才”

可知,近代书院的变化培养了近代实用人才;据所学可知,近代书院部分老师有留学欧美经历,他们接受了进步思想,这也会感染学生,促进思想解放;近代书院在教育上的变革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近代化。【点睛】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