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46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共(46)页,4.49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892f3388a178acd105529cbd920c0a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谏太宗十思疏魏征1、了解作者魏征和“疏”的文章体裁特点,积累重点文言
知识。2、把握各段内容及文章主旨,学习本文的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3、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学习目标千古“诤臣”-----魏征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巨鹿人。唐代
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魏征为人耿直不阿,以直言敢谏著称,史称“诤臣”。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
》的编撰工作,时称良史,名篇有《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作者简介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大多被唐太宗采纳,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他劝说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告诫太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视民如水,视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解题《谏太宗十思疏》①谏,下对上(君王或尊长)进行劝诫。②太宗,李世民,在其统治时期,出
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③十思,十个值得深思的问题。④疏,奏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章。(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用“疏”)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文学内容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古语中大都不含贬义)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指责别
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讽、谏、谤、讥、说”区别◼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后来,太宗日渐骄奢,大修庙宇宫殿,四
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魏征在这一年的3-7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据说太宗看了这些奏疏,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诚极忠款,言穷写作背景求木之长浚殷忧谗邪黜恶谬赏垂拱壅蔽塞源载舟zhǎngyīnchánchùm
iùgǒngyōngsèzàijùn读文正音思通篇只重一“思”字。——《古文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什么?为什么思?怎么思?结果如何整体感知注意:1、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句式的翻译。2、翻译时做到字字落实。(一)朗读第一段,疏通文意文本解析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
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翻译:我听说:想要树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基稳固;想要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求:要求,需求。之:结构助词,取独。长(zhǎng):生长。长得好。固:形容词的使动
,使…稳固。根本:树根。本:树的根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流:泉流,名词。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浚(jùn):疏通水道。其:他们的。德义:德行和道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
明哲乎!翻译: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基不稳固,却要树木生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更。望/求/思:同义,指望。之:结构助词,取
独。理:清明、安定、治理得好虽:虽然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谦辞。况:何况于:引出对象。不译。明哲:明智的人,形作名。指唐太宗第一段第一层求木长固根本欲流远浚泉源思国安积德义源不深望流远根不固求木长德不厚思国理比喻论证正面论证比喻论证反面论证中心论点:思国之安积其德这
一层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思考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cháng)者也。当:主持,掌握。
神器:帝位。重:形作名,重权,重位。域中:天地间。崇:推崇大:形作名,重大的地位。极天:天之极处,指皇权。休:喜庆,福禄。居安思危: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安/危:形作名。居:处于;思:想。戒:戒除。俭:形作动,行节俭以:第一个并列连词;第二个转折连词处:
保持胜:克服长:形作动,流的长远翻译: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将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无穷的福禄。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德行不能保持深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如同)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远啊。第一段第
二层神器之重域中之大极天之峻无疆之休人君责任重大伐根求木茂塞源欲流长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强调比喻论证具体表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思考第二层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得出怎样的结论?反面论证注意:1、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的翻译。2、翻译时做到字字落实。(二)朗读第二段,疏通文意文本解析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翻译: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一个不是(创业之初)在深深的忧虑中而德行显著,但大功告成之后却德行衰微
的。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就很困难吗?凡百:所有的。元首:指帝王;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景:大,重大。成语:高山景行殷:深,深切的。而:连词,表承接关系。善始者:开头做
得好的。繁:多。克:能够。终:坚持到底。【善始善终】做事有好的开始和结尾,形容办事认真。【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诗经》说得是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盖:语气副词,大概。岂:难道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①待
下;既得志,则纵情以②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夫:位于句首,表原因,因为。殷忧:深深忧虑。以①:而,修饰。下:指臣民既:在…之后。得志:达到目的,实现愿望。则:连词,表顺承,就。纵情:古,放纵情感
,即骄傲;今,尽情。以②:而,并列。傲物:轻视他人。一体:整体。行路:陌生的路人。翻译:过去夺取天下时德行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德行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处在深重的忧患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现了志愿,就会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
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虽:即使。董:督察以:介词,用。振:同“震”,
威吓。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状后苟:苟且。苟免:苟且免于刑罚。而:转折连词。怀:怀念,感激。貌:表面上,名词作状语。恭:恭顺。惟:只是。覆:颠覆;使……倾覆。宜:应该。慎:警惕。奔车朽索:奔车(以)
朽索其:副词,表反问,怎么、难道忽:轻视,怠慢。翻译: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只是百姓心怀怨恨;他们像水一样能够
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奔驰的马车却用朽烂的绳索,怎么可以忽视呢!思路梳理殷忧而道著善始者实繁功成而德衰克终者盖寡能创业不能守成岂取之易而守之难?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反问设问思路梳理殷忧竭诚以待下胡越为一体得志纵情以傲物骨肉为行路得民心失民心载舟覆舟深慎比喻论
证对比论证内容分析1.第二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明确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明确在于君王得天下之后“纵情”“傲物”3.作者进一步说明了君王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明确怨不在
大,可畏惟人;载舟覆注意:1、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句式的翻译。2、翻译时做到字字落实。(三)朗读第三段,疏通文意文本解析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
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君:名作动,统治。诚:如果。见可欲: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语出《老子》。知足:知道满足;语出《老子》“知足不辱”。以:表目的,来自戒:告诫自我。作:建造,兴建;这里指大兴土木知止:知道适可而止;语出《
老子》“知止不殆”。安,使动谦冲:谦虚。而:表目的。牧:养、约束。语出《周易·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下:居于……之下。江海下百川:比喻有度量,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翻译:统治百姓的人,如果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告诫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
宁。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就想到江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纳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盘游:游乐
,这里指田猎;盘,快乐。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敬:慎。壅蔽:(耳目被)堵塞蒙蔽。以:表顺承。想:害怕、担心。谗邪: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以:表目的,来。所加:所,助词,与“加”构成所字短语,表名词性结构。以:表顺承,而。谬赏
:不恰当地奖赏。翻译: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把三面追赶野兽,留一面放生作为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就要
想要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
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翻译: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尚书》所讲的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加以任用,挑选好的意见而加以采纳,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德的人就能广布他的仁爱,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逐(效力),对君主
来说便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的年寿。总:总括弘:光大兹:这简:选拔善:形作名,好的意见播:散播效:献出驰:奔驰效劳事:忧烦的事物豫游:出游,游乐养:保养,颐养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
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说什么百姓就会被教化。何必自己耗费精神、苦苦思索,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的耳、明亮的眼,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呢!鸣:使……鸣,演奏垂拱:垂衣拱手,喻指
轻而易举化:教化劳:使…劳苦:使…苦司:管理大道:最高境界役:役使,劳损亏:毁坏,减损垂拱而治: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后多指帝王无为而治。1.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内容分析2.“十思”具体指的是哪十个方面?它大致从哪些角度展开的?第三段3
.念高危4.惧满溢5.乐盘游(狩猎)6.忧懈怠7.虑雍蔽8.惧谗邪9.恩所加10.罚所及1.见可欲2.将有作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思谦冲而自牧思江海下百川思慎始而敬终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以怒而滥刑思三驱以为度十思(由什么
→想到什么)戒奢侈扰民戒骄傲自满戒纵欲过度戒轻信人言戒赏罚不公(生活)(待人)(处事)(用人)(执法)(克制欲望)(适可而止)(谦虚自养)(广开言路)(三面为限)(慎始慎终)(虚心纳谏)(端身黜恶)(奖赏得当)(用刑有度)3.听从善言1.宏九德2.选拔任用人才智者尽其谋除十思外,还要文
武并用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垂拱而治正反明君:豫游、松乔之寿庸君: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垂拱而治亏损天道谏太宗十思疏固本思源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提出问题比喻论证分析问题总结历史引出警告克终盖寡善始实繁对比论证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解决问题提出十思诚能十思垂拱而治反面正面理清思路主旨全文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出发点,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
。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魏征以善谏著称,为什么他的进谏大都能被唐太宗接纳呢?①尽臣子之责,谦恭诚挚。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观察时政。更为可贵的是,在进谏时,他言辞恳切,极尽忠诚
。他的“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充满对唐太宗自悟的期待;“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语重心长,又切中要害,令人警醒。而他的“十思”之见更是句句坦诚,字②显谏臣之智,委婉得体。说理透彻,语言简练而生动,特别是正反论述、前后对比、引经据典,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充分展现
了他“能上、善上、敢上”的进谏艺术。③魏征遇上了英明的君主唐太宗。伯乐还需要千里马,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励精图治,以国事为重,能容耿介直言的臣子,所以对于魏征的进谏大都能够虚心接受。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十思”的现实意义手法探究⑴比喻论证,生动形象。⑵正反对比论证,加强说服力。⑶语言朴实雄健。⑷富有强大的逻
辑力量。拓展积累①休戚相关:休:喜庆,欢乐。戚:忧愁,悲哀。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关系一致。②休戚与共:休:欢乐,喜悦。戚:忧愁,祸患。彼此之间忧喜祸福都共同承受。形容同甘共苦。③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祸害。④载舟覆舟:民众犹
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⑤善始善终:做事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⑦克勤克俭:既能勤劳,又能节俭。⑧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⑨卑以自牧:以谦逊的态度修身养性
。⑩慎始敬终:自始至终都谨慎。⑪简贤任能:选用贤能。⑫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⑬垂拱而治:指不费力气就使地方或国家得到管理,安享太平。含褒义。⑭耳聪目明:视听灵敏。形容头脑清楚,目光敏锐。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长孙皇后说:“
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在朝堂上当众刁难他,使他下不了台。长孙皇后退下去穿上上朝时的礼服,戴上凤冠站在太宗身旁,太宗吃惊地问:“皇后为什么这样?”长孙皇后回答:“我听说皇上圣明臣下才忠诚。现在您圣明,所以魏征才能直言。我有
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太宗恍然大悟,此后更是“励精政道”,虚心纳谏,对魏征更加敬重。魏征也进谏如故,“思竭其用,知无不言”,从不畏龙颜之怒。君臣合壁,相得益彰,终于开创了大唐“贞观之治”的辉煌盛世。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开讨论。唐太宗、魏征和长孙皇后三人,你
对哪位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立意角度:唐太宗角度:包容忠臣直谏:把国事放在第一位,把个人情绪、龙颜放在第二位,虚心纳谏,励精图治。魏征角度:为国事
不惜冒犯皇帝,无畏龙颜,直言敢谏,一心为公。长孙皇后角度:作为后宫,不是简单的顺从,有超越后宫的格局,心怀国家兴衰,助力国君为国;恰当地、艺术地劝谏,比简单地直言效果更好。理解性填空①《谏太宗十思疏》中,以两组比喻起兴,进而提出“___________,__
_________”,指出治理国家要积聚民心。②《谏太宗十思疏》的观点是,“不念居安思危,__________”,想要求得国家长治久安,无疑是“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________”。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戒奢以俭塞源而欲流长者也③《谏太宗十思
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怨不在大⑤《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用人纳谏”的策略,成为初唐治国方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
________,_________”。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鸣琴垂拱不言而化⑦《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开始运用了排喻手法,首先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比喻,从而引
出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观点。⑧《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一个真切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帝王与百姓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⑨《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从多侧面反映了本文的主旨,从多方面指出了
唐太宗“居安思危”的境界,从多方面指出治理李唐王朝的途径的句子是(臣闻)求木之长者所宜深慎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载舟覆舟(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必固其根本-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