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测试卷(九省联考新题型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197.988 K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测试卷(九省联考新题型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测试卷(九省联考新题型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测试卷(九省联考新题型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测试卷(九省联考新题型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docx,共(11)页,197.98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88eea1049ec73859d7731e2bdfa33a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测试卷(原卷版)(九省联考新题型卷三)(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

一:为了防控疫情,我国已开始大规模的接种新冠疫苗。接种了疫苗,疫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疫苗和疫苗接种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的,并在治病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对抗天花病毒的“时苗”,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时称“痘苗”。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

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人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明代发明了更为安全的“熟苗”。时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毒性也很大,“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只八存。”在隆庆年之前,明朝暴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天花瘟疫,致死率竟然高达80%以上。正是

这场天花的大流行,促成了熟苗种痘法的推广。明代医生在大规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通过正反方面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明了“熟苗”接种法。《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就是说用“熟苗”接种,八九千人中不能救治的仅有二三十人

。显示出这种接种技术对预防天花的安全高效。18世纪初,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被引入欧洲。英国医师爱德华·金纳创造了第一个生物制品——牛痘疫苗。19世纪巴斯德制作出更加有效的现代疫苗,给人接种达到预防目的。

虽然大规模的现代疫苗制剂是由西方发明普及的,但疫苗和接种疫苗最初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我们祖先发明的。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

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早在公元4世纪初,东晋葛洪所著《肘后方》中,就有关于防治狂犬病的记载,其中“治卒猢犬凡所咬毒方”有云:“仍杀所咬犬,取脑数之,后不复发。”杀掉咬人的狂犬,以其脑浆敷于被咬处,体现了“以毒攻毒”的

思维方式。11世纪中国就有接种人症获得成功的例子,17世纪逐渐普及。早期人症接种,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们把它叫“时苗”。由于“时苗”毒性很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苗顺者

十无一死,苗凶者十之八存”。因此,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熟苗”接种之法。所谓“熟苗”指的是以接种发出来的痘作为种苗,经过“养苗”“选炼”,连续种七代后,火毒汰尽,用来给健康人种就非常安全了。《种症新书》记载:“种症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法国哲学

家伏尔泰这样高度赞扬人瘟接种:“我听说100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来自《梅州日报》《疫苗最早起源于中国》)材料二:巴斯德认为传染病的微生物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变成防病的疫苗。因此他大胆地从一位五岁狂犬病患者身上采

集唾液稀释后注射到兔子体内,兔子相继发病死去。巴斯德又接着采集这些死兔的唾液稀释后继续注射到其他健康兔子体内,毫无例外这些兔子也都死掉了。如此重复试验100多次后,他打开病兔子的脑壳,提取病原菌并进行培养,稀释成不同

浓度继续给兔子试验。到将“毒性最弱的病菌液”注射于狗,这只狗在28天后恢复正常。隔一段时间后,又给这只狗注射“毒性最强的病菌液”,这只狗成功地活了下来。巴斯德推论出狂犬病病毒应该都集中于神经系统,因此他大胆地从病死的兔子身上取出一小段脊髓,悬挂在一支无菌烧瓶中,使其“干燥”。将干

燥后的脊髓和蒸馏水混合注入狗的身体,狗都神奇的活了下来。这只狗的存活坚定了巴斯德疫苗研制的信念。巴斯德二百多年前发明的疫苗,为其他一系列现代疫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人类防治传染病的新时代。(选自《新浪新闻》《第一支疫苗怎么诞生的》)材料三:(来自腾讯新闻

网《胡家志:疫苗的免疫系统激活记》)材料四:但是,该怎么研究人病毒呢?科学家们有时依靠的是人的英雄主义精神。著名的美国军医沃尔特·里德招募志愿者,让他们被最近吸过黄热病患者血的蚊子叮咬,证明了黄热病是由蚊子携带的一种病毒引起的。里德的同事杰西·拉齐尔就是在1900年那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实验

中感染身故的。(来自《疫苗竞赛:人类对抗疾病的代价》梅雷迪丝·瓦德曼著,罗爽译)1.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人民在与疾病的斗争中表现出极高智慧,能用物理方法制成最原始的疫苗。B.巴斯德意识

到病菌的存在,全程使用生物技术反复试验,并成功研制出狂犬病疫苗。C.巴斯德的试验为后世疫苗研制奠定基础,其疫苗制作也是采用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D.中国人痘接种历史悠久,并且成功率非常高,因此人痘接种得到伏尔泰的高度赞扬

。2.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隆庆年之前,明朝暴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天花瘟疫,致死率竟然高达80%以上。”这句话中“80%以上”,说明了这场天花瘟疫致死率高,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B.本文介绍的内容,按照北宋到明代,再

到18世纪……进行说明,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C.本文主要说明,现代疫苗确实出现在欧洲,但疫苗和接种疫苗最初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我们祖先发明的,并在治病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D.本文题目《对抗病毒,我国宋代就有了“

疫苗”》,态度鲜明,强调了我国有悠久的对抗病毒历史,充满了自豪感。3.下面不能说明材料一中“疫苗和疫苗接种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的”的一项是()(3分)A.北宋时期就发明了对抗天花病毒的“时苗”,当时称“痘苗”

。B.明代发明了更为安全的“熟苗”。经过“养苗”“选炼”,连续种7代后火毒汰尽,再用来给健康的人接种,这样就非常安全了。C.明代医生在大规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通过正反方面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明了“熟苗”

接种法。D.19世纪巴斯德制作出更加有效的现代疫苗,给人接种达到预防目的。4.根据对材料的分析,下列图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5.请结合材料,谈谈人类对抗疾病的可贵精神。(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

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桃花铺喻永军洋浜是莲城的一个湖,在城西。大洋浜的水顺着山与山之间的谷地,延伸进山中去了,延伸了多远?没有人知道。老侯也不知道,但老侯听专家说过,大洋浜的水容量相当于六个西湖。老侯很惊讶,六个西湖呀!老侯年

轻时到西湖去过一次,觉着西湖的水无边无沿,他心里更看重大洋浜了。老侯每年都要进山几次——六叔住在山里。六叔种地,老侯常常托人从城里给六叔带去一些种子、化肥,附带一些水果,有时买几斤肉。老侯进山得从水上走。二十年前,渡口泊的是木船。摆渡人锅代六十多岁,嘱咐一声“坐稳当”,船便开了。

船桨“吱呀——吱呀”,船慢慢划向山中。上午,船向西行,太阳就从背后升起。眼前一片金光灿灿,锅代脸上很快挂上了汗珠子。四十分钟后,船停靠在一处水边石沿儿旁。六叔下来接东西,他瘸着一条腿,走不快。他喊锅代到岸上喝茶。锅代已掉转船头,向

东顺水而行;这地方叫桃岔、桃沟。春天,满山山桃花静静地开,静静地落,因此,不知啥时这里又被叫成了桃花铺。六叔住在桃花铺,是属于不想搬迁的那类。六叔说,后山是林子,脚下是湖水,饿不死。为这,老侯劝过六叔。末了,老侯坐在六叔对面,紧锁着眉毛,铁青着脸,不吭声。两人都把话说

尽了。为此,老侯生气,很长时间没去看六叔,后来忍不住了,把话说给锅代,锅代就载着他来到桃花铺。再后来,桃花上初中时,六叔让老侯在城里给娃安顿住处,捎话让老侯来一趟。桃花是六叔的小女儿。船在水上行着,锅代

把啥话都说了:“六叔买了个‘铁壳子’,学会了撑船。需要种庄稼了就撑着它出门,收了庄稼也要撑着它回家。”老侯想,六叔的路就在水上。那年湖里涨水,六叔翻了船,一船的麦捆子浮在水上,他也差点儿搭上性命。六叔年轻时是桃岔的人尖子,会唱戏,扮啥像啥。他能唱秦腔、眉户、碗碗腔,本地花鼓唱得更是出色。

每到过年,桃岔的戏班子就是方圆几十里的明星班子。看戏看桃岔的戏,观众人山人海,六叔风光无限。几个俊丫头为争六叔,都闹出了笑话。村主任的女儿把六叔的唱腔灌制了一张光碟,每天在村里的大喇叭上放。另一个女子哭

哭啼啼,她妈便告村主任,说喇叭音量太高,正对着她家牛圈,母牛被吵得小产了。六叔住在桃岔最高处的山上,离天近,一身正气。桃岔的变化是从大坝修建那年开始的。拦河建坝,水要淹了桃岔。水位线一定,桃岔人心里慌慌地唱了最后一年大戏。该搬走的都按政策搬走了

,能搬动的东西都人拉马驮地带走了——碾磁子、磨扇子、猪牛羊狗……最刺眼的是一些老人的棺木,漆了黑漆,画着龙凤,顶头雕着睡莲,一队一队地出了桃岔。冷清下来的桃岔,只剩了六叔和高处住着的几户人家。年夜,众

人围定,六叔自拉自唱,唱了《刘海砍樵》,又唱《智斗》。大坝修了四年,老侯是指挥部的采购员。当时的紧缺物资是水泥和钢材,老侯一人跑着采购了多少东西?后来老侯在心里默默算了十下,大致有一百个车皮。采购的东西要从秦岭古道用车拉回来,那才难住了老

侯。那时是砂石路,进山谷后车重路险,老侯就学着画图——啥地方坡陡、路窄、弯急,老侯得用图纸给人说清。半年下来,老侯眼眶深陷,人成了一把干骨头,双膝半月板磨损厉害,脚也成了一双病足,走路疼,歇着也疼。他时常忙得顾不上吃饭。有一次在大兴旅馆谈物资合同,事毕,已是晚上九点,国营

食堂的小碗面,他一气吃了十四碗,吃饭的人都放了筷子看稀奇。六叔就是这个时候来给老侯做帮手的。六叔带着个装卸工队,随时待命。那天夜里,老侯总算睡了个安稳觉。六叔看了老侯的图纸,骑着自行车从省城翻越秦岭,将图纸上的路况标记一处一处核对了一遍,才说自己心里有

了底。那时候,老侯是国家公职人员,按月领工资,年终领奖状。六叔是按工计酬。尽管如此,六叔仍很知足。歇下来的时候,他一个人沿着护城河闲逛,唱秦腔,唱花鼓戏,滋润得眉开眼笑。六叔给老侯说,他现在成半个省城人了。老侯就看着六叔笑。六叔出事的那天是公历新年,天气预

报说是阴天,但六叔押着车进了秦岭峪就起了西北风,飘起雪花。车在路上缓缓行驶了一个多小时,路上的雪已经积了厚厚一层。司机是个老手,阴沉着脸跟六叔说:“你怕不怕?”六叔说:“这话要问你!”司机就看着六叔笑了。两人摸

出烟,点燃,深吸了一口。六叔的这辆重车,是被迎面的一辆大吊车顶翻的,吊车跑下坡路,路滑,没刹住车。六叔就此瘸了一条腿。大洋浜大坝是老侯的骄傲。几十年了,老侯坐在大坝上的时候,心里踏实得就像自己成了大坝。巨

大的坝体枕着两边的山头,坝身结出黑锈,风带来的草籽落地生根——鸡爪草血色的茎干水灵灵的。老侯弯着腰拔草,顺台阶一直拔到山根。拔着草,老侯想起六叔,想六叔这会儿正干啥呢。隔着一湖水,却不知道。想起六叔说的“半个省城人”的话,他心里难受。他记得那年秋天,

桃花考上大学的时候,他在六叔家吃饭。清炒河虾、一盆豆腐鲇鱼,都是水边的东西。吃饭时,六叔说:“野猪已来村中搭窝了,撵都撵不走。”吃罢饭,六叔拾掇虾笼。二百多个虾笼摆了满满一屋子。虾笼呈腰鼓形状,以桃花铺的荆条子编成,一根一根的木条子颜色乌黑,细细的,硬如铁。这些都是六叔的手艺。(有

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桃岔的山桃花静静地开,静静地落,往来桃花铺要走水路,小说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六叔居住环境的清净静谧。B.六叔年轻时会唱戏,是桃岔的人尖子,村里俊姑娘为争六叔闹出了笑话。这段插叙富有地

方特色,也为六叔的形象增色添彩。C.六叔与老侯的交情起于建坝之时,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老侯和山民六叔合作得很愉快,意外使得六叔瘸了一条腿,令人唏嘘D.大洋浜大坝是老侯的骄傲,可大坝建成后六叔却一直住在山里不出来,两人的命运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暗含了作者的褒贬。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介绍了大洋浜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并引出了小说的主人公,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了典型环境。B.小说运用了“觉着”“说给”等口语词,“人尖子”“娃”“俊丫头”等充满地方色彩的词语,使

得小说读来亲切自然,充满地域特色。C.小说结尾的二百多个虾笼让人印象深刻,可见六叔心灵手巧,同时也可推测六叔闲暇时以编虾笼消磨时间,在山里的生活百无聊赖。D.小说在叙述故事时,将六叔和老侯两人的经历交织进行,在过去和现在中切换,叙述方式灵活,故事讲述自然。8.小说的重要任务之

一就是塑造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六叔这一人物形象。(5分)9.有人说,小说是对生活的还原、生命的落实,也是对精神的折射。这篇乡土题材的小说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

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也,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

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

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

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传》,有删改)材料二: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

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

故无尤。(选自《老子·修身》,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老莱子A亦楚人也B著书C十五篇D言E道家F之用G与孔子H同时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和“名”是有某种联系的,古人自称主要用“名”,称呼他人常用“字”。B.为,文中指当作,与“为天下笑”(《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为”词义不同。C.

“强为我著书”与“自胜者强”(《(老子)四章》)两句中的“强”词义不同。D.“政善治”与“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治”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向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老子问礼,老子阐释了自己的看法,还斥责了孔

子。孔子说自己见到的老子就像一条龙。B.老子看到周朝衰落,就要离开。到了关口,关令尹喜请求老子为他写一本书,于是老子写了一本讲述道德的含意的书。C.老子修道养身,他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岁。有人说周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D.

《老子·修身》中说,天地不为自己而生,所以能够长久;圣人把自身置于众人之后,却能得到大家的推崇而占先。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4分)(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4分)14.有人认为,老子的“无为”

就是不作为、得过且过。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种认识的看法。(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书双竹①湛师房二首(其二)苏轼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②。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楚桥秋暮阻雨张耒③水

满城西钓艇横,云豪风弱晚冥冥。天寒小店人愁雨,灯暗孤舟客卧听。【注】①双竹:即杭州广严寺;广严寺“有双竹相比而生,举林皆然”,故又名双竹寺。②红:油灯。③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佛寺里傍晚击鼓,早晨敲钟,苏诗首句即点明寺庙的生活,照应了题目。B.苏诗次句写诗人对着将熄的灯光闭门独卧,自然引出下面拨火的细节。C.张诗写秋日的傍晚,虽然乌云密布,却因秋风的减弱延阻了秋雨的到来。D.苏轼称赞

张来的诗作“气韵雄拔”,张诗前两句可以体现这一风格特点。16.同是写“卧听”雨声,苏诗恬静,张诗悲凄。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东风”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和辛弃疾《青玉案·元夕》“______”都用到了这个意象。(2)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从拍摄到公映周期长,引发了观众的无限期待,王家卫虽在不同场合做了拍摄解读,但对电影内容遮遮掩掩,这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3)在高中语文传统文化专题的小组研习活动中,某同学找出了含有“始”“终”两字的诗文“______,______”进行研习,然后在小组活动中把自己的研习成果跟小组同学作了交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

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19小题。“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龙”字,作:显然,第一形为“龙”的“真实”状态的描绘,而后两形尤其是第三形,已经同“龙”字的繁体字“

龍”①。然而,这“龙”在今天咱们的生活中可无法见到,于是,关于“龙”究属何物,说法纷纭,_②。最常见的说法是古人替蛇装了几只脚,称之为“龙”,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也有人据古书“马八尺以上为龙”,认“龙”为一种良马;因传说中的龙“能水”而怀疑它是河马,更加有人据龙的

鳞认为是鳄鱼,甚至有人认为龙即恐龙。以上种种看法虽然不一,但一致认为龙是一种动物。也有人认为“龙”与“虹”音近,甲骨文有“虹”字作:于是认为龙即虹;更有人认为“龙”字音与“松”相近,龙皮与松皮亦有相似之处,于是把这龙认作了松。上述种种对龙的解释,无一足以使人③,但随着学者对龙的研

究的深入,已经可以初步确定,龙是一种动物类型的图腾,与一般图腾不同的是,现实世界并无真正的龙。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4分)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梁启超在近代中国之所以能发挥重大影响力,不但因为他的文字所具有的特殊魅力,①。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梁启超和严复、胡适类似,都是学问渊博的“通才”,而不是在“象牙塔...”之内沉浸于纯知识领

域的“专才”。这种“通才”很类似陈澧、曾国藩、钱穆等人所提倡的“士大夫之学”,这种学问“将‘②’与‘有用于世’二语,悬为著书讲学之标帜”。梁启超和严复、胡适都是这一类型的学者,他们以学术研究来“修已治人”,不但能够依赖学问来“安顿身心

”,更借此关怀中国的现状,并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其中梁任公又比严复、胡适更接近传统的“士大夫之学”。梁启超③,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他的打牌、饮酒、读书都是真性情的表现。当然在他一生中最重视的还是成就其“士大夫之学”的阅读、教书与写作,以及由此而培养出的渊博的学问。这应该是源自他以“

趣味”来追求知识的人生观。20.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B.我们部队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事,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C.还有几

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D.“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21.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6分)2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语言通顺,不超过20字(

5分)梁任公的人生观简单地来说是一种“趣味的人生观”。他信仰的是“趣味主义”,他说倘若用化学分解“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的一种名叫“趣味”的元素抽出来,只怕毫无所剩。所以他一生所做的事总是尽量做得津津有味而兴会淋漓。因为趣味是活动的源泉,如果趣味干竭了,活动便会

停止。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梁启超的“趣味人生观”。梁任公认为,凡人必须要常常生活在趣味之中才有价值,否则每天哭丧着脸,生命便有如枯木或是沙漠,了无生趣。《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有趣”: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爱。活得有趣

,是一种生活态度。人生的趣味不在别处,就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一饭一蔬、三五好友、四时风物,那些让我们沉浸其中的爱好,那些让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都是生活的斑斓色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寻找生活的乐趣,才能遇见那个更美好、更开阔的自己。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