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答案_1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38.349 KB
  • 2024-11-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泸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答案_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泸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答案_1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泸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答案_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泸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答案_1.docx,共(8)页,38.34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8719d91fe2f118bdb3a94db391d5b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参考答案1.C2.D【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杭州亚运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20:00,即120°E的地方时为20:00;结合东加西减可推算出地方时为0:00时的经线为120°+(24-20)×15°=180°,由于零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因此全

球均处于9月23日,C正确,ABD错误。故选C。2.结合所学可知,9月23日—10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纽约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D正确;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因此开普敦日出东南,日落西南,A错误;1月初为近日点,因此该期间地球向近日点移

动,B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因此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小,C错误。故选D。3.D4.C5.B【解析】3.利用经纬网定方向,首先,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其次利用两点间的劣弧定东西:如果两个点分别在东、西经上,两个经度值相加,小于180度,原坐标是西

经的在西,原坐标是东经的在东;两个经度值相加,大于180度,原坐标是西经的在东,原坐标是东经的在西。再次,如果两个点同在东经,数字大的在东,小的在西;如果两个点同在西经,数字大的在西,小的在东。读图可知,b的地理坐标是(55°N,140°E),a的地理坐标是(30°S,90°W),所以,b点

位于a点的西北方向,ABC错误,D正确。故选D。4.经纬网图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航线是过这两点平分地球的大圆的劣弧。结合左图地球自转方向知其为南半球,且a、c位于同一经线圈上,所以其飞行的最短航线就是其所在经线圈,所以,最短方向是先向正南

飞,后向正北飞,ABD错误、C正确。故选C。5.结合所学可知,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纬度。故如果有一个望远镜放在b处,并且刚好能够看到北极星,那么望远镜镜身与地面的夹角则应为b地的纬度,即55°,B正确,ACD错误。故选B。6.C7.A【解析

】6.由图示物质循环过程可知,沉积物经过④形成丁,可知丁为沉积岩,④为固结成岩作用;戊可以转变成沉积物,应为变质岩或岩浆岩,又因沉积岩丁经过⑤可形成戊,则戊只能为变质岩,⑤为变质作用;戊经过⑥转化成甲,则甲为岩浆,⑥为重熔再生;岩浆甲可以转化成乙和丙,则乙和丙为岩浆岩,根据其位置

高度,可以进一步判定乙为侵入岩,丙为喷出岩。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可知:丁为沉积岩、戊根据材料“在不远处的加拿大帕斯博勒海滩上,也有一片红色岩体,这里埋藏着丰富的恐龙化石”可知,化石存在于沉积岩,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7.纽芬兰岛附近海底发生岩浆活动,来源于地幔含有铬铁矿的岩浆喷发,冷

却凝固形成岩石;受板块碰撞挤压,洋底地层隆起抬升,岩体出露:岩石中铁元素遇空气氧化,呈红褐色,成为巨大岩体红色的来源,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8.B9.D【解析】8.读图可知,甲处为大洋中脊(海岭),板块边界类型为生长边界,乙处为海岸山脉,板块边界类型为消亡边界。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东非大裂谷、冰岛处于生长边界,台湾岛、安第斯山脉、新西兰南岛、海岸山脉、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处于消亡边界。由此判断,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9.板块是岩石圈的单元,因此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的是

全球岩石圈,不是地壳,A错误;南极洲板块部分为陆地,也包括周边广阔的海洋,B错误;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基本上由海洋板块构成,C错误;板块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因此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D正确。故选D。10.C11.A【解析】10.

读图可知,甲处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较深,说明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岩层向下弯曲,岩层距离地表更远,深度更大),为向斜构造,AB错误,观察地形剖面线可知,甲乙两处分布着连绵不断、起伏较小、坡度和缓的低矮山丘,甲处地貌为向斜山,C正确,D错误,故选

C。11.结合题目“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可知该岩层主要是沉积岩组成,而砂岩、石灰岩都是沉积岩,只有花岗岩是侵入岩,非沉积岩,所以丙处岩石与周围岩石类型明显不同,其可能是花岗岩,A正确,BC错误,黏土易被侵蚀搬运,多出现在沟谷低洼处

,丙处为一处小丘,黏土较难堆积,D错误。故选A。12.A13.C14.D【解析】1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M一侧为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N一侧为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A正确,排除BCD。故选A。1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M一侧为凹岸,对应图乙中c,以侵蚀作用为主,可以修建港口码头

,修筑防护堤;N一侧为凸岸,对应图乙中a,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堆积形成河漫滩,土壤较为肥沃,可以种植农作物,C正确,排除ABD。故选C。1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荆江河段,河道发生弯曲,该地地理环境应该是地形较为平坦,坡度较缓,河流以侧

蚀为主,一侧侵蚀一侧堆积,D正确;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排除A;该地河流曲折,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排除B;冲击扇位于河流上游山前位置,排除C。故选D。15.C16.A【解析】15.据图可知,该地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可知是冷锋过境,C正

确;暖锋过境是气温升高、气压下降,D错误;气旋过境气压是先降低后升高,反气旋过境是气压先升高后降低,AB错误。故选C。16.此系统为冷锋天气系统,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多与冷锋天气系统有关,A正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是受副

热带高气压脊的控制,B错误;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是气旋导致的,C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是由江淮准静止锋导致的,D错误。故选A。17.A18.C19.C【解析】17.根据60°与90°之间的近地面风向可知,图示三圈环流位于北半球;读图可知,气压带整体北移,

说明为北半球夏季,故选A。18.①为赤道低气压带,为热力成因,②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成因,A错误;甲为北半球信风带,为东北风,乙为北半球西风带,B错误;乙为西风带,受其影响,大陆西岸多降水,C正确;北

半球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但根据上题判断,现在是夏季,D错误。故选C。19.图中乙为中纬度大气环流圈,高空大气应由高纬流向低纬,③的流向错误,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20.D21.C【解析】2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该地属于南极俯视图,此时赤道低气压带位于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整体向南移动,符合题意的时间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D正确,排除ABC。故选D。2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40°S~60°S,位于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北风,C正确,排除ABD。故选C。22.D2

3.D【解析】22.图中的亚欧大陆上是高压,海洋是低压,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对应1月,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而南移,甲气压中心因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而形成,使得该纬度地区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太平洋

上,所以被甲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D正确、ABC错误,故选D。23.由上题分析可知,此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丁地是印度,冬季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B错

误,D正确。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是印度夏季风的成因,C错误。故选D。24.D25.D26.C【解析】24.由所学天气系统知识可知,①处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②处为冷锋锋后,受冷气团影响,气温较低,多阴雨天气;③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影响,气温较高,多晴朗天气;④位于暖锋锋前,

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是连续阴雨天气。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结合前面分析,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气温:冷→暖→冷,A错误;气压:高→低→高,B错误;降雨:雨→晴→雨,C错误;根据北半球风向的定律(近地面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可知,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D正确。故选D。25.图示虚线范围位于高压系统东侧,冷锋锋后,多大风天气,由于初春地表干燥,最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沙尘暴,D正确;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A错误;多大风,雾霾天气少,B错

误;冷锋锋后,可能有阵性降水,出现旱灾的可能性较小,C错误。故选D。26.①处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A错误;②处为冷锋锋后,多阴雨天气,B错误;③处等压线较④处密集,③处风力大于④处,C正确;④位于暖锋锋前,受冷气

团控制,气温较低,D错误。故选C。27.B28.D【解析】27.根据材料可知,北京这场4月飞雪是由于强冷空气团南下形成的,冷锋天气快速降温,形成降雪天气,B正确;暖锋过境会带来连续性降水,准静止锋会带来阴雨连绵的天气

,A、C错误;锋面气旋当中既有冷风也有暖风,无法判断4月飞雪,D错误。故选B。28.根据材料和图示可知,图中景观是雪后方砖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馒头状的小雪堆,其成因是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砖块吸收的太阳辐射多,释放的地面辐射

较多,使得砖块上的雪融化后形成。D选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29.C30.C【解析】29.由材料可知,抛物线沙丘主要是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的,因此,抛物线形沙丘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其两翼(丘臂)指向上风向,即图的左侧为迎风坡

、右侧为背风坡。故图中抛物线形沙丘是西北风吹拂形成,迎风侧平缓而凹进,背风坡陡峻而凸出。故选C。30.抛物线形沙丘在西北风的吹拂下,在②处不断侵蚀,④处不断堆积,使沙丘不断向东南移动,C正确。故选C。31.D32.A

33.C【解析】31.结合图例,④为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而成,D正确。①为砂岩,②为石灰岩,均属于沉积岩;③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故选D。32.可能含有生物遗体或化石的沉积岩,结合上题分析,①为砂岩,②为石灰岩,均属于沉积岩,A正确。③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

岩浆岩;④为大理岩,属于变质岩,均不会存在生物遗体或化石。故选A。33.图中沉积岩地层先形成,且②沉积岩地层位于①的下部,所以②的形成早于①。之后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③,且岩浆侵入切穿①岩层,所以③的形成较①晚。岩浆在侵入的过程中,

地下岩层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形成变质岩④。所以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④,故选C。34.A35.D【解析】34.由图例可知,四种岩层由新到老依次是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所以图示地区岩层呈中间新、两翼老

的关系,可推出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等高线数据,可推断图示地区为山地,所以图示地区主要的构造地貌是向斜山,A正确,BCD错误。故选A。35.由图可知,甲处玄武岩位于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且等高距为300米,据陡崖垂直高度计算公式可知600米≤H甲<

1200米,A错误;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乙处为玄武岩,不可能含有化石,B错误;丙处等高线向低值凸,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C错误;丁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开采不安全,且会破坏生态环境,D正确。故选D。36.【答案】(1)夏至日(2)(23°26′N,0°)(3)90°(4)西(5

)日出22020【分析】本题以地球光照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涉及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坐标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判读、地转偏向力、时间计算等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

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详解】(1)图中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故该日正值北半球夏至日。(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直射的经线是地方时12时所在的经线。图中C点属于赤道与晨线的交点,C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则B点所在经线,即0°经线为1

2点。故图中所示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坐标是:(23°26'N,0°)。(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地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是90°。(4)B地位于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向右偏。从B地向赤道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球自转影响会向西偏移。(5)图中每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相差都是30度,

时间差为2小时。图中A点处于晨线上,此时正值日出时刻,A占所在经线与C点所在经线的时差为4小时,故此时,A点地方时为2点;依据昼长=(12-日出时刻)*2可以算出,该日A点昼长为20小时。由于0°经线上是12时,北京时间是120°E地方时,两地时差8小时。则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37.【答

案】(1)向斜山岭地堑(2)水平A(3)B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渗水(4)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分析】本题以地质构造剖面图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地质构造、构造地貌等

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C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势较周边高,为山岭;D为断层中相对下沉的部分,为地堑。(2)褶皱构

造主要是由于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产生塑性变形,形成一系列的弯曲造成的。A位于断层线附近,有泉水出露,最有可能找到泉水。(3)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隧道适合选择在背斜。图中ABC中只有B位于背斜,因此应选择B地。(4)B地岩层向上

拱起,为背斜,地势较周边低,为山谷,即B地位背斜谷。背斜谷的成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久之形成谷地。38.【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2)②④西南风(3)1冬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4)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5)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北移)【分析】本题以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季风环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A位于

赤道附近,表示赤道低气压带;B位于30°N附近;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60°N附近;表示副极地气压带(2)中纬西风带大致介于纬度30度与60度之间,图中表示中纬西风带的序号为②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北半球中纬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3)读图可知,此时,南亚盛行东北风,东亚

盛行西北风,表示北半球1月前后的冬季风。(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降温快,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冷高压,即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降温慢,海平面形成低压,即阿留申低压,推动气流从陆地

向海洋运动,此时东亚盛行西北风,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5)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北半球冬季,12月22日后,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来自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风,因此6个月后南亚盛行西南风,形成原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北移)。获得更多

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