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北京市海淀区八一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共(20)页,1.308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822db6d42a9d0913b7ed309674ac87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初三月考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A.O2B.N2C.稀有气体D.
CO2【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故空气中的氮气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故选B。2.铝片能压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B.导热性C.延展性D.抗腐蚀性【答案】C【解析】【分析】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性质。【详解】铝片能压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金属的物理性质。3.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的是A.硫B.木炭C.红磷D.铁丝【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故A正确;2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发红,放出热量,故B不正确;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故C不正确;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放
出热量,故D不正确。故选A。4.下列是人体各处体液的pH值:口腔为6.5-7.5;胃部为1.0-3.0;小肠为7.8-8.4;血液为7.35-7.45;其中碱性最强的部位为()A.口腔B.胃部C.小肠D.血液
【答案】C【解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口腔pH为6.5~7.5,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B、胃部的pH
为1.0~3.0,小于7,显酸性;C、小肠pH为7.8-8.4,大于7,显碱性;D、血液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但比小肠处pH弱;故本题选C。点睛: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5.碳酸钠的俗称是A.火碱B.纯碱C.烧碱D.
石灰石【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A不正确;B、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故B正确;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C不正确;3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D不正确。故选B。6.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
的是A.蔗糖水B.牛奶C.米粥D.豆浆【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是溶液,蔗糖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是混合物,属于溶液,此选项符合题意;B.牛奶不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不是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米粥不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不是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豆浆不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不是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根据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进行分析。7.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是A.Fe2O3B.Na2C
O3C.NaClD.NaOH【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氧化铁是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A错误;B、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B错误;C、氯化钠和稀盐
酸不反应,C正确;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D错误;故选C。【点睛】酸和金属氧化物、碱、盐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和盐反应时只要生成物中出现气体、水、沉淀就能反应48.关于净水器(如图)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A.能除去难溶性杂质B.不能杀菌消毒C.能除去颜色和异味D.能得到蒸馏水【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该装置可以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通过多层过滤而除去,故A正确;B、杀菌消毒需要消毒杀菌剂,该装置中没有使用消毒剂,不能杀菌消毒,故B正确;C、该装置
有活性炭,能吸附水中色素及异味,故C正确;D、通过蒸馏才能得到蒸馏水,该装置净化后的水中仍然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不能得到蒸馏水,故D错误;故选:D。9.下列物质长时间敞口放置,会变质的是()A.石灰水B.浓盐酸
C.浓硫酸D.大理石【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石灰水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质量要增加,且有碳酸钙生成,故A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少,不会变质,故B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没有新物质生成
,故C错误;5D、大理石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基本不变,不会变质,故D错误。故选A。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用作制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碳酸氢钠治疗胃酸分泌过多D.黄金用作制首饰【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详解】A、铜用作制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正确;C、碳酸氢钠治疗胃酸分泌过多是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属
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D、黄金用作制首饰是利用黄金仔细打磨有光泽,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C。【点睛】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11.下列方法不能鉴别氧气和二
氧化碳的是A.伸入带火星的木条B.滴加紫色石蕊试液C.滴加澄清石灰水D.观察颜色【答案】D【解析】【分析】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不能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详解】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鉴
别,故A正确;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氧气不能,可以鉴别,故B正确;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可以鉴别,故C正确;D、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气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D不正确。故选D。6【点睛】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1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ABCD实验目的干燥二氧化碳验证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实验方案A.AB.BC.CD.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图中装置用作洗气功
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故A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B正确;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D、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
度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故选C。【点睛】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可燃物应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且只能与空气中7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13.X,Y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的溶解度比X的溶解度小B.点M表示t1℃时,X、Y的溶解度相等C.t2℃时,X溶液的浓度比Y溶液的浓度大D.将t1℃时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答案】B【解析】【分析】由X,
Y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图可知,X,Y两种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X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详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不正确;B、在交点M处,表示t1℃时,X、Y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
确;C、t2℃时,X、Y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X溶液的浓度、Y溶液的浓度不能确定,故C不正确;D、X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将t1℃时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不正确。故选B。【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7分)14.将下面的物
质与其相应的用途连线。8【答案】【解析】【分析】【详解】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则含有碳酸钙的物质可以做补钙剂,食盐是常用的调味品。15.下表给出了某些金属的信息。每吨金属在2018年12月的价格(元)地壳中的含量(%)铝135867.73铂3050000000.00000
019铁40104.75金3390000000.0000001(1)依据表中信息解释,金和铂均很昂贵的原因是_____。(2)工业上用含铝、铁的矿石制取铝和铁。①用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②铝抗腐蚀性强的原因是_____。【答案】(1).金、铂在地壳中的含量
比较稀少(2).2323CO+FeO2Fe+3CO高温(3).铝的表面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解析】【分析】一氧化碳和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详解】(1)金、铂在地壳中的含量比较稀少,故金和铂均很昂贵的原因是金、铂在地壳中的
含量比较稀少。(2)①赤铁矿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和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进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323CO+FeO2Fe+3CO高温。②铝的表面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铝免受腐蚀,故铝的抗腐蚀性强的原因是铝的表面可
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点睛】铝的表面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铝。16.某兴趣小组为探究Mg、Zn、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图所示实验。10(1)甲试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丙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终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Mg>Zn>Cu>Ag,则丁试管中的试剂A、B分别为_________(写出一组即可)。【答案】(1).比较镁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2
).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锌和硫酸铜溶液【解析】【分析】本题对Mg、Zn、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探究,设计四个实验进行分析对比,得出结论。【详解】(1)甲试管是
镁与硫酸锌是否反应,实验的目的是比较镁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2)丙试管中铜与硝酸银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通过实验甲、乙证明镁比锌活泼,且镁、锌都排在氢的前面;通过实验
丙证明铜比银活泼。只通过甲、乙、丙三个实验,还不能证明锌与铜的活泼性,因此在丁试管中补做一个能证明锌与铜的活泼性实验。所以取试剂A、B分别为锌和硫酸铜溶液。【点睛】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其实是对金属活动性的扩展应用,一般选取药品
是金属和酸或金属和金属化合物溶液。17.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2)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的匮乏。用表示水分子,下图(左)为液态水的微观图示,图(右)为太
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水变成水蒸气后,下面图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11【答案】(1).2H2O2H2↑+O2↑(2).A【解析】【分析】【详解】(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H2↑+
O2↑;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在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而分子的质量、体积不变,故选A。1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我们能为赖以生存的环境做些什么呢?可以将生活垃圾分类
,把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别投入相应的垃圾箱。其实,还可以把厨余垃圾中的鲜垃圾用来制作“环保酵素”。制作方法:按1:3:10的比例将红糖、鲜厨余(水果皮、菜叶等)、水混合装入桶中,盖盖发酵3个月,过滤出液体,得到环保酵
素。环保酵素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防城港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对生长中的芥菜残留农药进行了研究。首先检测喷洒农药2小时后初始附着量,然后分四组分别喷洒:清水,1:200、1:300、1:400(环保酵素和水的体积比,下同)的酵素液,检测96
h后3种农药降解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我国是农业大国,施用化学肥料是保证粮食高产、稳产的一种重要措施,但与此同时,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研究人员分别用1:250、1:500、1:750、121:1000的酵素液(每周施浇3次)对土壤中
有机质等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原文作者李方志、韦文芳等,有删改)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中制作环保酵素,过滤液体时,常采取的工具是_____。(2)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3)红糖主要成分化学式为C
12H22O11,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4)四组实验中,对芥菜中残留农药降解作用最好的是_____。(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A环保酵素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有一定的效果B施浇环保酵素到第7周,土壤改良效果
最佳C环保酵素浓度越大,土壤改良效果越好【答案】(1).纱布或滤网(2).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3).1212100%1212+122+1611(4).1:300的酵素液(5).AB【解析】【分析】【详解】(1)生活中制作环保酵素,过滤液体时,常采取纱布或滤网。(2)
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的后果是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3)红糖主要成分化学式为C12H22O11,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212100%1212+122+1611。(4)由图示信息可知,四组实验中,1:300的酵素液对芥菜中残留农药降解率最高,故降解作用
最好13的是1:300的酵素液。(5)A、由有机质增幅率图可知,环保酵素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有一定的效果,故A正确;B、施浇环保酵素到第7周,土壤改良效果最佳,故B正确;C、长期施用环保酵素化肥会造成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环保酵素不是浓度越大,土壤改良效果越好,故C不正确。故选AB。
【点睛】=100%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19.许多制药厂、化工厂在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铁泥(主要含Fe,FeO,Fe2O3等物质),若以铁泥为原料制备FeSO4·7H2O,可实现
废物利用。其主要流程如下。已知:FeO+H2SO4===FeSO4+H2O;Fe+Fe2(SO4)3===3FeSO4(1)酸浸过程中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还原过程中,元素化合价
发生改变的是______。(3)产品在结晶前需要调节pH。若pH过高需要加入——______进行调节。【答案】(1).Fe+H2SO4=FeSO4+H2↑(2).Fe(或Fe和H)(3).硫酸【解析】【分析】【详解】(1)酸浸过程中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
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2)还原过程中,加入的铁屑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酸浸过程中过量的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元素化合价改变的是Fe和H;(3)若pH过高需要加入酸调节,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应用硫
酸调节。20.化学链燃烧是一种绿色的、高效的燃烧方式,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下图是某科研组利用金属镍(Ni)进行化学链燃烧的流程图:14(1)空气反应器中,Ni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Ni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燃料反应器中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如下:Ⅰ.H2
+NiO高温Ni+H2O;;Ⅱ.CO+NiO高温Ni+CO2,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填“Ⅰ”或“Ⅱ”)。【答案】(1).22Ni+O2NiO一定条件(2).Ⅰ【解析】【分析】镍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
成氧化镍。【详解】(1)镍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Ni+O2NiO一定条件。(2)I中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Ⅱ中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Ⅰ。【点睛】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21.依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15(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答案】(1).42422Δ2KMnOKMnO+MnO+O↑(2).D(3).将燃着的木条放置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解析】【分析】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详解】(1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422Δ2KMnOKMnO+MnO+O↑。(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
用的收集装置是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燃烧,故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置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点睛】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2.实验小组同学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1)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_____。(2
)图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答案】(1).7.5g、42.5g(2).搅拌,加快溶解【解析】【分析】=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16【详解】(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水的质量为50g-7.5g=42.
5g。(2)图B是溶解操作,故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点睛】=+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23.下列两个实验如图分别在试管中进行,回答问题。①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②固体几乎不溶解③固体溶解,形成紫
红色溶液①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②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③紫色石蕊小花变红AB(1)要想得出“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高锰酸钾好”,需要对比实验_____(填写序号即可)。(2)对比B中实验①、②、③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答案】(1).A中实验②③(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解析】
【分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详解】(1)①、②对比,加入的物质相同,试管内的物质不同,则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②、③中试管内均为5毫升的汽油,而加进去的物质不同,则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的溶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要想得出“碘在汽油中的
溶解性比高锰酸钾好”,需要对比A中实验②③。(2)实验①中封口的试管内盛放的是二氧化碳和干燥紫色石蕊小花,实验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色,实验①、②中的不同之处是②中无二氧化碳,小花被喷了水,证明了二氧化碳不能17使干燥的石蕊变色,水也不能使石蕊变色
,③中喷水的石蕊小花在有二氧化碳存在时变红,说明生成了新的物质,且新物质呈酸性,故对比B中实验①、②、③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点睛】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
成的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24.用图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1)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1/5的实验现象是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变为红色,原因是______。【答案】(1).瓶中的液面上升了约1/5(2).红磷燃烧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水流到烧杯中
【解析】【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详解】(1)红磷燃烧耗尽了装置内的氧气,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装置冷却至室温后,瓶
内瓶中的液面上升了约1/5,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1/5。(2)红磷燃烧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水流到烧杯中,所以实验中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变为红色。【点睛】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
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25.进行如下实验,研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18(1)溶液变为红色的是______(填序号)。(2)没有明显现象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两支试管中出现
浑浊现象,其原因是______。【答案】(1).B(2).Ca(OH)2+2HCl=CaCl2+2H2O(3).均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解析】【分析】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使石蕊试液
变蓝色,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详解】(1)溶液变为红色的是B,这是因为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2)没有明显现象试管是A,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
OH)2+2HCl═CaCl2+2H2O。(3)DE两支试管中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均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26.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发现铜片与20%的硫酸溶液不反应。有同学提出疑问“在一定条件下铜与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并进行了系列实验。【查阅资料】SO2能让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能被Na
OH溶液吸收。【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实验1:初步实验(所用溶液均为硫酸溶液)实验序号1﹣11﹣21﹣31﹣41﹣519装置主要现象铜片a附近溶液逐渐变蓝,铜片b附近产生无色气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
铜片溶解,溶液变蓝,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经检验实验1﹣1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2:在实验1﹣5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装置如图。【解释与结论】(1)实验1﹣1中,能证明铜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2)实验1中,欲得出“升高温度可使铜与硫酸反应”需对比的实验是_____(填实验序号)
。(3)补全实验1﹣5和实验2中铜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442ΔCu+2HSOCuSO+SO+(浓)_____(4)与实验1﹣5相比,实验2的优点有_____(写出一条即可)。(5)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反思与评价】(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A对比实验1﹣2和1﹣5,可得出“增大浓度可使铜与硫酸反应”20B通电可促进一些化学反应的发生C铜与硫酸只能发生一种化学反应【答案】(1).溶液变蓝(2).1﹣3和1﹣5(3).2H2O(4).进行了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5).在一定条件下,铜与硫
酸能发生反应(6).AC【解析】【分析】【详解】(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故能证明铜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溶液变蓝,说明生成了铜离子;(2)除了温度这个变量之外其他的变量都要相同,而且还需最后
的现象不同,故需对比的实验为1﹣3和1﹣5;(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1个铜原子、4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8个氧原子,生成物中也应该有相应的原子种类和个数,故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
O2↑+2H2O;(4)从两个实验装置的特点可知,实验2验证了产生的气体是SO2,实验1﹣5不能验证产生是什么气体,实验2进行了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长导管可防止倒吸;反应停止后从长导管鼓入空气,可将SO2充分吸收,实验1﹣5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故与
实验1﹣5相比,实验2的优点有:验证了产生的气体是SO2;进行了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长导管可防止倒吸;反应停止后从长导管鼓入空气,可将SO2充分吸收等;(5)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一定条件下,铜与硫酸能发生反
应;(6)A、在进行实验对比的时候,要控制只有一个变量,实验1﹣2和1﹣5有两个变量,符合题意;B、根据实验1-1,通电可促进一些化学反应的发生,不符合题意;C、无法确定铜与硫酸只能发生一种化学反应,符合题意。故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