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梳理 课件32张.pptx,共(32)页,139.24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6540d6975f4425d7f80e20af99477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小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
式。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8),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出土了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
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材料二】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比如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
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比较普遍的例如: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材料三】春联是对联的
一种重要形式,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相传我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后蜀广政二十七年(9
64)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副,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__
____,嘉节号______”,谓文“题桃符”(《蜀祷机》)。这可以算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最早的一副春联。1.请问【材料一】中加划线的“有历史记载的”能否删去?为什么?2.(1)请根据【材料一】中的划线句,给“对联”下个定义。(2)请问【材料二】中的划线句主要
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材料三】中,后蜀主孟昶亲自题写春联“新年纳______,嘉节号______”,请你把空缺的词语“长春”和“余庆”按照对联要求分别填入上、下联的空缺处,使它们成为一副完整的春联,并结合相关材料内容说明你如此填空的理
由。【答案】1.示例:不能删去。“有历史记载的”指有文字记录的,不包括口头相传的,说明有文字记录的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如果删去就显得绝对化了。“有历史记载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1)示例:
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讲究对仗和平仄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2)示例: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正对、反对等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对联形式多样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3.余庆长春按照传统的“
仄起平落”原则,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庆”是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春”是平声),所以上联为“新年纳余庆”,下联为“嘉节号长春”。考点梳理“连续性文本”是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文章。“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
材料,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画、新闻材料、说明书、人物言论等组成,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几个材料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常以图表、图画和数据等形式呈现。考察的一般围绕某个话题展开。在内容上,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论述文、说明文等一般的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应用文的综合应用,把
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当今时代已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大量信息以碎片状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考生的重要能力之一。考点梳理考点1图表
信息题图表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能综合考查考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等诸多能力。因此,答题时要首先要看清楚图表的标题、内容,了解清楚图表说明的内容和比较的角度,对图表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通过准确获取图表中的文字提示及细节等方面情况,汲取有价值的
信息。图表提取信息的方法:1.读图表,提取表头或表头关键词;2.提取横行记录的信息(横向对比);3.提取纵列记录的信息(纵向对比);4.把数字转换为文字后的用词要准确:(1)不出现具体数字、分数、小数、百分数,用相对应的文字代替;(2)数字只出现趋势(越来越……)、“最”值(最大或最小)、比较关
系(A比B……)。5.将表头、横行、纵列关键信息和数字信息组合答题。方法总结考点2整合概括信息题型:1、人们对某事件(现象)有哪些观点?2、推断或概括出产生某现象的原因。答题方法:1、仔细读题干,确定答题范围,找到相关信息的确切位置。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并检查要点是否齐全)3.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方法总结在进行材料探究时,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
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再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
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考点3材料探究题考点4建议启示类题常见题型:1、针对xx现象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对xx现象有什么看法?2、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材料给你的启示;3、请根据材料,提出几点建议。答题方法:1、表
达自己的看法、认识或感受,要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精炼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答案组织可采用:“我认为……,理由是……”的模式2、对于启示类题目,答题时要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看看文本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3、对于
建议类的题目,着重回答应该怎么做。(通常在文本的后两则材料中有)例:材料一:①“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发动机长江-1000,应用在国产大飞机C919上。”来自北京海淀的观众李永生在走进“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为大家讲解道。“我以前
从事机械零件制造方面的工作,深知航空发动机研发不易。在这次展览上,航空发动机等一批先进设备,展现出我国强大的科研和制造能力,非常振奋人心。”李永生告诉记者。②看着眼前的发动机,很多人都会想起那个激动人心的画面。五年前,伴着发动机
的隆隆声响,中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平稳升空,安全降落。C919的一飞冲天,让人们看到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开始照进现实。然而,彼时C919装配的发动机还是由外国航空公司研制的LEAP-X1C发动机。这些年,长江-1000的研发脚步不断推进。2012年
,长江-1000全尺寸模型亮相珠海航展;2017年,首台整机完成装配;2018年,验证机首台整机点火成功;2019年,开始全面地面航发测试……材料二:①对比波音、空客同类型大飞机有何优势?国产大飞机C919属于后起
之秀,在整体设计上采用先进的技术更多,自动化程度更高,同时在未来的市场潜力也更具有优势。②首先,C919在机舱宽度比空客A320和波音737宽松,乘客体验感和座舱舒适性更佳,货仓体积更大,载货能力比波音和空客更好,或
更具有商业空间。其次,C919采用的都是近年来的新技术、新材料,从安全性、气动性、风洞试验等角度来说,都要比传统型的波音737和空客A320更具优势。再次,C919在性能方面,相对波音737和A320来说更节能,噪音隔绝
能力也更优秀。视野设计比同类型的宽,更能保证行驶安全。此外,C919的单价较波音、空客同系列两款大飞机更低。日前,东航披露的一份定增公告透露了C919的单价。数据显示,C919的单价为0.9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6.53亿元。材料三
:①中国大飞机,从运10的出生、夭折,到C919的重新出发,整个过程历经50余年,中国为什么一直执着于国产大飞机的自主研发呢?②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的航空出行方面,对航空科技的需求非常大。在2019年,中国商飞公
司发布了2019-2038年中长期民用飞机市场预测报告。根据中国商飞提供的报告数据,在未来20年,只在中国市场,我国对航空客机的需求量9205架,市场价值约1.4万亿美元(以2018年目录价格为基础),折合人民币约10万亿元。③中国市场对航空客机的需求非常大,中
国高铁、国产大飞机,对于中国交通多样性的促进,对国民出行选择、出行便捷性都有十分大的提升。目前中国高铁,已经被中国牢牢掌握核心技术,已经被打造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并且开始向外输出高铁技术。同样,国产大飞机,也是中国必须要争取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核心技术,为了避免中国航空
技术被国外卡脖子,必须要将国产大飞机的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④除此之外,航空工业的技术进步也会向外扩散到其他行业,日本通产省曾经统计了500多项技术扩散案例,发现其中60%的技术来源于航空工业。而根据美国官方数据显示,20
16年,其航空产业链相关商品和服务经济活动总额达到1.8万亿美元,创造1090万个就业岗位,营业收入高达4880亿美元。(节选自2022年10月11日腾讯网客户端)材料四:①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部门和
地方多指并举强化青年人才培养使用,储备了一大批有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比达80%以上。2016—2020年,科技部支持青年科学家项目共计235项,涉及国拨经费8.74亿元,平均支持强度372万元。中国科协于2015年起
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每年通过所属学会选拔一批32岁左右的青年科技人才进行连续3年的稳定资助培养,截至2021年底累计培养青年人才约2100人。②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年正在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弄潮儿”。据《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截至
2020年底,我国39岁及以下科技人力资源约占四分之三,年轻化特点和趋势明显。据统计,我国航天探月工程五大系统的主任设计师甚至总设计师,大多数是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
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嫦娥团队、神舟团队等航天科技团队,都是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节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10月5日《营造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
而出的环境》)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江-1000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发动机,其研发的脚步不断推进,我国C919装配的发动机并非一直是它。B.相比较于空客A320和波音737,C919在载货能力、新技术新材料
的应用、目标单价及座位数方面都有优势。C.在中国,未来20年,我国对航空客机的需求量将达到近万架,市场价值不低于1.4万亿美元。D.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多措并举强化青年人才培训,青年正在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弄潮儿”。2.材料二除了运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还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请列举两种并分析其作用。3
.结合材料三,说说我国为什么执着于国产大飞机的自主研发。4.校报要开展以“新时代,我们该做怎样的青少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材料四,将提纲中的“中心论点”补充完整。征文提纲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开头:从材料四的数据,引出本文的论题——新时代,我们该做怎样的青少年。主体:先从正面论述我们这样做的益处,然后从反面论述这样做的害处,最后联系现实生活具体论述。结尾:总结全文,再次点明中心论点。【答案】1.B
2.【示例】作比较:把国产大飞机C919与波音737、空客A320的商业空间、新技术、性能、性价比等方面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国产大飞机C919的优越性,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列数字:列出“0.99亿美元”
“6.53亿人民币”“158~168座”等数据,说明了国产大飞机C919性价比高的特点。3.(1)未来的航空出行方面,对航空科技的需求非常大。(2)打破垄断,国之重器、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3)航空工业的技术进
步也会向外扩散到其他行业。4.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具有家国情怀(我们青少年应训练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让人工智能成为“智慧动能”①从人脸识别的逐步应用,到方兴未艾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多领域发挥作用。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作为赋能手段,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能够引领产业转型,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作为服务人们美好生活的工具,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助于提升生活品质,满足人们消费升级需求。无论是促进传
统产业提质增效,还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人们对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寄予厚望。③应用需求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为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截至2021年12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已达17个。据测算
,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得益于海量数据处理带来的旺盛需求,丰富应用场景提供的试验土壤,我国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在应用实践中锤炼、迭代和改进的技术,反过
来又促进应用更加深化,从而形成技术进步与应用推广相互推进的④随着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更多潜在应用场景将会不断涌现。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矿山、智能供应链等,为拓展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就此而言,应当加快拓展应用场景,进行规模化市场
探索,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加速新技术落地,有助于保持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挖掘更多应用场景,着力打通落地环节,推动人工智能与相关行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应用必将发挥更大效用。⑤需要注意的是,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一项系统工
程。比如,支撑自动驾驶升级,除了“聪明”的车,更要有“智慧”的路,这离不开营造包括技术研发、基础设施、数据流通在内的良好产业生态。此外,发挥应用场景的优势,也需及时补上底层技术的短板。推进人工智能应用走深走实的同时,加强软硬件、底层技术攻关,两者齐头并进,才能增强
产业发展后劲,掌握发展的主动权。⑥犹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小朋友在舞台上自由跑动,脚下踩出一片片“雪花”。它们时而散开,时而汇聚,星光也跟着孩子们的脚步流动,这是“人工智能实时视频特效”带来的神奇效果。未来几年是人工智能技术跃迁的重要窗口期,随着应用场景资源的持续开放
,场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必将更加紧密【文本二】①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必然,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竞争性,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②
无论人工智能有多少个理由可能战胜人,它们首先是在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且它们始终无法获得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缺少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所谓“人工智
能战胜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③此外,预见性或先见之明也是人类胜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地方。凭借未雨绸缪的超前性,人工智能受控于人的装置早就在研发之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森·多夫曼研究团队已经研发了一个反馈系统,能够让人
类操作者仅通过大脑信号就能实时纠正机器人的错误,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其实也是人工智能的内容和应用,即实现控制人工智能的智能。④另一方面,由人掌控人工智能也意味着必须以人类社会的法律与伦理来制约人工智能。人
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是如此广泛和深远,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制度和伦理。这意味着,如果不改进和创造新的法律和规范,就无法让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生活和生产,从而无法让人工智能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针对人工智能制定新的法律、形成新的伦理规范,以避
免人工智能陷人类于危险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文本都从人工智能的社会化运用,人工智能和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B.文本一第②段运用引名言的方法论述了人工智能正在越
来越多领域发挥作用。C.文本一第④中的“应用场景”指的是应用被使用的时候,用户“最可能的”所处场景。D.文本一主要采用道理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文本二第③段运用了举例论证。2.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两
个文本都围绕“人工智能”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C2.先提出小论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然后举例论证;接着从“补上底层技术的短板”的角度,强调了“发展人工
智能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3.示例:材料一主要围绕技术层面来阐述人工智能应用所带来的广阔前景及其发展趋势:让人工智能成为“智慧动能”;材料二主要从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层面论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强调了人工智能依赖人,但其发展却要用法律与伦理来制约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文本一]“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①世界卫生组织10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已超6.18亿例,死亡病例数超653万例,今年以来全球死亡病例数已超百万例。当前全球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病毒仍在不断变异,这深刻警示我们,“躺平
”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坚持动态清零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疫情失控造成巨大损失。②衡量一种大流行疾病的危害程度,群体的视角最为重要。截至9月28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人数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为86.26%,还有相当部分老年人尚未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加上相当数量的
儿童和有禁忌症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疫苗接种率尚未形成足以抵抗重症和死亡的屏障。一旦放松疫情防控,势必会在短期内造成大量人群被感染,出现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造成医疗资源挤兑,让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
环。从实践看,正因为坚持动态清零,我们才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③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卫生健康事业各项指标持续优化。能够取得这一成绩,科学有力的疫情防控功不可没
。实践充分证明,动态清零符合国情、符合科学、有效可行,坚持动态清零实质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④“躺平”没有出路,消极防疫后果严重。美国由于放任新冠病毒传播,导致累计死亡病例数超过103万例。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
,2021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较前一年缩短近1岁,这是该项数据连续第二年下降,新冠疫情是首要原因。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报道,目前美国有近2400万成年人患有新冠长期后遗症,其中81%的人在日常活动时存在困难。⑤从科学角度而言,“躺平”增加了新的变异毒株
出现的风险。新冠病毒变异和进化存在不确定性,感染病例越多,新冠病毒变异的机会也就越多。放松防控将大幅提升病毒变异风险,而新的变异毒株出现后又可能带来新的传播风险和感染威胁。世界卫生组织前不久表示,预计未来仍将出现新的感染潮,各国须保持高度警惕。这警示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
针,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⑥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进一步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
之谋、组织实施之能,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我们一定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仲音《人民日报》2022.10.12,有删减)[文本二]正确理解、准确落实“动态清零”①当前,全球新冠肺炎
疫情仍然严重,我国本土疫情也呈现严峻复杂局面。坚决阻击疫情,就是要坚持正确理解、准确落实“动态清零”方针不动摇。②正确理解、准确落实“动态清零”,需要避免“一刀切”“层层加码”。“动态清零”并不必然等同于“全城村控”“全员核酸”等概念。
“动态清零”的要义,在于快速,更在于精准。媒体报道显示,一些地方,在防控工作中存在明显背离科学精准要求的情况。比如,正值春耕时节,有的地方“一刀切”不让农户下田务农;也有货车司机反映,自己手里有通行证,但就是下不了高速,车辆
到了服务区也不让停;还有的地方,未经过科学的必要性论证,随意、盲目扩大封控或检测的范围……诸如此类的举措,均与“动态清零”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亟待纠偏。③正确理解、准确落实“动态清零”,需要更加注重精准平
衡好疫情防控与群众正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各项防控举措,要更加科学精准,也要更加人性化、更加有温度。比如,要坚持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好预案、准备好相关物资;实施必要的管控时,应尽一切可能保障好物资供应、保障好群众就医需求、保障好困难群体的安置与帮扶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是一句
口号,必须作为最重要的价值追求贯穿始终。④正确理解、准确落实“动态清零”总方针,既要做到毫不动摇,又要避免在执行中“走偏”。这需要各地各部门切实拿出智慧和担当精神。如此,我们方能快速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人民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1)下面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在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引出将要讨论的话题。B.文本一和文本二中所说的动态清零是指快速发现疫情,精准切断传播,制止疫情反弹。C.文本一运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证明了“躺平”带来的消极防疫后果
严重,动态清零才是符合国情、科学有效的措施。D.文本一和文本二都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了总分总的议论文结构。(2)尝试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3)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围绕动态清零论述,但强调的重点却不【答案】(1)D(2)第①段由新
冠导致的感染和死亡病例以及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的事实引出论点,第②~⑤段从多方面就国内外采取的不同抗疫政策而带来的不同结果,论证坚持“动态清零”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第⑥段总结强调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3)文本一论述的重点是坚
持“动态清零”的意义,文本二论述的重点是坚持“动态清零”采取的对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