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统测化学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6)页,35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64ad4c7f45800699a02edf7663de3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南京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试题高一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S-32Fe-56Cu-64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要求,本部分20题,每题3分,共60分)。1.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B·古迪纳、斯坦利·惠廷汉和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开发锂离
子电池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锂电池正极材料用到的钴酸锂(LiCoO2)属于()A.氧化物B.酸C.碱D.盐【答案】D【解析】【详解】A、氧化物是指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钴酸锂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B、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是氢
离子的化合物,钴酸锂中没有氢元素,不属于酸;C、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钴酸锂中没有氢氧根,不属于碱;D、盐是指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钴酸锂由金属离子锂离子和酸根离子钴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故选D。2.当光束
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稀盐酸B.CuSO4溶液C.Fe(OH)3胶体D.NaCl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稀盐酸属于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CuSO4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
、Fe(OH)3胶体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NaCl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选C。3.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表示正确的是()A.铁红—Fe2O3B.漂白粉—NaClOC.生石灰—Ca(OH)2D.纯碱—NaHCO3【答案】A【解析】【详解】A.氧化铁
为红棕色固体,所以氧化铁又名铁红,其化学式为:Fe2O3,故A正确;B.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有效成分是Ca(ClO)2,故B错误;C.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化学式为CaO,氢氧化钙为熟石灰,故C错误;D.碳酸钠又名纯碱、苏打,所以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故
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NaHCO3的俗名为小苏打,Na2CO3的俗名为苏打。4.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硝酸B.氢氧化钠C.硫酸铵D.蔗糖【答案】D【解析】【详解】A.硝酸溶于水完全电离,是强酸,属于强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
钠溶于水完全电离,是强碱,属于强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C.硫酸铵溶于水完全电离,是盐,属于强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D.蔗糖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D符合题意;故选D。5.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不能用排空气法
收集的是()A.NH3B.CO2C.NOD.NO2【答案】C【解析】【详解】A.NH3极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因此NH3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A不符合题意;B.CO2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因此C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B不符合题意;C.NO和氧气能够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难溶于水、且和水不反应,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C符合题意;D.NO2能与水反应,因此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实验室用NaCl固体配制100mL0.10mol·L-1NaCl溶液。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需要...进行的是()A.溶解B.蒸发C.转移D.定容【答案】B【解析】【详解】配制100mL1.00mol•L-1NaCl溶液的基本步骤为:称量后,在
烧杯中溶解、冷却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图A、C、D均需要,不需要蒸发操作,故选B。【点睛】熟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本题要注意常见图示的识别。7.将K2CO3浓溶液喷洒到酒精灯火焰上,透过蓝色钴玻璃可以观察到火焰的颜色是
()A.黄色B.紫色C.红色D.绿色【答案】B【解析】【详解】将K2CO3浓溶液喷洒到酒精灯火焰上,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为紫色,故选B。8.下列物质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A.NO2B.Fe2O3C.SO3D.NaHCO3【答案】B【解析】【详解】A.NO
2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和亚硝酸钠,故A不选;B.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发生反应,故B选;C.SO3属于酸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故C不选;D.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D不
选;故选B。【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二氧化氮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9.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B.FeSO4溶液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氯水使有色
布条褪色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答案】A【解析】【详解】A.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是利用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B.FeSO4溶液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是HClO
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B.亚硫酸钠固体密封保存C.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加入铜粉以防止氧化
D.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冷暗处【答案】C【解析】【详解】A.钠易与空气中氧气、水等反应,但与煤油不反应,密度比煤油大,可保存在煤油中,故A正确;B.亚硫酸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而变质,需要密封保存,故B正确;C.亚铁离子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
铁离子,故氯化亚铁溶液存放时加入少量铁粉,防止氧化,但不能加入铜粉,会引入杂质离子,故C错误;D.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与水,应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冷暗处,故D正确;故选C。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
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B.氨气易液化且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C.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答案】B【解析】【详解】A.SO2用于漂白纸浆,是二氧化硫结合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不是氧化性,故A错误;B.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故B正确;C.NH4HCO3含N元素,可用作氮肥,与其稳定性无关,故C错误;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氯气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石灰不可用来干燥氯气,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的
易错点为D,要注意氯气的水溶液显酸性,干燥氯气可以选用中性或酸性干燥剂。12.在含有大量的H+、Ba2+、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OH-B.Mg2+C.Ag+D.CO32-【答案】B【
解析】【详解】A.H+、O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B.H+、Ba2+、Cl-、Mg2+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选;C.Ag+、Cl-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D.Ba2+、CO32-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H+、CO32-结合成水和二氧
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故选B。1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Ca(OH)2Ca(ClO)2(aq)HClO(aq)B.Fe(s)Fe2O3(s)FeCl3(aq)C.S
(s)SO2(g)BaSO3(s)D.NH3(g)NO(g)HNO3(aq)【答案】D【解析】【详解】A.Ca(ClO)2与足量的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氯化钙,得不到HClO,故A不选;B.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
化三铁和氢气,不是生成氧化铁,故B不选;C.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盐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所以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故C不选;D.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混合和水反应生成硝酸,4NO+3O2+2H2O=4HNO3,NH3NOHNO3,物质间转化能实现,故D选;故
选D。【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能反应,类似的还有二氧化碳与氯化钡或氯化钙也不反应。1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一定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C→CO2B.H2O2→O2C.SO2
→SD.KMnO4→MnO2【答案】A【解析】【详解】A.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故A符合题意;B.H2O2→O2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双氧水分解能实现,不一定要加入氧化剂,故B不符合题意;C.SO2→S的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C不符合题意;D.KMnO4→MnO2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可以通过高锰酸钾分解来实现转化,不一定要加入还原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明确元素化合价变
化与基本概念之间关系是解本题关键。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反应,如自身能够发生分解的氧化还原反应。15.N2O俗称“笑气”,医疗上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下述反应能产生N2O:3CO+2NO2=3CO2+N2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CO
是氧化剂B.N2O是氧化产物C.NO2被还原D.常温常压下,生成6.72LCO2转移0.6mol电子【答案】C【解析】【分析】3CO+2NO2=3CO2+N2O中N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1价,C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结合氧
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解答。【详解】A.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被氧化,CO是还原剂,故A错误;B.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1价,被还原,N2O为还原产物,故B错误;C.NO2中N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1价,被还原,故C正确;D.常温常压下,
6.72LCO2的物质的量小于0.3mol,由方程式3CO+2NO2═3CO2+N2O可知,转移电子数少于0.6mol,故D错误;故选C。1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Fe(OH)3生成FeOB.实验室加热NH4Cl固体制取NH3C
.SO2和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D.Na在空气中燃烧制取Na2O【答案】C【解析】【详解】A.用酒精灯加热Fe(OH)3,Fe(OH)3分解生成Fe2O3,故A错误;B.实验室加热NH4Cl固体,分解生成的氨气和
氯化氢又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取NH3,故B错误;C.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能和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故C正确;D.室温下,钠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故D错误
;故选C。1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B.金属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C.氯气与水:Cl2+H2O=2H++Cl-+ClO-D.硫酸氢铵稀溶液和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NH4+
+H++SO42-+Ba2++2OH-=BaSO4↓+NH3·H2O+H2O【答案】D【解析】【详解】A.碳酸钙是难溶物,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O2↑+H2O+Ca2+,故A错误;B.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故B错误;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为弱酸,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故C错误;D.硫酸氢铵溶液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铵根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全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Ba2++SO42-+H++2OH-=
BaSO4↓+NH3•H2O+H2O,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次氯酸为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18.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结论之间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
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含SO42-B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浓溶液并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溶液中含NH4+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少量氯水后,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中含Fe2+D探究新制饱和氯
水成分的实验时,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氯水中含H+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硫酸钡等,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硫酸根离子、银离子等,所以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
子,故A错误;B.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一定为氨气,原溶液中一定存在铵根离子,故B正确;C.铁离子和KSCN溶液反应产生血红色溶液,亚铁离子和KSCN不反应,但能被氯气氧化生成铁离
子,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铁离子,再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含有亚铁离子,故C正确;D.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因为氯水中含H+,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A。19.少量Cl2通入NaOH稀溶液后
所得的溶液中,主要含有Na+、Cl-、ClO-、OH-四种离子(除水分子外,其他微粒忽略不计),已知溶液中Na+和Cl-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Na+)=0.03mol·L-1、c(Cl-)=0.01mol·L-1,则溶液中c(OH-)为()A.0.03mol·L-1B.0.02mol·L-1C.
0.01mol·L-1D.0.005mol·L-1【答案】C【解析】【详解】少量Cl2通入NaOH稀溶液,发生的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溶液中主要含有Na+、Cl-、ClO-、OH-四种离子,根据方程式,c(ClO-)=c(Cl-)=
0.01mol·L-1,根据电荷守恒,c(OH-)=c(Na+)-c(Cl-)-c(ClO-)=0.03mol·L-1-0.01mol·L-1-0.01mol·L-1=0.01mol·L-1,故选C。20.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NaHCO3
和NaCl中的一种或多种。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没有固体析出,说明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Na2CO3B.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aO粉末,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C.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
中滴加适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D.取一定量固体,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HCO3【答案】D【解析】【详解】A.碳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可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所以向溶液中
通入足量的CO2,没有固体析出,可能是溶液的浓度较小造成的,不能说明原固体中一定不含Na2CO3,故A错误;B.向溶液中加入氧化钙,会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一定含有碳酸钠,故B错误;C.碳酸钠、氯化钠均可以和硝
酸银之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向溶液中滴加适量AgNO3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原固体中不一定含有NaCl,故C错误;D.取一定量固体,加热,只有碳酸氢钠能够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HCO3,故D正确;故选D。【点
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Na2CO3+Ca(OH)2=CaCO3↓+2NaOH,NaHCO3+Ca(OH)2=CaCO3↓+NaOH+H2O或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二、非选择题21.工业上由含铜废
料(含有Cu、CuS、CuSO4等)制备硝酸铜晶体的流程如图:(1)“焙烧”时CuS转化为CuO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2)“酸化”步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3)“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4
)“淘洗”所用的溶液A应选用___(填序号)。a.稀硫酸b.浓硫酸c.稀硝酸d.浓硝酸(5)“反应”一步的过程中无红棕色气体生成。①理论上消耗HNO3和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②若不加10%H2O2,只用浓HNO3,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持续出
现大量红棕色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6)由“反应”所得溶液中尽可能多地析出Cu(NO3)2·3H2O晶体的方法是___。(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答案】(1).2CuS+3O22CuO+2SO2(2).CuO+2H+═Cu2++H2O(3).FeSO4(4).a(5).
2∶1(6).Cu+4H++2NO3-=Cu2++2NO2↑+2H2O(7).蒸发浓缩,降温至温度略高于26.4°C结晶【解析】【分析】工业上由含铜废料(含有Cu、CuS、CuSO4等)制备硝酸铜晶体,废料通入空气焙烧后,铜生成氧化铜,硫化铜转化为CuO和SO2,加入硫酸酸化生成硫
酸铜,加入过量的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过滤得到滤渣铁和铜,用溶液A淘洗后加入20%的HNO3和10%的H2O2发生反应,蒸发浓缩,降温至温度略高于26.4°C结晶,从“反应”所得溶液中析出Cu(NO3)2•3H2O,据此分析解答。【详
解】(1)CuS焙烧和氧气反应转化为CuO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3O22CuO+2SO2,故答案为:2CuS+3O22CuO+2SO2;(2)酸化过程为经过焙烧得到的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CuO+2H+═Cu2++H2O,故答案为:CuO+2H+═Cu2++H2O;(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过滤得到滤液主要为硫酸亚铁溶液,故答案为:FeSO4;(4)淘洗加入的酸不能具有强氧化性,否则会溶解铜。a.稀硫酸,不
能和铜反应,故a选;b.浓硫酸和铜在常温下不反应,但浓硫酸稀释会放出大量热,会和铜发生反应,故b不选;c.稀硝酸具有氧化性能溶解铜,故c不选;d.浓硝酸能溶解铜,故d不选;故答案为:a;(5)①“反应”一步所用的试剂是20%HNO3和10%
H2O2,硝酸做酸,过氧化氢做氧化剂将Cu氧化生成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O2+2HNO3=Cu(NO3)2+2H2O,理论上消耗HNO3和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答案为:2∶1;②若不加10%H2O2,只
用浓HNO3,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故答案为:Cu+4H++2NO3-=Cu2++2NO2↑+2H2O;(6)根据图像中结晶水合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变
化曲线可知,温度高于26.4°C从“反应”所得溶液中析出Cu(NO3)2•3H2O,从“反应”所得溶液中析出Cu(NO3)2•3H2O的方法是:蒸发浓缩,降温至温度略高于26.4°C结晶,故答案为;蒸发浓缩,
降温至温度略高于26.4°C结晶。【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6),要注意图像中温度的临界点为26.4°C。22.某学习兴趣小组为测定某葡萄酒中SO2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步骤如下:在B中加入300.00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与C中H2O2完全反应。除去C中剩余的H
2O2后,用0.0900mol·L-1NaOH溶液测定反应生成的酸,消耗NaOH溶液25.00mL。(1)C中通入S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2)通过计算求出该葡萄酒中SO2的含量(以g·L-1为单位,即每升葡萄酒中含有SO2
的质量)___。(写出计算过程)(3)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针对此原因提出一条改进措施:___。【答案】(1).SO2+H2O2=H2SO4(2).0.24g/L(3).盐酸易挥发,有氯化氢进入装置C中(4).B中用不挥发的强
酸如硫酸代替盐酸【解析】【分析】(1)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与双氧水反应生成硫酸,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关系式2NaOH~H2SO4~SO2及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计算出二氧化硫的质量,再计算出该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含量;(3)盐酸是挥发性酸,挥发的酸消耗氢氧化钠,
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双氧水具有氧化性,能够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2=H2SO4,故答案为:SO2+H2O2=H2SO4;(2)根据2NaOH~H2SO4~SO2可知SO2的质量为:12×(0.0900mol/L×0.025L)×64g/mol=0.0
72g,该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为:0.072g0.3L=0.24g/L,故答案为:0.24g/L;(3)由于盐酸是挥发性酸,挥发的酸能够消耗氢氧化钠,使得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高;因此可以用不挥发的强酸,如硫酸代替盐酸
,故答案为:盐酸易挥发,有氯化氢进入装置C中;B中用不挥发的强酸如硫酸代替盐酸。23.实验室以锈蚀程度很大的废铁屑为原料制备FeCl3·6H2O晶体的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已知:在水溶液中Fe2+能与K3Fe(CN)6生成蓝色沉淀Fe3[Fe(CN)6]2。试回答下列问题:(1
)“酸溶”过程中发生主要反应有:①Fe+2H+=Fe2++H2↑;②Fe2O3+6H+=2Fe3++3H2O;③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酸溶”需控制温度在40℃左右,最佳的加热方式是___
_。(3)“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___。(4)“氧化”过程可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①装置A中KMnO4与浓盐酸反应生成MnCl2和Cl2,其离子方程式为___。②装置C的作用是____。③为使Cl2能充分发生反应,除在B中
使用多孔球泡和搅拌外,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是___。④证明装置B溶液中Fe2+已完全被氧化成Fe3+的实验方案是___。【答案】(1).2Fe3++Fe=3Fe2+(2).在40℃水浴中加热(3).玻璃棒、漏斗(4).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5).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6).减慢分液漏斗中浓盐酸的滴加速度(或增大B中溶质的浓度等)(7).取B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K3Fe(CN)6溶液,若无蓝色沉淀生成,则证明Fe2+已完全被氧化【解析】【分析】根据流程图,以锈蚀程度很大的废铁屑为原料制备FeCl3·6H2O晶体的流程为
:废铁屑中加入30%的盐酸,铁和氧化铁均溶解,分别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同时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在滤液中通入氯气,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FeCl3·6H2O晶体,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酸溶”过程中盐酸
能够溶解铁和氧化铁,溶解生成的铁离子能够氧化铁,发生主要反应有:①Fe+2H+=Fe2++H2↑;②Fe2O3+6H+=2Fe3++3H2O;③2Fe3++Fe=3Fe2+,故答案为:2Fe3++Fe=3Fe2+;(2)“酸溶”需控制温度在40℃左右,最佳的加热方式是在40℃水浴中加热,故答案为:
在40℃水浴中加热;(3)“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玻璃棒、漏斗,故答案为:玻璃棒、漏斗;(4)①装置A中KMnO4与浓盐酸反应生成MnCl2和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
2MnCl2+2KCl+5Cl2↑+8H2O,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故答案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②氯气有
毒,尾气中的氯气不能直接排放,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答案为: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③为使Cl2能在B装置中与FeCl2溶液充分发生反应,可以减慢氯气的通入速度,或者增大B中FeCl2溶液的浓度,除在B中使用多孔球泡和搅拌外,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还有减慢分液漏斗中浓盐酸的滴
加速度、增大B中溶质的浓度等,故答案为:减慢分液漏斗中浓盐酸的滴加速度(或增大B中溶质的浓度等);④在水溶液中Fe2+能与K3Fe(CN)6生成蓝色沉淀Fe3[Fe(CN)6]2,因此证明装置B溶液中Fe2+已完全被氧化成Fe3+的实验方案是:取B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K3Fe(
CN)6溶液,若无蓝色沉淀生成,则证明Fe2+已完全被氧化,故答案为:取B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K3Fe(CN)6溶液,若无蓝色沉淀生成,则证明Fe2+已完全被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