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0)页,1.58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63c4fd00a4fed85ba657010f03c704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8题,每题2分,共36分)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A.积温的多少B.年降水量的多少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2.有关
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答案】1.C2.A【解析】本题组以甘肃省的区域自然差异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区域划分指标、区域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
的了解程度,考查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题详解】图中①、②、③区域分别表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明显表明这四大区域是根据干湿状况划分的,一个区域的干湿状况主要取决于该区域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因此选项
C符合题意。【2题详解】由于降水量和蒸发量在区域分布上具有过渡性质,因此图中干湿区的界线不是明确的,因此选项A叙述错误,但符合题意。区域内部在干湿状况角度具有相似性,整体性突出;区域之间,干湿状况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四大区域之间热量、水分存在相互交换、相互
联系的关系,因此选项B、C、D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鱼鳞坑工程是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坑内蓄水,植树造林,减少坡面侵蚀,因俯视形状看超来像鱼的鳞片一样,所以叫鱼鳞坑,右图是坡面径流侵蚀强度与坡度关
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该工程的主要作用是①拦截坡面径流,沉淀泥沙②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弱风力③增加水域面积,发展渔业④保证植物成活率,营造森林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4.工程建成后对坡下河流的影响是A.含沙
量减小B.河床抬升加快C.径流量增加D.径流季节变化变大【答案】3.D4.A【解析】【3题详解】由材料分析可知,鱼鳞坑主要分布在山坡上,一方面可以拦截坡面径流,沉淀泥沙,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鱼鳞坑具有一定蓄水能力,在坑内栽树,可保土、保水、保肥。从而保证植物成活
率,营造森林。因此①④正确,故选D。【4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鱼鳞坑可以拦截地表径流,沉淀泥沙,因此减少了坡下河流的含沙量,A正确;进入河流的泥沙减少,河床抬升减慢,B错误;上游地表径流被拦截,进入河流的水量减少,径流量减少,C错误;丰
水期进入河流的水量减少,减小了丰水期的水量,从而使得河流的季节变化减小,D错误。故选A。该图是怒江大峡谷示意图,读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5.图示地区地理环境比较脆弱,人们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A.荒漠化B.水土流失C.泥石流D.地震6.兼顾怒江大峡谷的开发与保护,正确的
做法是A.边采伐边造林,使青山永在B.只采伐森林,不开发矿产C.设立自然保护区,适当开发旅游观光D.封山育林,建设大型水电站【答案】5.B6.C【解析】考查区域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5题详解】怒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由于人们破坏植被,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水土
流失,B正确。故选B。【6题详解】为了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国家建立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怒江大峡谷本身就是比较好的自然风光,建立在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可适当开发旅游观光,C正确。故选C。下表表示浙
江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85年和2011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1:湖泊2:居民区3:耕地4:农家乐7.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空气湿度明显增加B.耕地
面积大量减少C.湖泊水质日渐变差D.居民区分布趋于集中8.为保护该地湖泊环境,当前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A.实施退耕还湖,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B.改进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C.合理规划农家乐,整治旅游活动的排污D.严格控制居民区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答案】7.C8.C【解
析】【7题详解】仔细读图,要特别注意方格中数字由左向右变化,即表示该方格代表空间的土地利用类型已发生变化;接着从整个区域把握,可得出耕地面积扩大了,湖泊大大的缩小,居民地也增加了,而且湖泊周围的农家乐增多,随着旅游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
和污染物质的增多,湖泊的水质日渐变差,C正确,湖泊面积逐渐减小,空气湿度减小,A错误;耕地面积属于增加的趋势,B错误;居民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部地区,而且新增加的居民点主要分布在西南,说明居民分布区域分散,D错误。故答案选C项。【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从上题的分析上得知,该地区湖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污染,污染物质主要来源是人类活动,而农家乐的污染物质是首要的。因此,首要措施是合理规划农家乐,整治旅游活动的排污。故答案选
C项。广东省郁南县是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锰是制造于电池的重要原料之一。近年来,该县承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图为该县相关信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郁南县成为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主要优势在于()A.消费市场广阔
B.水资源丰富C.矿产资源丰富D.科学技术水平先进10.该地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为()①环境质量好②能源资源丰富③劳动力充足④土地成本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9.C10.B【解析】考查工业区位及产业转移的有关知识。【9题详解】郁南县地处广东与广西的交界地区,
经济、技术水平较落后,对工业产品的需求量较小,当地消费市场较小,AD错误;水资源不是影响干电池生产的主要因素,B错误;锰是制造于电池的重要原料之一,由图例可知,该地区锰资源丰富,能够满足干电池生产对资源的需求,C正确。故选C。【10题详解】与珠三角地区相比,该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和土地租金较低,是承接
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转移的最大优势,③④正确。故选B。20世纪50年代,随着塑料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本科学家发明了地膜覆盖技术并应用于农业生产。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采用黑白条带地膜覆盖法(如下图所示),即在垄的中间覆盖透光性强的白色塑料薄膜,在垄的两侧覆盖透光性差的黑色塑料薄膜,以此提
高农作物产量。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1.在垄的两侧铺设黑色塑料薄膜可以A.降低土壤墒情B.抑制两侧杂草滋生C.促进作物光合作用D.提高土壤肥力12.垄中间的白色塑料薄膜能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其关键在于A.增加大气降水B.减少地表下渗C.增加地表径流D.减少
水分蒸发【答案】11.B12.D【解析】【11题详解】垄两侧黑色薄膜由于透光率低,阳光多被薄膜吸收,因此,可减少杂草的光合作用,从而抑制垄两侧杂草滋生,B正确。薄膜不管是白色还是黑色,都能减少水分蒸发,保持膜内土壤湿度,A错误。垄两侧黑色薄膜
由于透光率低,阳光多被薄膜吸收,抑制作物光合作用,C项错误。薄膜覆盖不能影响土壤肥力,D项错误。B正确,故选B。【12题详解】白色塑料薄膜的铺设,避免了阳光照射以后土壤水分直接蒸发进人大气,将土壤中蒸发的水分拦截在薄膜内,再渗入土壤,
达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D正确;地膜不能增加大气降水,A错误。不透水的薄膜覆盖在地表,可以减少渗入地下的水分,增加地表径流,但是这些却无法影响薄膜内土壤的水分,C、B错误。故选D。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服装经销商多从我国订购服装成品,但从21世纪初开始将订单转移到东盟国家。尽管近年来东盟国家
纺织服装工业迅猛发展,但一些纺织企业无法满足欧美客商对产品的高要求,导致仍需从我国大量进口一些纺织服装产品,尤其是高档面料产品。目前,我国已成为东盟地区最大面料供应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影响东盟国家从我国大量进口高档面料产品的主要原因是()
A.与我国交通联系便捷B.自身生产工艺较薄弱C.本国生产规模较小D.当地产业升级的需求14.我国珠三角地区某知名服装企业到东盟国家设立服装生产厂,其主要目的是()A.降低生产成本B.接近欧美市场C.塑造品牌形象D.增强集聚效应【答案】13.B
14.A【解析】【13题详解】中国与东盟各国均为发展中国家,但中国比东盟国家相对来说经济发展水平稍高。高档面料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东盟国家从我国大量进口高档面料产品,主要原因是当地工艺水平较低,B对。东南亚地区不缺原料,A错。产业升级应提高当地生产水平,高档原料应当自己生产不应进口
,D错。东南亚各国虽与我国联系便利,但不是进口高档原料的主要原因,C错。故选B。【14题详解】东盟地区经济落后,劳动力丰富而且廉价,服装加工为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珠三角地区某知名服装企业到东盟国家设立服装生产厂,
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当地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A对。东盟地区与欧美市场距离与我国珠三角差不多,B错误。该公司品牌形象已经创立,有知名度,C错误。服装企业相对独立,集聚作用不大,D错误。故选A。【点睛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和产业转移影响的因素。读我国“引松入辽”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A.地势北高南低,全程可以自流引水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
不到300公里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16.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B.有利于其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C.改善其航运条件D.减小洪水危害【答案】15.D16.D【解析】【15题详解】读图,该工程位
于松嫩平原,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D对。根据河流流向,北部地势南高北低,不能自流引水,A错。经过地区主要是平原,占用耕地多,B错。输水线路长,线路里程约500千米,C错。故选D。【16题详解】该工程建成后,引水
到辽河,松花江水量减少,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减小洪水危害,D对。哈尔滨水资源充足,A错。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无关,B错。水量减小,不能改善其航运条件,C错。故选D。下图为“长江与黄河干流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7.甲、乙两河段开发利用的共同方向是()A.大规模开发石油资源B.利用水源大规模种植水稻C.合理开发水能资源D.扩大内河航运能力18.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A.河流的梯级开发B.旅游业开发C.疏通河道D.土地资
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答案】17.C18.A【解析】【17题详解】根据图可知,甲乙河段都位于河流上游,河流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开发利用的共同方向是合理开发水能资源,C正确。两河流上游地区并没有丰富的石油资源,A错误
。上游地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少,不适合大规模种植水稻,B错误。上游河段起伏大,水流急,不适合航运,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田纳西河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水量丰富但季节变化大;根据以上自然背景分析,要想利用水能发电需要建坝修库,且能调节水量,减缓落差
利于航运,又能解决夏秋季因降水少而导致的农业灌溉用水问题,还可发展养殖。所以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A正确,故选A。围绕梯级开发,带动流域内的旅游、航运、灌溉、土地资源利用、工业、生态保护的发展,BCD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河流的综合开发与治理,考查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为主。二、双项选择题(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9.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A.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B.植被破坏C.土质疏松D.夏季降水集中
且强度大20.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C.北方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答案】19.BD20.BC【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
因是土层疏松,土层垂直节理发育,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和植被破坏;云贵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和植被破坏,二者共同的原因应为BD,故选BD。【20题详解】土壤次生盐渍化多和气候及不合理的耕地灌溉方式有关。
北方春旱严重,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要灌溉才能保证收成,不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滞留于地表出现盐渍化现象,BC正确,故选BC。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1.a地区利用草方格沙障治沙工作卓
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收地下水,促进植物生长,固定沙漠C.沙障固沙成本低,应大规模推广D.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是因地制宜治沙的典型22.下列属于b地区
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地形平坦开阔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河流较少,灌溉不便D.降水丰富【答案】21.AD22.AB【解析】【2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草方格沙障治沙的相关问题。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也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A正确。因为沙
漠地区地下水埋藏深,草方格沙障并不能大量吸收地下水,B错误。麦草方格在扎下4到5年后就会风蚀腐烂,需要重新补扎,草方格沙障建设成本高,工程量大,C错误。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是因地
制宜治沙的典型,D正确。故AD。【22题详解】从图可知,b地位于我国的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处内陆,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AB正确,D错误,由于靠近黄河,灌溉便利,C错误。故选AB。2011年1月13日,《全
国新闻联播》报道,近年来我国核电事业发展顺利,截至2010年底,中国核准核电机组32台,总装机容量3486万千瓦,在建机组28台,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下列各题。23.图中①~⑤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关说法正确的()A.②、④、⑤都是西电东送B.②、③都是南水北调C.①线路沿途经过温带大陆
性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D.①~⑤都属于能源的调配24.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A.可彻底解决调入区资源短缺状况B.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跨区域资源调配的根本原因是
市场需求【答案】23.BC24.CD【解析】【23题详解】从图上箭头走向和所处的位置分析可知,①为西气东输,④⑤分别为西电东送的中通道和南通道,②③分别是南水北调的中线和东线,①线路沿途经过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
季风气候区,综合分析,BC正确,故选BC。【24题详解】区域的资源调配,只能缓解调入区资源短缺状况,而无法完全解决,A错误。资源跨区域调配可以改善能源紧缺局面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C正确。而充
分利用调出区资源,不是浪费,也不是保护资源,而是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B错误。资源跨区域调配根本原因是资源的供需的不平衡,D正确。故选CD。下表为上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图14为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根据图表回答下面小题。25.20
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种植业科技投入增大B.渔业产值有增有减C.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D.农业人口持续减少26.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A.耕
地面积保持稳定B.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C.从业人口有所减少D.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答案】25.AC26.BC【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表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发展方向,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
知识分析答题。【25题详解】表格的信息说明,耕地面积减少,但农业科技发展,单产提高,所以种植业的产值增大,同时农业服务业也从8.20亿增长到8.49亿;渔业产值有增有减,和题意的不断增长矛盾,排除B,农业人口持续减少和农业产值的增加没有联系。结合选项,AC正确,其余选项错
误。【26题详解】结合图表信息可以判断,耕地的面积、牧业的产值、农业的从业人员、农业的产值比例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B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三、综合题(共4题,共40分)27.读“长江流域图”(如下图),完成下列各题。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
域,它的各组成部分密切联系构成一个整体。长江流域面积大、人口多,合理开发长江流域对全国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1)造成图中①、②两地洪灾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陡坡开荒,导致水土流失加剧;_____
______,导致湖泊萎缩。(2)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为对长江流域进行开发利用与整治,长江干支流上修建了多处水利工程,这些工程可以在防洪、________、________、旅游、灌溉以及养殖和供水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4)简述长江流域西
电东送对长江下游地区的积极影响。(5)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有什么影响?【答案】(1)乱砍滥伐(破坏植被)、围湖造田(2)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落差大;长江流域位于湿润区,年降水丰富,径流量大。(3)发电航运(4)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缓
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5)①对径流量的影响:使径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②对水质的影响: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使入河泥沙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小。【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侧重对长江水能开发、长江保护和治理、长江水能开发的
意义等方面的考查,内容为常规考点为主。【详解】(1)①处由于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陡坡开荒,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流沉积,河床抬升,河道弯曲,水流减缓,形成洪灾。②处位于洞庭湖,由于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变小,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
弱,造成洪灾。(2)本题考查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一般从落差大和水量大方面进行分析。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落差大;长江流域位于湿润区,年降水丰富,径流量大。(3)本题考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主要有: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灌溉以及养殖和供水等
方面的综合效益。(4)本题考查西电东送的有利影响,从社会、经济、环境角度分析,主要有利影响: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等。(5)在长江中下游植树造林,森林面积增大,地表径流减小,地下径流增加,
使河流径流量的变化趋于缓慢。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使入河泥沙量减少,中、下游含沙量减少。【点睛】河流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长江上游水能丰富,开发重点为水能资源,中游洪灾多,以防洪为重点,下游航运价值大,以开发航运为主,要结合每个河段的特征,采取相应的开发和治理措施。28.江苏省可
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三大区域在自然、社会经济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______指标,可将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其中,江苏省属于_______区。(2)苏
南、苏北在气候和植被等自然环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苏南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苏北自然植被是___________。(3)为了促进共同富裕,江苏省制定了苏北崛起,振兴苏中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苏南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苏中、苏北接受苏南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________
______。(4)产业转移对苏南地区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地形和气候(2).东部季风区(3).亚热带季风气候(4).温带落叶阔叶林(5).地理位置临近;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劳
动力和土地成本低;环境容量相对较大;政府大力支持等(6).促进产业升级;减轻环境污染;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就业机会减少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江苏的自然环境特征及产业转移的影响。【详解】(1)我国
三大自然带的划分主要指标是地形和气候,根据指标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江苏位于东部季风区。(2)苏北位于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苏南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苏南地区经济发达,苏中、苏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产业转移可以促进苏北和苏中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距,苏北和苏中承接苏南产业转移,有利条件有: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土地价格低;地理位置临近;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环境容量相对较大
;政府大力支持等。(4)苏南为产业转移的转出区,传统产业的转出,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减轻环境污染,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但同时会减少就业机会等。【点睛】江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苏南发达,苏北、苏中地区欠发达,产业转移有利于缩小区域的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的
均衡发展。29.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问题。(1)在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都有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____________,不同之处是
________。(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最主要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4)三江平原有“北大荒”之称,目前还有大片沼泽性的荒原有待开发,2000年国务院却下令停止围垦,主要原因是__
___________。【答案】(1).小麦和玉米(2).商品谷物农业(3).美国有乳畜业,我国东北地区有季风水田农业(4).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黑土分布;土壤肥沃;水源充足(5).热量不足(6).保护湿地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和湿地保护,以对比的形式考查中国东北和美国农业带的异同,突出对区位因素的了解。考查对知识的运用和调用能力。【详解】(1)读图可知,美国东北部与中国东北部都有的农作物
是小麦和玉米。从种植的作物种类看,两个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水同之处:美国有乳畜业,我国东北地区有季风水田农业。(2)考查农业自然区位条件分析,可从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方面分析。从地形条件看,两地小
麦种植区均在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利于机械化生产;从土壤特征看,两地土壤类型都是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髙,土地肥沃;两地均有河流流经,保障灌溉水源充足;从气候看,我国东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美国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和多雨,均有利于小麦生长。(3)水稻是一种喜热喜
湿的作物,我国东北种植水稻,不利的自然区位是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4)湿地资源的减少对区域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影响,上世纪50年代,我国大规模开发北大荒,使湿地面积减少,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增多,禁
止开发湿地,目的在于保护湿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点睛】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背景下产生,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要养成正确的分析方法,灵活运用相关的知识和答题模板答题,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
30.下图为“195l~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
响的强度总体上为____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___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________,植被稀少,且常有_______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
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____A.行政手段B.法规手段C.经济手段D.教育手段(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2)轻春干燥(少雨)冷锋
(3)A(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解析】【分析】考查沙尘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我国沙尘暴多发季节及其原因,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详解】(1)根据图例,判断各省沙尘暴的强度差异。结合我国省区的分布位置,分析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由西向东逐渐减弱。(2)结合图例,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轻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
,且常有冷锋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是国家统一规划政策影响,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行政手段,A对。不是运用法规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B、C、D错。
故选A。(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