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617.503 K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共(11)页,617.50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575ee74b28337c2dd184d8b1a2274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石家庄二中高三年级11.19期中考试生物注意事项:1.本卷共18题,答题时间60分钟,100分满分。2.考试结束后上传答题卡照片,答题卡格式如下,要求清晰可辨认字体。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

每题2分)1.实验操作顺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表中实验操作顺序有误的是()选项高中生物学实验内容操作步骤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向待测样液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B液B观察细胞质流动先用低倍镜找到特定区域

的黑藻叶肉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室温下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匀后,在设定温度下保温D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将解离后的根尖用清水漂洗后,再用甲紫溶液染色AAB.BC.CD.D2.

图甲、乙为某生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物体内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B.图乙对应的时期发生染色单体数量倍增C.图甲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图乙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D.若通过药

物抑制图甲对应时期的发生,则该药物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间期3.在一定光照条件下,科研人员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某种蔬菜进行呼吸作用时CO2产生量和进行光合作用时.CO2消耗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合

理的是()A.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35℃左右B.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小于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C.当温度为5~25℃时该种蔬菜的产量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D.当温度大于35℃时该种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4.某反应进行时,有

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I表示有酶参与的反应B.淀粉酶变性失活后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其他条件相同,E越大,酶的催化效率越低D.在“研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实验结果5.下图是某化合物的结构式

。关于该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于②④⑥的不同,该化合物由3种氨基酸组成B.图含有③和⑤两个肽键,因此该化合物为三肽C.该化合物中含1个游离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D.合成该化合物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的6.下列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方法和原理的叙

述,正确的是()A.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操作顺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需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C.若用H2O2和过氧化氢酶来探究酶的高效性,应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溶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

影响7.某深海鱼,外形非常奇特。雌鱼的第一背鳍向上延伸形成肉状突起,形似“灯笼”,可发出荧光,引诱周围游动的小鱼。雄鱼依附在雌鱼身体上,靠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从而进行繁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雌鱼在海底黑暗环境的选择下发生定

向突变使其头顶发荧光B.雄鱼依附雌鱼获取营养进行繁殖,它们的关系为寄生C.突变产生的新基因,可使该鱼种群中出现更多种的基因型D.若该鱼种群的生活环境相对稳定,则其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8.近日,科学家首次开发出抑制性tRNA疗法,有望治疗由过早终止密码

子引起的一系列疾病,该疗法允许核糖体跳过这些过早终止密码子,使核糖体继续构建完整的功能性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抑制性tRNA疗法会使遗传信息传递至mRNA时发生终止B.t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在细胞核外发挥作用C.基

因内部的单个核苷酸突变会导致转录停止D.过早终止密码子的存在,会使表达出的肽链延长9.一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异常变化(图中只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图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且两者出现在同一时期B.图示细胞进行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两细胞均

为初级精母细胞C.细胞继续分裂下去,仅考虑图示基因,将得到四个不同基因型的精细胞D.细胞继续分裂下去,将可能出现基因型为RrH和rrh的精细胞10.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新冠病毒抗原原理如下图,试纸上有两种抗原抗体存在,

胶体金标记的抗体位于试纸的结合垫上,聚集后会呈红色;在检测线(T)上,有另一种针对抗原的抗体,这两种抗体识别抗原表位是不一样的,所以同一个抗原能够同时被这两种抗体所识别。抗-金标抗体位于质控线(C)上,结合多余的金标抗体。咽拭子、鼻拭子样本滴上加样孔之后,由样品垫向吸水垫方

向流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控线结果相当于阳性对照B.图2显示待测者为新冠病毒阳性C.检测试纸使用便捷D.抗原和核酸检测配合提高检测准确率11.下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乙表示神经中枢,甲、丙未知。神经元A、B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

入神经,某研究小组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B.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传出神经C.刺激位点

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D.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则A为传出神经12.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

调节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发挥作用,以体液调节为主13.人在恐惧、焦虑、紧张等情况下机体会发生心跳

加快、血压升高、排尿量增加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受肾上腺素和钠尿肽等的调节。钠尿肽是心房壁细胞在受到牵拉(如血输出量过多)时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能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为A.合成钠尿肽的心房壁细胞,属于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B

.心房壁细胞释放的钠尿肽增加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减少C.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会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减少D.肾排尿是人体排出水的主要途径,也是Na+排出的主要途径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漏选2分,错选不得分)14.现有两对自由组合关系的杂合子个体Aa

Bb自交,子代中出现分离比为6:3:2:1,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可能是AA纯合致死B.可能是BB纯合致死C.可能是含A的雄配子一半致死导致D.可能是aB雄配子完全致死导致15.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从突触间隙回收。吸食可卡因后,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的方式与回

收方式相同B.可卡因通过阻断多巴胺的回收,使吸毒者产生持续的愉悦感C.毒瘾戒除困难的原因之一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会使突触后膜敏感,从而产生依赖D.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卡因后突然停药,可出现抑郁、焦虑、失望等症状16.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能有意识的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调控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则一定是脊髓出现了问题C.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脑干无关D.体检过程中护士采血时,患者手未缩回,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7.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实现了

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的含量完全相同B.细胞内的生物膜使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区域化C.不同生物膜之间都可通过

囊泡实现相互转化D.液泡、中心体等细胞器膜都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18.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DNA-蛋白质复合物是DNA的载体,则只能存在于真核生物

细胞中B.翻译时会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参与构成核糖体C.转录时会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含有RNA聚合酶D.DNA复制会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可能是解旋酶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0题11分,22题14分,19和21题12分)1

9.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空腔,主要分布在植物叶片表皮。研究者对气孔开闭的条件和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1)研究表明可见光会刺激豌豆叶片的气孔开放,在此过程中,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并进一步转化为苹果酸进入液泡。

据此推测:光照介导细胞液渗透压升高,促进水分_________进细胞,促进气孔开度的增加。(2)研究者分别用拟南芥淀粉酶基因BAM1和BAM2的突变体进行实验,通过显微拍照检测保卫细胞叶绿体中淀粉粒的总面积(总体积)以及气孔开度,结果见图1。由图1结果可知,___

_____(填“BAM1”或“BAM2”)基因控制淀粉酶是保卫细胞中催化淀粉水解的主要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3)研究者用野生型拟南芥和蓝光受体突变型为实验材料,照射蓝光后,检测保卫..细胞淀粉粒面积,

结果如图2所示。的的进一步检测植物叶肉..细胞淀粉含量,发现突变体低于野生型,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4)为进一步研究蓝光介导淀粉水解的信号通路,在正常光照下对植物进行了下列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①H+泵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在原有的光照信号下

无法有效动员分解保卫细胞中的淀粉②对野生型个体施用适宜浓度的H+泵化学激活剂Fc,淀粉粒消失加快,气孔开度更大③对BAM1突变型施用适宜浓度的H+泵化学激活剂Fc,淀粉粒降解速度与突变型无差异④对BAM1突变型保卫细胞显微注射苹

果酸溶液无法激活淀粉酶但可以造成气孔开度增大其中,支持“蓝光信号通过激活H+泵提高胞内pH进而增强淀粉酶BAM1的活性”这一观点的组别包括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0.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农作物。科学家发现,玉米籽粒正常与干瘪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干瘪的籽粒无发芽能力;玉

米的育性受另外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其中基因型MM、Mm个体可产生可育的雌雄配子,mm表现为雄性不育。(1)将基因型为MM的正常玉米籽粒种植,开花时随机授粉,成熟后收获F1种子再种植。F1植株自花授粉后,有1/2的F1植株果穗上结出干瘪种子,则亲代正常籽粒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___

___________。(2)将基因型为AaMm的植株连续自交两代,发现F1植株中雄性可育植株与雄性不育植株的比例为3:1,则可判断A/a、M/m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

________。F2植株中雄性不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3)在玉米杂交育种过程中,为了持续获得雄性不育植株,将雄配子致死基因B、红色胚带荧光基因R(正常玉米黄色胚)和花粉育性恢复基因M(

使雄性不育植株恢复育性)构成紧密连锁的“组件”,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单个“组件”导入雄性不育植株细胞的染色体上。请简述利用该转基因植株持续获得非转基因雄性不育植株的育种过程________。(以上植株均不含a基因)(4)将上述转基因植株作母本与基因型为MM的玉米杂交,F1自交,假设所有卵细胞均可受精

,F2植株中有1/8的雄性不育植株,可知单个基因B、R和M构成的紧密连锁的“组件”导入雄性不育植株细胞的(选填“①”、“②”、“①或②”)________染色体上。21.新冠病毒通过其表面棘突蛋白中的细胞受体

结合域(RBD)与宿主细胞结合并完成侵染和增殖。其变异毒株奥密克戎(Omicron)与德尔塔(Delta)相比,细胞受体结合域发生的变异更多,且具有更强的传染力。为做到更好防护和治疗,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新冠病毒侵入正常机体后,相应的____

_________细胞分泌抗体能阻止其在内环境中的扩散。病毒侵入的靶细胞,被____________细胞识别并裂解,最终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并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2)通过分析新冠病毒野生型与这2种变异毒株对人体细胞相应受体(ACE2)亲和

力的情况,所得结果如图(注:KD,app为表观解离平衡常数,反映亲和力强弱)。一般认为,病毒与宿主细胞的亲和力越强,传染能力越____________;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3)为探究奥密克戎传染力更强的原因,研究人员对奥密克戎对抗体中和的影响进行

了实验:使用含有野生型、奥密克戎棘突蛋白的假病毒进行中和实验,比较两种假病毒逃避6种不同单克隆抗体的能力。结果如下图:结果显示____________,据此分析奥密克戎毒株传染力更强的另一个原因是____________。(4)针对当前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人员也进行了相关

实验,结果显示与未接种疫苗的新冠患者产生的自然感染免疫力相比,疫苗对奥密克戎的效果依然更强。综合上述信息分析目前预防新冠病毒最主要的手段是____________。22.果荚开裂并释放种子,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途径。模式植物拟南芥果荚的开裂与传统油料作物具有相似的调控机制。研究者对拟南芥果荚开裂

机理进行了系列研究。(1)植物果荚开裂区域细胞的细胞壁在_________等酶的作用下被降解,导致果荚开裂。野生型拟南芥果荚成熟后会完全开裂,以便种子传播。(2)研究者通过筛选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库,获得两个

果荚不开裂的突变体甲和乙。检测发现突变体甲的M酶活性丧失,推测编码M酶的M基因由于插入T-DNA,突变为m基因。研究者利用不同的引物对,分别进行PCR,检测野生型拟南芥及突变体甲的基因型,结果如图1所示,验证了上述推测。在图2中标出引物1、2的位置及方向_________

。注:完整的T-DNA长度过大,不能完成PCR扩增(3)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乙的E酶活性丧失。另有一突变体丙的果荚开裂程度介于不开裂与完全开裂之间(中等开裂)。突变体乙、丙的果荚开裂程度分别由E/e、A/a基因控制。将上述突变体进行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杂交组合F1表现

型F2表现型及比例乙×丙完全开裂完全开裂:中等开裂:不开裂=9:3:4甲×丙完全开裂完全开裂:中等开裂:不开裂=2:1:1图3为甲与丙杂交所得F1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基因M、m的位置已标出,在图3中标出基因E/e、A/a可能的位置_________。据上述信息,预测甲与乙杂交所得F1的

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4)研究者检测了野生型及突变体丙体内E基因及M基因的转录量,结果如图4所示。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