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共(35)页,704.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52b2d656645bc12b2f8413a588084e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海豹能在冰天雪地中生存,主要是其皮下含有丰富的储能物质()A.脂肪B.葡萄糖C.淀粉D.糖原【答案】A【解析】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储存在皮下,A项正确;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B
项错误;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C项错误;糖原主要储存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D项错误。2.图中简单表示一项化学反应。图中的圆表示两个不同的物质,图中x最可能是()A.果糖B.蔗糖C.半乳糖D.葡萄糖【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y在反应前后不变,表
示酶;X在反应后分解为两个小分子,则x可以代表二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均为单糖,蔗糖为二糖,因此x最可能为蔗糖,ACD错误,B正确。故选B。3.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等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忘记了贴标签,请你帮他判断,错误的是(.....).A.含有水、DNA、RNA、糖原
和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B.含有染色体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C.含有水、DNA、RNA、蛋白质和细胞壁等成分或结构的生物是玉米组织、乳酸菌D.含有水、DNA、RNA、纤维素和蛋白质等成分的生物是玉米组织、乳酸菌【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玉米是植物,小白鼠是动物,两者属于真核生物,而乳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详解】A、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存在于动物细胞中,因此含有水、DNA、RNA、糖原和蛋白质等成分的生物是小白鼠,
A正确;B、只有真核细胞具有染色体,因此含有染色体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B正确;C、植物细胞和乳酸菌都具有细胞壁,因此含有水、DNA、RNA、蛋白质和细胞壁等成分或结构的生物是玉米组织、乳酸菌,C正确;D、纤维素是
植物细胞壁的成分,细菌和真菌虽然含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不是纤维素,因此含有水、DNA、RNA、纤维素和蛋白质等成分的生物是玉米,D错误。故选D。4.对如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①葡萄糖碘液红色②脂肪苏丹Ⅲ橘黄
色③淀粉斐林试剂蓝色④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
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①还原糖是用斐林试剂鉴定的,①错误;②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②正确;③淀粉是用碘液鉴
定的,③错误;④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④正确。故选:D。5.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膜D.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2、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成
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遗传物质储存在拟核中,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拟核;3、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含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各种细胞器,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详解】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壁,A错误;B、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质,B错误;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膜,C错误;D、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核酸和蛋白质,其中核酸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结构的异同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6.下列有关ATP概念的叙述正确的
是()①ATP是生物体内主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②ATP的能量主要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中③ATP水解一般指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④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转化速度很快⑤ATP只能在线粒体中生成⑥ATP是可流通的“能量货币”A.①②④B.③
④⑥C.③⑤⑥D.③④⑤【答案】B【解析】【分析】ATP是细胞中直接能源物质,中文名称为腺苷三磷酸,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ATP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极容易水解;ATP合
成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很快,因此可以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详解】①生物体内主要的贮能物质是脂肪,①错误;②ATP的能量主要储存在磷酸基团和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中,②错误;③ATP的高能磷酸键含有大量能量,A
TP水解一般指高能磷酸键的水解,③正确;④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十分迅速,④正确;⑤ATP可在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生成,⑤错误;⑥ATP是细胞中直接能源物质,有“能量货币”之称,⑥正确;
故正确的有③④⑥,B正确。7.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高等植物细胞,能看到的结构是()A.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B.染色体、赤道板、细胞膜C.细胞壁、细胞膜、核仁D.染色体、纺锤体、赤道板【答案】A【解析】【
分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是: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详解】A、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高等植物细胞,能看到的结构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等,A正确;B、赤道板是假想的结构,事实上不存在,而高倍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膜,B错误;C
、核膜在前期就逐渐的消失了,而高倍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膜,C错误;D、赤道板是假想的结构,事实上不存在,D错误。故选A。8.下列各项关于酶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②酶都有消化功能③酶都是蛋白质④酶都具有高效
性⑤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⑥麦芽糖酶能促进麦芽糖水解A.①②③B.①②④⑤C.①②④⑥D.①④⑥【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
,作用条件较温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pH等。【详解】①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①正确;②酶具有催化功能,②错误;③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③错误;④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④正确;⑤酶在细胞内和细
胞外都能发挥作用,⑤错误;⑥根据酶的专一性,麦芽糖酶能促进麦芽糖水解,⑥正确;故正确的有①④⑥,D正确。故选D。9.现有三只试管①、②、③,先向各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①和②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
.①和③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实验结果是只有①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D.实验结果是②、③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单一变量原则,①和②试管对照说明酶的专一性,故A正确;B、①和③试管对照,说
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故B正确;CD、只有①组的淀粉被水解,故只有①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故C正确,D错误。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特性,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0.人体
组织细胞从细胞外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组织细胞内外甘油的浓度差C.细胞中ATP的数量D.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答案】B【解析】【分析】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是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详解
】甘油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向是顺浓度梯度运输,既不需要载体蛋白质的协助,也不消耗细胞的能量,即仅取决于细胞内外甘油的浓度差,B正确。故选B。1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实践中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稻的生长中应适时的露田和晒田
,以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B.合理密植有利于植物对CO2的吸收C.水和营养元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光合速率D.荔枝在一定湿度、低温和无氧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答案】D【解析】【分析】农业生产中主要通过增加光照面积、延长光照时间等途径提高光能利用率,如合理密植等措施可使农作物充
分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以达到增产的目的,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新鲜果蔬等保鲜一般选择低氧、一定湿度和零上低温条件。【详解】A、水稻生产中的适时露田和晒田是为了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以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A正确;B、合理密植有利于空气流通,进而
有利于植物对CO2的吸收,B正确;C、水和营养元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光合速率,例如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直接影响植物光合速率,P是NADPH合成必需的元素,而N可以促进叶片面积的增大和叶片数目的增多,从而增加光合面积,C正确;
D、荔枝在低氧、一定湿度和零上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一定湿度、零下低温和无氧环境不利于荔枝的保鲜,D错误。故选D。12.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不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
积累量最多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乙植株气孔部分关闭【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甲植物在a点和18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a点~18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18时之后,光
合速率逐渐降低至消失;乙植物在6时和18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6时~18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18时之后,光合速率逐渐降低至消失。曲线b~c段的变化是由于气温高,蒸腾作用旺盛,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而关闭气孔,导致植物吸收的CO2减少;d~e段的变化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引起的。
【详解】A、a点净光合作用为0,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甲植株在a点之前就已经进行光合作用,只是a点之前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速率,A错误;B、乙植株18时之后,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有机物积累减少,因此18时有机物积累最多,B
错误;C、曲线b~c段的变化是由于气温高,蒸腾作用旺盛,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而关闭气孔,导致植物吸收的CO2减少,d~e段的变化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引起的,C错误;D、b~d段,乙曲线的变化为植物的“午休现象”,是气孔关闭导致叶内CO2浓度降低导致的,而甲植物可能不存在“午休现象“或气孔关
闭程度很小或气孔没有关闭,D正确。故选D。13.如图显示了人体内部分物质的代谢途径,字母代表物质,数字代表反应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和②分别是在缺氧和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物质Y产生乳酸的同时
也会产生少量的CO2D.过程②和③产生的水中的氢分别来自于[H]和氨基酸的氨基、羧基【答案】D【解析】【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X为葡萄糖等有机物,Y为丙酮酸,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③表示氨基
酸的脱水缩合。综上分析可知:过程①在缺氧和有氧的条件下都能进行,②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A项错误;B、过程①和③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核糖体中,B项错误;C、物质Y转化为乳酸的同时不会产生CO2,
C项错误;D、过程②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即过程③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氨基酸的氨基、羧基,D项正确。故选D。14.科学家常用哺乳
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答案】C【解析】【分析】1、实验中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l)哺乳
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壁。(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核(核膜),可提取到较为纯净的细胞膜。(3)红细胞单个存在,便于制成悬浊液。2、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时,大都用动物细胞、红细胞、神经髓质等作为研究材料。哺乳动物红细胞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核膜逐渐退化
,并从细胞中排出,因此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核膜,同时红细胞中线粒体膜等膜结构缺乏,使红细胞的结构比较简单,用蒸馏水处理后容易得到成分较单一的细胞膜。【详解】A、一般实验室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任何细胞核,以及复杂的细胞器,提取出的生物膜含有的其他细胞器膜较少,
不是红细胞容易得到,A错误;B、红细胞等动物细胞在水中都容易涨破,但不是获取细胞膜的原因,B错误;C、哺乳动物红细胞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核膜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因此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核膜,同时红细胞中线粒体膜等膜结构缺乏,C正确;D、细胞膜只有8纳米厚度,光学显微镜下不容
易观察到,D错误。故选C。15.图1为洋葱根尖示意图,图2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A、B、C、D是不同时期的细胞。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2视野中的细胞位于图1的③部位B.实验中可观察到D时期逐渐变成B时期C.B与C细胞中染色体数及DNA数都相同D.①②③④细胞的全能性大小是一样
的【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为洋葱根尖示意图,其中③是分生区,图2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A、B、C、D分别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后期、前期、中期。【详解】A、图1中只有分生区细胞才能
有丝分裂,故图2视野中的细胞位于图1的③部位,A正确;B、图2中细胞都已经死亡,故实验中不能观察到D时期逐渐变成B时期的过程,B错误;C、B表示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与C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同
,C错误;D、①②③④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全能性不同,③是分生区细胞,全能性较大,D错误。故选A。二、单项选择题16.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1mol,则其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可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是()A.molB.3m
olC.6molD.12mo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6mol,1mol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2mol,因此如果葡萄糖培养液中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相等,那么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1mol
,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2×6=3mol.故选B.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17.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的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①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瞟呤脱氧核苷酸②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③若m为尿嘧
啶,则DNA中不含b这种化合物④若吡罗红能使由b构成的核酸呈现红色,则a为脱氧核糖⑤组成化合物b的元素有C、H、0、N、P5种⑥若a为核糖,则人体细胞内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⑦幽门螺杆菌体内含的化合物m共4种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题图是
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简图,其中a是五碳糖,b是核苷酸,m是含氮碱基。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
、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
A或RNA。【详解】①若m为腺嘌呤,则b为腺瞟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①错误;②若a为核糖,则b为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②错误;③尿嘧啶(U)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中所特有的一种碱基,若m为尿嘧啶,则b一定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
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中的一种,DNA中不含尿嘧啶核糖核苷酸,③正确;④若由b构成的核酸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该核酸为RNA,此时题图中的a为核糖,④错误;⑤化合物b是核苷酸,其组成元素有C、H、O、N、P5种,⑤正确;⑥若a为核糖,则b是核糖核苷酸
,由核糖核苷酸组成的核酸是RNA,RNA主要分布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⑥错误;⑦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胞生物,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含有的化合物m(含氮碱基)共5种(A、U、G、C、T),⑦错误。故选:B。1
8.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B.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的生成情况是无关变量C.在探究过氧化氢酶高效性的实验中,气泡的生成情况是无关变量D.在探究光照强度
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氧气的释放量是因变量【答案】D【解析】【详解】A、试题分析:自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人为改变的变量,即所要研究的因素,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A项错误;B、在实验过程中
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但又不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些可变因素,称为无关变量,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的生成情况是因变量,每组酵母菌培养液的量、葡萄糖溶液的量、实验时间、温度等都是无关变量,需要保持相同且适宜,B项错误;C、在探究过氧化氢酶高
效性的实验中,气泡的生成情况是因变量,每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滴入的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的量、实验时间等都是无关变量,C项错误;D、因变量是指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
影响的实验中,氧气的释放量是因变量,D项正确。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实验变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9.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与原三十九肽对比,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是()A.肽键数目减少8个B.C原子减少12个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D.O原子数目减少1个【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在三十九肽中,含有38个肽键,丙氨酸所在位置为第8位、第18位、第27位、39位
,前3个丙氨酸居于肽链中间,最后一个氨基酸居于尾端。【详解】A、去掉第8位、第18位、第27位的丙氨酸时,都要断开两个肽键,而去掉第39位丙氨酸,要断开1个肽键,因此肽键数目共减少7个,A错误;B、该过程中去掉4个丙氨酸,每个丙氨酸有3个C原子,因此C原子数目减少
4×3=12个,B正确;C、居于肽链中间的丙氨酸去掉后,分别增加了3个羧基和3个氨基,39号丙氨酸去掉后不影响氨基和羧基的数量,故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C正确;D、每断开一个肽键,需要一分子水,增加一个O原子,但每去掉一个丙氨酸会减少2个氧原子,因此该过程中,O原子减少2×4-7=1个,D
正确。故选A。【点睛】蛋白质中含有N、O原子数的计算:(1)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总数。(2)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20.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
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C.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D.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答案】C【解析】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信息分子通常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A项正
确;乙细胞是信号分子a的靶细胞,其细胞膜上的b是信号分子a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故B项正确,C项错误;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D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据图分析,细胞甲分泌的
化学物质a为信息分子,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乙上的受体b。21.某科学家在研究物质运输时发现,某物质的运输速率符合下图1、图2所示特征,其最可能的运输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胞吐【答案】B【解析】【分
析】分析图解:图1中在一定范围内内,物质的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呈正相关,达到饱和点后不再上升,这可能是受到载体蛋白或能量的限制,因此该图可以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2中物质的运输与氧气浓度无关,说明该物质运输与能量无关,因此可以表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详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消耗能
量,A错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C错误;胞吞胞吐为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D错误。2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
图所示状态。a、b分别表示两处溶液的浓度,由此推测A.此时a>b,细胞渗透吸水B.此时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C.此时a<b,细胞渗透失水D.上述3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详解】A.若此时a细胞液>b细胞外液,则表明细胞吸收的水分
比失去的水分多,从而表现为细胞渗透吸水,A有可能,不符合题意;B.若此时a细胞液=b细胞外液,则表明细胞吸收的水分与失去的水分相当,渗透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B有可能,不符合题意;C.若此时a细胞液<b细胞外液,则表明细胞吸收的水分比失
去的水分少,从而表现为细胞渗透失水,C有可能,不符合题意;D.因此,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2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增加滤纸条上色素量,画滤液细线应连续重复2-3次B.小麦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D.四种色素
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答案】B【解析】【分析】分离色素的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据图可知:丁为胡萝卜素、丙为叶黄素
、乙为叶绿素a、甲为叶绿素b。【详解】A、为了增加滤纸条上色素量,在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后,待滤液干后,再重复画二、三次,A错误;B、小麦在秋季收获,叶片偏黄色,所以叶子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B
正确;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扩散距离最远,溶解度最大,C错误;D、由图可知甲为叶绿素b、乙为叶绿素a、丙为叶黄素、丁为胡萝卜素,而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故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
吸收蓝紫光,D错误。故选B。24.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B.乳酸菌C.HIV病毒D.菠菜叶片细胞碱基5种5种4种8种核苷酸5种8种8种
8种五碳糖1种2种2种2种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结构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详解】A、酵母
菌是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所以含有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2种五碳糖(脱氧核糖和核糖)、5种碱基,A错误;B、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所以含有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2种五碳糖(脱氧核糖和核糖)
、5种碱基,B正确;C、HIV病毒属于RNA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所以含有4种碱基、4种(核糖)核苷酸、1种五碳糖(核糖),C错误;D、菠菜叶片细胞是植物细胞,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所以含有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2种五碳糖(脱氧核糖和核糖)、5种碱基,
D错误。故选B。25.在CO2浓度为0.03%和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甲和植物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当光照强度为lklx时,植物甲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当
光照强度为3klx时,植物乙的总光合速率是0mg/(100cm2叶•h)C.若在c点时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植物甲的叶绿体中C3的含量会增加D.d点时限制植物乙的光合速率增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02的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图示曲线是在CO2浓度为0.
03%和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下测定的.图中可以看出,植物甲呼吸作用(50个单位)强度大于植物乙(20个单位);植物甲的光补偿点为a点,光照强度为1klx,植物乙的光补偿点为b点,光照强度为3klx;图中c点时两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相等。【详解】A、光照强度为lklx时,为植物甲的光补偿点,此时植物甲
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A错误;B、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为植物乙的光补偿点,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0+20=20mg/100cm2叶•小时,B错误;C、c点时植物甲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此时的限制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因此突然停止CO
2的供应,二氧化碳固定受阻,短时间内导致C3的含量会减少,C错误;D、d点时植物乙达到光饱和点,因此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而题中又提出“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因此此时限制植物乙的光合速率增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的浓度,D正确.故选D。【点睛】分析关键
:一是注意理解两条曲线中各自的三个关键点含义(即与纵轴交点、与横轴交点、曲线转折点);二是要注意题干信息“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这对分析影响最大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非常关键。26.下图示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2过程消耗的ATP可以
来自1、3、4、5过程产生的ATPB.1、2过程在叶绿体中,3、4、5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C.1过程产生的[H]参与2过程,3和4过程产生的[H]与氧结合产生水D.1过程产生02进入相邻细胞中线粒体被利用至少通过8层磷脂分子层【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过程1表示的
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H]和ATP;[H]和ATP用于2即暗反应阶段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3表示的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过程4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过程5表示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据此答题。【详解】A、
2即暗反应过程消耗的ATP只来自1即光反应,A错误;B、1、2过程在叶绿体中,3过程在细胞质基质,4、5过程在线粒体中,B错误;C、1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参与2暗反应过程,3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和4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过程产生的[H]与氧结合产生水,C正确
;D、1过程产生O2进入相邻细胞中线粒体被利用至少要穿过叶绿体内、外膜、两层细胞膜、线粒体内、外膜,共计6层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故选C。27.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等动物个体的生长发育只有①②过程B.②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类型,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C.③过程所有
酶的活性都降低D.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衰老等过程对个体发育都是有利的【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以及遗传的基础;细胞分化是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结构上发生稳定性变化的过程,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衰老表现为大多
数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性的死亡。与细胞的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种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
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采取的一种死亡过程。【详解】高等动植物个体的生长和发育同时有①细胞增殖、②细胞分化、③细胞衰老、④细胞凋亡过程,A错误;②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类型,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
变,B错误;③衰老过程大多数酶活性降低,C错误;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衰老等过程对个体发育有重要意义,保证个体正常发育,细胞更新,维持生物体内部稳定等,D正确。28.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
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B段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B.BC段细胞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C.CD段表示分裂期的后期D.DE段细胞中出现细胞板【答案】D【解析】【详解】A、AB段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完成DNA的复制,A正
确;B、BC段细胞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说明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C、CD段表示分裂期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被纺锤丝牵引着移向细胞两极,C正确;D、动物细
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出现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学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
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9.现通过实验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影响,实验结果见下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氧浓度(%)abcd产生CO2量(mol)912.51530产生酒精量(mo
l)96.560A.该实验自变量是氧浓度,因变量是产生CO2量和酒精量B.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在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D.在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答案】C【解析】【详解】A、表中信息显示:CO2和酒精的
产生量随氧浓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该实验自变量是氧浓度,因变量是产生CO2量和酒精量,A项正确;B、在氧浓度为a时,CO2和酒精的产生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项正确;CD、在氧浓度为b和c时,CO2的产生量均大于酒精的产生量,说明在b和c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
呼吸,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就会消耗6molO2,同时释放6mol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不消耗O2,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会产生2molCO2,同时产生2molC2H5OH;若有氧呼吸
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则CO2的产生量大于酒精的产生量。据此采取对比法,找出表中代表“不同氧浓度条件下CO2的产生量与酒精的产生量”的数据的变化规律,并将“变化规律”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30.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
对其描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后期和中期B.甲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2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D.该生物还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细
胞中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中发生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详解】A、据分析可知,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
和中期,A错误;B、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此时DNA已经复制但着丝点没有分裂,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2,B正确;C、中心体在间期复制,甲细胞从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C错误;D、据图可知,图中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因此该
生物是动物,D错误。故选B。三、多项选择题31.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甲、乙、丙三组实验,各组温度条件均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如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在t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
受到酶数量的限制B.在t时刻降低丙组温度,将使丙组酶的活性提高,曲线上升C.若甲组温度低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高于乙组温度D.若甲组温度高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高于甲组温度【答案】AB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实验是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
影响,甲组和乙组最终都达到平衡点,且甲组需要时间短,说明甲组对应温度最接近最适温度,而丙组没达到平衡点,说明在高温调节下,酶变性失活。【详解】A、在t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即产物浓度不再变化,说明此时底物消耗完毕,故是受到底物数量的限制,A错误;B、丙组产物
浓度达不到平衡点,说明高温使酶变性失活,变性是不可逆的,因此在t时刻降低丙组温度,不能使酶的活性提高,B错误;C、甲组比乙组提前达到平衡点,说明甲组更接近最适温度,若甲组温度低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C正确
;D、甲组比乙组提前达到平衡点,说明甲组更接近最适温度,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可能大于甲组温度,D错误。故选ABD。32.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a-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B.蛋白质一定是由2条或2条以
上多肽链构成的C.蛋白质变性一定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D.变性蛋白质一定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答案】BCD【解析】【分析】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链状肽链数;蛋白质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详解】A、
环八肽分子中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8个,A正确;B、蛋白质是由1条或1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B错误;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造成的,肽键没有断裂,C错误;D、变性蛋白质中的肽键没有断裂,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D错误。故选BCD。33.下图为紫色洋葱鳞片叶的一个外表皮
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过程中的几个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质壁分离过程中,图甲中③的颜色会变深B.图示3个细胞中,丙细胞中的细胞液浓度最低C.丙→乙→甲可表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D.如果用黑藻做此
实验,细胞中的叶绿体会干扰实验效果的观察【答案】B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中②是细胞质基质,③是细胞液;与甲细胞相比,乙和丙细胞中液泡体积都变小,据此分析。【详解】A、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小,颜色变深,故图甲中③的颜色会变深,A正确;B、图示3个细胞中,丙细胞中失水最多
,所以细胞液浓度最高,B错误;C、丙→乙→甲过程中液泡体积越来越大,可表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C正确;D、叶绿体有颜色,如果用黑藻做此实验,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助于实验效果的观察,D错误。故选BD。34.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几个环境因素对马铃薯光合速
率的影响,除各图中所示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宜的范围。请据下图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甲图P点之前制约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B.丙图中P点光合速率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细胞中C3含量很低C.乙图的Q点(在高CO2
浓度下)要提高光合速率可适当提高光照强度D.乙图PQ点之间制约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答案】AB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中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温度,该图表示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乙图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该图表示CO2浓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
响,丙图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照强度,该图表示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详解】A、甲图中P点前,在相同光照条件下,不同温度下的光合速率相同,光合速率只随光照强度的增高而升高,故此时光合速率不受温度影响,A错误;B、
丙图中P点光合速率比较低,据图可知,P点以后,相同温度条件下,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故P点光合速率低的原因是受光照强度限制,B错误;C、乙图的Q点(在高CO2浓度下)曲线已经趋于平稳,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速率的因
素,故再提高光照强度也不能提高光合速率了,C错误;D、据图可知,乙图PQ点之间曲线表示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和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PQ点之间制约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D正确。故选ABC。35.为研究酵母菌的发酵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甲所示
的装置,并将有关检测结果绘制成图乙。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一定量的检验试剂。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酵产物酒精在①号试管中B.设②号试管对照组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温度对实验的干扰C.图乙曲线b表示①号试管内玻璃管口气泡释放速率变化D.图乙曲线a表
示酵母菌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规律【答案】AB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实验装置是为了研究酵母菌的发酵产物,故①②试管中加入的是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绿色逐渐变成黄色;设置②号试管
目的是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分析曲线图:酵母菌酒精发酵时,酒精的含量逐渐增多,但到一定程度后,酒精含量不再增加,所以发酵液中酒精量的变化情况对应于图乙中曲线a;随着发酵的进行,培养液中葡萄糖的量逐渐被消耗,所以葡萄糖溶液的浓度变化对应于曲线d。【详解】A、酒精在酵母菌发酵过
程中存在于锥形瓶中,而不存在于①中,①中可检测CO2,A错误;B、实验中②试管是对照,对比①和②,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的干扰,B错误;C、随着瓶中氧气逐渐被消耗,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速率逐渐加快,产生
CO2逐渐增多,即气泡的释放速率逐渐加快;后来随着培养液中营养物质逐渐被消耗,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速率逐渐减慢,产生CO2逐渐减少,即气泡的释放速率逐渐减慢,故曲线b可表示①号试管内玻璃管口气泡释放速率变化,C正确;D、随着
培养时间的延长,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等因素,导致酵母菌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对应曲线b,D错误。故选ABD。四.非选择题36.细胞内含有多种有机物,下图表示细胞内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
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X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它是____,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2)A表示____元素。(3)物质Z是____。(4)物质Ⅱ完全
水解的产物有____种。(5)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图中的____。(填图中符号)【答案】(1).葡萄糖(C6H12O6)(2).淀粉(3).N、P(4).核糖核苷酸(5).6(6).Ⅱ和Ⅳ【解析】【分析】根据题意,I、Ⅱ、Ⅲ、IV是生物大分子
,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据图推断I、Ⅱ、Ⅲ、IV分别是多糖、DNA、RNA、蛋白质,X、Y、Z、P分别为葡萄糖、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详解】(1)据分析可知,图中X是葡萄糖,Ⅰ是多糖
,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淀粉。(2)据分析可知,Y表示脱氧核苷酸,则A表示N、P元素。(3)据图可知,Ⅲ主要在细胞质中,故为RNA,则Z是核糖核苷酸。(4)物质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故为DNA,其完全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4种含氮碱基,故产物有6种。(5)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是DNA和蛋白质,对应图中的Ⅱ和Ⅳ。【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7.图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分析回答:(1)若B是衣藻细胞(低等的植物细胞)
,其细胞质中的细胞器除图中所示外,还应该有A中的[]____。若B是蓝藻细胞,则其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只有[]____。(2)若该B细胞是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的一部分,则色素主要存在于[]____中。如果是植物的根毛细胞
,则B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____。(3)能把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的场所是[]____。(4)A、B图中含有DNA的结构有[__]。【答案】(1).①中心体(2).③核糖体(3).⑨液泡(中央液泡或大液泡)(4).⑩叶绿体
(5).⑥线粒体(6).④⑥⑩【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结构①~⑩表示中心体、细胞质基质、核糖体、细胞核、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详解】(1)若B是衣藻细胞(低等的植物细胞
),其细胞质中的细胞器除图中所示外,还应该有A中的①中心体。若B是蓝藻细胞,则其只含有一种细胞器,即③核糖体。(2)若该B细胞是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的一部分,则色素主要存在于⑨液泡中。如果是植物的根毛细胞,则B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⑩叶绿体。(3)能把丙
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的场所是⑥线粒体。(4)A、B图中含有DNA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即④⑥⑩。【点睛】本题结合动植物细胞结构图,重点考查动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属于基础题。38.下列为各种物质出入生物膜
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该生物膜最可能为____(高尔基体膜/叶绿体膜/细胞膜);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____(物理/概念/数学)模型。(2)该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3)图中能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吸收氨基酸的方式的是[]____。【答案】(1).细胞膜(2).物理(3).(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a主动运输【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是蛋白质,B是脂双层,D是多糖,a、e表示主动运输,b是自由扩散,c、d表示协助扩散。【详
解】(1)据图可知,该生物膜上A和D可结合形成糖蛋白,故最可能为细胞膜;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2)该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方向是
从细胞外向细胞内,对应图中的a即主动运输。【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运输,意在考查学生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39.某同学在观察自制的某高等动物细胞装片时,结合所学知识绘图。根据图分析回答:(1)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能够牵引
染色体运动的结构是由[]____发出的。(2)参与组成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____(填序号)。(3)若此细胞是胰岛B细胞,在合成、分泌胰岛素到细胞外的过程中,所经过的细胞结构顺序依次是__(填序号)(
4)图中标号④是____,其参与[]____的形成。(5)图中⑨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功能特点是____。【答案】(1).②中心体(2).①③⑥⑦⑨(3).⑧⑦①⑨(4).核仁(5).⑧核糖体(6).选择透过性【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⑨分别是高尔基体、中心体、核膜、核
仁、染色质、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细胞膜,据此分析。【详解】(1)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能够牵引染色体运动的结构是纺锤体,是由②中心体发出的。(2)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故参与组成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
结构有①③⑥⑦⑨。(3)分泌蛋白合成与运输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因此分泌胰岛素到细胞外的过程中,所经过的细胞结构顺序依次是⑧⑦①⑨。(4)图
中标号④是核仁,其参与⑧核糖体的形成。(5)图中⑨即细胞膜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点睛】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功能,掌握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再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题图答题即可。40.下图一为植物叶
肉细胞内物质代谢过程示意图,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图二表示在不同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叶片重量(单位:mg,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情况的操作流程及结果,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一中表示有氧呼吸过程的有____(填序
号),其中②进行的场所是____。(2)图一的①~⑥过程中能产生ATP的有__(填序号),其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填序号)(3)由图二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____mg/h,实际光合速率(总光合作用)可表示为____mg/h。【答案】(1)
.①②③(2).线粒体基质(3).①②③④(4).③④(5).X(6).Y+2X【解析】【分析】分析图一,其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⑤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的还原,⑥是暗反应中CO2的
固定;图二中叶片重量为M,黑暗处理1h后重量为M-X,则呼吸速率为Xmg/h;在此基础上光照处理1h后,重量为M+Y,则净光合速率为(M+Y)-(M-X)=(Y+X)mg/h,总光合=净光合+呼吸=(Y+2X)mg/h。【详解】(1)据
分析可知,图一中表示有氧呼吸过程的有①②③,其中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2)图一的①~⑥过程中能产生ATP的有呼吸作用三个阶段和光反应,即①②③④,其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光反应,即③④
。(3)据图分析可知,黑暗处理1h叶片重量减少的量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则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Xmg/h,光照处理1h重量增加的量表示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即(X+Y)mg/h代表净光合速率,则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Y+2X)mg/h。【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理顺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三者的关系:总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消耗+净光合速率。41.下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模式图,据图回
答。(1)该图是____(高等植物或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发生在图中的____(用字母表示)时期。(2)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的时期是____(用字母表示)。(3)图示的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含____个D
NA分子。(4)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__,此时期的前一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比例可表示为____。【答案】(1).高等植物(2).BD(3).C(4).4(5).A后期(6).1:2:2【解析】【分析】分析细胞分裂图: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分裂后期;B细胞
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分裂前期;C细胞中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分裂中期;D细胞中出现细胞板,处于分裂末期。【详解】(1)该图细胞中有细胞壁,没有中心体,并且在有丝分裂末期即D中出现细胞板,因此是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在于前期纺
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和后期细胞分裂的方式和结构有差异,即发生在图中的BD时期。(2)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的时期是中期,即C。(3)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则图示的细胞分裂结束
后,子细胞内含4个DNA分子。(4)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A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期的前一个时期是中期,对应图C,据图可知中期时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比例可表示为1:2:2。【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确定各简
图所属时期,识记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和有丝分裂的区别,难度不大。42.洋葱是中学生物学实验常用材料之一,下图为用洋葱进行实验的部分步骤及某同学在实验中绘制的有丝分裂各时期的模式图。(注:只画出洋葱细
胞中部分染色体),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表示提取洋葱叶片(提示:与新鲜菠菜叶片中的色素种类和含量基本相同)内色素时的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外,还需加入的化学物质有____;实验结果: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的颜色是____。(2)图中由③→④的主要实验步骤是____、制片。
⑤表示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时的一个视野,若要在高倍镜下清晰观察到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将装片向____方向移动,使符合要求的细胞位于视野中央。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时期是____。(3)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用0.3
g/mL蔗糖溶液(加一些红墨水)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内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此时该细胞呈红色的部位是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A.液泡内B.原生质层C.细胞质D.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答案】(1).二氧化硅、碳酸钙(2).蓝绿色(3).解离→漂洗→染色(4).右上
(5).间期(6).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①表示研磨,②表示层析,③应取根尖分生区细胞,④表示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应选择分生区细胞观察,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排列紧密,呈正方形。【详解】(1)图中①表示提取洋葱叶片内色素时的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外,提取色素
还应加入有助于研磨充分的二氧化硅和保护叶绿素的碳酸钙;层析后,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故实验结果中,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颜色是蓝绿色。(2)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因此图中由③→④
的主要实验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⑤表示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时的一个视野,若要在高倍镜下清晰观察到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选择排列紧密、呈正方形的细胞即分生区细胞,这类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故应将装片向右上方向移动,使符合要求的细胞位于视野中央。由于细胞周期中
间期时间最长,故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时期是间期。(3)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用0.3g/mL蔗糖溶液(加一些红墨水)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一段时间后,由于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失水,使细胞的原生
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红墨水中色素颗粒可以透过细胞壁,但由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色素颗粒不能被细胞吸收,故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部位呈红色,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绿叶中光合色素提取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
形识别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