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1.416 MB
  • 2024-12-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8)页,1.416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4b792a42430b4cad9dd787691dc0ea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一节。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

子质量:H1C12O16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电池研发与生产、生活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酸性锌

锰干电池的锌筒作负极B.手机、照相机和摄像机等电子产品所用的电池为一次电池C.高纯硅可以制成人造卫星的硅太阳能电池D.化学电源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答案】B【解析】【详解】A.酸性锌锰干电池的锌筒作负极,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故A正确;

B.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等电子产品所用的电池在放电后可以再次充电,都是二次电池,故B错误;C.高纯硅为性能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故C正确;D.化学电源放电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D正确;故

选B。2.下列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233HCO2HCO+−=+B.()22CaOHCa2OH+−+C.()33FeOHFe3OH+−=+D.NaOHNaOH+−=+【答案】D【解析】【详解】A.碳酸是弱酸,分步电离,233HCOHH

CO+−+、233HHCOCO−+−+,A错误;B.氢氧化钙是强碱,完全电离,()222CaOHCaOH+−=+,B错误;C.氢氧化铁是弱碱,()33FeOHFe3OH+−+,C错误;D.氢氧化钠是强碱,完全电离,NaOH=Na++OH−,D正确;故选D。3.用EDTA(乙二

胺四乙酸)滴定未知浓度的含2Zn+的溶液的主要操作:①配制250mLEDTA标准溶液;②移取25.00mL待测液,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A.B.C.D.【答案】C【解析】【详解】配制250mLEDTA标准溶液时需要用到250mL的容量瓶,移取25.00

mL待测液,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时需要用到酸式滴定管和锥形瓶,则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分液漏斗,故选C。4.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A.装有2NO的烧瓶浸泡在热水中,气体颜色加深B.拧开可乐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C.往稀硫酸中加入铁粉,溶液颜色加深D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时,使用过量的乙醇作原料【答案】C【解析】【详解】A.二氧化氮转化为四氧化二氮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气体颜色加深,则装有二氧化氮的烧瓶浸泡在热水中,气体颜色加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B.可乐中存在

如下平衡:CO2(g)CO2(aq),拧开可乐瓶盖,气体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会有大量气泡冒出,则拧开可乐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C.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中溶液溶液颜色加深,则往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溶液颜色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故C符合题意;D.制备乙酸乙酯时,使用过量的乙醇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乙酸的转化率增大、乙酸乙酯的产率增大,则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时,使用过量的乙醇作原料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化学与社会、生活

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饱和3FeCl溶液水解可生成()3FeOH胶体,饱和3FeCl溶液可用于净水B.冬奥场馆大面积使用碲化镉光伏玻璃,发电过程将光能转化成电能C.使用含氟牙膏来预防龋齿的原理是沉淀的转化D.碳酸钠可溶于水,故可用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答案】D【

解析】【详解】A.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的表面积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聚沉达到净水的密度,所以饱和溶液氯化铁溶液常用于净水,故A正确;B.碲化镉光伏玻璃为光伏电池,光伏电池是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故B正确;

C.使用含氟牙膏来预防龋齿的原理是含氟牙膏中的氟离子能够与牙齿表面的羟基磷酸钙反应生成溶度积更小的氟磷酸钙,故C正确;D.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所以可用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故D错误;故选D6.已

知:4CH、2O、2HO(2HO作用是活化催化剂)按照一定的体积比在催化剂表面可发生反应4231CH(g)+O(g)HOH(g)2CH,该反应的部分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TS代表过渡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A.中间产物只有一种B.催化剂降低了该反应的焓

变,使反应快速发生C.决速步骤的方程式为43*CH*OH*H*CHOH2*H++=+D.增大4CH的投入量,可使4CH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为*CH4、*OH、*CH3OH和*H等,不止一种,故A错误;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

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故B错误;C.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多步反应的整体反应速率取决于最慢的一步反应,由图可知,该历程中正反应最大的活化能的步骤是*CH4、*OH反应生成*CH3OH和*H,则决速步骤的方程式为43*CH*OH*H*CH

OH2*H++=+,故C正确;D.增大甲烷的投入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甲烷的转化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C。7.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是图Ⅰ图

Ⅱ图Ⅲ图Ⅳ的A.图Ⅰ: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消耗6.5g锌时内电路中有0.2mol电子转移B.图Ⅱ: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2AgO2eHO2Ag2OH−−++=+C.图Ⅲ:2Zn+向Cu电极方向移动,Cu电极附近溶液中H+浓度减小D.图Ⅳ: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增加【答案】A【

解析】【详解】A.锌锰干电池中,锌筒作负极,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但放电时,电子不会进入内电路,故A错误;B.银锌纽扣电池中,氧化银为电池的正极,水分子作用下氧化银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银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2AgO2eHO2Ag2OH−−++=+,故B正

确;C.锌铜原电池中较铜活泼的锌为负极,铜为正极,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锌离子向正极铜电极方向移动,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使得电极附近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故C正确;D.铅蓄电池放电过

程中,铅为电池的负极,硫酸根离子作用下铅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铅,电极的质量增加,二氧化铅是正极,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作用下二氧化铅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电极质量增加,故D正确;故选A。8

.化工原料异丁烯(48CH)可由异丁烷(410CH)直接催化脱氢制得,反应方程式为()484102CH(g)CH(g)Hg+异丁烷,异丁烯,H0,一定条件下,温度、压强对异丁烷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假设起始时异丁烯的物质的量为xmol且x>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压强:12p>pB

.反应速率:()()vb>vaC.平衡常数:cbaK=K>KD.异丁烯(48CH)的质量分数:a>b>c【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异丁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是

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异丁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则压强p1小于p2。【详解】A.由分析可知,压强p1小于p2,故A错误;B.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由图可知

,b点反应温度高于a点,则反应速率快于a点,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平衡常数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由图可知,反应温度的关系为a<b=c,则平衡

常数的关系为cbaK=K>K,故C正确;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降低压强,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图可知,反应温度的关系为a<b=c,压强的关系为a=b<c,则异丁烯的质量分数关系为a>b>c,故D正确;故选A。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已知()

()()2222HgOg2HOl+=1ΔH=-5716kJmol−.,则2H的燃烧热1ΔH=-2858kJmol−.B.已知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可表示为()()()2HaqOHaqHOl+−+=1ΔH=-573kJmol−.,则1mol24HSO与1m

ol()2BaOH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14.6kJC.已知()()()22CsOgCOg+=1ΔH,()()()2COgCs2COg+=2ΔH;1ΔH<0,2ΔH>0D.已知()()()22HgFg=2HFg+1ΔH=-270kJmol−,则1mol氢气与

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时放出的热量大于270kJ【答案】B【解析】【详解】A.氢气的燃烧热为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则氢气的燃烧热1ΔH=-285.8kJmol−,故A正确;B.钡

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在溶液中反应会放出沉淀热,则1mol硫酸与1mol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114.6kJ,故B错误;C.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焓变小于0,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的焓变大于0,

故C正确;D.液态氟化氢的能量低于氟化氢气体,则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时放出的热量大于270kJ,故D正确;故选B。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组合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取0.1mol·L-1223NaSO溶液,向其中加

入0.1mol·L-1的硫酸,分别在20℃、30℃下,发生反应223222HSO=SSOHO+−+++30℃下先出现浑浊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B向3FeCl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血红色溶液颜色变浅铁粉与3Fe+反应,降低了3Fe

+的浓度,使得平衡正向移动C两支试管中各盛有2mL0.1mol·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加入5mL0.1mol·L-1草酸溶液和5mL0.2mol·L-1草酸溶液加入0.2mol·L-1草酸溶液试管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更快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D向紫色石蕊

溶液中通入2SO溶液紫色逐渐变浅2SO具有漂白性A.AB.BC.CD.D【答案】C【解析】的【详解】A.硫代硫酸钠溶液应先分别放在20℃、30℃的水浴中,再滴入稀硫酸,否则可能会先发生反应,无法判断出现浑浊的先后,故A

错误;B.氯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向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铁离子与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溶液中铁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血红色溶液颜色变浅,故B错误;C.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二氧化碳和

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完全反应,滴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草酸溶液,溶液会褪色,加入0.2mol·L-1草酸溶液的试管中,高锰

酸钾溶液褪色更快说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C正确;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是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漂白褪色,故D错误;故选C。11.室温时,实验室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标准液滴定2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盐酸的体积与所滴溶液的p

OH(OH−浓度的负常用对数)变化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滴定前溶液的pH等于1B.若盐酸标准液的浓度为0.01mol⋅L1−,则20x=C.若盐酸标准液的浓度为0.1mol⋅L1−,滴定终点

(反应恰好完全)时,少滴了一滴(1mL约为25滴)盐酸,则溶液的pH约等于10D.滴定过程中眼睛一定要始终平视滴定管的凹液面【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滴定前溶液的pOH=1,则20mL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1mol/L;【详解】A.由图

可知,滴定前溶液的pOH=1,则pH=14-1=13,A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1mol/L,若盐酸标准液的浓度为0.01mol⋅L1−,则恰好反应时需要的盐酸体积为0.1mol/L20mL==200mL0.01

mol/Lx,B错误;C.若盐酸标准液的浓度为0.1mol⋅L1−,滴定终点时应该需要20mL盐酸(反应恰好完全),若少滴了一滴(1mL约为25滴)盐酸,则溶液中氢氧根离子过量,氢氧根离子浓度约为-41mol/LmL25mol/Lm0.1=1020L+mL20´,pOH=4,

则pH约等于10,C正确;D.滴定过程中眼睛一定要始终观察溶液中颜色的变化,便于观察滴定终点,D错误;故选C。12.设A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1L纯水中含有的离子数目约为7A210N−B.2L10

.5molL−氨水中含有的4NH+的数目为ANC.1L()12430.1molLAlSO−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总数为A0.3ND.1LpH2=的稀硫酸中含有H+的数目为A0.02N【答案】A【解析】【详解】A.常温下,纯水

呈中性,c(H+)=c(OH-)=7110mol/L−,则1L纯水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7A210N−,故A正确;B.2L10.5molL−氨水中含1mol32NH?HO,由于32NH?HO在溶液中部分电

离,所以溶液中含有的4NH+的数目小于AN,故B错误;C.1L()12430.1molLAlSO−溶液中n(SO24−)=0.3mol,该溶液中还存在OH-,则含有的阴离子总数大于A0.3N,故C错误;D.1LpH2=的稀硫酸中c(H+)=0.01mol/L,含有H+的数目为A0.01N,故

D错误;故选A。13.常温下,CaF2、BaF2的沉淀溶解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已知:CaF2的溶解度小于BaF2,M代表Ba或CaA.曲线Ⅰ代表()2lgcCa+−与-lgc(F⁻)的关系B.常温下,()6.74sp2KBaF110−=C.

M点对应的溶液是BaF2的过饱和溶液D.2+2+22BaF(s)+Caaq=CaF(s)+Baaq()()的平衡常数K为103.1【答案】C【解析】【详解】A.CaF2的溶解度小于BaF2,所以Ksp(CaF2)<Ksp(BaF2),曲线Ⅰ代表()2lgc

Ca+−与-lgc(F⁻)的关系,根据a点数据,()2+2-117.849.84sp2KCaFc(Ca)c(F)10mol/L10mol/L10mol/L10−−−−===,A正确;B.CaF2的溶解度小于BaF2,曲线II代表()2lgcBa+−与-lgc(F⁻)的

关系,根据b点数据可知,()2+2-222.746.74sp2KBaFc(Ba)c(F)10mol/L10mol/L10mol/L10−−−−===,B正确;C.CaF2的溶解度小于BaF2,曲线II代表()2lgcBa+−与-lgc(F⁻)的关系,M点对应的溶液是BaF2的不饱和溶液

,C错误;D.2+2+22BaF(s)+Caaq=CaF(s)+Baaq()(),K=22+2-22+222-Ksp(BaF)Ksp(BaF)c(Ba)c(F)==Ksp(CaF)c(Ca)Ksp(CaF)c(F)=6.743.19.84101010−−=,D正确;故选C。14.某温

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g)、Y(g)、Z(g)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已知4min时改变了一个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进行到a点时,Z的转化率为10%B.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ZgYg3Xg+C.4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压缩体积D.该温度下,3min时向容器中再通入1molY(g)和1molX(g),此时vv正逆【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反应中,X的物质的量增大,Y、Z的物质的量减小,则Y、Z为反应的反应物,X为生成物,3min反应达

到平衡时,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0.4)mol:(1.2—1.0)mol:(2.0—1.6)mol=3:1: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Y+2Z3X。【详解】A.由图可知,a点时,X的物质的量为0.82mol,由方程式可知

,Z的转化率为2(0.82-0.4)mol32.0mol×100%=14%,故A错误;B.由分析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Y+2Z3X,故B错误;C.由图可知,4min条件改变的瞬间,X、Y的物质的量不变,Z的物质的量增大,则改变的条件是加入Z,故C错误;D.由图可知

,3min反应达到平衡时,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mol、1.0mol和1.6mol,反应的平衡常数K=321.0()21.01.6()22≈0.39,该温度下,3min时向容器中再通入1molY(g)和1molX(g),反应的浓度熵Qc=322()221.6()22≈1.57>0.

39,说明反应下逆反应方向进行,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故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15.某大学开发出纸一样薄的可生物降解锌电池,一化学兴趣小组受到启发,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用于探究原电池构成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试验编号M极材料N极材料滤纸浸泡物质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1铝箔铜箔稀H2SO4是2铝箔铜箔乙醇否3铝箔铜箔蔗糖溶液否4铝箔铜箔番茄汁(pH≈4)是①实验1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的原因为_______(填标

号)。A.铝与铜的活泼性不同B.稀硫酸为电解质C.整个装置形成了闭合回路D.铜不与稀硫酸反应②实验1中电流计发生偏转的原因之一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_______(填“分子”、“离子”或“电子”);实验4中,原电池的负极为_______(填“铝

箔”或“铜箔”)。(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试验编号M极材料N极材料滤纸浸泡物质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及偏转方向5铝箔铜箔稀H2SO4偏向铝箔6铝箔铝箔稀H2SO4不偏转7铜箔铝箔未知溶液偏向铜箔①实验5、6中,所用稀H2SO4的物质

的量的浓度相同,N极均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较快的是实验_______(填“5”或“6”),原因是_______。②实验7中的未知溶液可能为_______(填标号)。a.浓盐酸b.浓硝酸c.NaOH溶液d.稀硫酸(3)丙同

学按下列材料设计了一原电池,该电池工作时,Cl−移向_______(填“M”或“N”)极,该电池的正极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M极材料N极材料滤纸浸泡物质铁箔铜箔FeCl3稀溶液【答案】(1)①.AC②.离子③.铝箔(2)①.5②.实验5形成了原电池,原

电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③.b(3)①.M②.32FeeFe+−++=【解析】【小问1详解】①实验1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铝、铜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铝做负极,铜做正极,原因为铝与铜的活泼性不同、整个装置形成了闭合回路

,故选AC;②实验1中电流计发生偏转的原因之一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实验4中,番茄汁呈酸性,含大量氢离子,铝的金属活泼性比铜强,则原电池的负极为铝箔;【小问2详解】①实验5形成原电池,实验6只是普通的化学反应,原电

池装置能加快反应速率,则其他条件相同下,产生气泡较快的是实验5;②实验7中电流计指针偏向铜箔,说明铜做负极,铝做正极,未知溶液可能浓硝酸,故选b;【小问3详解】该原电池原理是铁和FeCl3稀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M极为负极,N极为正极,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则C

l−移向M极,正极为铁离子得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正极的电极反应为32FeeFe+−++=。16.已知几种含碳物质间的转化及能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1)写出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若有672mL(标准状况下)()COg完全燃烧,会放出___________k

J能量。(2)反应()()()24Cs2HgCHg+=H=___________kJ⋅mol-1,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键能;若18gC(s)与()2Hg反应,完全转化成()4CHg,需要_____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___kJ能量。(3)在25℃、101kPa下,30g由4CH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2CO和液态水,放出热量1031.8kJ,则混合气体中4CH和CO的物质的量分别

为___________mol、___________mol。【答案】(1)①.CO(g)+12O2(g)=CO2(g)ΔH=—283kJ/mol②.8.49(2)①.—247.2②.小于③.放出④.370.8(3)①

.1②.0.5【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碳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2H2(g)+2O2(g)=CO2(g)+2H2O(l)ΔH=—1137.5kJ/mol①,碳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2H2(g)+32O2(g)=

CO(g)+2H2O(l)ΔH=—854.5kJ/mol②,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③。【小问1详解】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可得一氧

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热化学方程式CO(g)+12O2(g)=CO2(g),则反应ΔH=(—1137.5kJ/mol)—(—854.5kJ/mol)=—283kJ/mol,则表示一氧化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12O2(g)=CO2(g)ΔH=

—283kJ/mol,由方程式可知,标准状况下672mL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72mL22.4L/mol×283kJ/mol=8.49kJ,故答案为:CO(g)+12O2(g)=CO2(g)ΔH=—283kJ/mol;8.49;【小问2详解】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③可得反应C(s)+2

H2(g)=CH4(g),则反应ΔH=(—1137.5kJ/mol)—(—890.3kJ/mol)=—247.2kJ/mol,所以该反应为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18g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放出的热量为18g12g/mol×247.2kJ/mol=370.8kJ,故答案为:—2

47.2;小于;放出;370.8;【小问3详解】设混合气体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和bmol,由混合气体的质量可得:16a+28b=30,由燃烧放出的热量可得:890.3a+283b=1031.8,解联立方程可得a=1、b

=0.5,故答案为:1;0.5。17.CO可用于合成甲醇,化学方程式为()()()23COg2HgCHOHg+。(1)在不同温度下()COg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反应()()()23COg2H

gCHOHg+的ΔS___________(填“>”、“<”或“=”,下同)0,由图判断T1___________T2,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1KT___________()2KT。(2)在T1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g和a

mol()2Hg,实验测得()COg和()3CH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T1温度下,0~10min内,H2(g)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mol⋅L-1⋅min-1,3min时CO(g)的转化率为_____

______;若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1KT=12,则a=___________。(3)在容积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研究在三种不同温度(210℃、230℃和250℃)下()COg合成甲醇的规律。这三种不同温度下()2Hg和()COg的起始投料比与()COg平衡转化率

的关系如图[已知:起始时()COg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曲线x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___℃;曲线z对应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答案】(1)①.<②.<③.>(2)①.0.15②.50%③.4(3)①.210②.16【解析】【小问1详

解】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熵减的反应,反应熵变ΔS小于0,由图可知,T2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短,说明反应温度T2大于T1,T2条件下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小于T1,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则T2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T1,故答案为:<;<;>;【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

10min时甲醇的浓度为0.75mol/L,由方程式可知,氢气的反应速率为0.75/L210minmol=0.15mol/(L·min);3min时一氧化碳与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由碳原子个数守恒可知,甲醇的物质的量为2mol×1

=1mol,由方程式可知,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为1mol2mol×100%=50%;10min反应达到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5mol/L、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25mol/L,由方程式可知,氢气的物质的量为(a—0.7

5×2)mol,由平衡常数为12可得:20.750.25[-1.5]2a=12,解得a=4,故答案为:0.15;50%;4;【小问3详解】由(1)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一氧

化碳的转化率减小,由图可知,配料比一定时,x温度下一氧化碳的转化率最大,则x对应温度为210℃;由图可知,250℃时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为50%,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起始物质的量比为1mol、1.5mol,由方程式可

知,平衡时一氧化碳、氢气、甲醇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1mol×50%=0.5mol、1.5mol—1mol×50%×2=0.5mol、1mol×50%=0.5mol,则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0.5mol2L0.5mol0.5mol()2L2L=16,故答案为:210;16。1

8.磷能形成次磷酸()32HPO、亚磷酸()33HPO等多种含氧酸,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32HPO溶液中存在的含磷微粒只有22HPO−、32HPO。①32HPO属于_________酸。②写出将

11molL−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10mL1321molLHPO−溶液中至过量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2)亚磷酸()33HPO是二元中强酸,常温下,其电离平衡常数为2a15.010K−=、7a22.510K−=,lg50.7=。①常温下,10.1molL−

的32NaHPO溶液呈_________(填“酸”或“碱”)性,该溶液中含磷微粒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②常温下,向10.1molL−的33HPO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5=,此时溶液中的()()()2233HPO2HPONaccc

−−++−=_________(填精确值)1molL−。③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亚磷酸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随()()2323HPOlgHPO−−cc或()()2333HPOlgHPOcc−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

示()()2333HPOlgHPOcc−的是曲线_________(填“Ⅰ”或“Ⅱ”),a=_________。【答案】(1)①.一元弱②.32222OHHPOHPOHO−−+=+(2)①.酸②.()()()22

3333HPOHPOHPOccc−−③.591010−−−④.Ⅰ⑤.2.3【解析】【小问1详解】①已知32HPO溶液中存在的含磷微粒只有22HPO−、32HPO,则32HPO只能部分电离为22HPO−、22HPO−不能进一步电离出氢离子,故32HPO属于一元弱酸

。②将11molL−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10mL1321molLHPO−溶液中至过量时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和22HPO−,离子方程式:32222OHHPOHPOHO−−+=+。小问2详解】①亚磷酸()33HP

O是二元中强酸,常温下,10.1molL−的32NaHPO溶液中,32NaHPO电离产生的-23HPO在溶液中既存在电离平衡:-23HPOH++2-3HPO,电离产生H+使溶液显酸性,电离平衡常数是Ka2=2.5×10-7,也存在水解平衡:-23HPO+H2O33HPO+O

H-,水解产生OH-使溶液显碱性,水解平衡常数Kh2=-14-13w-2a1K10==210K510。由于电离平衡常数大于水解平衡常数,所以溶液显酸性,则该溶液中含磷微粒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23333HPOHPOHPOccc−−

。②常温下,向10.1molL−的33HPO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5=,按电荷守恒可得:()()()()()2233HPO2HPO+OHNaHccccc−−−+++=+,则此时溶液中的()()()()()2233HPO2

HPONaH-OHccccc−−++−+−==591010−−−1molL−。③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亚磷酸溶液中,随着氢离子不断被消耗,33HPO不断减少、-23HPO先增多后减少、2-3HPO随着-23HPO的减少不断增多,故混合溶液的

pH、()()2333HPOHPO−cc、()()2323HPOlgHPO−−cc、()()2323HPOHPOcc−−、()()2323HPOlgHPO−−cc不断增大,则图中表示()()2333HPOlgHPOcc−的是曲线Ⅰ。由图知,()()2333HPOlg=1HPOcc−时,()(

)()()+232+a133HPOH5.010=10=HHPOccKcc−−=,则()+3H5.010mol/Lc−=,pH=a=2.3。【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