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版新课标一轮总复习地理讲义:第八章第一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含答案【高考】.docx,共(11)页,1.01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4ac42ac216053f596285030c34c4e3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程目标]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考点一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对应学生用书p1171.概念环境问题
是指由于__人类活动__或__自然原因__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__生存__和__发展__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原因: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出了环境的__自净能力
__。随着全球__人口__急剧增长和__经济__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超过环境的供给能力。3.类型: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环境问题具体表现环境污染问题__大气污染__、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酸雨、__全球变暖__、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破
坏问题水土流失、__森林砍伐__、土地荒漠化、__生物多样性减少__等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对应学生用书p117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人口压力全球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①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②对物质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增多;③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①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②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式,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人们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
前经济增长的结果往往与长期发展的目标背道而弛,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2.不同类型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及表现3.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
与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
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过度消耗资源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环境污染也往往引发生态破坏。例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__河套
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__(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__①减
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__[解析](1)既要注意从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方面分析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人为原因,还要从
当地降水少、湖水的流动性差等方面分析自然原因。(2)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要从控制污水排放、减少农业污染、清淤、建立环保法规和加强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回答。考点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对应学生用书p118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__人均资源__拥有量减少2.生态破坏,_
_生物多样性__受损生态破坏:__水土流失__、__土地荒漠化__、土壤盐碱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等。生物多样性受损:由于人们长时期地__砍伐森林__和__开垦草原__,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生物链被割断,导致生态失衡。相当一部分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__环境条件__,许多动物和植物从地
球上永远地消失了。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1)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__有害物质__,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__人类健康__,影响__生物__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2)环境污染类型
:__大气__污染、__水__污染、土壤污染、__固体__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对应学生用书p118一、大气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1)成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森林破坏严重。(2
)危害: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3)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推广使用绿色能源;加强国际合作等。(4)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引发多种环境问题:①加剧了风暴
潮灾害;②加大了洪涝威胁;③减弱了港口功能;④引发海水入侵;⑤引发土壤盐碱化;⑥海岸侵蚀加剧;⑦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徙;⑧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排污能力降低。2.臭氧层空洞(1)南极地区的臭氧在9~11月含量最低(我国秋季)。(2)产生原
理:氟氯烃等气体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破坏臭氧,使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3)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和生物的影响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4)近十多年来,青藏高原上空也出现了臭氧低谷(约比同纬度
地区低11%左右),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大部分地区气温有所上升;②大部分地区降水有所增加;③山地雪线上升,冰川消融量增大,河流水位猛涨;④藏羚羊、野牦牛等动物的分布区域发生明显改变。(5)
措施:减少并逐渐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3.酸雨(酸雾、酸雪)近十几年来,由于硫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
雨区。(1)形成条件:大量硫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X)、湿润的气候。(2)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排放SO2、NOX;有色冶金工业大量排放SO2。(3)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
类的生长繁殖及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4)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
等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使酸性气体不易扩散)。(5)解决措施:①减少矿物燃料的消费量;②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③综合
利用、变废为宝,回收SO2气体制成硫酸(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二、陆地环境问题1.由于滥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锐减,使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2.由于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加剧。3.由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对人类具有重大经济、科学、美
学和文化价值的物种呈现加速灭绝的趋势,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4.沙尘暴(1)形成时间:冬春季节快行冷锋过境时。(2)形成条件: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①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多、地表物质松散、植被稀少是形成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②生态环境破坏是形成沙尘暴的
重要原因。我国西北和华北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为破坏活动造成土地沙化不断扩展,为沙尘天气提供了重要的土沙物质。此外,在北方城市建设中在建工地很多,由于缺乏工地表土保护设施,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极易扬尘,也是加剧沙尘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3)危害:①造成环境质量下降;②使农作物受
灾;③造成人畜伤亡。(4)措施:①治沙工程;②保护和发展林草植被。三、海洋环境污染问题1.来源:陆地上的生产过程,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废弃物,核电站和工厂的冷却水;施入农田的杀虫剂;偶发性的石油钻井平台和
油轮事故。2.石油污染:污染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会减弱太阳光透入海底的能力,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干扰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3.赤潮问题概念:赤潮是一种海洋生态灾害,指的是一些在海洋中浮游生活的藻类物质在短时间内暴发性繁殖或高度
聚集、且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联合国已将赤潮列为世界三大近海污染问题之一。暴发原因:①工厂和生活污水中大量的氮、磷养分的排入;②强烈的阳光;③较高的水温;④封闭的海域。影响:①藻类过度繁殖容易导致海水缺氧,致使鱼类死亡或其他鱼类的食物链死亡,鱼类因缺少食物而死亡;②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影响浮游植
物和食物链。四、农业环境问题1.土壤污染的概念、污染物、污染源及危害概念污染物污染源危害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有机污
染物(化肥农药等)、重金属(汞、铅、铬等)、放射性元素、病原体等工业生产的废水、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生活污水等危害农作物和水体,最终通过饮用水和食物危害人体健康2.土壤盐碱化:由于不合理的灌溉造成。3.石油农业: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石油造成的成本增加,土壤板结、酸化、肥
力下降等问题。五、工业环境问题1.水污染概念污染物污染源危害水体因某些有害物质的大量进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生活污水、工
业废水、农药、化肥、禽畜粪便等工农业生产、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2.大气污染概念污染物污染源危害洁净大气被有害气体和悬浮物质微粒污染的现象颗粒物有总悬浮颗粒物;气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
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3.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垃圾堆放。4.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噪声污染。5.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六、城市环境问题1.城市环
境特点: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在城市中,由于人类活动强烈地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条件,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环节,将产生不利于人类生存的诸多问题。2.产生的问题: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工业大量集中,对城市环
境造成不良后果。(1)环境的严重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加。3.解决的办法(1)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例1(2019·全国卷Ⅲ)我国人口众
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读图完成(1)~(2)题。(1)厨余垃圾是图示
自动处理系统中的(B)A.肥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C)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解析](1
)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正确。故选B。(2)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
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故选C。例2(2018·江苏)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
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下图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AB)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D.边境省区比较
多(2)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BC)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
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较少,故A项正确;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故B项正确;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故C项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故D项错误。(2)云南省并不
临海,A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故B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故C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
D项错误。考点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对应学生用书p121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们主要依靠__采集__与__狩猎__为生,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处于被动地适应环境的境地,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极为肤浅。2.农业革命发生以后,以__畜力__和__金属__工具为代表的社
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产生了__地理环境决定论__的思想和__人定胜天__的思想观念。3.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化。许多学者认为,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这就是__
天人相关__论和__因地制宜__思想的主要观念。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1.18世纪中叶:进一步认识了人地关系。2.19世纪产生__地理环境__决定论。3.20世纪初产生__可能__论、__适应__论、__生态__论。4.“
二战”后产生__和谐__论。5.20世纪80年代形成__可持续发展__论。对应学生用书p121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发展与环境问题历史时期人口增长人地关系环境问题采猎文明时期极其缓慢崇拜自然①群体采集、狩猎;②人类改造环境的
作用微弱;③人对自然依赖、恐惧,被动适应自然生物资源破坏农业文明时期增长缓慢改造自然①耕作和灌溉技术得到发展;②人类开始大规模改造自然;③人类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萌芽)环境趋于恶化,人类靠迁徙逃避
自然惩罚工业增长征服自然局部地区环境污染严文明时期加快①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②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③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重
,全球范围大气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危及人类生存新技术革命时期迅速增长后速度下降谋求人地协调①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②在寻找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人口、资源、环境
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突出例题人类文明,经历了从采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的演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不同。据此回答(1)~(3)题。(1)采猎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C)A.自然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B.人类对生
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C.人类对生物资源的破坏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加剧(2)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是从(C)A.采猎文明时期开始B.农业文明时期开始C.工业社会开始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3)下列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
最大的是(C)A.农业文明时期的灌溉农业B.春秋时期的封山育林C.农业文明时期的毁林开荒D.原始社会人工驯养牲畜[解析](1)釆猎文明时期人类主要的经济活动是采集和狩猎,造成某些生物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故选C。(2)由于工业社会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产生严重的环境
污染与生态破坏,因此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故选C。(3)灌溉农业、封山育林、驯养牲畜都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而毁林开荒,影响森林资源的再生,破坏生态环境。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