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 (系列四) 含答案.docx,共(10)页,37.98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34b27bf37a1ed9554207b7608748a6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荆轲刺秦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课文学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文言标点和翻译的能力;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提高鉴别欣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从人物对话、动作
、神态描写中,分析主要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评价荆轲,学习荆轲英勇刚直、果敢机智的品质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从对话、动作、神态的角度入手把握文言基础知识2、教学难点: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教学课
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熟悉《战国策》,了解文章背景。2通读全文,理出结构层次。一、导入二、关于《战国策》又称《国策》,体例是国别体。编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全书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
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尤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三、背景介绍《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
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
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
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
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中国四大刺客——专诸、要离、聂政、荆柯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正音虏赵王(lǔ)樊於期(wū)拊心(fǔ)戮没(lùmò)骨髓(suǐ)刎(wěn)揕
其胸(zhèn)变徵(zhǐ)濡缕(rú)偏袒扼腕(tǎnèwàn)惶急(huáng)被八创(bèichuāng)箕踞(jī)五、自己对照注释,阅读全文,理清层次:1、把握情节:开端——刺的缘起(1——2)发展——行刺准备(3——9)高潮——廷刺秦王(10——17)结局——荆
轲被斩(18)2、饱含感情,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全文。六作业:试着翻译全文,圈出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检测,把握文言基础知识一、解释下列句中的重点词微太子言(假如没有)今行而无信(信物)诚能得樊
将军首(果真)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因为)今闻购将军之首(悬赏,重金购买)今太子迟之(认为迟)终已不顾(回头)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愿举国为内臣(全)轲自知事不就(成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自引而起(
挣扎)二、通假字①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②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③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④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⑤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⑥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⑦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⑧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三、一词多义兵①进兵北略地秦兵旦暮渡易水不敢兴兵以拒大王军队②不及召下兵士兵③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兵器、武器私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②乃遂私见樊於期私自、私下、偷偷地穷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窘迫、走投无路②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完结为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②为之奈何对③乃为装遣荆轲准备④乃令秦武阳为副做⑤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就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接近、趋向(上)②轲自知事不就完成、达到、成功引①自引而起,绝袖指身子向上起(挣着)②荆轲废,乃引其
匕首提秦王举起见①秦王必说见臣接见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③图穷而匕首见通“现”凸现意①而伤长者之意情意、心意②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意料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意思使①使工以药淬之使毕使于前让②使使以闻大王命令、派遣③使使以闻大王见燕使者咸
阳宫使者④使毕使于前使命还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返回②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陈①恐惧不敢自陈陈述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通“阵”、列阵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顾笑武阳回头提①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携带②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
囊提(d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投掷四、词类活用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使使以
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五、古今异义词仰天太息
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含有“故意”之意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巧
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六、句式特点定语后置: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即“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状语后置: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即“秦王(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②取之百金
。即“(以百金)取之③嘉为先言于秦王。即“嘉为先(于秦王)言”,蒙嘉替他先对秦王说④见燕使者咸阳宫。即“(于咸阳宫)见燕使者”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被)戮没。判断句①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②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③仆所以留者,待吾
客与俱。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省略句(1)秦兵旦暮渡易水,则(丹)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2)今闻购将军之首(以)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3)吾每念(此),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4)今(吾)有一言,可以解
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5)(樊於期)遂自刎。(6)人不敢与(之)忤视.(7)比(于)诸侯之列。(8)见燕使者(于)咸阳宫。(9)(秦王)拔剑,剑长,(秦王)操其室。(10)而秦法,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11)诸郎中执兵,皆陈(于)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殿)。(
12)方急时,(秦王)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13)秦王复击轲,(荆轲)被八创。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鉴赏评价荆轲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2.辨证看待荆轲这一形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一般在学习文言文按照哪几
步进行?朗读读准点读读懂(圈点重要词语,解决掉。)美读读出个性析读读出深度(品味鉴赏)2、前面我们已经进行了三步,首先我们找同学翻译几个句子,看同学们掌握的如何。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可以解燕国之患。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重点讲解古今异义的词在翻译时的重要性。3、很好,这节课我们来进行文言文学习的第四步【析读】今天我们的探讨的话题是《荆轲,他是一位英雄吗?》我们或许会说这不是很简单的问题吗?可是
还真的有人有不同的观点。好,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一步一步的来。二、分析荆轲的形象和描写手法问:首先,我们还得回到课文,从课文中看荆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典型的有表现力的句子。1、引导学生说,再归纳,如“荆丹会谈”一节:荆
轲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城府深。“荆轲叱丹”一节:荆轲刚烈。荆轲贿赂蒙嘉,得见秦王,深思熟虑,计划周密。咸阳宫中,“秦武阳色变振恐”,更加衬出“荆轲顾笑武阳”的从容镇定,机智灵活,随机应变。“图穷而匕首见”以后,极力铺写秦王的。如:
“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秦王环柱而走”,“秦王目眩良久”。而主动出击的荆轲,却是把袖持刃,逐赶秦王。左股被斩断,“乃引其匕首以提秦王”。重创之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最后壮烈牺牲,无比英勇。还有与太
子丹的比较,与秦武阳的比较。还有献图时表现出来的机智。荆轲的性格,是在情节发展的矛盾和冲突中逐渐展现出来的。取樊于期头,触动樊的怨愤,可见荆轲的“深沉”;易水告别,送行者的高歌,可见荆轲的“激昂慷慨”;咸阳宫中,秦王的惶恐狼狈,更衬出荆
轲的“英勇壮烈”。再如重点段落品读:樊荆会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荆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樊呢?(参考:荆轲:讲究策略、推心置腹、以诚感人,深谋远虑,善于辞令。樊於期:不失为一个英雄,深明大义,义勇刚烈)在这个画面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对话请同学们
说说看,荆轲是如何劝说樊,让他慷慨献身?(参考:三个问句,层层深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患报仇方面晓之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反映;在樊於期
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易水诀别:看出荆轲是什么样的形象?(荆轲:为国为民从容赴死、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读本段。“易水送别”从哪些方面突出荆轲的形象的?(参考:用音乐和景物描写以及进行渲染悲凉的气氛,从而表现人物的)秦廷行刺:看出了
荆轲什么样的形象?(参考:荆轲:有勇有谋,临危不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秦王:极尽丑态,外强中干,窘迫惶恐,狼狈不堪)在这个画面中,作者通过什么来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是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荆轲
“取—奉—发—把—持—揕—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2、总结荆轲的形象:有智有勇有义三、如何看待荆轲这一形象?(荆轲是英雄吗?)专诸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
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着荆轲。“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易水悲歌歇,秦庭侠骨香。”这些无不让千载之下的我们为之动容,可是千年之下,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西汉汉赋四大家的扬雄,《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
,宋代理学家朱熹,他们认为荆轲乃匹夫之勇,或愚蠢之人,你们是如何看待的呢?荆轲是英雄吗?(一)让学生各抒己见。(二)其实我们判定荆轲是不是英雄可以这样进行:1、他爱国吗?这是首先判定的标准。结果不知道,到死都是个谜,所以不是爱国英雄。那么能不能是其他英雄呢?2、有一部电影或许倒能给我们
一点启示。张艺谋的《英雄》。他告诉我们,英雄可以不止一个。3、他的行为符合当时的社会潮流吗?符合,六国皆欲杀秦。那么这样,智勇义结合的荆轲我们称呼他什么?侠义英雄。(秦王:时势英雄)四、总结:上面我们了解了荆轲这个鲜明的形象,那么这个鲜明的形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得益于作者高超的
写作手法,这些描写在我们写人记事类文章中经常要用,希望同学们注意学习这些描写手法,我们也将在后面的学习中单独训练。五、作业:以“我看‘荆轲刺秦’”或“论英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板书设计荆轲?英雄?描写手法智谋、深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悲壮神态描写环境描写有勇有谋对比
衬托侠义英雄:智、勇、义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