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docx,共(10)页,31.36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27da8940833717ac28a6de6b2b9a97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
,只需上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登泰山记》)这篇游记散文是写实,但经过了作者精心的艺术处理和加工。文章的艺术特色,很值得我们借鉴。首先,作者紧紧围
绕着“寒冬”来描绘,并且贯穿始终。开始时,自京都乘风雪,点出了“风雪”二字,接着便步步深化。登山时“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到达山顶时“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观日出时“大风扬积雪击面”;游览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雪与人膝齐”。这些文字直接描写风雪,用来显示时令的
特征,从艺术处理的角度看,这并不困难。精妙的是,作者借助于描写对象来显示寒冬的景象。例如日出前,山峰“白若樗蒱”,山本来是青色的,现在却白如樗蒱,当然是积雪覆盖所致,于是,严冬的特征被点染出来了。“绛皓驳色”,山峰蒙雪,当然是白的了,这样,时令的特征又被点染出来了。在文章中,不仅有时
令特征,而且有地点特征。作者所写的树木、石头等,都很切合泰山的景物特征,至于泰山日出,就更有特点了,这是在别的地方所不能见到的。其次,繁简得宜,详略得当。出京都的一路风雪,一笔带过,然后,马上深入到文章的中心。观日出,是重点,因而笔重墨多,其余的,就稍作勾勒和点染;写泰山的树木、石头,用墨更少,两
三字就交代完毕,只要说明清楚就行,没有枝蔓。作者既做到有繁有简,更做到繁中有简、详中有略。例如写日出的情景是详细的,但是,具体的每一句,又是简明的,只用几个字就描述了某一具体的形象。在繁复中求简略,又在简略中求生动,这是姚鼐散文的风格,也反映出
桐城派这个文学流派的风格特征。——节选自《古文鉴赏辞典·登泰山记》材料二:在现代学术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视为文学流派。这固然不错,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称,素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誉。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不尽然。桐城派从清初产生,延
续有清一代,至民国依然余波不断,这三百年基业,显然不是单凭文章就可以支撑。如果深入了解桐城派,不难发现,它并非单纯的文派,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艺术等诸多领域,皆成就斐然。纵观桐城派三百年发展历程,不仅诞生了方苞、方观承、陈用光、邓廷桢、姚莹、曾国藩、郭嵩焘等朝
廷大员,在禁烟、禁酒、治河、戍边、保疆、治军、通商、洋务等各个方面卓有建树;也涌现出郭嵩焘、黎庶昌和薛福成等出使欧洲的一流外交家,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并孕育出姚鼐、吴德旋、曾国藩、祁寯藻、张裕钊等人的书法碑帖艺术,与桐城文章交相辉映。同时,桐城派人物几乎都有丰富的教育经历,从翰林院
教习,到省级学政,再到书院山长,可谓人才辈出,泽被深远。有鉴于此,桐城派实际是一个真正的文化流派。在众多流派成员之间,虽然跨越地域时空限制,但都遵循着大致相近的学术理念、价值追求与精神祈向,彼此声气相通,薪火相传,形成典型的中国传统
文化共同体。从桐城派的生成历史来看,三百年一以贯之的是古文辞章与经世济民,而连接辞章与经世的理念是义法。义法最早是经史之学的通行概念,后来方苞把它引入辞章,开创古文义法。简单地讲,“义法”,“义”就是言有物,“法”就是言有序,两者相合而成文。其所言之物,并非凭空
想象,而是源自现实,寄托经世济民之宏愿;所序之文,也并非辞藻堆砌,而是字里行间流贯生命之气。义法既是格律与神气之统一,也是德行与辞章之统一,还是立言与立功之统一。后来刘大櫆发展了义法理论,强调文人之能事,通过字句、音
节来体悟文章的神气,在吟咏唱叹之间荡涤灵府,在吞吐俯仰之际贯通古今。姚鼐在方、刘基础上,吸收乾嘉汉学考据之法,与义理、辞章相融合,义理以尽性,考据以穷理,辞章发其奥蕴,最终实现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此三合一之论,既欲合真善美而为一,又
欲合儒林、道学与文苑而为一,体现了姚鼐“道与艺合”“天与人一”的文章至境论。曾国藩绍述姚氏,在义理、考据、辞章之外,增加了经济之学,经济在孔门乃政事之科。在四者之中,曾国藩虽重义理,坚守桐城派一贯之立场,但更强调经世济民才是思想的基础,如此
一来,曾国藩挈揽众长,其文经史百家,其学思辨融通,其事经国济民,通达宏阔,中兴桐城,开辟新境。晚清民国,严复、林纾以桐城之文,翻译西文、西学,启蒙民智,他们与无数仁人志士合力,共同促进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现代的转化。可以说,桐城派三百年历史,延续几代人,弟子门人逾千,大体都遵循相近的价值理念,把
辞章学术与立身相结合,把个体命运与时代家国相联结,与时俱进,淑世牖民。——节选自任雪山《作为传统文化共同体的桐城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泰山记》最精妙之处在于全文紧扣“寒冬”,不仅直接描写风雪,还
借助于描写对象来显示寒冬的景象。B.姚鼐散文的风格是在繁复中求简略,又在简略中求生动,这也是桐城派中许多作家的风格特征。C.在现代学术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视为文学流派;从历史发展过程看,桐城派形成了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D.姚鼐实现义理、考
据与辞章的统一,曾国藩强调经世济民,严复、林纾启蒙民智,表现了文化人的担当。2.根据材料,下列对姚鼐文章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泰山记》是姚鼐的代表作品,也是最能代表桐城派语言简洁风格的作品之一。B.姚鼐不仅在散文创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
书法碑帖艺术上也是卓有成就。C.姚鼐实现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体现其“道与艺合”“天与人一”的文章至境论。D.曾国藩深受姚鼐思想的影响,所以坚守桐城派立场,最终中兴桐城,开辟新境。3.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A.曾国藩把桐城派推向全国,曾门弟子又承
续大业,延展铺扬,声势赫奕。B.邓廷桢任安徽巡抚时,援引梅曾亮、管同、宋翔凤等桐城派成员入幕府,参赞政务。C.姚鼐强调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实质是让传统古文更有效地为封建统治者服务。D.姚鼐接续前贤,培育弟子门人,编纂《古文辞类纂》,为桐城派开疆辟土。4.“义理、考据与辞章”中的“考据”(客观考
证)是如何在《登泰山记》中得到体现的?5.姚鼐被认为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其理由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二)现代文阅读II(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黄昏的约定连亭①沿着黄昏中的街道,我经过无数盏灯,它们透着黄昏一样的昏黄。②她站在街的尽头,迈出几步,又后退几
步,抬起头,眯着眼睛看羽毛落在一个木窗旁。然后,她站在街中央,双手放在嘴上作喇叭状,对着这一街区最古老的窗户喊:“五婆!”她这一喊,我的影子受到风的惊吓,蜷缩在两脚之间。她朝我挨近,我也跟着喊一声:“五婆!”她扭头对我说:“你不大点
声,她听不到的。我们一起喊吧。数一二三,数到三我们一起喊。”于是她数:“一,二,三。”然后我们一齐吼:“五婆!”发“五”圆唇,嘴巴鼓起,音低而浑,“婆”也是圆唇,嘴巴鼓起,音高而清。其他小伙伴也从家里跑出来加入我们。他们说:“来,我们一起喊。”于是数到三,大家一齐喊:“五——婆——”
③那个古老的雕花窗子终于打开,伸出一个满是白发的头。五婆摆手说:“五婆不在家。你们别喊了。”我们听了哈哈大笑:“五婆不在家,那你是谁?”白发五婆也哈哈大笑:“我是糖婆婆。”说完丢下一包糖来。④每天黄昏在窗下喊“五婆”,我们就会得到一包糖。五婆为什么要跟我们建立黄昏的约定,我
们不想深究,反正有糖吃,我们乐此不疲。自从五婆的丈夫死后,只有她一个人进出老屋。在小镇,像她这样寡居的老人还有很多。小镇的老人会有很多时间和孤独相处,有的人是三五年,有的人是二三十年。⑤在小镇,忍受孤独似乎要比其他地方容易得多:因为小镇本身就是孤独的。小镇的人沉浸在小镇的节奏里。他们不用钟表,太
阳就是最好的钟表。他们不上剧院,家长里短就是最好的故事会。他们不用听电视和广播播报天气预报就能知道天气变化,他们自己就是天气监测器,代代相传的经验从不失灵。如果要变天,老人的关节就会疼。如果要下雨,家门前就会经过许多蚂蚁。他们虔诚地遵循太阳的节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⑥偶尔他们会开玩笑似的讲述
自己的心事,却并不强求能被理解,实际上他们自己也不理解自己。他们从没想过离开故土去别处生活,他们不是飞鸟,而是被地心引力紧紧吸住的落叶,盘根错节的地面才是归宿。⑦当我穿越黄昏回家,看见所经的路都被各家门窗透出的光照亮,就觉得所有的孤独都是可以忍受的。⑧在小镇,一切的行动都归太阳掌管。日
落是孩子游戏时间的节点。我奔跑着,经过树和房子、池塘和木桥、商店和肉铺,以及老人沉默的身影,直到跑进奶奶的影子里。奶奶觉得自己活得太久了,这不是她想要的,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儿孙一天。她惟一的安慰是,身子骨还硬
朗,还能做家务,不是白费粮食。父亲换了工地,我们一家从大街搬到十里外的地方。十里对脚力尚好的孩子不算太远,我仍可以奔跑着找到伙伴们,找到五婆的糖。1999年,一个孩子在奔跑中感知到小镇的秘密。⑨我们仍旧在黄昏呼喊五
婆,有时五婆的窗户还未打开,一些临近的木门和窗户已次第打开,老人们带着温和的笑容看我们与五婆之间的游戏。有一次,我们还没开始呼喊,就看见一个陌生女人向我们走来。她穿着酒红色的连衣裙,裙摆在风中轻盈地飞扬。我们惊讶万分的时候,她转身走进了五婆的老屋。霞光是那么
鲜艳,映照着我们年轻的女郎,映照着满头银丝的五婆,无意中构成我们对生命最初的理解。⑩离开五婆的老屋,我掐着黄昏的尾巴跑回家,一路是已经停工的工地。这些地方曾经白鸟翱翔、湖水清澈,动物们悠然地诞生、从容地死亡,而现在它们都消失了。⑪施工声隆隆,我们站在街中央,双手放在嘴上作
喇叭状,大声喊“五婆”。除了糖,我们还期盼窗框中出现一张年轻美丽的面庞。女郎没有出现,出现的是一只菜粉蝶。它轻轻地扇动翅膀,在黄昏的光芒中飞行,其缓慢蹁跹的姿态像极了我们的心事。有那么一瞬间,它飞到了雕花的窗棱下,几乎就要停在那里,但它只是用翅膀轻触一下窗纸就飞
走了。那些黄昏,我一直在想一只蝴蝶的命运。她来自何方,现在又在何处,过得好不好?没有人知道黄昏里的孩子在牵挂一只蝴蝶。⑫五婆伸出脑袋,像老朋友一样,隔着两层楼用一包糖回应我们的呼喊。在糖的甜蜜中我们理解了彼此的孤独。这种孤独是有力量的,虽然浸
透着黄昏的伤感。我们和五婆是黄昏的朋友,每次和她在暮霭中相会,我总是那么激动,充满奔跑的欲望。在奔跑中看见她亮起的灯光,有时我的眼泪竟会夺眶而出。⑬五婆的家隔在新区和老街之间,其命运可想而知。尽管五婆细
心地打扫,也应付不了工地飞尘的入侵。五婆的咳嗽越来越严重。⑭一个秋风萧瑟的黄昏,我们站在大街上呼喊,雕花的窗户再也没有打开,五婆再也没有出现,我们期待的糖也不知去向。——节选自《文艺报》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
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讲述了五婆与孩子之间的故事:黄昏到来时,五婆会给孩子们一包糖果;孩子们得到了甜蜜的快乐,五婆也得到了孩子们陪伴的快乐。B.小镇是孤独的,但小镇里的人不是孤独的。人们有自
己的生活节奏,顺其自然,沉浸在小镇无忧无虑的节奏里,很少与外界接触。C.大规模的工地,对环境造成污染,五婆也因为飞尘入侵,咳嗽越来越严重,最后因病重而再也没有出现:文章警醒人们爱护环境。D.黄昏中一包糖的约定,是把五婆和孩子们连结在一起的情感纽带;从甜甜的糖中,我们理解
了彼此的情感需要,有力而伤感。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标题中的“黄昏”二字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同时秋风萧瑟的黄昏也为全文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氛围。B.文章第六自然段运用
了比喻的手法,用落叶来比喻小镇上的人们,表现了他们不愿离开故土的传统文化心理。C.文章后半部分运用了对比,把小镇曾经的生活环境和如今施工之后的环境进行对比,表达了“我”对小镇过往生活的眷恋。D.本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观察世人,感受生活,所以文章读
来俏皮活泼,富有童趣,却也难免显得稚嫩浅显。8.有人说连亭的散文是一种诗化散文,请以文中画线句为例分析其散文语言的诗化特点。9.文章萦绕着一种温暖而感伤的基调,其中“温暖”和“感伤”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文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
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
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的-节选自《左传·宣公三年》材料二: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
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
。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
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甄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
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
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B.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C.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
若/归之大国/D.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鼎,相传为大禹所铸,上有日月山川神灵之像,为传国宝器。古
代列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B.危国,意思是面临危险的国家,在此指东周王朝。与李白《蜀道难》中的“危乎高哉”的“危”的意思不同。C.弊邑,弊,通“敝”,意思是偏僻的小城镇。文中是对国土、领地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指颜率谦称周国。D.与,意思是给予。与
《鸿门宴》中的“则与斗卮酒”的“与”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楚王的无理质询,王孙满由鼎的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表现王孙满的睿智忠诚。B.颜率劝说齐王,出兵救周,既可得美名,又可得九鼎。于是齐王命陈臣思率军救
周,秦国退兵。C.齐王打算借道梁国或楚国运输九鼎,颜率认为不可行,因为梁楚两国都早有问鼎之心。的为D.颜率回顾史实,当初武王伐殷获九鼎,运输耗费巨大,为此替齐王担忧,一心想帮齐国解决运鼎难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
重,未可问也。(2)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14.面对求鼎危局,颜率如何游说齐王,最终保全九鼎的?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题冷泉亭①辛弃疾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
。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山木润,琅玕②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③,今为客。【注】①冷泉亭:亭在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的深水潭中,为西湖名胜
之一。②琅玕(lánggān):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③吾家,指作者的家乡历城(今济南),素有“泉城”美誉。15.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借景抒情。上片写冷泉亭附近的风景,下片写游
亭的活动及由此生发的感情。B.开头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路两旁树木整齐挺立的雄伟之势。C.“谁信”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D.整首词托物言志,借“翠竹”“鸾凤”等意象表达词人高洁的情操、美好的理想。16.此词的词眼为“恨”,词中体现了哪些“
恨”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孔子提出了以正面形象作指引,以反面形象作镜鉴的修养方法。(2)《蜀道难》中运用夸
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自古以来,梅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借写梅花抒发高洁的情志或隐逸的情怀的诗句不胜枚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
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甲),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①,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
于朝代年纪哉!……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②。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
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乙),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③,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丙)
,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丁)。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①争奇斗艳②俯拾皆是③自相矛盾B.①新奇别致②俯拾皆是③南辕北辙C.①新奇别致②不可胜数③自相矛盾D①争奇
斗艳②不可胜数③南辕北辙19.脂砚斋评点:“放笔以情趣世人,并评倒多少传奇。文气淋漓,字句切实。”这句话是对文中甲乙丙丁哪一处评点?()A.(甲)B.(乙)C.(丙)D.(丁)20.请从两处划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处,概括该句揭示的《红楼梦》创作特色或创作主张,并结合全书的
相关内容加以解说。(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喷气式民航客机通常以略低于音速的高亚音速飞行。当飞行速度接近音速时,机翼上表面某些区域的气流速度可能已经达到音速,令飞行阻
力急剧增加。第一、二代喷气式客机采用的多是传统的古典翼型,古典翼型适合于低速及亚音速飞行,在这种速度范围内,它们具有较高的气动效率。但是,随着飞行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古典翼型的设计已不可能适应高速巡航飞行的要求。因此
,需要寻求一种①,又能保持较高气动效率的翼型。C919的机翼设计运用的是超临界翼型。②,超临界翼型可使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将近100千米/小时;如果用同一厚度标准来设计古典翼型和超临界
翼型,超临界翼型的整体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在C919飞机上,超临界机翼与发动机、机身和吊挂之间还采用了性能更为优化的局部融合设计,这些.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C919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通常,飞机发动机的安装位置
与机翼较近,两者之间难免产生阻力干扰。设计人员经过反复论证研究,③,使发动机与机翼之间的阻力干扰达到了“1+1<2”的设计效果,让两者一起面对的阻力小于分别面对时的阻力和。21.划线句子能否改成“当飞行速度达到音速时,机翼上表面区域的
气流速度已经达到音速,令飞行阻力急剧增加”?请说明理由。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
要求写作。2019年12月15日,在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倒计时1000天活动上,杭州亚运会主题口号出炉,中文为“心心相融,@未来”。杭州亚组委会负责人说:“我们把这句口号念作“心心相融,爱达未来”,主题口号意在表达各国人民在
亚运会大舞台上用心交融,互相包容,体现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向上、紧密相拥的理想,同时传递自信乐观、不畏挑战、共迎美好的期许,与“永远向前”以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契合一致,也寄托着面向未来,共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愿望。”杭州亚运会主
题口号告诉我们,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交融尤显重要,对未来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
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