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期中生物试题 .docx,共(19)页,1.13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27c78a5fd21437d8326d7e0d8ac565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射洪中学高2021级2023年上期半期考试生物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A.出生率B.死亡率C.迁入率D.种群密度2.红嘴鸥夏季在北方繁殖,冬季迁移到高原湖泊中越冬。为了给滇池的越冬红嘴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科研人员通过数码相机拍摄取样,调查滇池越冬红嘴鸥种群幼鸟比例的变化,
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科研人员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红嘴鸥幼鸟的比例B.决定滇池冬季红嘴鸥种群数量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由调查结果可知调查期间红嘴鸥幼鸟的比例不断增加D.种群的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多种,比如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黑
光灯诱捕法等。下列关于动植物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B.样方法调查的对象一定是植物,而标志重捕法调查的一定是动物C.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不一定是1m2,但需随
机取样D利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光线强弱对调查结果没有影响4.如图表示用样方法进行相关调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B.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则计数值应为8C
.若图乙表示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则调查该森林物种数时设定样方面积最好为S1D.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5.下图为某岛屿上生活着的一种动物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分为1、II、III三个阶段;图①、②、③为三种年龄组成。与该动物种群发展相对应的
年龄组成顺序应是()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③→②→①6.模型建构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常用方法,下列各项中,属于建构数学模型的是A.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B.制作DNA双螺旋模型C.建立血糖调节模型D.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7.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A.m·2tB.m·220C.m·22tD.m·23t8.如图
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K/2时,增长率最大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9.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
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环境容纳量是不会改变的,不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10.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
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Ⅱ内的开始下降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K值均相同
的11.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座山上所有的树B.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和虾C.一棵枯树及其上面的苔藓、蘑菇D.一片草原上的各种草、昆虫、牛、羊等所有生物12.下列关于草原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一般小于热带雨林B.草原群落在垂直
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C.草原上的生物可通过捕食等种间关系共同进化D.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3.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的指标是()A.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B.在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C.占有最大生存空间的物种D.有最大生物量的物种14.在一个群落中,当甲、
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15.请判断下列有关下图所示的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
量变化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对一方有利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D.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16.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
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17.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植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是植物器官在地上不同高度和地下不同深度的空间垂直配置。如图为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分层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有垂直分
层现象B.分层现象都是通过植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地上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地下分层是植物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及养分一种生态适应18.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19.为了对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统计,下图A、B
、C、D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的A.B.C.D.20.关于“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常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土壤小动物进行采集、调查B.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各类和数量推测该
区域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C.如果要采集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诱虫器试管中应加入生理盐水D.当动物个体较大且种群数量有限时,可用记名计算法进行丰富度统计2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气候条件不同B
.起始条件不同C.群落中的生物数量不同D.速度不同2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没有涉及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23.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
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卷曲,便于捕猎,头部窄而长,便于吞食内脏。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B.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C.该地区的蜣螂、蜈蚣、千足虫和非生物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D.该题中有2条食物链,即蜈蚣
→蜣螂和千足虫→蜣螂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因素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2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组成的食物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草属于第一营养级B.青蛙是初级消费者C.蛇只属于第三营养级D.该食物网有2条食物链26.在由“草→鼠→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鼠所同化的能量中,其去向不包括()A.通过鼠的呼吸作用散失B.通过鼠的粪便流入
分解者体内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D.流入狐体内并被同化27.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细菌属于分解者,参与构成食物链B.缩短图中的食物链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图示生物中绿色植物数量最多,其有毒物质含量也最高
D.图示各部分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28.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乙表示B生长、发育和繁殖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
括大多数细菌、真菌等C.丙表示呼吸作用D.图中D利用的能量全部来自B生物29.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
~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肉食性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高于植食性哺乳动物30.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
总能量为1250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31.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
,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32.人类调整膳食结构不仅可以维持自身身体健康,还可以为生态系统节省更多能量,有利于生态系统持久稳定发展。某生态系
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5: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A.1.875倍B.1.375倍C.2.2倍D.3.2倍3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碳
循环的分析,错误的是()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循环流动B.生物群落的碳元素可通过呼吸作用以CO2的形式进入无机环境C.绿色植物体内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入消费者和分解者D.火山喷发和燃料燃烧产生的CO2都是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的34.如图表示某生
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35.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
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1组2组3组4组土壤处理灭菌不灭菌灭菌不灭菌土壤湿度湿润湿润较干燥较干燥A.该实验能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因变量是土壤的湿度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
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D.预期结论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分解36.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如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依赖于aB.一般而言,a、b、c的种类越多,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C.图中的正反馈调节是抵抗力稳定性的基础D.当某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时,图中的输入等于输出37.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
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S3所代表的面积越
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38.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D.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39.四川地震使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
了保护大熊猫,把大熊猫转移到其他地区的动物园进行饲养,该过程属于()A.就地保护B.易地保护C.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D.建立风景名胜区4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
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41.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
的初始数量约为()A.2×104条B.4×104条C.6×104条D.8×104条42.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种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
叙述,错误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变化B.种群数量增长过程C点的增长速率最快C.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数量D.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加强43.图甲和乙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B.海洋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类的种群密度保持在图甲的E点C.图乙中在F点控制有害生物最有效D.图乙中G点表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44.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
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④森
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③④⑤⑥45.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
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b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46.某生态
学家对某湖泊进行调查研究,获得其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结果如表所示(√表示存在食物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捕食者被食者绿藻螺蛳水草轮虫螺蛳√√鲫鱼√√√√轮虫√A.表格中的几种生物构成4条食物链,鲫鱼与轮虫的种
间关系为捕食B.轮虫的同化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流向鲫鱼C.如果生态系统在较长时间内没有能量的输入就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的D.若螺蛳因某种原因大量减少或全部死亡,湖泊中的鲫鱼产量会减少47.如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P
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现对图甲中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注:图乙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的能量
。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包含在c1中的48.某草原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
甲→乙→丙中,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数量关系如表所示。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生产者固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单位:百万千焦
)()种群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能量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甲65.53.015.041.5乙14.050.522.5丙20.61.4微量(不计)无A.种群甲、乙、丙不能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种群
乙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种群丙对其有选择捕食的结果C.能量从乙到丙的传递效率为12%D.种群甲的净同化量为18百万千焦49.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缸,各缸内的组成和条件见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生态系统组成光水草
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生态缸编号①-+++-+②++++-+③++++++④++++--注:“+”表示有;“-”表示无。A.生态缸②③④应置于太阳光能直射的地方B.生态缸②中的氧气含量应该高于生态缸④C.生态缸③较生态缸④稳定性高D.实验说明消费者和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不可
缺少的成分50.为了推进乡村振兴,南通某地积极推广“温室鱼菜共生种养殖模式”,其主要结构和原理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设计该系统时遵循循环原理、协调原理等生态工程基本原理B.蓄水池适当光照可增加水中藻类数
量,既能降低水中无机盐浓度,又能为鱼类提供丰富食物C.适当增加养殖鱼的种类,丰富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空间和营养等资源的充分利用D.栽培基质和砾石层中的微生物有利于分解鱼粪,为果蔬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第II卷(非选择
题)二、填空题(共40分)51.下列为小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⑤表示_____________。(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_____________等,其数学模型:Nt=N0t中,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
=_____________。(3)利用方法⑦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
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5)在自然条件下,动植物在种群空间特征上差异较大,动物常常表现出_____________分布。52.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结果如图所示。注:字母A~I代表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________。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
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________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2)在野外群落调查中,首先识别组成群落的物种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的方法。调查发现,群落A以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
种丰富度________(填“较高”“较低”或“不变”),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__________(填“早”“中”或“晚”)期最高。(3)在群落发育晚
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______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这能提高群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4)若群落A是由
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该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所含有机物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53.下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据图1
回答:(1)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B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2)B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填字母
)。据图2回答:(4)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5)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6)鹰占有__________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作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7)鹰和蛇的
关系是__________,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__________。54.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1)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
的。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___________。(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
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
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________。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