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语文课时作业(选修中册)基础过关训练 21.docx,共(5)页,20.17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24d9fec3b2a7361854b51de892377e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基础过关训练21自己之歌(节选)一、基础巩固1.判断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的正误,并将错误的改正。我相信一片草叶所需费的工程不会少于星星,/一只蚂蚁、一粒沙和一个鹪鹩的卵都是同样地完美,/雨蛙也是造物者的一种
精巧..的制作/藤曼..四延的黑莓可以装饰天堂里的华屋。改正: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草叶集》是惠特曼诗集最重要的著作,得名于集中这样的一句诗:“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诗集中的诗歌便像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A.在迷雾中觅路前行B.将惠特曼的盛名带进千
家万户C.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D.成为《草叶集》命名的主要原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日前,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亮点纷呈,直抵人心。无论规定之细还是针对性之强,乃至措施之实,都可圈可点。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不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其结果就会让新《规定》沦为银样镴枪头,看起来煞有介事,实则不中用、不实用。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
管,①。纵观新《规定》,在监管方面至少有三个新的特点:一是强化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二是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三是重视学校食品安全的社会共管共治。从一定程度上说
,家长最关心孩子健康,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如果家长也能参与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并拥有尺寸之柄,准确掌握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那么校园食品安全就会多一重保障。一言以蔽之,②,多一些监管才会少一些隐患,校园食品安全的重锤须“砸”进监管
者的心里。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4.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对偶、比喻、借代B.对偶、夸张、比拟C.排比、比喻、比拟D.排比、借代、夸张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其结果就会让新《规定》变成表面看
起来还不错实则不中用、不实用的内容。”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二、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走向北方邹荻帆穿过了滴绿的树林与淡墨水的远山,赭石色的大路上,我们
以沉重的脚步走向北方。北方是广阔的,那些线条模糊的地我们走近了,更想望着那更远的萦在白云下爬上青苔的古城,以及插上瓦松的黑色的屋脊。……每天,我们跋涉在灼热与尘封的大路上。沙子与汗水填在耳根,贴在背上的是湿答答的汗衣,沙子钻破了草履呵,一天天我们的脚掌磨得更粗粝了,我们将以粗粝的脚趾快乐而自由
地行走在中国的每一条路上,吻合着祖先们的足迹。晚间,我们投落在墙壁霉湿的屋子里,围着跳跃的烛光,用生水吞着那走了味的麦饼,草席上我们脱下沾着泥土的鞋,“记忆”数着大路上的脚印:哦,那停住了呼吸的农场上的风车,那悬在木门上的锈绿的铜锁,它们的主人走了,只
留着黄犬叫着寂寞。……烛火跳跃着,灼热的心也随着烛光跳跃着呀!祖国呵,我们为着争求您的自由与光明,灼热的心无时不是在追逐着遥远的风沙,而不辞万里的行程啦。烛火以微弱的光剪破了黑暗,我们微弱的力量将也能如一星燎原的火而递燃着四万万五千万支灯芯焰吗?烛火跳跃着,我们以红色的笔勾写着
明天的计划与行程,在明天啊,我们更将坚决勇敢地走向北方的北方。1938年7月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是对行军状况的描写,从前两节诗可以看出,在诗人眼里北方大地的景色是萧条荒凉的。B.“我们
跋涉在/灼热与尘封的大路上”写前进时“我们”遇到的艰难险阻,表现了“我们”对走向北方的态度坚决。C.诗歌三、四两节概括地叙述行军的过程,写白天时侧重描写细节,写夜晚时则侧重描写村中景象。D.“我们以红色的笔/勾
写着明天的计划与行程”,用笔的颜色与勾写的内容暗示“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停住了呼吸的农场上的风车”,运用拟人手法,营造了寂寥落寞、毫无生气的氛围。B.诗歌抒情多用象征,如烛火象征跳跃的心,
烛光代表光明;黑暗象征沦陷,星火燎原代表全民抗战。C.“在明天啊,我们更将坚决勇敢地走向北方的北方”,直抒胸臆,余韵悠长,表达了走向抗战最前线的决心。D.整首诗的格调是先抑后扬,上半段是冷色调,下半段转向了暖色调,正暗合了抗战必胜的光明前景。8.“我们将以粗粝的脚趾
/快乐而自由地行走在中国的每一条路上,吻合着祖先们的足迹”中的“吻合”如何理解?答:9.诗歌用“走向北方”作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