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共(20)页,57.60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1a01ecde5b5224e582b85188e0a1eb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以为人民不懂得文艺,以为大众是“下
里巴人”,以为面向群众创作不上档次,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今天,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国家蓬勃
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我们的文学艺术,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从
而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
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
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选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二:自从天宝晚期以后,杜甫十几年内写了大量的时事诗和政治诗,不管是陈述政见,或是揭发统治者的荒淫和残暴,或是比喻和寓意,或是对于穷
苦的人民的关怀和同情,也都是个人的情感和实事相结合的。还有不少长篇,有的记载国家十几年来的大事,有的叙述地方变乱,有的回忆往事,更是像浦起龙所说的“慨世还是慨身”(《读杜心解·读杜提纲》)。杜甫个人不幸的遭遇与种种感触和国家的危机与人民的痛苦永远是胶漆般地密切结合,难以分割,这就使他大部分的诗
篇充溢着个人的和时代的血泪,产生巨大的感人力量。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反映社会现实,指责社会中不合理的现象,同情人民疾苦,多是优秀的诗篇,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很大的进步作用,但大抵只限于客观的叙述,使人感到其中缺乏杜诗里那种深刻而炽烈的思想感情。这是现实主义的白居易
和不能以现实主义来局限的杜甫的不同之点。杜甫的时事诗和政治诗大都含有强烈的抒情成分。杜甫诗集里并不都是时事诗和政治诗,还有占有很大比重的写景兼抒情的诗。杜甫写过许多歌咏自然的名篇和名句,无论是山河、草木、虫鱼,他都能根据地点和时序的不同,观察它们在此地此时的形态,予以刻
划,无一雷同。这些描绘自然的诗,也同样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经常联系着时事。在这上边,是和南北朝以来一般的山水诗迥然不同的。历代的诗话、诗评对于杜诗里高度的“情景交融”作过许多精透的阐述。我们却认为,杜诗里不只有高度的情景交融,而且有情、景与时事的交融。作
者在写景和抒情时,很少离开现实,随时随地都想到他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王夫之在《薑斋诗话》卷二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若齐梁绮语,宋人抟合成句之出处(宋人论
诗,字字求出处),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已情之所自发,此之谓小家数,总在圈缋中求活计也。这里所说的“意”,对于杜甫来说,就是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对于生活的执著和对于国家与人民的热爱。这种执著和热爱,作者在写诗时,无
论歌咏的对象是什么,都迫切地要求表达出来。不像一些留连风景的诗人,掇拾描绘自然的诗句,而缺乏热情和中心思想,像是人们评论谢灵运的诗那样,常常是“有句无篇”。总的说来,杜甫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现实,但是像汉乐府、古诗《
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诗》,以及白居易的《新乐府》那样纯然叙事的诗并不多。他的诗,尤其是长篇的古体诗,“多纪当时事”,里边却含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他的写景兼抒情的诗(多半是近体诗)也经常联系时事。这两大类诗是
他的诗集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就是这些诗千古传诵,感动无数后代的读者,使杜诗得到了诗史的称号,给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奠定了一个崇高的地位。(选自冯至《论杜诗和它的遭遇》,有删改)1.下列对材
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需要人民,一是因为优秀的艺术需要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二是因为人民才是作家价值的唯一判断者。B.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只有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C.南北朝以来一般的
山水诗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往往没有联系时事,一些诗人留恋自然风景,雕琢词句,却缺乏热情和中心思想。D.王夫之说“意犹帅也”,而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诗》、白居易《新乐府》等局限于纯然叙事,就缺
乏了“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积极拥抱时代,反映人民生活的文艺作品才能为大众所喜爱,才有可能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B.杜甫作品大都含有强烈的抒情成分,不限于客观叙述,所以他难以像白居易一样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C.有些诗作有佳词丽句却缺乏“意”,被人们称
为“有句无篇”,它们往往缺乏感动人心的巨大力量。D.杜甫诗歌能感动历代读者,是因为无论时事政治诗还是写景抒怀诗,都饱含着对生活的执著,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班固《答宾戏》评述孔子孟子:“仲尼抗
浮云之志,孟轲养浩然之气。”B.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C.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D.蒲松龄《聊斋志异》被郭沫若赞为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4.茹志鹃的《百合花》是反映革命年代生活的小说,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它成为经典的原因。5.在诗歌史上有崇高地位的诗人,其创作通常应具备哪些特点?请综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D2.B3.A4.(1)取材于革命年代,反映伟
大的革命战争生活,能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战争年代的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大爱与大道:(2)塑造和刻画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反映了普通人也是英雄人民创造历史的主题,手法高超,作品充满了吸引力,感
染力和生命力。5.①诗作反映个人命运和时代生活,反映人民的真情实感。②诗作有对于生活的执著和对于国家与人民的热爱。③诗作质量普遍上乘,能感动不同时代的读者。【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的能力。D.“而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诗》、白居易《新乐府》等局限于纯然叙事,就缺乏了‘意’”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诗》,以及白居易的《新乐府》那样纯然叙事的诗并不多”,可知,原文没有提到它们缺乏“意”。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
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B.“所以他难以像白居易一样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反映社会现实,指责社会中不合理的现象,同情人民疾苦,多是优秀的诗篇,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很大的进步作用
,但大抵只限于客观的叙述,使人感到其中缺乏杜诗里那种深刻而炽烈的思想感情。这是现实主义的白居易和不能以现实主义来局限的杜甫的不同之点。杜甫的时事诗和政治诗大都含有强烈的抒情成分”,可知,杜甫是“不能以现实主义来局限”,并不是说他难以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
。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可知,材料一的观点为文艺作品要与人民联
系在一起。此项只是在评价孔子与孟子。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我们的文学艺术,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从而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
会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
,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可知,茹志鹃的《百合花》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反映的是革命战争生活,能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战争年代的人间真情,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大爱。根据原文“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
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可知,茹志鹃的《百合花》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反映了普通人也是英雄人民创造历史的主题,让作品充满了吸引力、感染力和
生命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根据原文“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今天,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
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可知,他们的诗作能反映个人命运和时代生活,反映人民的真情实感。根据原文“杜甫个人不幸的遭遇与种种感触和国家的危机与人民的痛苦永远是胶漆般
地密切结合,难以分割,这就使他大部分的诗篇充溢着个人的和时代的血泪,产生巨大的感人力量”,可知,他们的诗作有对于生活的执着和对于国家与人民的热爱。根据原文“也就是这些诗千古传诵,感动无数后代的读者,使
杜诗得到了诗史的称号,给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奠定了一个崇高的地位”,可知,他们的诗作质量普遍上乘,能感动不同时代的读者。(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面小题。深处的那些地方李娟唯一没有去过的地
方是北面的那条山谷。我妈倒是常常去,从那里进山拾木耳。但是有一次,她一大早就出去了,快晚饭的时候还不见回来。我们都很着急,外婆催着我去找,可让我到哪儿找去?这深山老林的,搞不好把自己也给弄丢了……但在家里等也不是个办法,总忍不住胡思乱想。于是就一个人踏进了那条山谷。山谷口碧绿的斜坡上扎着一顶雪
白的毡房子。有一个女人在毡房门口支着一口巨大的锡锅熬牛奶,不停地搅动着,奶香味一阵一阵荡漾过来。细下一嗅,又无影无踪,只有森林的松脂香气。我本想绕过这个毡房子,却远远地就被那个女人看见了,她对身边的一个小孩说了几句话,那个小孩子就像颗小子弹似的笔直射了过来。我
只好站住,等他射到近旁。他在离我十来米远的地方停住,气喘吁吁,兴奋又认真地大声喊道:“你!干什么呢?”我指一下远处。他又说:“你要喝茶吗?”我说谢谢,拒绝了。他说:“你妈妈都来喝了茶,你为什么不来?”这一带的牧民都认识我们,因为这一带只有我
们一家汉人。“她去过你们毡房子吗?”“嗯。”“现在还在吗?”“走了。”“往哪里走了?”他也指一下远处。我对这个小孩笑笑,又冲着毡房子那边正在朝这边张望的女人挥了挥手,转身走了。这个小孩子此后却一直跟在我后面走。但一直没有靠近,始终隔着
十多米的光景,不紧不慢地跟着。我想这个小孩子一定是太寂寞了。放眼望去,整条沟里似乎只住着他们一家人,连个小伙伴都找不到。于是又站住,转过身大声地喊住他,问道:“喂——小孩!你多大了?”一连问了好几遍,他才很不好意思地回答:“七岁……”“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呀?”他就一个劲儿
地笑,再也不说话了。“你过来,让我看一看,就知道你是男的还是女的。”他一听,转身就跑。我也笑着扭头走了。但过了好一会儿,都开始进森林了,回头一看,小家伙还在下面远远地、很努力地跟着。我摸了摸衣兜,刚好揣着几粒糖,便掏出来放在脚边一块石头上,冲下面喊了一声,往地上指了指,使他
注意到糖,然后径直走了。果然,这小孩再也不跟上来了。他走到放糖的地方就停下,坐在那块石头上慢慢地剥糖纸,慢慢地吃。从我站着的位置往下看,广浩的山林莽野,只有这么一个小人儿孤零零地坐在那里,小小的,单薄的,微弱的,安静的……以此为中心,四面八方全是如同时间一般荒茫的风景
、气象……这孤独会不会有一天伤害到他的成长?那天,我在林子里转了一圈就回去了。那些更深处的地方实在令人害怕……我只站在山谷口上方的森林边踮足往里看了一会儿,山水重重——那边不仅仅是一个我不曾去过的地方,更是一处让人进一步逼近“永远”和转瞬即
逝的地方……深山里还会藏着什么呢?有时候我会反复地把玩着一块干净的茶色水晶,举起来对着阳光看。从那里面看到的情景实在没法令人大惊小怪,但实际上真的美丽极了。我看到光在水晶中变幻莫测地晃动,对面山上的森林和群山优雅地扭
曲着,天空成了梦幻般的紫色。我又把它对着草原看,看到一个骑马的人从山谷尽头恍恍惚惚地过来了,整条山谷像是在甜美地燃烧。那人歪在马背上,在火焰丛中忽远忽近、忽左忽右地飘荡。我移开水晶,风景瞬时清醒过来似
的,那个骑马的人也清晰无比,越走越近,后来像是对我挥了挥手,又像是没有。我把水晶揣进口袋,坐在帐篷外的柴火垛上等了好一会儿。正午的阳光明亮炫目,四处安静不已,每一棵草都静止不动,似乎连生长都停止了。一只小瓢虫俯在一株青草的叶稍尖上,好长时间过去了都不曾移动一
下。我伸出手指轻轻把它弹下来。这时风从指尖传来,手心空空的。我抬起头,那个骑马的人已经来到近前。他歪着肩膀,手边垂着鞭子,缓辔而行。这时我突然觉得天空的蓝,蓝得那样的惊人!不远处的森林力量深厚。我活在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上。
这里大、静、近,真的真实,又那么直接。我身边的草真的是草,它的绿真的是绿。我抚摸它时,我是真的在抚摸它。我把它轻轻拔起,它被拔起不是因为我把它拔起,而是出于它自己的命运……我想说的,是一种比和谐更和谐、比公平更公平、比优美更优美的东西。
我在这里生活,与迎面走来的人相识,并且同样出于自己的命运去向最后时光,并且心满意足。我所感觉到的那些悲伤,又更像是一种幸福。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在这里,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遗憾。是的,我没有爱情。但是我真的没有吗?那么当
我看到那人向我走来时,心里瞬间涌荡起来的又是什么呢?他牙齿雪白,眼睛明亮。他向我走来的样子仿佛从一开始他就是这样笔直向着我而来的。我前去迎接他,走着走着就跑了起来——怎么能说我没有爱情呢?每当我在深绿浩荡的草场上走着走着就跑了起来,又突然地转身,总是会看到,世界几乎也在一刹那间同时转过身去……(选
自《阿勒泰的角落》,有删节)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牧民热情好客,女人和小孩都热情邀请“我”喝茶的细节,展现了当地的人情美。B.小孩一直跟着“我”走,这反映了他孤独寂寞,渴望与人
交流、了解外面世界的心理。C.文中的水晶具有象征意义,它的变幻莫测、扭曲、梦幻,表现了一个真实的、奇妙无比的世界。D.“我”在这里生活,与人相识,视悲伤为幸福,坦然接受一切,表达了作者达观通透的人生态度。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用自我经历及对深山的思索架构整篇文章,在写景、叙事中流露出对自我、人生的思考,蕴藉深沉。B.本文细腻地描写阿勒泰地区广阔且苍凉的地域风貌,笔下景物呈现一种孤独、压抑、蛮荒的状态。C.文章结尾用多个问句,或设问或反问,以引起读者的注意,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中幸福与悲伤的体
悟。D.文章用质朴真诚的语言对阿勒泰地区的人情风物进行描摹状写,营造了和谐、优美而充满生机的氛围。8.与小孩的相遇与交流,使“我”对孤独的认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9.李娟曾获“在场主义散文奖”,组委会评价其散文“以无可替代
的个人视觉,抒写大地肌肤深处的秘密和生之爱恋”。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答案】6.C7.B8.①相遇前,“我”在孤独中仔细倾听,享受孤独带给“我”的丰富的体验;相遇与交流后,我认识到孤独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成长。②我与孩子的相遇
与交流,使我对孤独的认识超越了个人主观的体验,有了哲学的意味,孤独即渺小,孤独又是在时间一般荒茫的风景与气象中呈现的永恒。9.①本文以“我”的亲身经历,写“我”最原始的独特感受;②“大地肌肤深处的秘密”,指作者发现阿勒泰的
广袤山川的美丽、深厚和奇妙无比;③“生之爱恋”指在广袤山川下更真实、直接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孤独以及幸福。【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C.“表现了一个真实的、奇妙无比的世界”错误。“我”透过水晶,看见有一个骑马的人向“我”走来,笔直地向着我而来,是虚写。故选C。【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B.“笔下景物呈现一种孤独、压抑、蛮荒的状态”错误。由“细下一嗅,又无影无踪,只有森林的松脂香气”“我身边的草真的是草,它的绿真的是绿”可知,阿勒泰地区虽广阔且苍凉,但仍富有生机。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
能力。从“这个小孩子此后却一直跟在我后面走。但一直没有靠近,始终隔着十多米的光景,不紧不慢地跟着。我想这个小孩子一定是太寂寞了。放眼望去,整条沟里似乎只住着他们一家人,连个小伙伴都找不到”可知,相遇前,
“我”在孤独中仔细倾听,享受孤独带给“我”的丰富的体验;从“这孤独会不会有一天伤害到他的成长”“我在这里生活,与迎面走来的人相识,并且同样出于自己的命运去向最后时光,并且心满意足。我所感觉到的那些悲伤,又更像是一种幸福”可知,相遇与交流后,我认识到孤独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成长。从“我所感觉到的那些
悲伤,又更像是一种幸福”“从我站着的位置往下看,广浩的山林莽野,只有这么一个小人儿孤零零地坐在那里,小小的,单薄的,微弱的,安静的……以此为中心,四面八方全是如同时间一般荒茫的风景、气象……”“我只站在山谷口上方的森林边踮足往里看了一会儿,山水重重——那边不仅仅是一个我不曾去过的地
方,更是一处让人进一步逼近‘永远’和转瞬即逝的地方……”可知,我与孩子的相遇与交流,使我对孤独的认识超越了个人主观的体验,有了哲学的意味,孤独即渺小,孤独又是在时间一般荒茫的风景与气象中呈现的永恒。【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文章一个片段接着一个片段,围绕作者心灵深处的
那些地方展开,作者不停地点击它,抚摸它,这里是新疆阿勒泰地区,人们生活在自然深处,就像有些人生活在城市深处。作者见过真正的蓝天、白云和风,以及各种自然事物,还有过许多“奇异”的经历,始终脚踏大地,勤恳、认真地生活,故本文以“我”的亲身经历,写“我”最原始的独特感受;从“山谷口碧绿的斜坡上扎着
一顶雪白的毡房子。有一个女人在毡房门口支着一口巨大的锡锅熬牛奶,不停地搅动着,奶香味一阵一阵荡漾过来。细下一嗅,又无影无踪,只有森林的松脂香气”“正午的阳光明亮炫目,四处安静不已,每一棵草都静止不动,似乎连生长都停止了。一只小瓢虫俯在一株青草的叶稍尖上,好长时间
过去了都不曾移动一下。我伸出手指轻轻把它弹下来。这时风从指尖传来,手心空空的。我抬起头,那个骑马的人已经来到近前。他歪着肩膀,手边垂着鞭子,缓辔而行。这时我突然觉得天空的蓝,蓝得那样的惊人!不远处的森林力量深厚”“我活在一个奇妙无比的
世界上。这里大、静、近,真的真实,又那么直接。我身边的草真的是草,它的绿真的是绿。我抚摸它时,我是真的在抚摸它。我把它轻轻拔起,它被拔起不是因为我把它拔起,而是出于它自己的命运……”可知,“大地肌肤深处的秘密”指作者发现阿勒泰的广袤山川的美丽、深厚和奇妙无比;从“我想说,是一种比和谐更和谐
、比公平更公平、比优美更优美的东西。我在这里生活,与迎面走来的人相识,并且同样出于自己的命运去向最后时光,并且心满意足。我所感觉到的那些悲伤,又更像是一种幸福”“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我前去迎接他,走着走着就跑了起来——怎么能说我没有爱情
呢?”可知,“生之爱恋”指在广袤山川下更真实、直接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孤独以及幸福。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自驺衍与齐之稷下①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王斗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
.世主,岂可胜道哉!(选自《史记·孟轲荀卿列传》,有删改)材料二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
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选自《战国策·齐策三》)材料三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
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有间,王斗曰
:“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唯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
:“世无骐驎騄耳②,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的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
”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注】①稷下,位
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这里指稷下学宫,当时汇集了天下贤士如孟轲、淳于髡、荀子、王斗等。②騄耳:良马名,周穆王八骏之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
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B.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C.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D.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
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淳于髡等人著书立说“以干世主”的“干”即“干仕”,是战国时谋臣策士的一种通常的做法,意为“干预朝政”。B.谒者,官名,原为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后泛指传达、
通报的奴仆。材料三中“谒者”就是齐宣王传达近侍。C.“尺縠”为古代一种丝织品,做帽子的布料,质地轻薄纤细。文中用“尺縠”类比,说明齐宣王所爱非当。D.便辟亦作“便嬖”,指阿谀逢迎受君主宠爱的近臣。材料三中“左右便辟”和《齐桓晋文之事》中“便嬖不足使令于前”的“便嬖”是同
一类人。12.下列对材料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直言进谏,或著书立说,稷下先生们用自己的方式“以干世主”,是齐国强大的原因之一。B.齐王听了淳于髡的劝谏,就下令停止出兵,因为一旦发兵攻打魏国,秦楚两国就会坐收“田父”之利。C.齐桓公多次会盟诸侯,安定周朝王室内乱,所以周天
子赐给封地,承认他为诸侯领袖,成为春秋五霸之首。D.从亲自迎接王斗、向王斗道歉、听从谏言休养将士等行为,可以看出齐宣王是个爱惜人才、愿听谏言的明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2)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的14.稷下学宫的先生勇于
谏言,针砭时弊,但彼此的论说之术又各有不同。请结合上述材料,比较淳于髡与王斗论说的不同之处。【答案】10.B11.A12.D13.(1)齐宣王于是快步走,到门口迎接他,跟他一起进门。(2)大王您听说的情况不对,我在乱世
出生,侍奉着昏乱的君主,怎么敢直言正谏呢。14.淳于髡通过讲寓言故事向齐王谏言,表达委婉,使齐王明白利弊,用的是比喻说理的方法。王斗将齐宣王与齐桓公对比,指出齐宣王“不好士”;又通过类比“好冠”而不“忧国爱民”
,来反驳齐宣王“当今之世无士”的狡辩。先后采用了对比、类比说理的方法,语言尖锐,击中宣王要害,促其反思。【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韩子卢追逐东郭逡,围绕着山追了三圈,翻山越岭追了五次。兔子跑在前面,犬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东郭逡”是
动词“逐”的宾语,“环山”“腾山”为动宾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环山者三”“腾山者五”是并举成分,“兔极于前”“犬废于后”也是并举成分,“兔”“犬”各为主语,“犬兔俱罢”中“犬兔”共为主语,不可断开,排除D
。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干预朝政”说法有误。“干仕”意为求取官职。D.说法正确。句意:亲近宠爱的人/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齐宣王
是个爱惜人才、愿听谏言的明君”错,王斗是来批评齐宣王的,由此可看出齐宣王一开始并不是明君。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因”,于是;“趋”,快步走;;“与入”,省略句,“与(之)入”,跟他一起进门。(2)“过”,不对、错误;“事”,侍奉;“
乱”,昏乱;“焉”,怎么;谏,直言规劝。【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原文“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可知,作者一开始讲狗兔相追的动物寓言故事,
而最终目的是为了说明“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所以,淳于髡通过讲寓言故事向齐王进谏,表达委婉,使齐王明白利弊。用的是比喻说理的办法。根据原文“昔先君桓公所好
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可知,王斗将齐宣王与齐桓公对比,指出齐宣王“不好士”,这是运用了对比说理,指出王“不好士”的要害。此后,根据原文“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
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这一事件,类比说明王“好冠”而不“忧国爱民”,来反驳齐宣王“当今之世无士”的狡辩。所以,王斗先后采用对比、类比说理的方法,语言尖锐,击中齐宣王要
害,促其反思。参考译文:文本一:从邹衍到齐国稷下的诸多学士,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奭、王斗等人,各自著书立说谈论国家兴亡治乱的大事,用来求取国君的信用,这些怎能说得尽呢?文本二:齐国要讨伐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
逡是四海内极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围绕着山追了三圈,翻山越岭追了五次。兔子跑在前面,犬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并抓获它们,没有费一点力气,就独自获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
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背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们都回家休息了。文本三:先生王斗登门要拜见齐宣王,宣王派传达去领王斗进来。王斗说:“我拜见大王是爱慕权势,大王迎接我是礼贤下士,
大王认为怎么样?”传达汇报王斗的话。宣王说:“让先生等一会儿进来,我去迎接。”于是,宣王跑到门口去迎接王斗,与他一块儿进来,宣王说:“我继承先王的大业,得以治理国家,听说先生能直言批评,无所忌讳。”王斗回答说:
“大王听错了,我生在乱世,又侍奉乱君,怎么敢直言批评呢。”宣王听后,怒形于色,很不高兴。过了一会儿,王斗说:“从前先君齐桓公有五种爱好。他纠合诸侯,匡正天下,天子授位,立为霸主。现在,大王有四种爱好。”宣王高兴地说:“我愚蠢寡闻
,治理齐国,只担心失国,怎能有四种爱好呢?”王斗说:“不。先君喜好马,大王也喜好马;先君喜好狗,大王也喜好狗;先君喜好酒,大王也喜好酒;先君好色,大王也好色;先君礼贤下士,大王却不礼贤下士。”宣王说:“现在世上没有士,我又怎么去礼贤下士呢?”王斗说:“世上没有骐驎
騄耳这样的骏马,可是大王已经车马齐备;世上没有赛过狡兔东郭逡的韩卢之狗,可是大王已经有善跑的猎狗;世上没有像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可是大王的后宫中充满了美女。大王只是不礼贤下士,怎么发愁世上没有士呢?”宣王说:“我忧国爱民,当然愿意得到有才能的人来治
理国家。”王斗说:“您忧国爱民,还不如爱一尺绉纱。”宣王说:“这是什么意思?”王斗说:“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要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因为他们会做。现在,大王治理国家,却一定要用亲近宠爱的人去治理。所以我说:‘您忧国爱民不如爱一尺绉纱。
’”宣王道歉说:“我对国家有罪。”于是任用了五名贤士,任命他们官职,齐国因此政治修明(十分太平)。(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词白居易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和乐天春词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
上玉搔头。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诗开头写地点“妆楼”,暗示是青年女子,第二句点出女子神态,正面写出其愁绪。B.“思量何事不回头”一句给全诗带来神秘感,“思量何事”“为何不回头”,令人回味无穷。C.刘诗“宜面”意为脂粉
涂抹得与容颜相宜,有匀称和谐之美,说明女子装扮认真、讲究。D.刘诗后两句尤为生动,女子开心地数着花朵,沉醉于春光,连蜻蜓飞上头也没有察觉。16.有人认为刘诗比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对此你是否赞同?
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示例一:刘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第二句直接点出“愁”,结尾“蜻蜓飞上玉搔头”暗示了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蜻蜓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暗示主人公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突深锁,无人赏识,表达人愁
花愁一院愁的主题,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示例二: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第一句暗示主人公女子身份,第二句直接点出“愁”,之所以背向鹦鹉,怕的是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伤春伤别。“思量何事不回头”,没有明说其“愁”因,引发读者自去联想想象,
更加含蓄有味。【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D.“女子开心地数着花朵,沉醉于春光,连蜻蜓飞上头也没有察觉”理解错误,“蜻蜓飞上玉搔头”一句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
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
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示例一:刘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开篇一句“新妆宜面下朱楼”写出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
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而诗的第二句“深锁春光一院愁”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这一句直接点出了“愁”,结尾“蜻蜓飞上玉搔
头”一句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
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表达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示例二: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第一句“低花树映小妆楼”暗示主人公女子身份,暗示是青年女子,并且交代了地点小楼,第二句“春入眉心两点愁”直接点出“愁”,低低的花和
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点点的愁一下就进入了主题的表达层面,写出了这个女子心中的不快和幽怨。第三句之所以背向鹦鹉,怕的是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伤春伤别。结尾“思量何事不回头”这句,给全诗
带来了重重叠叠的神秘感。没有说明其“愁”的原因,只是点出一句“思量何事”,引得读者自去联想“思量何事不回头”,没有明说其“愁”因,引发读者自去联想想象,更加含蓄有味。(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秦观《鹊桥仙》中“____
_____,__________”,赞叹牛郎织女“七夕”美好的一刻胜过人间凡夫俗子千万次的相会。(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视角高低变化,描写有声有色,展现了夔州秋天独特的景色
。(3)“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请你从学过的古诗文中举出运用“互文”的一例:____________。【答案】①.金风玉露一相逢②.便胜却人间无数③.风急天高猿啸哀④.渚清沙白鸟飞回⑤.烟笼寒水月笼沙(示例二:主人下马客在船。示例三:东犬西吠。
示例四: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猿”“啸”“渚”。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保存至今的历代
文献典籍______①_______,它们承载了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可是,一直以来,古籍图书给人们的印象通常是繁体直排、全式标点、厚重难读,令普通读者________②________。为此,文化
工作者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古籍文献进行信息转化处理,使其以电子数据形式呈现,通过光盘、网络等进行保存和传播。他们还研发出了古籍文字识别、自动标点等专利技术,建立起古籍整理与数字化的综合平台。如今,大量深藏在书斋、历史沧桑
的古籍借助这种手段得以解决,古籍阅读体验的问题也得到了改善。辽宁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主任刘冰说,古籍保护的最终目的绝不是将其______③______,而是立足当下挖掘古籍、文献信息资源,使其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行为。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19.根据文本
内容,给“古籍数字化”下定义。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浩如烟海②望而生畏③束之高阁19.古籍数字化是以光盘、网络等电子数据形式保
存、传播古籍文献的一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20.如今,大量深藏在书斋、写满历史沧桑的古籍借助这种手段得以复活,古籍阅读的体验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能力。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保存至今的历代文献典籍数量
多,极其丰富,应用“浩如烟海”。“浩如烟海”,的广大繁多如茫茫大海。多指书籍、文献等数量多,极其丰富。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令普通读者一见之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应用“望而生畏”。“望而生畏”,一见之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古籍保护的最终目的绝不是将其放在
高高的阁楼上,搁置不用,应用“束之高阁”。“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比喻搁置不用或扔在一边不管。【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首先要明确下定义的基本模式,“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一般表述为“……是……的……”模式。其次浏览语段,找到邻
近属概念。根据“文化工作者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古籍文献进行信息转化处理”可知,“古籍数字化”的邻近属概念是“一种现代信息技术手”;然后筛选种差,结合“使其以电子数据形式呈现,通过光盘、网络等进行保存和传播。他们还研发出了古籍文字识别、自动标点等专利技术,建立起古籍整
理与数字化的综合平台”可概括出种差“以光盘、网络等电子数据形式保存、传播古籍文献”。最后在下定义的基本模式框架下,按照一定的语法规范组合成一个单句:古籍数字化是以光盘、网络等电子数据形式保存、传播古籍文献的一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成分残缺,“历史沧桑的古籍”缺谓语动词,在“历史”前加上“写满”;二是搭配不当,“古籍……得以解决”搭配不当,“解决”改为“复活”;三是不合逻辑,“问题也得到了改善”不合逻辑,应改为“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挑战式学习是一种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框架,它使学习者面临一系列个人和团队的挑战,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具相关性和趣味性。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将课程设计成了由学生驱动的项目。相对于项目制学习模式,挑战式学习更加重视在整个过程中创造各种挑
战、广泛使用技术。虽然这两个框架都是通过实践项目使学习更加生动,①。第一个不同是,在项目制学习中,②,而在挑战式学习中,教师通常会鼓励学生们一起设计自己的项目。第二个不同在于使用技术的方式。在项目制学习中,技术并非不可或缺,甚至有时候根本不需要使用技术,而在挑战式学习中,③。
第三个不同在于,项目制学习经常只限于能够在课堂或学校环境中完成的想法和项目,而挑战式学习则要求学习者积极加入更广泛的社区,针对直接影响他们生活的实际问题,去设计方案并实施。(《技术如何释放终身学习者的潜能?——朱永新与约翰·库奇关于未来教育与学习升级的对话》)21.依据选文内容,下列学习
活动不属于“挑战式”学习的一项是()A.学习了《乡土中国》,同学们利用微信“问卷星”去街头调查,了解当下中国人对邻里关系的认知,并绘制思维导图呈现调查结果。B.《红楼梦》饮食研究小组的同学梳理书中相关内容,探究饮食文化,借鉴“舌尖上的中国”的表现形式把学习成果制作成视频,在B站上播放。C.
学习“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时,同学们确定并完成“家乡公共空间背后的文化生活”调查任务,最后以电子“美篇”的形式呈现调查报告。D.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古诗词诵读”板块,理解古诗词的大意,分析诗词表达的情感,并相互监督检查,人人完成了背诵、默写的任务。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
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D22.①但还是有不同点②教师经常指定学生去完成某项目③技术贯穿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并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A.符合挑战性学习的“挑战式学习则
要求学习者积极加入更广泛的社区,针对直接影响他们生活的实际问题,去设计方案并实施”。B.符合挑战性学习的“挑战式学习更加重视在整个过程中创造各种挑战、广泛使用技术”。C.符合挑战性学习的“挑战式学习则要求学习者积极加入更广泛的社区,针对直接影响他们生活的实际问题,去设计方案并实施”和“
挑战式学习更加重视在整个过程中创造各种挑战、广泛使用技术”D.不具备挑战性学习的特点,是项目制学习。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空前句中的“虽然”一词,可知此空句子与前一句构成转折关系,空前句“虽然
这两个框架都是通过实践项目使学习更加生动”是总括备挑战性学习和项目制学习的相同点,而空后内容是介绍二者的不同点,所以此空是总说二者有不同点,故可得出答案“但还是有不同点”。②处,根据文中挑战性学习的和项目制学习的第一处不同点可知,此空内容与“教师通常会鼓励学生
们一起设计自己的项目”相对,故可得出答案“教师经常指定学生去完成某项目”。③处,根据文中挑战性学习的和项目制学习的第二处不同点可知,此空内容与“技术并非不可或缺,甚至有时候根本不需要使用技术”相对,故可得出答案“技术贯穿整个过程的各
个阶段”。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36年9月,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新生开学典礼上讲演:“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2005年7月,93岁高龄的上海大学首任校长钱伟长最后一次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对同学们说:
“我今天送你们一句座右铭,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该是为人民的“忧”而“忧”,为人民的“乐”而“乐”。我今天提醒你们,不是让你们不好意思,而是深深想一下,我们的人生前途应该服从这条路。”两位校长的话
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共分为两段
。第一段呈现了竺可桢的“二问”,即“到浙大来做什么”“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引导我们思考进入大学学习的目的与未来的人生追求;第二段呈现了钱伟长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他希望同学们能把人生前途与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而忧而乐,这似是对竺可桢“二问”的回答。竺可桢之问与钱伟长的
发言启示我们,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志向,明确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更好发展,要将个人之小我融于祖国、人民之大我,为祖国发展、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为人民而学而忧而乐,要把个人前途和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青年人的人生规划,个人前途与家国前景的关系,如何,
如何做到为人民的“忧”而“忧”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如何做到为人民的‘忧’而‘忧’”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如青年一代应肩负起民族复兴的责任,不懈奋斗;应脚踏实地,干在实处;应百折不挠,为民奉献等。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北
师大毕业生黄文秀放弃优渥工作,毅然返乡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带领乡民脱贫致富的事例,论证青年一代应勇于吃苦,心怀天下,为国为民。还可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的言论,论证青年人应将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民族复
兴相结合,积极投入到中国梦的伟大建设中去。在论据的选择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如可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的发言,以及鲁迅先生“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使论
证更具有权威性。也可以立足于当下,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躺平”“摆烂”等社会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立意:1.择人生之路,担时代之责。2.踔厉奋发承使命,
栉风沐雨勇担当。3.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成长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