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021年《三步冲刺中考•生物》之第2步大题夺高分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1.325 MB
  • 2025-02-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专题07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021年《三步冲刺中考•生物》之第2步大题夺高分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专题07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021年《三步冲刺中考•生物》之第2步大题夺高分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专题07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021年《三步冲刺中考•生物》之第2步大题夺高分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专题07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021年《三步冲刺中考•生物》之第2步大题夺高分.doc,共(12)页,1.325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1517bd21a299485230324ce316490d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二步大题夺高分专题07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命题热点角度1: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2、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并将其静置一段时间,会发现血液出现分层现象,共分三层,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下层深红色的部分是红

细胞,中间薄薄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3、血液各成分的功能:(1)血浆:90%的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它富含血红蛋白(红色),血红蛋白含铁,它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红细胞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有细胞核,呈圆球状。功能:防御和保护,包围吞噬病菌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4、血液的作用:运输、防御和保护的作

用。命题热点角度2:血流的管道——血管血管名称管壁管腔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动脉厚小大快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处静脉薄大小慢将全身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极薄极小(细胞单行通过)极小很慢利于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1、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2、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

物质交换的场所:毛细血管。23、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4、三种血管间血流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5、四肢静脉内表面有静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命题热点角度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

结构和功能(1)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2)两种瓣膜:心房与心室之间: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心室与动脉之间:动脉瓣(3)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4)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其中,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壁右心室壁厚。(5)心脏内部血流方向:心房→心室→动脉(6)心脏的功能: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为血液

循环提供动力。2、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3、血液循环的途径(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变化:动脉血变成静脉血(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变化:静脉

血变成动脉血4、肺循环和体循环在心脏处汇合。5、心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通过冠脉循环供应。3命题热点角度4:输血和血型1、ABO血型的类型:A型、B型、O型、AB型。2、安全输血的原则:输同型血。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还可以输入

少量A型或B型血。3、成年人体内的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4、我国自1998年起,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1.甲图是血

液分层现象示意图,乙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取少量人的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溶液(防止血液凝固)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血液会发生分层现象。通过甲图分层现象可以看出,人的血液是由血细胞和[]两部分组成的。(2)乙图中,通过显微镜

观察可以发现,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它具有的形态结构特模拟预测4点是,其功能是。(3)小华的手被轻度划伤出血,但伤口处血液很快凝固止血,起主要作用的是图乙中的[]。若伤口受病菌感染发炎,数量明显增高的是[]。(4)图乙中④所代表物质的

功能是。【答案】(1)抗凝剂血浆(2)①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运输氧气(3)③血小板白细胞;(4)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解析】(1)甲图量筒里放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结果血液

出现分层现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2)单位体积内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

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3)③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②白细胞吞噬病菌,有防御和保护作用。(4)④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

物。2.图甲乙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图丙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在选择活小鱼时,应选尾鳍色素的(填“多”或“少”),以利于观察。(2)用湿纱布包住小鱼

的头部和躯干部,目的是。(3)图乙中的血管②是由血管[]分支而来的。(4)丙所示的血管类型是,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答案】(1)少(2)保证鱼正常呼吸(3)①5(4)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解析】(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流情况时,为了便

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鱼,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2)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

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3)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是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图中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的是血管是

①动脉,图中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的是血管是③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血管是②毛细血管。据此可知,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4)毛细血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有8﹣10微米,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

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据图丙可见红细胞单行通过该血管,所以图丙表示毛细血管。3.如图是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一可以看出,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功能单位是肺泡,它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内的气体b通过作用进入血液。(2)某同学的早餐食谱是油条、馅饼

、西红柿蛋汤和苹果,其中的营养成分脂肪可被图四中[]分泌的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终在图四的③中被分解为。(3)图二所示心脏的结构,早餐中的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通过小肠吸收并输送到脑的过程中,氨基酸

经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4)请你写出图三①中的葡萄糖暂时离开血液又回归血液的途径:①→→毛细血管(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6(5)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

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的生物学观点。【答案】(1)气体扩散(2)①肝脏(3)甘油和脂肪酸(4)A→C→B→D(5)④→②→⑤(6)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解析】(1)图中b为氧气,肺泡内氧气浓度高,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内氧气浓度

低,气体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因此氧气透过肺泡壁,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2)营养成分脂肪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吸收,经过图四中的①肝脏分泌的胆汁进行乳化后

,变成小分子的脂肪微粒。③小肠中有肠液和胰液,能彻底分解脂肪微粒,因此脂肪微粒最终在③小肠中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后被小肠吸收。(3)早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为氨基酸在小肠处被吸收后,经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输送到A右心房,再经右心房进入C右心室,从右心室出发完成一次肺循环,回到

B左心房,再进入D左心室,再通过主动脉经体循环将氨基酸输送到脑。因此氨基酸经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A右心房→C右心室→B左心房→D左心室。(4)图三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⑦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的原因是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葡萄糖随血液由①入球小动脉流入④肾小球,通过肾小

球的过滤作用进入②肾小囊,然后随着原尿由肾小囊流入⑤肾小管,在肾小管处进行重吸收作用,回到血液。因此葡萄糖暂时离开血液又回归血液的途径是:①入球小动脉→④肾小球→②肾小囊→⑤肾小管→毛细血管。(5)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均与其利于物质交换的功能相适应,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4.如图甲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生理过程流程图,其中A、B分别表示吸气和呼气;M、N分别表示人体某器官;图乙

是心脏工作过程中某阶段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表示与心脏相连的血管,⑤⑥⑦⑧表示心脏的四个腔。请回答下列问题:7(1)人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图乙中体循环的起点是[];肺循环的终点是[]。(2)图甲中,进行A过程时,膈肌和肋骨间的肌肉

所处的工作状态分别是。(3)图甲中,当血液流经人体器官N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含量增多,则器官N可能是;图甲中的M器官是,血液流经M器官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4)图乙中,心脏所处的工作状态是:,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填“打开”或“关闭”)。(5)图乙中,①②③④血

管内流静脉血的有。【答案】(1)⑧左心室⑥,左心房(2)收缩收缩(3)小肠肺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4)左右心房舒张,左右心室收缩(5)①③【解析】(1)人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其中,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⑧左心室、⑤右心房,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

分别是⑦右心室、⑥左心房。(2)图甲中,进行A过程时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和肋骨间的肌肉所处的工作状态都是收缩的,胸廓是扩大的,肺内的气压是下降的,这样就完成了主动吸气。(3)图甲中,当血液流经人体器官N小肠后

,由于吸收作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含量增多,图甲中的M与右心室相连,M表示的是肺,血液流经M器官后,由于气体的浓度差,发生了气体的扩散作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到血液,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由含氧气

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4)图乙中,根据血流的方向可知,心脏所处的工作状态是:左、右心房舒张,左、右心室收缩,心房8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关闭。(5)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①、②、③、④血管内流静脉血

的有①和③。5.如图甲为心脏工作示意图,乙为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人的心脏位于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2)心脏分四个腔,甲图①是。(3)若甲图心室收缩,③中的血液流入。(填“肺动脉”或“主动脉”)(4)乙图b处流的是血。(填“动脉

”或“静脉”)【答案】(1)胸(2)左心房(3)肺动脉(4)静脉9【解析】(1)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2)心脏分四个腔,甲图①是左心房。(3)若甲图心室收缩,③中的血液流入肺动脉。(4)乙图b处经

过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处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变为静脉血。6.2020年1月2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通过体外膜肺氧合(ECMO)成功救治了一位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资料显示,体外膜肺氧合是一种用于协助重症心肺衰竭患者进行体外呼吸循环的急救设备。如图1为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工作原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体外膜肺氧合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输入营养补充液,人体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2)血液在人体外流动时需要利用电动泵

使血液流动并送回人体,电动泵相当于人体的。(3)图2为氧合器的工作原理图。其中的隔离膜模拟了;离体血液经过氧合器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4)血液流回人体后,融入血液中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中的处被利用。【答案】(1)小肠(2)心脏(3)氧气增

多,二氧化碳减少(4)线粒体【解析】(1)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2)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所以图中A为“电动泵”,相当于人的心脏,推动血液循环。(3)氧合器的功能相当于人体的肺,能将氧气融入血

液,其中的隔离膜模拟了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10过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过程后,使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4)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在氧的参与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7.如图为直接参与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活动的部分器官系统关系图。A﹣D代表系统,①﹣③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B系统由和消化腺组成;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多

种酶。(2)图中A系统进行①过程时呼吸肌处于状态;氧气通过C系统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作用下分解,这个过程主要在细胞的中进行。(3)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能够有节律的舒缩。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次。如果静脉注射某种药物,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腔是。【答案】(1)消化道胰液

和肠液(2)收缩线粒体(3)一右心房【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B表示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肠液和胰液的消化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2)根据图示可知:

①表示氧气入肺的吸气过程;人体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氧气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过程;氧气通过循环系统进入组

织细胞,在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成有机物,同时释放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3)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先是两个心房收缩,同时两个心室舒张。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11由图可知,静脉注射某种药物,药物首先通过体循环经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8.图一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不同物质,d、e表示不同液体。图二表示肾脏的结构,图三表示某物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一中,a表示的物质是。(2

)图一中如果d中的液体成分与血液的成分相同,则可能与结构发生病变有关系。健康人体内的液体e与d相比,液体e不含有。(3)通过图二可以看出,入肾脏的血管是肾动脉,而出肾的是肾静脉和输尿管,由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4)图三表示液体e形成过程中尿素的变化曲线,横

轴表示肾单位的组成结构,那么AB表示的结构是。(5)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过滤和两个生理过程。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原因是。【答案】(1)氨基酸(2)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葡萄糖(3)尿液来源于血液12(4)肾小管(5)重吸收膀胱有暂时贮存尿的作用【解析】(1)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

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

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d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

出,形成e尿液。因此e液与d液相比,e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葡萄糖。某人d原尿中的液体成分与血液的成分相同,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3)通过图二可以看出,入肾脏的血管是肾动脉,而出肾的是肾静脉和输尿管,说明尿液来源于血液。(4)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

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所以当肾动脉血浆中的尿素随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又

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所以,剩下的物质——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增高。此过程是在肾小管内完

成的。图中纵轴代表尿素的含量的变化,AB段尿素的含量在不断增加,所以AB段表示肾小管。(5)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

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因

此,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原因是膀胱有暂时贮存尿的作用。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