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东省潮阳实验、湛江一中、深圳实验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三校九月联考 地理 答案.docx,共(15)页,1.26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115836226667aac70def84710f689c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潮阳实验、湛江一中、深圳实验2023届高三三校九月联考地理科试题命题: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审题: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
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
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由于居住外迁或产业外迁引起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改变,造成职住分离,增加了城市通勤距离和时间。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一线城市夏季工作日某时段人口流动方向和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睡城”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A.东部和南部B.南部和西部C.西部和北部D.北部和东部2.图示时段太阳所处方位是()A东南B.正南C.西南D.西北【答案】1.C2.A【解析】【1题详解】居住外迁或产业外迁引起居
住与就业空间关系改变,造成职住分离,从而在中心城区外形成了“睡城”,也就是住宅区。根据图中人口流动方向和数量可看出,此时段从西部、北部进入中心城区的人口数量多,离开城市的人口数量少,可推断西部和北部是住宅区,此时大量居民进入城区上班,而东部大量人口
流出中心城区,主要是去往机场,因此“睡城”最有可能分布在西部和北部,C选项正确。故选C。【2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此时应该是居民进入城区上班的时段,应该在8时~9时之间,而此时是夏季,根据太阳日出日落方向变化规律可
知,此时段应该日出东北,正午移动到正南,日落.西北(如下图)。上午8时~9时应该移动到了东南方向,故选A。【点睛】日出日落方向判断:(1)在两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2)北
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即从春分日经过夏至日到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从秋分经过冬至到春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
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3)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2021年4月14日凌晨,山西吕梁市温度骤降,大部分地区地面最低温度降至0℃以下,一些作物叶面挂
满白色凝结物,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受灾严重。为减轻此类气象灾害影响,当地农民往往前半夜会在田间燃烧杂草、树叶等,使地面上覆盖一层浓浓的烟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地4月14日夜间天气状况可能是()A.晴朗且湿度小B.多云且湿度小C.晴朗且湿度大D.多云且湿度大4.当地农民在前半夜制造人造烟
雾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田间病虫害B.增大土壤热容量C.减少地面辐射量D.增强大气逆辐射【答案】3.C4.D【解析】【3题详解】从材料可知,夜晚出现霜冻,一定是晴朗的天气,因为晴朗的天气昼夜温差大,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
差,导致夜间降温过快产生霜冻的,同时,从材料中可知,一些作物叶面挂满白色凝结物,说明当地空气中水汽充足,湿度较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当地农民人造烟雾,就是为了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大气的保温效应。D正确,人造烟雾对减轻病虫害没有作用,A错
误;土壤热容量是固定的,B错误;人造烟雾不会减少地面辐射,C错误,故选D。【点睛】晴朗的夜晚,天空没有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大,这样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寒冬里人造烟幕能起到防霜冻作用
,人造烟幕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水汽、尘埃,能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所以可以预防霜冻。下图为浙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该区域西部
主要地形类型为()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规模最大的村落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5.D6.C【解析】【5题详解】由图的等高线可知,西部相对高度较小,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海拔最高不超500米,以丘陵地形为主,D正确,ABC
错误,故选D。【6题详解】丙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且地势平坦,有利于村庄建设,C正确;甲乙位于河谷,土地资源少,丁不靠近河流,取水不便,ACD错误。故选C。【点睛】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
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丘陵一般是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适合各种经济树木和果树的栽培生长,对发展多种经济十分有利。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西北部,是我国纬度最南的一座雪山。下图为玉龙雪山植被垂直
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造成东、西坡雪线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东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B.东坡接受光照时间较长C.西坡受暖湿气流影响大D.西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多8.海拔2500米左右,形成了次生云南松林带,主要是由于()A.地势起伏B.土壤性质C.水热条件D.人为干扰【答案】7.C8.
D【解析】【7题详解】从图和材料可知,玉龙雪山的东坡雪线高,西坡雪线低,该地受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西南季风影响大,西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所以雪线低;东、西坡的太阳辐射、光照条件相差不大,故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8题详解】次生
林是原始森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以后自然形成的森林。玉龙雪山处于青藏、云贵2个高原的衔接部位,为横断山系云岭山脉的主峰,海拔高,山麓地带为人类活动的集中地区,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海拔2500米左右的原始植被被破坏,形成次生云南松林,故D正确;地势起伏、
土壤性质、水热条件不是形成次生林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雪线,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
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坡度、坡向等条件。高新区往往采用“一区多园”的建设模式,一个高新区内有创新园、产业园、大学科技园等多种专业园,由政府整体规划,统筹管理。在“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下,能实现“1+1>2”的发展效果。据此完成下列小题。9.实现“1+1>2”的发
展效果主要指的是高新区()A.原料分布集中B.产业联动发展C.空间布局合理D.产品市场分散10.实施“一区多园”建设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集聚核心部门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创造经济价值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1.“一区多园
”的模式,主要创新了()A.政策制度B.生产手段C.农业方式D.科学技术【答案】9.B10.D11.A【解析】【9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高新区中存在创新园、产业园和大学科技园,产业的合作性较强,产业集聚联通发展
从而实现1+1>2的效果,B正确;高新产业对原料依赖性较弱,A错误;空间布局是指高新区的位置,与内部产业发展关系较小,C错误;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并不分散,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高新产业对于劳动力需求量
较少,①错误;一区多园可以集聚核心部分,发挥产业集聚效益,②正确;高新区与基础教育关系不大,③错误;“一区多园”以利于发挥产业集聚,创造经济价值,④正确。故选D。11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由政府整体规划,统筹管理”,因此“一区多园”的模式主要是政策制度的创新,A正确;生产手段并没有
直接的改变与创新,B错误;农业方式和科学技术也没有明显的变化,C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吐鲁番盆地的维吾尔族
民居,在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生土建筑,当地土质具有粘的【结性强、易脱水成型等特点。下左图为日本木制建筑示意图,下右图为新疆生土建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2.与日本木制建筑相比,新疆生土建筑的优点是()①采光通风②隔热效果③防地震④防火性能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3.
影响维吾尔族民居选择生土作为建筑材料的因素是()A.宗教B.经济C.气候D.地形【答案】12.D13.C【解析】【12题详解】建筑与当地的环境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气候主要为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处板块交界处,所以日本建筑多考虑采光通风、防
地震等,在这两方面较新疆生土建筑要好,①③错误,新疆地处内陆,光照充足,但昼夜温差大,在房屋建造的过程中更注重隔热保温效果,②正确;建筑材料多就地取材,日本以木质材料居多,易发生火灾,新疆以生土为材料,防火性能强,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建筑材料的
选择受宗教因素影响较小,宗教因素多影响建筑的样式与形态,A错误;生土能够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较好的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所以影响维吾尔族民居选择生土作为建筑材料的因素是气候,C正确;如果生土不能较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即使价格实惠也不会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说明经济因素不是主要考虑因素,B错误;地形多影响房屋建造位置的选择,对建筑材料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C。【点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
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境内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誉。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纳了河套地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然后经过湖泊的生物生化作用后,
排入黄河,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鉴于乌梁素海湖区补水来源不足、污染物长期积累、水体污染严重的情况,巴彦淖尔市加大了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力度,便水体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下图为鸟梁素海周边地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河套灌区灌水渠和排水渠结合有利于()A.缓解土地盐碱化
B.减少化肥使用量C.提高水资源利用量D.增加河套地区降水量15.加剧乌梁素沟污染程度的自然原因是()A.光照强B.风力大C.气温高D.蒸发量大16.适宜对乌梁素沟进行生态补水的时间是()A.河套平原灌溉期B.黄河结冰期C.黄河凌汛期D
.黄河枯水期【答案】14.A15.D16.C【解析】14题详解】河套灌区内主要以发展灌溉农业为主,由于不合理的灌溉易导致土地盐碱化问题,而灌水渠和排水渠相结合利于土壤中的盐分排出,因此能够缓解土地盐碱化,A选项
正确。灌溉设施与化肥使用量多少关系不大,B选项错误。灌水渠和排水渠结合并没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量,水资源的利用量主要通过技术提高,C选项错误。灌溉设施对区域降水量影响小,D选项错误。故选A。【1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乌梁素海湖区
补水来源不足、污染物长期积累、水体污染严重的情况,巴彦淖尔市加大了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力度,便水体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因此乌梁素沟污染严重与湖区水量不足有关,乌梁素沟处于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因此水量较少,D选项正确
。光照强与水量关系不大,A选项错误。风力大、气温高是蒸发量大的影响因素,但根本原因是蒸发量大导致水量减少,B、C选项错误。故选【D。16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纳了河套地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然后经过湖泊的生物生化作用后,排入黄河,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河
套平原灌溉期灌溉需水量大,不适宜对乌梁素沟进行生态补水,A选项错误。黄河结冰期,河水流动差,不利于生态补水,B选项错误。黄河凌汛期需要分凌泄洪,因此在此时期进行生态补水,既有充足的水量也可以为黄河分凌泄洪提供泄洪区域,C选项正确。黄河枯水期水量不足,不适宜对
乌梁素沟进行生态补水,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盐碱化土壤改良措施:(1)物理改良:平整土地、深耕晒垡、及时松土、抬高地形、微区改土。(2)水利改良:灌排配套、蓄淡压盐、灌水洗盐、地下排盐。(3)化学改良:石膏、磷石膏、过磷酸钙、腐殖酸
、泥炭、醋渣等。如施用石膏及其它化学改良物可收到较好效果。如碱化土壤或碱土中含有大量苏打及代换性钠,致使土壤分散,呈强碱性,引起土壤物理性状不良,改良这类土壤除了消除多余的盐分外,主要应降低和消除土壤胶体过多的代换性钠和强碱性。(4)生物改良:种植水稻、种植耐盐植物田箐等,使用微生物菌肥等。植
树造林对改良盐土有良好的作用,林带可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低风速,增加空气温度,从而减少地表蒸发,抑制返盐。二、非选择题。共有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北农枚交错带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陕
北黄土高原北端,其地形、地貌、气候及生物等自然因素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该区土地利用方式在定边、靖边以干旱农业为主,向东北过渡为榆林、佳县、神木、府谷的半农半牧区,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带。进入“九五”(1996-2000年)以来,国家把该区列为防沙治沙重点地区,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
保护、陕北防护林等一批重点工程,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深入;近年来,随着陕北能源工业的深度开发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的实施,土地利用格局发生较大变化。下图为陕北农牧交错带位置示意图;下表为2003-2033年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
(现状及预测)表。【年份耕地/hm2林地/hm2草地/hm2居民及建设用地/hm2交通用地/hm2水域/hm2未利用土地/hm2沙地/hm22003849310.82968557.24789492.7146193.524944.0940046.90175365.55686933.8420137
47079.871216060.21669111.15102965.4625173.3950412.64187962.51561855.492023741358.171218860.60666385.66104180.0533020.5350998.50188190.98557377.03203
3740614.751217768.66665803.62104362.2035670.7151018.71188131.30556752.73(1)概括2003-2033年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2)分析2003-2023年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
用变化的原因。(3)根据陕北农牧交错带耕地资源有限,后备耕地开发难度较大及农牧业共同发展的特点说明调整和配置未来作物结构的主要方向。【答案】(1)耕地、草地、沙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居民
及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水域面积不断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在2003-2013年间变化幅度最大,而后变化的幅度明显减小。(2)全球变暖导致该地区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
推动下,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需求,导致居民及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水域面积大幅度增加;退耕还林还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政策实施,使耕地、沙地面积减少,向林地、草地转化;2013年后,该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使经济结构逐渐合理,变化幅度减小。(3)因地制宜,合理布
局,保证粮食生产的基本自给,按照地域生态条件以及作物生长发育的生态要求,合理配置作物结构和布局;增加科技投入,保证农作物单产和总产的稳步提高,同时,贯彻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适当提高豆科牧草和绿肥种植面积的比例;在力求使各种农作物产量提高
的同时,达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解析】【分析】本题以陕北农枚交错带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该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变化特征、原因、发展方向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获取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
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素养。【小问1详解】由资料可知,2003-2033年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是耕地、草地、沙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居民及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水域面积不断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在2
003-2013年间变化幅度最大,而后变化的幅度明显减小。【小问2详解】由资料可知,2003-2023年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是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沙地减少;林地、水域、居民及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增加。全球变暖导致该地区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居民及建
设用地和交通用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需求,导致居民及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水域面积大幅度增加。由资料“国家把该区列为防沙治沙重点地区,组织实施了返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陕北防护林等一批重点工程,区域生态
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深入;近年来,随着陕北能源工业的深度开发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的实施,土地利用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可知,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沙地减少;林地、水域面积增大的原因是退耕还林还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政策
实施,使耕地、沙地面积减少,向林地、草地转化;2013年后,该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使经济结构逐渐合理,变化幅度减小。【小问3详解】根据陕北农牧交错带耕地资源有限,后备耕地开发难度较大及农牧业共同发展的特点说明调整和配
置未来作物结构的主要方向为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保证粮食生产的基本自给,按照地域生态条件以及作物生长发育的生态要求,合理配置作物结构和布局;增加科技投入,保证农作物单产和总产的稳步提高,同时,贯彻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适当提高豆科牧草
和绿肥种植面积的比例;在力求使各种农作物产量提高的同时,达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点睛】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称,是农业生产边际地带。是生态脆弱
带。我国农牧交错带北起大兴安岭西麓的呼伦贝尔,向西南延伸,经内蒙东南、冀北、晋北直到鄂尔多斯陕北.它位于华北与内蒙的交界区上,向西已涉及西北区,是从半干旱向干旱区过渡的广阔地带。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发电方式以煤电为主,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
。为此澳大利亚制定了到2030年至少削减26%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成为澳大利亚发展最快的新能源,成为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中的亮点。下图为澳大利亚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1)说明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的原因。(2)分析澳大利
亚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3)推测澳大利亚光伏安装密度最大地区与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地区是否相符,并说明理由。【答案】(1)澳大利亚煤炭发电比重大,煤炭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电力需求量大,煤炭消
耗量大;澳大利亚人口较少,人均碳排放量大。(2)澳大利亚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晴朗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资源丰富。(3)不相符。理由:光伏安装密度最大的地区可能在澳大利亚东南
部和西南部,这里是澳大利亚经济规模大、城市密集、电力消耗量大的地区,为光伏电力的最大市场。太阳能最丰富地区位于澳大利亚中西部,这里人烟稀少,电力需求量小。【解析】【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的原因、澳大利亚
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小问1详解】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的原因可以从澳大利亚能源消费结构、能源需求量等方面回答。澳大利亚是经济发达国家,国内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发达,并且是世界煤炭
、铁矿石、铝土矿等多种矿产资源的输出国家,人均能源消费量大;煤炭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发电来源,2000年,煤电发电量占比一度达到82%,随着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近年来煤炭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014~2015年度仍然达到了63%,煤炭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澳大利亚人
均国民生产总值高,收入高,消费水平高,澳大利亚人口较少,人均碳排放量大。因此,成为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小问2详解】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地形和天气状况等,澳大利亚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纬度位置较低,年平均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广布,晴天多,
日照时数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辐射强。因此,澳大利亚太阳能资源丰富。【小问3详解】本题要注意区分影响光伏安装密度最大地区与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地区的因素不同,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有纬度、地形和
天气状况等,而影响光伏安装密度最大地区的因素主要是消费市场,根据澳大利亚的特征可知,两者并不相符。由图及上题可知,澳大利亚太阳能最丰富地区位于澳大利亚中西部,这里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多晴
天,所以太阳能较丰富,但这里人烟稀少,电力需求量小。光伏安装密度最大的地区可能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东南、西南沿海地区处于温带,气候温暖湿润,适于人类居住,并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沿海有优良港口,对外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人口
;英国移民最先到达东南、西南沿海,建设了城市,发展了工农业;因此,澳大利亚的城市多分布在东南、西南沿海,这里是澳大利亚经济规模大、城市密集、电力消耗量大的地区,为光伏电力的最大市场。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南麓,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这里
是中央苏区所在地,也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之一。往年,长汀县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时自然生态恶化、群众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其水土流失面积之广、程度之深、危害之重、影响之大居福建省之首。经过多年的治理与修复,
长汀县从水土流失重灾区转变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逐步形成了“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2018年成功摘掉福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成为山水秀美、景色怡人、脱贫致富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家园。下图为长汀县
简图。(1)分析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广大且严重的自然原因。(2)在治理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长汀县采用了先种草和灌木,再种乔木的生物措施。分析实施该措施的原因。(3)为长汀县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长汀县位于武夷山脉南麓,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
伏大,重力作用显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雨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雨水冲刷力强;水网密集,山地河流流速快,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易造成大面积且严重的水土流失。(2)裸露的山地,红壤浅薄贫瘠,保水保肥功能差,适宜种植耐旱、喜光的草类和灌木;随着草类和灌木的生长,土壤
肥力提高,土壤层加厚,适宜需水、肥量大的乔木的栽种和生长;随着草、灌、乔的生长,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荒山秃岭变为绿水青山,生态环境得到改善。(3)县政府坚持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不断完善生物、工程和农业技术措施,持续开展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推广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
展模式;以特色种养殖业为基础,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型的第二产业;发掘红色文化和绿水青山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等。【解析】【分析】本题以长汀县简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水土流
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生物治理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小问1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由材料可知,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南麓,所在地区河流支流
多,流域面积大,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地形崎岖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且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加剧了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从而导致长汀县水士流失面积广大且严重。【小问2详解】在光山上直接种树,由于地表缺少草木覆盖,夏天温度高,树木难以存活
。先种草灌、再种乔木的多树种草灌乔混交模式,为生态修复创造条件,加快了植被恢复。长汀县水土流失严重,山地裸露,红壤浅薄贫瘠,保水保肥功能差,适宜种植耐旱、喜光的草类和灌木;随着草类和灌木的生长,枯枝落叶提高了土壤肥力,植被固土能力增强,土层变厚,再栽种需水、肥量大
的乔木;随着草、灌、乔的生长,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荒山秃岭变为绿水青山,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小问3详解】本题主要从生态环境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等角度k加以分析。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家园,长汀县政府应加大政策倾斜和
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长汀县水土流失严重,应该不断完善生物、工程和农业技术措施,持续开展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与修复,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荣誉称号;因地制宜推广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以特色种养殖业
为基础,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型的第二产业,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长汀县是中央苏区所在地,也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之一,应积极发掘红色文化和绿水青山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
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