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4.091 MB
  • 2024-10-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9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2)页,4.09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0d4a4da2ec615572941ee90d5c873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学年第一学期宁波五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江郎山和雁荡山都是著名的旅游景区,江郎山是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雁荡山以巨厚的流纹岩层造就

了秀丽风光。下图分别为两地景点照片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表示江郎山和雁荡山岩石类型的分别是()A.丙、甲B.丙、乙C.丁、甲D.乙、甲2.形成两地景观的相同地质作用有()A.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B.地壳运动和风力作用C.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

【答案】1.A2.D【解析】【分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江郎山为红色砂岩形成,属于沉积岩,雁荡山是流纹岩形成成,属于喷出型岩浆岩。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甲是火山喷发形成的,为喷出型岩浆岩,丙为沉积物堆积,经固结

成岩形成,为沉积岩,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2题详解】江郎山为红色砂岩,属于沉积岩,没有经过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A错误;江郎山和雁荡山地处浙江,为湿润区,风力作用不显著,B错误;雁荡山是流纹岩形成,属于喷出型岩浆岩,与沉积作用无关,C错误;二者都经过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广西大石围天坑像个巨大的火山口,四周悬崖峭壁似刀削,多生长灌木。读大石围天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关于大石围天坑的叙述,正确的是()A.火

山强烈喷发形成B.多属于地堑谷C.地下溶洞崩塌形成D.山间盆地陷落4.该天坑峭壁多生长灌木的原因是()A.气候干旱少雨B.地下水源丰富C.土层相对浅薄D.太阳辐射较少【答案】3.C4.C【解析】【3题详解】读图中崩塌物可知,

广西大石围天坑是地下溶洞坍塌形成的,C正确;不是火山喷发、地堑、盆地陷落形成的,ABD错误。故答案选C。【4题详解】灌木耐干旱、耐贫瘠,天坑峭壁土壤贫瘠、土层薄、水分储存少,因而生长灌木,C正确;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A错误;该

地区多石灰岩,多地下暗河,地下水丰富,但峭壁水分储存条件差,B错误;太阳辐射对灌木的生存影响较小,D错误。故答案选C。【点睛】乐业天坑群在方圆不到2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里,分布着24个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已开发的有大石围天坑、白洞天坑、穿洞天

坑等,其中大石围天坑为乐业天坑群中的代表,也是乐业人民的骄傲。大石围天坑群位于乐业县同乐镇刷把村百岩脚屯,形成于大约6500万年以前,是一块鲜为人知的秘境,集险、奇、峻、雄、秀、美于一体,是世界上罕见的旅游奇观。下图是某山区

地质构造平面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A.地壳下沉—沉积作用—水平挤压—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地壳下沉—沉积作用—水平挤压C沉积作用—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地壳下沉D.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地壳下沉—沉

积作用6.下面四图,符合M→N沿线的地质构造剖面是()A.B.C.D.【答案】5.A6.A.【解析】【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是区域岩层主要变现为中间老,两边新的结构关系,且两侧分布侵入岩花岗岩,同时中部和两侧之间存在断层,可说明该处首先发生下沉作用,后岩层沉积,受到水平

挤压和岩浆侵入活动形成,故选A。【6题详解】根据图例信息可知,从M到断层岩层逐渐变老,应为背斜的一翼,不可能为向斜的槽部,CD错误;从断层到N,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且较老的岩层埋藏深,较新的岩层埋藏浅,A正确,B错误。所以选A。【点睛】在层状岩层

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当地层因为构造运动发生倾斜但未倒转时,地层层序律仍然适用,这时倾斜面以上的地层新,倾斜面以下的地层老。地层三定律:一是叠层律,地层未经变动时则上新下老;二是原始连续律,地层未经变动时则呈横向连续延伸

并逐渐尖灭;三是原始水平律,地层未经变动时则呈水平状。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是由地壳中先形成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在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下,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一般来说因为形成先后的关系,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背斜一般是两

翼新、中间老,向斜是两翼老、中间新。锋两侧的气象要素具有明显差异,下图为北美洲部分气象观测站点在某日8:00测得的气温、气压和风向风速等数据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有关锋面位置、锋面类型的判断()①甲冷锋②乙暖锋③丙暖锋④丁冷锋A.①②B.①③C.②

④D.③④8.此时站点a到站点b之间的部分气象要素变化示意正确的是()A.B.C.D.【答案】7.A8.C【解析】【分析】【7题详解】锋面位置、锋面类型可根据气温、气压和风向风速等数据的差异来判断,锋面

位于两侧风向差异最大的位置,气温高低和风速大小判断冷暖气团的主动性,从而判断锋面类型。甲为冷锋、乙为暖锋、丙为冷锋、丁为暖锋,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错误。【8题详解】站点a到站点b之间应该有冷锋面存在,气温变化是逐步升高,不会有先降低的过程,A错误;降水和

云量应该是冷气团一侧的站点a较多,站点b因冷锋面未到达,降水和云量比较少,B错误,C正确;气压根据图示数据判断应该站点b低于站点a,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点睛】锋面系统分为冷锋和暖锋、准静止锋。暖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锋指暖气团向冷气团

移动的锋。某学校在暑期研学活动中,学生绘制的某地河谷地质剖面示意图,调查发现沉积岩层中大多含有不同化石。其中,沉积岩1发现金丝猴化石,沉积岩2发现恐龙化石,沉积岩3发现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化石。完成下面小题。9.该地经历的地

质作用有()①地壳运动②褶皱③流水作用④地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0.图中()A.阶地②形成晚于阶地①B.河谷从成因上看属于背斜谷C.地壳曾发生过2次沉降D.河流流速经历由快到慢演变【答案】9.B10.D【解析】【分析】【9题详

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辨析,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属于地质作用,该地属于河谷地形,有阶地分布,说明曾经经历过地壳抬升(地壳运动)和流水下切侵蚀(流水作用)。褶皱和地堑属于地质构造范畴。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阶地②形成早于阶地①,故

A错。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河谷从成因上看属于向斜谷,故B错。该地有2个阶地,曾发生过地壳间歇性抬升,2次河流下切而形成,故C错。阶地②没有沙砾堆积,说明当时河流流速快,阶地②类型为侵蚀阶地(基岩阶地);阶地①有沙砾堆积,为堆积阶地,说明当时河流流速慢

,河流流速经历由快到慢演变,故D对。故选:D。【点睛】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

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下图为某时刻局部地区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此时图中①地风向为()A.偏南风B.偏北风C.偏东风D.偏西风12.乙锋面为()A冷锋,正向西南移动B.暖锋,正向东北移动C.冷锋,正向西北移动D.暖锋,

正向东南移动【答案】11.A12.D.【解析】【11题详解】根据纬度信息,可得①地位于南半球。画风向的过程中,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向东北指,第二步画风向,南半球向左偏转约

45度,最终风向为偏南风,A正确,故选A。【12题详解】锋面的南侧为冷气团,锋面的北侧为暖气团,南半球气旋顺时针旋转,乙锋面为暖锋,正向东南移动,D正确,故选D。【点睛】近地面的风向的画法,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画

风向,北半球向右偏转约30-45度,斜穿等压线;南半球向左偏转30-45度,斜穿等压线。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被断裂构造带分割为六大板块。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板块边界略图。完成下列小题。13.图中四地断裂构

造带属于海岭是()A.①B.②C.③D.④14.甲地人口稀少的气候原因是()A.湿热B.干热C.冷湿D.干冷【答案】13.D14.B【解析】13题详解】阅读世界某区域板块边界略图,图中展示的板块为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

板块,结合所学知识,①、②、③处在板块的碰撞地带,形成岛弧,ABC错误;④处在板块张裂地带,形成海岭,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甲处在澳大利亚西侧,南回归线穿过,加之寒流流经,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呈现出干热特征,不适宜人类生存,所以甲

地人口稀少的气候原因是干热,B正确,ACD错误。故选B。的【【【点睛】气候对人口分布的作用可用气温和降水两个指标来说明。除大陆内部的干旱区以及高山区以外的温带地区,水热条件适于作物生长和人民生活,所以成为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盆栽蔬菜”是指在花盆或其他容器内种植的蔬菜,供

人观赏和采摘食用。山东省莘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盆栽蔬菜”种植,并使用“直播带货”等新型电商模式进行销售。完成下面小题。15.兴起“盆栽蔬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B.科技C.市场D.交通16.与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相比,“直播

带货”等电商销售模式()A.地理空间限制增加B.科技投入减少C.物流仓储成本下降D.市场范围变小【答案】15.C16.C【解析】【15题详解】市场的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据材料“山东省莘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盆栽蔬菜”种植”可知,兴起“盆栽蔬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量

,C正确;“盆栽蔬菜”是指在花盆或其他容器内种植的蔬菜,对土地需求不高,A错误;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多了观赏性,科技含量不高,B错误;“盆栽蔬菜”是指在花盆或其他容器内种植的蔬菜,供人观赏和采摘食用,不需要大规模运输产品,对交通依赖不大,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与

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相比,“直播带货”等电商销售模式通过网络销售,地理空间限制减弱,A错误;需要借助网络,科技投入增加,B错误;直接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物流仓储成本下降,C正确;借助网络传播,市场范围扩大,D错误。故选C。【点睛】“直播

带货”相比传统电商购买方式互动性更强、亲和力更强,消费者可以像在大卖场一样,跟卖家进行交流甚至讨价还价;另一方面,“直播带货”往往能做到全网最低价,它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直接实现了商品和消费者对接。下图为不同月

份(1月、7月)南、北半球盛行西风风速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图中反映北半球1月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18.造成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强度显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海陆分布C.地形起伏D.洋流状况【答案】1

7.B18.B【解析】【17题详解】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受陆地的影响,盛行西风在北半球风速较小,南半球中纬地区陆地面积小,受陆地影响较小,中纬西风在南半球风速较大,③④风速大于①②,CD错误;1月风带气压带南移,北半球中纬西风带向低

纬地区移动,图中②曲线纬度更低,B正确;①纬度较②高,说明位置偏北,A错误。故答案选B。【18题详解】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受陆地的影响,盛行西风在北半球风速较小,南半球中纬地区陆地面积小,受陆地影响较小,中纬西风在南半球风速较大,B正确;地形起伏、洋流状况都不是造成南、北半

球盛行西风强度显著差异的主要因素,CD错误;太阳辐射分布南北半球差异很小,A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在北纬40—60度之间多为陆地阻隔,海上大风受此阻力,风速相应降低,但是,冬季时,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所以从赤道北上的空气减少,所以冬季副高减弱;而西风带位于副高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由于二者的气压差而产生的。尽管副高减弱,但副极地低气压带却增强,相比较,西风带风力就大。而南纬40—60度之间陆地少,表层海水受风力的作用,也产生了一自西向东的环流,由于常年吹刮西风,这个海区里风大浪高流急。下图为某半球某日(此刻,全球处于同一天)的等昼长线分布图(单位;小时)),M

A为东西半球分界线,B、C点的纬度分别为12°、7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示时刻,A、C两地的太阳方位分别为()A.东南、东北B.东北、东南C.西南、西北D.西北、西南20.图示时刻,B、D两地的太阳高度差值为()A.45°B.59°C.

83°D.90°【答案】19.A20.C【解析】【19题详解】由材料MA为东西半球分界线可知,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0°W和160°E,由于MA靠近0度经线,推断其为20°W经线,故图示半球为南半球。此刻,全球处于同一天,即0时经线应该和180°经线重合,AC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0:4

0。又因C点是71°S昼长达24小时,是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由此判断此刻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9°S。A点昼长为12小时,可知A点位于赤道上,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以南,其日出方向为东南,之后太阳向正南方运行,正午位于正南,故10:40时太阳位于东南;太阳

直射位于C点以北,因出现极昼,0时日出正南,之后太阳向东南方向运行,6时到正东方向,之后向东北方向运行,12时位于正北,故10:40时太阳位于东北。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题详解】结合上题,

B地所在经线位于180度经线构成经线圈,因此所在经线的时间正好是中午12点,故B点的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此刻太阳直射点位于南纬19°,可得B地(南纬12°)太阳高度为83°;而D地恰好出现极昼现象,且其刚好处于子夜0点,D地此刻太阳

高度为0°,因此两地太阳高度差为83°。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日界线有0点的经线和180°经线两条。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从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为旧的一天。下图中N

点为北极点,A地此刻太阳方位位于正北且高度为16.5°,B点位于赤道此刻太阳高度角为68.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则A地12个小时后的太阳高度角约为()A.29.5°B.23.5°C.19.5°D.26.5°22.此日过后一个月内,下列判断可能发生的是()①晨昏线与经线夹角持续变

大②晨昏线与经线夹角持续变小③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先变小后变大④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先变大后变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21.D22.D【解析】【2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N点为北极点,A地位于北极点附近,此刻太阳

位于正北,表明A地此时处于午夜时,此时A地太阳高度为16.5°,表明当地此时出现极昼现象,则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图中显示,AB两点位于一个经线圈上,此时B应为正午12时,其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即赤道上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8.5°,由此计算可知,太阳直射纬度为21.5°N,

且直射点与A点处于同一个经线圈上,A点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相差73.5°,即两地在经线圈的弧度差为73.5°,由此推算出A地的纬度为85°N,则A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为63.5°,A地12个小时后进入正午,其正午太阳高度

角应约为90°-63.5°=26.5°,D正确,ABC错误;故选D。【22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日期太阳直射纬度为21.5°N,由此推算,该日期可能是6月14日或6月30日。如果是6月14日,过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远离赤道)后向南移(靠近赤道),晨昏

圈与经线的夹角先变大后变小,④正确,③错误;如果是6月30日,过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持续向南移动(靠近赤道),晨昏圈与经线的夹角持续变小,②正确,①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直射点靠近赤道时,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变小,太阳直射

点远离赤道时,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变大。太原盆地长约105km,宽达40km,下图为该盆地构造示意图。地质时期,上地幔顶面变化引起湖泊盆底变化,若下降则形成盆底1,发生湖侵;反之形成盆底2,发生湖退。湖侵—湖退影响湖

水外泄量(外泄口海拔高度不变),并引起下游河流侵蚀强度的改变。完成下面小题。23.湖退会引起该地()A.盆底下降B.外泄水量减少C.湖面扩大D.湖相沉积减弱24.湖侵—湖退会引发下游河流阶地的形成,符合这一过程的是()A.湖侵→下游

水量减少→河流侧蚀减弱→水位上升→形成阶地B.湖侵→下游水量减少→河流下切减弱→水位上升→形成阶地C.湖退→下游水量增加→河流下切加剧→水位下降→形成阶地D.湖退→下游水量增加→河流侧蚀加剧→水位下降→形成阶地【答案】23.D24.C【

解析】【23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湖退会形成盆底2,引起该地盆底上升,外泄水量增多,湖面缩小,湖相沉积减弱,ABC错误、D正确。故选D。【24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湖侵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河流侧蚀减弱,水位下降,利于形成河漫滩,A、B错

误;湖退会导致下游水量增加,河流下切加剧,水位下降,形成阶地,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阶地的形成过程(以构造阶地为例):①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②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成了

河谷两侧阶地;③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下图为亚洲地区季风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图中序号所示风向成因相同的是()A.①③⑥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⑤⑥26.关于甲、乙所

示季节叙述合理的是()A.甲图所示季节东南丘陵树木枯黄B.乙图所示季节洞庭湖补给长江C.甲图所示季节塔里木河水位较高D.乙图所示季节天山积雪分布下界上升【答案】25.C26.D【解析】【分析】【25题详

解】①为东亚的冬季风—西北季风,④为东亚的夏季风—东南季风,②为南亚的冬季风—东北季风,①②④三个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③为西北季风,是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形成,⑤为西南季风,是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

北越过赤道偏转形成,③⑤的成因同。⑥为东南信风。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26题详解】由图中信息可知,图甲亚欧大陆东部盛行西北风,为北半球冬季,图乙亚欧大陆东部盛行东南风,为北半球的夏季,东南丘

陵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会出现树木枯黄,A错误;乙图所示季节为夏季,长江水补给洞庭湖,B错误;甲图所示季节为冬季,塔里木河水位较低,C错误;乙图所示季节为夏季,天山积雪分布下界上升,D正确。所以选D。【点睛】季风环流的成因主要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性移动。墨脱公路工程于2011年竣工。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实现了公路通达。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7.关于墨脱县通公路最晚的原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交通需求不足B.资金条件不足C.

自然条件恶劣D.科技条件落后28.青藏高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其主导区位因素是()A.海拔较低,温度较高B.地形平坦,交通便捷C.临近河流,水源充足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答案】27.C28.A【解析】【分析】【27题详解】看图可知,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

公路需要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情况复杂,地质灾害多,自然条件恶劣,C正确。墨脱县因雪山阻隔而与外界沟通很少,交通特别不便,交通需求特别强烈,A错误。该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公路为国家所投资,资金不足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我

国对公路的建设和维护的技术水平已经很高,居世界前列,D错误。故选C。【28题详解】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聚落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是因为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温度较高,适合人类生存。A正确。地形平坦,交通便捷;临近

河流,水源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也是河谷地区的区位优势,但不是主导因素。BCD错误。故选A。【点睛】青藏高原的人口、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这是因为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

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所以聚落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某季节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甲、乙两地大气活动中心的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A.甲——动力原因辐

合上升B.乙——动力原因辐散上升C.甲——热力原因下沉辐散D.乙——热力原因下沉辐合30.图中洋流是阿拉斯加暖流,该洋流()A.流向为西北向东南B.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C.增强海水潜热输送D.降低附近海水盐度【答案】29.C30.C【解析】【分析】

【29题详解】从图可知,此为北极地区的视图,甲为位于亚洲的亚洲高压中心,乙为位于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判断这是北半球的冬季。甲位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冬季气温低,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地面空气密度大,形成高压中心,这是由于热力原因,垂直方向以下沉辐散气流,C正确,A错误。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一部分,

属于动力原因形成,垂直方向气流辐合上升,BD错误。故选C。【30题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斯加暖流流向为东南向西北,A错误;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B错误;洋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增强海水潜热输送,C正确;暖流流经海区,比同纬度海区水温高,蒸发强,增大了附近海水盐度,D错误

。故选C。【点睛】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盛,控制范围最广,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在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

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造就了不同的自然景观。读世界局部区域某时段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1)①地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据此判断为北半球的____(填季节)。该时段,②地的盛行风向为_

___,形成该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且该地位于板块的____边界(填板块边界类型)。该边界类型往往形成____、____等地形。(2)③、④两地都位于45°N附近,但气候却存在显著的差异。③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典型植被是____。④地常年受____

控制,降水特点是____。(3)此时,⑤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4)简述⑥、⑦两地西南风形成的共同原因,并比较分析西南风对两地降水产生的不同影响。【答案】(1)①.印度低压/亚洲低压②.夏季③.东南风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⑤.消亡⑥.岛弧、海沟、⑦.海岸山脉、褶皱山脉、高原(2

)①.温带季风气候②.温带落叶阔叶林③.盛行西风④.全年多雨(3)炎热干旱(高温少雨)(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成);⑥地盛行离岸风,来自陆地比较干燥,降水少;⑦地盛行迎岸风,来自海洋比较湿润,降

水多。【解析】【分析】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自然带、板块构造等,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读图能力、地理实践力。【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①位于印度,中心气压低,可判断为印度低压,陆地气压低,说明气温高,判断北半球为夏季,图中②盛行东亚夏季风,

风向为东南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海洋增温慢,气温低、气压高,陆地增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海洋吹向陆地,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南季风。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消亡边界,因

板块挤压往往形成海岸山脉、褶皱山脉、岛弧链和海沟。【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③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形成的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④位于亚欧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形成的是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此时是北半球为夏季,⑤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

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旱(高温少雨)。【小问4详解】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成西南季风。据图可知,⑥地受西南季风影响,盛行离岸风,来自陆地比较干燥,降水少;⑦地位于

西南季风的迎岸坡,来自海洋比较湿润的气流,受地形的抬升影响,降水多。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魔鬼城”,是典型的雅丹地貌。甘肃敦煌垄岗状雅丹地貌,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长达十几公里的垄岗和沟槽相间排列,上百组垄岗状雅丹地貌绵延几十公里,气势宏伟,犹

如大规模的舰队组合排列,被称为“西海舰队”。材料二:格库铁路是一条客货共线的电气化铁路,被誉为“大漠新丝路”,线路全长1206公里,总投资376亿元。右下图为格库铁路及周边区域略图。材料三:传统的棉花采收是人工从棉株上把棉花摘下来,

再除去棉花上的杂物,费时费力,机械化采收可以大大节省人力。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79%,近年来,新疆棉花采收的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1)垄岗的走向为_______;简述“西海舰队”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_______(2)分析格库铁路设计为客货共线的原因。(3)图示地

区棉花主要分布在_______(地貌名称)。从劳动力角度,说明新疆棉花实施机械化采收的原因。_______【答案】(1)①.西北—东南②.高山上的冰雪融水与降水曾形成水量丰沛的河流与湖泊,大量碎屑物质随着流水在河底、湖底堆积并慢慢固结;其次,当河湖因干旱而消亡,厚厚的沉

积物便会露出;接着,在长年累月的大风吹拂下,坚硬的泥岩层发生崩裂,暴露出来的沙土层被水和风带走,逐渐演变为凹槽状;最后,大风对裂隙不断进行剥蚀,沙土层慢慢形成风蚀沟谷和洼地,被留下来的坚硬的岩石则形成孤岛状的、大小

不一的长条形土墩,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2)当地人口、城镇少,市场需求量小;客货共线可降低建设成本。(3)①.冲积扇②.传统的棉花采收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新疆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机械化能解决上述问题。【解析】

【分析】本题以雅丹地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区位因素,雅丹地貌形成,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评价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雅丹地貌形成主要外力作用在于风力侵蚀,该

地貌位于甘肃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盛行风为西北-东南走向,因此,受风力侵蚀,垄岗走向与盛行风风向平行,因此垄岗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结合所学知识,该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包括:该地区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使得本地区存在湖泊和河流,大量

碎屑物质随流水在河流和湖泊底部沉积;随着河流湖泊的干涸,厚厚的沉积物裸露,在大风的吹拂之下,坚硬的泥层发生崩裂,暴露出来的沙土层被水和风带走,逐渐演变成凹槽状,随着风力侵蚀的不断加剧,该地形成风蚀沟谷和洼地,逐渐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堆和风蚀凹地,即西海舰

队。【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甘肃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口稀疏,城镇数量较少,对交通的市场需求量较小;因此,将客货共线设计可以降低成本。【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水

资源短缺,因此,本地区农业大多发育于山前冲积扇地区或绿洲地区。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稀少,劳动力短缺,而传统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机械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海螺沟冰川位于青

藏高原东缘、四川西部。2000年前后,海螺沟冰川上下断开。左图中甲地为一处山间盆地,其内积雪广布,右图为乙地景观图。(1)根据当地的大气环境,说明海螺沟冰川考察需要携带的物品。(2)从热力环流和地形角度,分析海螺沟冰川断开的原因。(3)分析甲地积雪面

积大的主要原因。【答案】(1)该地海拔较高、氧气含量较低,需携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空气较稀薄,日照较强,紫外线较强,需携带防晒霜、墨镜;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携带保暖衣物。(2)谷地地形,白天盛行谷风,较为温暖的谷风从低海拔沟谷向上爬升;冰川陡

坎地形阻挡谷风滞留,延长谷风对冰川的作用时间,使冰川消融崩解;谷地狭长,受“狭管”效应影响,谷风风力加强,加强谷风的作用;陡坎落差大,冰川易断裂。(3)暖湿气流受山地抬升,降雪量较大;海拔高,气温低,积雪消融

量较小盆地开阔,降雪积存较多。【解析】【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海螺沟冰川地貌为背景,涉及野外考查注意事项、冰川的发育过程分析、冰碛物的形成过程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螺沟冰川分布在海拔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地带,该地大气稀薄,含氧量低,因此需要携带氧气袋、抗缺氧药物;由于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太阳辐射较强,且冰面更易反射太阳辐射,因此为了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

,需要携带防晒霜、以及墨镜来保护眼睛和皮肤;由于该地冰川海拔最低点在2980m以上,且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m以上,海拔较高,夜晚气温较低,且昼夜温差大,因此需要携带保暖衣物。【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冰川断裂位

置应该在冰川陡坎所在区,冰川主要分布在谷地地形中,在白天由山谷受热气温上升,导致温暖气流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温度较高的谷风在向上爬升过程中遇到冰川陡坎的阻挡作用而发生滞留,导致该位置冰川受温暖空气影响时间变长,冰川不断消融最终发生崩解断裂;结合该位置谷地形态可知,冰川陡

坎下游山谷狭长,易形成“狭管效应”,增加谷风的影响强度;且冰川陡坎的海拔在3800-4600m之间,落差较大,冰川受重力作用显著,最终易导致冰川发生断裂。【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甲地为一处山间盆地,盆地面积开阔,降雪积存较多;且海螺沟冰川位于青藏高

原东缘,四川西部,易受我国夏季风影响,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到青藏高原地形抬升作用,降雪量较大;海螺沟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2980m以上范围,海拔相对较高,气温低,积雪不易消融。【点睛】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3136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