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课件21张

PPT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2.001 M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扬州慢》课件21张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扬州慢》课件21张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扬州慢》课件21张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扬州慢》课件21张.pptx,共(21)页,2.00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0027d12e6d9c90a980b9e8802e2bf5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⑷,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

(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扬州慢《扬州慢》乃姜夔自作调,“白石因游扬州而作,创为新调,即以词意名题,其所言即扬州之

事。”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较长。《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夜

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感慨今昔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很深的家国之恨。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自读思考:1、上片有哪个词可以

用来概括词人眼中扬州城现在的特点?2、昔日的扬州城是怎么样的呢?3、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空城•景二十四桥无声冷月寂寞红药•声――清角吹寒思考: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空城”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题扬州

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赠别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思考:面对今昔完全不同的扬州的,作者想到了什么?因

“空”而“惊”。自胡马窥江去后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

,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冷月无声”•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现在“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

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映阶碧草

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之悲。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

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下阕化用杜牧故事,处处设想,抒写黍离之悲。运用杜牧的典故,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月”、“波”是眼前景物,将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带出,今昔对比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由上片的纪行

写景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寄寓着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毁坏

的城池和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战争。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仍然留在它们心中;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句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敌人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对祖国山河破碎的痛惜之情;更有对当权者的控诉,“胡马”之所以能窥江而来,正是因为宋朝的软弱无能。那场经历战乱的树,每

一个年轮都是一块伤疤,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痛楚会越深越浓。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暮色降临,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不由人不生感慨。“渐”字表明词人伫立许久,陷入到一片悲凉之中,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而黄昏,又更加让人惆怅。“清”修饰

“角”,跟“寒”、“空”用在一起,表明了扬州的荒凉冷落。“寒”不仅表明号角声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让人内心涌起一股寒流,让人觉得心寒。“空”字与“潮打空城寂寞回”有相似之处,表现城池的萧条,呼应“废池”。而用一“都”字总括,更显得凄凉。二十四桥仍在,波

心荡,冷月无声。用杜牧诗,以原有的热闹繁华反衬现在的沉寂冷清。二十四桥仍旧,明月依然,但玉人不在,曾经的繁华已去。随着水波的荡漾,明月揉碎在荡漾的水波之中,不仅揉碎了月影,也揉碎了诗人本就破碎的心。月亮倒映在水中,不仅水寒,连月也寒。用“无声”来写“月”,仿佛月

曾经会有声,她仿佛曾经也被二十四桥繁华热闹的景象被玉人的萧声所感染,但现如今看到扬州城衰败残破的景象,她沉默了。月见证了扬州城曾经的繁华和如今的衰败,此与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日,夜深还过女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难生。红药一到春天就

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如今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观赏它。设想来年春天红药蓬勃生长出来,开出绚丽的花朵,只可惜如此美丽却不知为谁而绽放。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

感时伤乱的情怀。“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给予词人极高评价:“古今词人

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淡黄柳姜夔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片,以纾客怀。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词的“境界”时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这首《淡黄柳》则属“有我之境”,试作分析。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既是写景,更是内心凄凉感受。异乡作客衣

单不耐春寒,表面记实,其实更多地来自“清角吹寒”的心理感受。“看尽”二字既表明除柳色外无悦目之景,又是表现游子内心活动,从听觉、肤觉、视觉三层写出了异乡“岑寂”之感。同时流露出繁荣已成为过去,春光依旧,物是

人非之感。从今朝到明朝,从眼中之春到心中之秋,其惆怅情怀已然愈益深浓。并暗示这与江南似相同而又相异,深忧如此春天恐亦难久;这就使读者感到全词的情感决非“客怀”二字可以说尽,作者的感叶伤春,实际上反映出同时代人的一种普通的忧

惧,大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末日之感。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