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考点小练64.docx,共(5)页,23.50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f780bf8b83e507c2b77e289ba5c35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64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64页1.[2024·福州市高三二模]公元前4千纪末,西亚的苏美尔语、阿卡德语、阿拉米语先后成为地中海东岸地区的通用语言,3世纪左右,这些语言仅限于神庙祭司在祭祀、教学和学术研究时使用。这主要是因为(
)A.宗教信仰的转变B.军事征服的影响C.统一帝国的分裂D.新式文字的发明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前4千纪末,苏美尔语、阿卡德语、阿拉米语先后成为地中海东岸地区的通用语言,阿卡德语依赖于阿卡德王国的军事征服,后亚述帝国征服阿拉米人,阿拉米语
随之传播到两河流域,导致阿卡德语衰落,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征服西亚地区,希腊语成为官方语言,阿拉米语不再是通用语言,到3世纪左右,西亚在罗马帝国统治下,这些语言仅限于神庙祭司在祭祀、教学和学术研究时使用,B项正确;罗马信仰基督教,没有发生转变,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与本题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式文字的出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2024·台州市高三一模]“野兽的狩猎者”是古代两河流域一种常见的壁画主题,它展现了作为英雄的统治者成功地制服了两个野兽(通常是狮子)。在古埃及的贵族坟墓以及其
他用品上,这一主题的壁画被多次复制使用。这反映出()A.生产力水平影响文明走向B.古代文明的交流借鉴C.两河流域文明早于古埃及D.世界文明的多元一体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野兽的狩猎者”主题壁画原是两河流域的发明,后来在埃及贵族
坟墓及用品上多次发现这一主题壁画,说明古埃及文明吸收借鉴了两河流域文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力水平,排除A项;仅从材料不能得出两者谁早谁晚,排除C项;材料反映古代文明的交流借鉴,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无法得出多元一体,排除D项。故选B项。3.[2024·安庆市高三一模]据考古
发掘,《汉谟拉比法典》抄本的出土地点,从北方的亚述城市阿淑尔、尼尼微,到南部巴比伦尼亚的西帕尔、拉尔撒、巴比伦,甚至埃兰的苏萨,都有法典抄本出土。这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A.推动古巴比伦王国扩张B.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C.影响后世两河流域国
家D.是亚述帝国的法律标准答案:C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抄本出土地点广泛,如亚述帝国、巴比伦南部等地,这说明这一法典在当时的两河流域地区广泛传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两河流域国家,C项正确;法典本身不
能推动巴比伦扩张,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法典的地位,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巴比伦王国的法典,虽然在亚述有抄本,但是不能认定亚述帝国的法律标准就是《汉谟拉比法典》,排除D项。故选C项。4.[2024·厦门市高三一模]古希腊的辩论之风很盛,苏格拉底与梅勒图斯
有雅典法庭之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通过舌辩逸事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雄辩与诡辩、逻辑与反逻辑的起点。这反映了()A.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B.辩论成为民主政治的必备素养C.哲学赋予人们逻辑思辨智慧D.不同学派的学术交流较为活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古希
腊的辩论之风很盛,苏格拉底与梅勒图斯有雅典法庭之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通过舌辩逸事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雄辩与诡辩、逻辑与反逻辑的起点”可知,古希腊的辩论之风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A项正确;辩论不是民主政
治的必备素养,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哲学赋予人们逻辑思辨智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不同学派的学术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5.[2024·淄博市高三一模]1884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在《荷马史诗》所说的“大城墙的梯林斯”遗址发现
了一座坚固雄伟的宫殿残迹,它的正厅、门廊、庭院和整个轮廓与《荷马史诗》描述的奥德修斯等人的王宫非常相似。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文献资料的真伪必须经过考古证实B.《荷马史诗》的内容全部真实可信C.考古发
掘可以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D.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实的唯一途径答案:C解析:据材料“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在《荷马史诗》所说的‘大城墙的梯林斯’遗址发现了一座坚固雄伟的宫殿残迹,它的正厅、门廊、庭院和整个轮廓与《荷马史诗》描述的奥德修斯等人的王宫非常相似
”及所学知识可知,德国考古学家的考古发现与《荷马史诗》的文献记载形成了一种印证,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文献史料的真伪也可以通过不同文献史料之间的对比进行印证,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荷马史诗》的一个记载,不能说明其记载全部可信,排除B项;文献史料也
是了解史实的途径,考古发现并非唯一途径,排除D项。故选C项。6.[2024·赤峰市高三一模]《十二铜表法》中规定,任何人未经审判,不得处以死刑。《民法大全》中亦记载了“在罪行的审理中不应该对缺席者进行判处”“基于嫌疑,也不得判处,因为与其让无辜者被判处还不如让犯罪的行为不
受处罚”等内容。上述内容表明罗马法()A.已经形成完整体系B.注重维护个人权益C.强调司法程序公正D.有效缓和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据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十二铜表法》和《民法大全》都强调了在审理罪行时,不能未经审判就处以死
刑,不能基于嫌疑就判处,也不能让无辜者被判处,表明罗马法对审判过程及证据的重视,体现了司法审判程序的公正,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罗马法维护个人的权益,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7.[2024·淄博市高三一模]
从9至11世纪,西欧文化人并不热衷于在学理上和精神上理解古典文化,他们最强烈的自觉意识是进一步改造古典文化,把它变成封建教会进行宗教活动和封建国王治理国家的工具。上述信息折射出当时西欧()A.教会垄断文化教育B.宗教伦理具有教化功能C.注重传承古典文化
D.文化教育沦为神学附庸答案:D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9至11世纪,西欧文化人进一步改造古典文化,把它变成封建教会进行宗教活动和封建国王治理国家的工具,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文化教育主要为神学与封建王权服务,沦为神学附庸,D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西欧文化人改造古典
文化的目的,无法判断教会垄断文化教育,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古典文化,而非宗教伦理,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改造而非传承,排除C项。故选D项。8.[2024·德州市高三一模]印度建立过霸业的摩揭陀王国其
三个王朝(约公元前544~前324年)中的离车王朝和难陀王朝的建立者均出身卑微,难陀王朝的建立者摩诃波德摩·难陀甚至是首陀罗种姓。由此推知()A.印度君主出身低微B.最高统治者支持婆罗门教C.印度政权更迭频繁D.佛教受到了新兴王族青睐答案:D解析:材料中反映提及
的君主等级都比较低,说明政权传承并没有按照婆罗门教严格的等级执行,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由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佛教提倡众生平等,更符合低等级出身的君主需要,新兴王族更青睐佛教,D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时间是约公元前544~前324年,印度君主出身低微说法以偏概全,排
除A项;婆罗门教提倡严格的等级制,掌握行政权的等级是刹帝利,材料中提及的君主等级都比较低,根据婆罗门教规定无法成为统治者,因此不能得出最高统治者支持婆罗门教,排除B项;材料反映君主等级都比较低,从材料无法得出印度政权更迭频繁,排除C项。故选D项。9.[2024·佛山市高三一模]9世纪
开始,日本形成的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17世纪开始兴起的浮世绘则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B.文明开化的社
会变迁C.唐朝文化的深远影响D.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答案:D解析:由于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因此出现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浮世绘,满足了市民阶层文化需求,D项正确;材料信息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无关,排除A项;文明开化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生活习俗,
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唐朝文化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