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3)页,488.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f6ac98801fa5c4db45e84bab1bce3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化学期末测试卷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40分]、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共60分]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
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生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
答一律无效。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Si-28Cu-64Zn-65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做法符合“绿色梦想,低碳行动”这一主题的是①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②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③在含硫的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④利用苯、甲苯等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⑤利用可降解的“玉米塑料”生产一次性饭盒。A.①③⑤B
.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会破坏地下水结构引起一系列对环境不利的现象;利用苯、甲苯等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时,苯、甲苯的沸点较低,易挥发且有毒;其他均符合绿色化学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2.下列化
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18个中子的氯原子:1735Cl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C.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D.S2-的结构示意图:【答案】D【解析】【详解】A.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的氯原子,则质量数为17+18=
35,所以氯原子为3517Cl,故A错误;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B错误;C.为甲烷的比例模型,而不是球棍模型,故C错误;D.硫离子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所以S2-的结构示意图:,故D正确;答案为D。3.下列各物
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A.葡萄糖B.纤维素C.油脂D.蛋白质【答案】A【解析】【详解】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故A正确;B.纤维素是多糖,是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能发生水解反应产生葡萄糖,故C错误;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
应产生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错误。D.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产生氨基酸,故D错误;答案选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位素B.乙烷与乙烯互为同分异构体C.16O与18O互为同位素D.H2O、D2O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C【解析】【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为碳
元素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乙烷属于饱和烃,分子式为C2H6,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分子式为C2H4,它们分子式不同,不符合同分异构体的要求,故B错误;C.16O与18O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故C正确;D.同种元
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H2O、D2O均为化合物,故D错误;答案为C。5.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这种试剂是A.KOH溶液B.Cu(OH)2悬浊液C.FeCl3溶液D.NaHCO3溶液【答
案】B【解析】【分析】乙酸能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中和反应而使氢氧化铜悬浊液变澄清,醛基能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氧化反应而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和氢氧化铜悬浊液不反应,据此回答。【详解】A.KOH溶液与乙酸发生中和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与葡萄糖、淀
粉不反应,故A错误;B.乙酸溶解氢氧化铜,葡萄糖是还原性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会产生砖红色沉淀,淀粉不是还原性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三种溶液现象各不相同,能鉴别,故B正确;C.FeCl3溶液
与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均不反应,无现象,故C错误;D.NaHCO3溶液与乙酸反应生成气体,但与葡萄糖和淀粉不反应,故D错误;答案为B6.元素X的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A.第4周期ⅡA族B.第4周期ⅦA族C.第2周期ⅣB族D.第2周期Ⅳ
A族【答案】D【解析】【分析】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由此分析解答。【详解】因为元素X的原子有2个电子层,所以第二周期,最外层有4个电子,所以是第ⅣA族,即第2周期ⅣA族,故选D。答
案为D。7.能证明SO2有漂白性的是A.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后,紫色消失B.品红溶液中通入SO2后,红色消失C.显红色的酚酞溶液通入SO2后,红色消失D.溴水中通入SO2气体后,橙色消失【答案】B【解析】【分析】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容易被高锰酸钾氧化;B.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体现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二氧化硫不能使指示剂褪色,碱能使酚酞变红色;D.溴水能和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详解】A.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发生的反应为:5SO2+2KMnO4+2H2O═K2SO4
+2MnSO4+2H2SO4,因为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故A错误;B.SO2与品红(色素)结合生成无色物质,属于SO2的漂白性,故B正确;C.二氧化硫不能使指示剂褪色,酚酞显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着碱性的物质,而二氧化硫溶于水后显酸性,可将碱性物质中和,而
使酚酞褪色,故C错误;D.溴水中通入SO2后会发生反应:Br2+SO2+2H2O═2HBr+H2SO4,是Br2被还原成Br-而褪色,故D错误;答案选B。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苯在常温常压下为易燃气体B.乙烯可发生加聚反应C.乙醇和乙酸分子中都含有C=O键D
.分子式为C4H10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答案】B【解析】【详解】A.苯在常温常压下是易燃液体,故A错误;B.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有机物能发生加聚反应,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发生加聚反应,故B正确;C.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所以乙醇不含碳氧双键,故C错误
;D.分子式为C4H10的物质可能是正丁烷、异丁烷,所以分子式为C4H10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故D错误;答案选B。9.干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CO2气体,CO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与金属镁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这两个变化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作用力分别是()
A.化学键,化学键B.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C.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D.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答案】C【解析】【详解】CO2是分子晶体,干冰形成CO2气体,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CO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与金属镁反应生成氧化镁和
碳,破坏了二氧化碳分子内碳和氧原子间的作用力,即化学键,答案选C。10.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C.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原子一定在IIA族D.可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
料【答案】A【解析】【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解答;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加C.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可能为He或某些过渡金属元素;D.在金属与非金属性交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详解】A.电子层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横行,自左而右按核电荷数递增顺序
排列,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增多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故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故A正确;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B错误;C.原子最
外层有两个电子,可能为He或某些过渡金属元素,不一定为第IIA元素的原子,故C错误;D.在金属与非金属性交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故D错误;答案为A。11.某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
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可能是乙醇燃烧反应B.该反应可能是碳酸钙分解反应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D.需加热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据此
解答。【详解】A.乙醇燃烧是放热反应,不符合图象中能量关系,故A错误;B.碳酸钙分解是一个吸热反应,符合图中能量关系,故B正确;C.该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是吸热反应,所以其逆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反应的热效应与反
应的条件无关,例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是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故D错误;答案为B。12.已知某化学实验的结果如下表:实验序号反应物在相同温度下测得的反应速率v/mol·(L·min)-1大小相同的金属片酸溶液1镁条1.0mol·L-1硫酸v12锌片1
.0mol·L-1硫酸v23锌片0.1mol·L-1硫酸v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v2>v3>v1B.v3>v2>v1C.v1>v3>v2D.v1>v2>v3【答案】D【解析】【分析】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相同条件下,金属的活泼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就越快;相同条件下,反
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据此分析。【详解】比较实验1、2,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由于活泼性:Mg>Zn,故反应速率:v1>v2;比较实验2、3,锌的状态相同,实验2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实验3中硫酸的物质
的量浓度,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反应速率:v2>v3;综上分析可知,v1>v2>v3;答案为D。13.如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关于锌铜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负极发生的反应是:2H++2e—=H2↑B.溶液
中SO42-向铜片的方向移动C.该装置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若生成0.2molH2,则有6.5克锌被还原【答案】C【解析】【详解】A、负极是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故A错误;B、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溶液中SO42-向锌电极方向移
动,故B错误;C.该装置是原电池,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D.正极发生的反应是:2H++2e—=H2↑,若生成0.2molH2,转移0.4mol电子,根据电极反应为Zn-2e-=Zn2+,则有0.2mol锌氧化溶解,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
查了原电池原理的分析应用。掌握和理解电极反应电极名称,电子流向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4.观察分析,符合图中变化的化学反应为A.A2+3B22AB3B.2AB2+B22AB3C.2A2B+5B2=4AB3D.2AB2
+B2=2AB3【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中分子的种类,反应前B2分子个数是3,反应后是1,说明消耗2个B2分子;反应前AB2分子个数是6,反应后为2,消耗4个AB2分子,同时生成AB3分子4个,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物未全部转化
为生成物,应为可逆反应,B2、AB2、AB3分子的个数比是2:4:4=1:2:2,所以该反应可表示为2AB2+B22AB3,答案选B。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
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1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醋酸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H++OH-=H2OB.铁与稀HNO3反应:F
e+2H+=Fe2++H2↑C.氢氧化铜溶于硝酸:2H++Cu(OH)2=Cu2++2H2OD.铜与浓HNO3反应:Cu+4H++2NO3-=Cu2++2H2O+2NO2↑【答案】CD【解析】【详解】A.向醋酸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醋酸为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保留分子式,不能用H
++OH-=H2O表示,故A错误;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无氢气生成,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3Fe+8H++2NO3-=3Fe2++2NO↑+4H2O,少量的铁与硝酸反应Fe+4H++NO3-=Fe3++NO↑+2H2O,故B错误;C.氢氧化铜溶于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C
u(OH)2=Cu2++2H2O,故C正确;D.铜和浓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Cu+4H++2NO3-=Cu2++2NO2↑+2H2O,故D正确;答案为CD。【点睛】本题最易错选的是B选项,忽视了HNO3的强氧化性,金
属与它反应不产生H2。1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32g氧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6NAB.用石墨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时,若阴极增重64g,则阳极能产生NA个氯气分子C.常温常压下,22.4L甲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D.一定条件下,1
NAN2分子与3NAH2分子反应可生成2NANH3分子【答案】AB【解析】【详解】A.32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电子数目为16NA,故A正确;B.用石墨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时,若阴极增重64g,则为铜的质量,64g铜的物质的量为1mol,阴极得到1mol铜,需要得到2mol电子,
阳极失去2mol电子,即生成1mol氯气,阳极能产生NA个氯气分子,故B正确;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则22.4L甲烷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C错误;D.一定条件下,氮气和氢气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
,所以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则1NAN2分子与3NAH2分子反应不能生成2NANH3分子,故D错误;答案选AB。17.下列实验现象中,由于发生取代反应而引起的是A.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B.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后
,瓶壁上有油状液滴附着C.苯滴加到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D.将灼热的铜丝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A.乙烯含有碳碳不饱和双键,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甲烷中
H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其中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余三种为液体,反应为取代反应,故B正确;C.苯滴加到溴水中,溴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苯萃取溴水中的溴使水层接近无色,故C错误;D.乙
醇和氧气在铜存在下加热生成乙醛,属于氧化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B。18.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装置①制取氨气B.装置②用于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C.装置③用于排水集气法收集NOD.装置
④用于分离乙酸与乙醇【答案】BC【解析】【详解】A.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温度较低时又重新生成氯化铵,不能只用氯化铵制备氨气,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氨气,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
H)2=CaCl2+2H2O+2NH3↑,故A错误;B.氨气易溶于水,可使烧瓶内压强减小,从而导致气球鼓起,可用来证明氨气的水溶性,故B正确;C.NO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故C正确;D.乙酸与乙醇互溶,不能利用图
中分液法分离,应选蒸馏法,故D错误;答案选BC。19.已知M、W、X、Y、Z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W、Z同族,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元素X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稳定性:W>
ZB.X元素只能形成一种氧化物C.室温下,可用Y容器盛装稀硝酸D.Y最高价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答案】A【解析】【详解】M、W、X、Y、Z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电子层数的3倍,则M第二周期元素,且是O元素,W的原子序数大于M,W、Z同族,且是短周期主族元素,所以W是F元素,则Z是Cl元素,X的原子序数大于W,且是主族元素,元素X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所以X是Na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Al元素。A.W、Z同族
,从上往下,非金属性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W>Z,故A正确;B.X为钠元素,可形成Na2O和Na2O2,故B错误;C.Y为铝元素,常温下,铝和浓硝酸能发生钝化现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铝,故不发生钝化现象,所以不可用
Al的容器盛装稀硝酸,故C错误;D.Y为铝元素,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为Al2O3,是两性氧化物,故D错误;答案为A。20.将64g铜放入300mL某浓度硝酸中,当铜反应完全时,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NO、NO2混合气体22.4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
酸在反应中只表现为强氧化性B.参加反应硝酸的物质的量为3molC.在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3NAD.原硝酸的浓度一定为10mol/L【答案】B【解析】【分析】发生的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
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A.根据方程式判断硝酸的作用;B.根据N原子守恒计算;C.反应中Cu全部消耗,Cu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据此计算;D.没有说明硝酸是否完全反应,不能计算溶液中硝酸的总物质的量。【详解】发生的反应:Cu+
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A.反应中硝酸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硝酸作氧化剂,反应生成盐,硝酸起到酸的作用,故A错误;B.64gCu的物质的量为646
4/ggmol=1mol,则硝酸铜为1mol,其中的硝酸根离子为2mol,NO和N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2.422.4/LLmol=1mol,所以参加反应硝酸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B正确;C.反应中Cu全部消耗,Cu的化合价从0价升
高到+2价,1molCu转移2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故C错误;D.没有说明硝酸是否完全反应,不能计算溶液中硝酸的总物质的量,所以原硝酸的浓度无法计算,故D错误;答案为B。非选择题(共60分)21.Ⅰ.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试回答
:(1)当y=8时,该粒子可能是_____、_____(分别写出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2)当x-y=10时,该粒子为_______(选填“原子”或“阳离子”、“阴离子”)。(3)请写出工业上制取y=7元素对
应单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Ⅱ.现有①BaCl2晶体②金刚石③碘片④干冰⑤二氧化硅⑥氢氧化钾⑦钠七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回答(填序号):(1)属于只含离子键的离子晶体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
同)。(2)属于分子晶体的单质是__________。(3)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答案】(1).K+或Ca2+、(2).Cl-或S2-或P3-(3).原子(4).2NaCl+2H2O2NaOH+Cl2↑+H2↑(5).①(6).③(7).
⑤【解析】【分析】Ⅰ.(1)y=8时,微粒的电子层结构与稀有气体Ar相同,可能是阴离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者是A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结构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解答;(2)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分析电子数和质子数的关系确定
粒子的种类;(3)y=7元素对应单质为Cl2,依据工业上制备氯气可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写出化学方程式。Ⅱ.①BaCl2属离子晶体,只含离子键;②金刚石属原子晶体,只含共价键;③碘片属分子晶体,只含共价键,分子间靠范德华力结合;④干冰属分子晶体,只含共价键,分子间靠范德华力结合;⑤二氧化硅属原子晶
体,只含共价键;⑥KOH属离子晶体,含离子键、共价键;⑦钠属金属晶体,含金属键,以此解答。【详解】Ⅰ.(1)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结构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遵循“阴上阳下“的规律,核外电子数有18个的
微粒阳离子有:K+或Ca2+,阴离子有:Cl-或S2-或P3-;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K+或Ca2+;Cl-或S2-或P3-;(2)根据结构示意图可以知道,该微粒核内质子数为:x,核外电子数为:10+y,因为x-y=10,所以质子
数等于电子数,微粒是呈电中性的原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原子;(3)y=7元素对应单质为Cl2,依据工业上制备氯气可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H2↑,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NaCl+2H2O2NaOH+Cl2↑+H2↑;Ⅱ.(1)根据以上分析知,属于离子晶体的是①⑥;只有离子键的物质是①,故答案为①;(2)属于分子晶体的是③④,属于分子晶体的单质是③
,故答案为③;(3)属于原子晶体的是②⑤,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⑤,故答案为⑤。2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族周期ⅠA01①ⅡAⅢAⅣAⅤAⅥAⅦA2②③④3⑤⑥⑦⑧(
1)③、④、⑤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回答)。(2)②、③、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用化学式...回答)(3)由①、④、⑤三种元素形
成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4)⑥的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5)⑦的氢化物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已知室温下1g氢化物自燃放出45.0kJ的热量(产物水为液态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6)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A、B、C、D、E、F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A是常见的气态氢化物,B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无味气体,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7,D为红棕色气体(部分反应中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反应条件未列出)①A的结构式为_____
__。②A和B反应生成C和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答案】(1).r(Na)>r(N)>r(O)(2).HNO3>H2CO3>H2SiO3(3).(4).2Al+2OH-+2H2O=2AlO2-+3H2↑(5).SiH4(g)+2O2(g
)=SiO2(s)+2H2O(l)△H=-1440kJ/mol(6).(7).4NH3+5O2催化剂4NO+6H2O(8).3Cu+8H++2NO3-=3Cu2++2NO↑+4H2O【解析】【详解】根据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元素的种类,①为
H元素,②为C元素,③为N元素,④为O元素,⑤为Na元素,⑥为Al元素,⑦为Si元素,⑧为Cl元素。(1)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所以钠大于氮和氧,氮和氧处于同周期,从左至右,半径减小,则r(N)>r(O),故③、④、⑤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Na)>r(N)>r(O);答案为r(Na)
>r(N)>r(O)。(2)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②、③、⑦,非金属性:N>C>Si,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H2CO3>H2SiO3;答案为HNO3>H2CO3>H2SiO3。(3)由①、
④、⑤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是NaOH,则它的电子式为;答案为。(4)⑥的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5)1gSiH4自燃放出热量45.0kJ,则1moS
iH4即32gSiH4自燃放出热量为45.0kJ×32=1440.0kJ,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2O2(g)=SiO2(s)+2H2O(l)△H=-1440.0kJ/mol;答案为SiH4(g)+2O2(g)=SiO2(s)+2H2O(l)△H=-1440.
0kJ/mol。(6)B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无味气体,则B是O2,D是红棕色气体,则D是NO2,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7,D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6,则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3,则E为HNO3,A是常见气态氢化物,且能和氧气反应,所以根据图中的转
化课判断,A是NH3,则C就是NO,F是水.NO和氧气反应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硝酸,硝酸和铜反应又生成NO;①A的结构式为:;答案为。②A和B反应生成C和F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
++2NO3-=3Cu2++2NO↑+4H2O;答案为4NH3+5O2催化剂4NO+6H2O,3Cu+8H++2NO3-=3Cu2++2NO↑+4H2O。23.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降低碳的排放,实施低碳经济是
今后经济生活主流。(1)下列措施不利于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___。A.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保护植被B.加大对煤和石油的开采,并鼓励使用石油液化气C.大力发展风能、水力、潮汐能发电和核电,大力推行太阳能的综合开发D.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使
用空调时夏季温度不宜设置过低,冬天不宜过高E.倡导出行时多步行和骑自行车,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2)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研究,如将CO2和H2以1∶4比例混合通入反应器,在适当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种重要能源。请完成以下化学
方程式:CO2+4H2===一定条件______+2H2O。(3)CO2合成生产燃料甲醇(CH3OH)是碳减排的新方向。现进行如下实验:某温度下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2和6molH2,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
O(g)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化学反应限度的标志是____(填字母)。A.C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B.容器中H2浓度与CO2浓度之比为3:1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D.CO2的生成速率与CH3OH的生成
速率相等现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mol/(L·min)。(4)以KOH为电解质的甲醇燃料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通入甲醇的电极为燃料电池的__
_极,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答案】(1).B(2).CH4(3).AD(4).0.375(5).负(6).O2+2H2O+4e-=4OH-【解析】【分析】(1)A.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保护植被,能增强光合作用,大量消耗二氧化碳;B.加大对
煤和石油的开采,并鼓励使用石油液化气,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C.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使用空调时夏季温度不宜设置过低,冬天不宜过高,节约用电、用气,可以节能减排;D.倡导出行时多步行和骑自行车,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可以减少废气的排放和节约能源
;E.倡导出行时多步行和骑自行车,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减少石油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废气的排放和节约能源。(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含的原子的种类和数
目相同.由此可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3)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根据v=ct计算v(CO2),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计算v(H2);(4)燃料电池中燃料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碱溶液中生成碳酸钾,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详解】(1)A.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保护植被,能增强光合作用,大量消耗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加大对煤和石油的开采,并鼓励使用石油液化气,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故B正确;C.积极推进核能、风能、潮汐能建设,大力推行太阳能的综合开发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使用
空调时夏季温度不宜设置过低,冬天不宜过高,能减少电的使用,减少煤和石油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E.倡导出行时多步行和骑自行车,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减少石油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废气的
排放和节约能源,不符合题意,故E错误;答案为B。(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可以知道: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和种类应该相等,分析题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知道,反应前出现了2个O,1个C,8个H,反应后出现了2个O,4个H,所以在X中含有4个H和1个C,即X为CH4;答案为CH4。(3
)A.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C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说明到达平衡,故A正确;B.开始投料比,6molH2和2molCO2,方程式系数比3:1,则容器中H2浓度与CO2浓度之比始终为3:1,所以不能证明达平衡状态,故B错误;C.容器的体积不变,
反应前后都为气体,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C错误;D.CO2生成速率表示逆反应速率,与CH3OH生成速率表示正反应速率,两者相等,说明到达平衡,故D正确;由图可知,12min到达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量为2mol/L-0.5mol/L=1.5mol/L,所以v
(CO2)=1.5mol/L12min=0.125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H2)=3v(CO2)=3×0.125mol/(L•min)=0.375mol/(L•min);答案为AD;0.375。(4)甲
醇-空气燃料电池中燃料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碱溶液中生成碳酸盐,则通入甲醇的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答案为负;O2+2H2O+4e-=4OH-。
24.图1为有机物A的比例模型,A能发生如图2的反应,其中有机物D能使石蕊试剂变红。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机物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2)B、D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____、___,①、②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3)下列关于A、B、C、
D、E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a.A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b.某些饮料中常含有B,D是常见的调味品c.E是油脂,有特殊的香味d.A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4)在实验室中获得的E往往含有B、D,为提纯E,加入的试剂以及分离操作方法是____、___。【答案】(1).CH
3CH2OH或C2H5OH(2).CH3COOH+CH3CH2OH浓硫酸CH3COOCH2CH3+H2O(3).羟基(4).羧基(5).加成(6).氧化(7).C(8).饱和Na2CO3溶液(9).分液【解析】【详解】由有机物比例模型可知,A为乙烯,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
成反应生成乙醇,则B为乙醇,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则C为乙醛,乙醛被氧化为乙酸,则D为乙酸,能使石蕊试剂变红,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故E为乙酸乙酯;(1)由上述分析可知,有机物B为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
C2H5OH;反应③为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故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浓硫酸CH3COOCH2CH3+H2O;答案为CH3CH2OH或C2H5OH;CH3COOH+CH3CH2OH浓硫酸CH3COOCH2CH3+H2O。(2)B为乙醇,D为乙酸
,含有的官能团分别为:羟基、羧基;反应①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则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反应②是乙醛被氧化为乙酸,则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答案为羟基、羧基;加成、氧化。(3)a.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所以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a正确
;b.某些饮料中常含有酒精,乙酸是常用调味品,故b正确;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所以乙酸乙酯不是油脂,故c错误;d.乙烯分子为平面形结构,分子中共6个原子共平面,故d正确;答案选c。(4)乙酸乙酯在饱
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而且碳酸钠能够中和乙酸、溶解乙醇,所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混合液会分层,可以通过分液操作分离乙酸乙酯;答案为饱和Na2CO3溶液,分液。25.工业生产硝酸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NOx(假设仅为NO和NO2的混合物),影响生态环境。Ⅰ.
氮氧化物NOx对环境主要影响有两点____、____。Ⅱ.工业上可用氨催化吸收法处理NOx,反应原理为:NH3+NOx⎯⎯⎯→催化剂N2+H2O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该处理过程的实验装置如下:(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装置C的
作用有两个:一个作用是通过气泡产生的速率来控制反应物的比例,另一个作用是______。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3)反应6NO2+8NH3催化剂加热7N2+12H2O可用于处理NO2。当转移3.6mol电子时,消耗N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Ⅲ.工业上也常用Na
OH溶液吸收法处理NOx:NO+NO2+2NaOH=2NaNO2+H2O(I)2NO2+2NaOH=NaNO2+NaNO3+H2O(II)(1)当NOx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时,转化为盐。x的值可能是_____(填字母)。A.1.
0B.1.3C.1.5D.2.0(2)2240mL(标准状况)NO和NO2的混合气体溶于200mL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并无气体放出,则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Ⅳ.除能防止有毒气体的污染外,NaOH溶液吸收法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其缺点是_____。【答
案】(1).酸雨(2).光化学烟雾(3).2NH4Cl+Ca(OH)2===CaCl2+2NH3↑+2H2O(4).混合气体(5).尾气吸收(6).0.9(7).CD(8).0.5mol/L(9).得到化工产品;操作
简单(10).若NO过量,则不能被全部吸收【解析】【分析】Ⅰ.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氮氧化物NOx可形成硝酸型酸雨;光化学污染是氮的氧化物和有机烃类在光作用下的一系列复杂变化,光化学污染与氮的氧化物有关;Ⅱ.A装置:制取氨气,B装置:制取一氧化氮,C
装置:一个作用是通过气泡产生的速率来控制反应物的比例,另一个作用使氨气和一氧化氮混合均匀,c中挥发的氨气含有水蒸气,进入E加热前应进行干燥,D装置:干燥混合气体,E装置:NH3+NOx⎯⎯⎯→催化剂N2+H2O,F装置:用浓硫酸吸收尾气氨气;(1
)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氨气;(2)混合气体通过浓氨水能进行气体均匀混合,同时通过逸出气泡数量监测反应的速率;F装置:用浓硫酸吸收尾气氨气;(3)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NH3→N2氮元素化合价由-3
价升高为0价,每转移24mol电子消耗NO2的物质的量为6mol,据此计算转移3.6mol电子时,消耗NO2的物质的量;Ⅲ.(1)根据反应: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混合气体通入N
aOH溶液被完全吸收时,应满足n(NO2)≥n(NO)即可;(2)反应产物NaNO2、NaNO3,根据Na和N原子守恒,n(NaOH)=3224010L22.4L/mol−=0.1mol,带入c=nV计算浓度;Ⅳ.氮氧化物有毒,对环境有污染,与氨催化吸收法比较,操作简便
,产物为盐,可回收作氮肥,缺点是消耗碱,不经济,且若NO过量,则不能被全部吸收。【详解】Ⅰ.氮氧化物NOx可形成硝酸型酸雨,光化学烟雾是城市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x)在阳光紫外线
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链式大气化学反应生成以臭氧(O3)为代表的刺激性二次污染物,氮氧化物NOx,可形成光化学烟雾;答案为:酸雨;光化学烟雾;Ⅱ.(1)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氨气,所以装置A的反应是:2NH4Cl+Ca(OH)2===CaCl2+2NH3↑+2
H2O;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装置C:一个作用是通过气泡产生的速率来控制反应物的比例,另一个作用使氨气和一氧化氮混合均匀;装置F作用:用浓硫酸吸收尾气氨气;答案为使氨气和一氧化氮混合均匀;吸收尾气。(3)由方
程式可知,反应中NH3→N2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0价,每转移24mol电子消耗NO2的物质的量为6mol,转移3.6mol电子时,消耗NO2的物质的量为3.6mol24mol×6mol=0.9mol;答案为0.9。Ⅲ.(1)由方程式可知混合气体
通入NaOH溶液被完全吸收时,应满足n(NO2)≥n(NO),即x≥1.5,所以CD符合;答案为CD;(2)反应产物NaNO2、NaNO3,根据Na和N原子守恒,n(NaOH)=3224010L22.4L/mol
−=0.1mol,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0.10.2molL=0.5mol/L;故答案为0.5mol/L;Ⅳ.氮氧化物有毒,对环境有污染,用氢氧化钠吸收氮氧化物能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物质,防止有毒气体的污染,操作简便,同时产物为盐,可回收作氮肥;缺点是消耗强碱
,生成盐,不经济,且若NO过量,则不能被全部吸收;答案为操作简便,产物为盐,可回收作氮肥;不经济,且若NO过量,则不能被全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