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70.874 KB
  • 2024-10-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精准解析】.docx,共(12)页,70.87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f045fa6c3f6f36cc06a1e18e002727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西安中学高202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

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清政府的自救表现B.都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C.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D.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在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不属于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故A选项错误

;南通大生纱厂属于轻工业,故B选项错误;安庆内军械所与南通大生纱厂都属于近代工业,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故C选项正确;安庆内军械所属于洋务派企业,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洋务派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

业的联系和区别,从两者都采用机器生产的角度看,它们都属于近代工业,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1899年,在清政府拒绝其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后,意大利向清政府下达最后通牒并派遣军舰来华威胁。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最后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

。这反映了当时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答案】D【解析】根据“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结合所学,甲午战后,北洋舰队全军

覆没,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重建,说明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D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9世纪末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国际地位得到提高”错误;排除B;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

信息是“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联系所学知识,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1899年重新出现北洋水师,说明中国近代化进程没有中断。3.清末民初,新名词大量传入,如“团体、革命

、主义、阶级、公司、化学、公园、冰期、年代、手表、火车”等。据统计,仅从日本传来被中国人认同的外来词,就有849个之多,这还不包括从西方直接翻译的外来词。这些新名词遍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新名词的大量传入A.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反映B.破坏了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适应了对外

交往的需要D.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进行【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民初,新名词大量传入中国,体现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特征,故A正确;新名词大量传入不一定会破坏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故B错误;新名词大量传入与对外

交往的需要没有直接关系,故C错误;白话文运动属于新文化运动内容,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4.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预示着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从“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B.实现了社会转型的目标C.促成了社会性质

的转变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向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发展。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

进步的闸门,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实现社会的转型,排除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C;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排除D。5.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学观点是时期孔子遭遇西

汉武帝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末年(李贽)反对“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晚晴时期(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民国时期(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时“打倒孔家店”改革开放以来“孔子热”(海外众多孔子学院的建立)A.“历史就是一

家之言”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D.“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中所列举的孔子在不同时期的“遭遇”,结合所学可知这种不同和每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或经济发展有着密

切关系,体现了思想文化的时代特色,B项正确;材料中的西汉至今对孔子态度不一,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对孔子的态度有着历史和时代烙印,不是随意而为,C项错误;孔子在不同时期的“遭遇”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发

展的时代特点,不是单纯的思想发展轨迹,D项不符合题意。6.有史家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第二

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花了20年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促使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向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想的涌现B.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开始实施C.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D.袁世凯独裁和民族工业进一步发

展【答案】D【解析】【详解】洋务运动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突破的表现,实业救国推动的是第一次思想解放向第二次思想解放的转变,故排除A项;清末“新政”是第二次思想解放对“道器”观念突破的表现,故排除B项;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都是第二次思想解放对

“道器”观念突破的表现,故排除C项;袁世凯独裁说明制度上的变革也无法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加之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的出现,符合题意主旨,故选D项。【点睛】近代中国思

想解放主要经历了器物、制度和思想三个阶段,洋务运动属于第一个阶段,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的主要表现是新文化运动。7.《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

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A.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B.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C.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D.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康有为借助传统儒学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故A项不是其共同点;实业救国是中

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的途径,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以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的蓝本只有孙中山等人,故C项错误;无论是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制还是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故D项正确。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学习西方的历程·维

新思想、民主共和【名师点睛】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出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8.1930年,中共中央在回应共产国际的指示时说:“党的任务,决不是准备夺取部分的政权。如果认为现在还是准备夺取部分政权,无疑是对革命形势估量不足的右倾观念。”这一回应表明A.中共夺取全国政权的时机成熟B.中共找到符

合中国国情的道路C.共产国际反对中共进行城市革命D.中共出现自主革命的倾向【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回应共产国际的指示”“绝不是准备夺取部分的政权”“如果认为现在还是准备夺取部分政权,无疑是……右倾观念”可知,中共此时不再完全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

”办事,开始考虑中国的“革命形势”,说明中共出现自主革命的倾向。故答案为D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夺取全国政权的时机成熟的表述是对材料的描述,没有揭示材料的本质,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的

革命道路,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共产国际苏联走的就是城市中心论的革命,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

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9.20世纪50年代,在评论某一国际会议时,美国舆论认为,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

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A.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B.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C.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D.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50年代”和“国际会议”“亲美言论

没有对会议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并结合所学判断该会议为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了这次这次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之间的联系,

故C项正确;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目的并非是两极格局,故A项排除;开始冲破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事件是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项排除;

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由苏、美、英、法、中5国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美国并未参加题干中所描述的会议,故D项排除。故选C10.改革开放以来,多元的思想文化格局影响青年多元价值观念的形成。这个时期,新自由主义思潮重新抬头,现代新儒学也继续发扬光大,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普世价值思潮等各

种思潮重叠碰撞,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结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B.人民主体意识逐渐觉醒C.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是材料中价值观的多元化主要原因,A项正确;BC是影响因素,但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D排除。故选A。1

1.下反映了1983—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亿美元)1990—1995年出现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C.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形成D.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自1990年我国外商投资数量显著上升,这主要和南方谈话及党的十四大召开有关,推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B正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A排除;CD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B。12.2018年底

,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当选高雄市长后表示,“九二共识”是国民党两岸交流的最高指导原则。下列对“九二共识”认识正确的是A.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B.促使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C.打破两岸隔绝促进两岸关系新发展D.

直接推动两岸三通一探愿望的实现【答案】B【解析】【详解】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排除A;“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奠定了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有利于“一国两制”将来在台湾的实施,促使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故选B;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

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打破了两岸隔绝促进两岸关系新发展,排除C;两岸三通一探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九二共识”直接推动的,而且发生在“九二共识”达成之前,排除D。二、

非选择题13.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

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

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

到处如入无人之境”。——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时间大事1935年5月24日《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8年5月26日毛

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2)据材料

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答案】(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重大成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分析

:振奋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张扬;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共同奋斗;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基本条件:民族觉醒;民族团结。【解析】(1)由材料“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

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可以归纳为: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结合所学,其基本背景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2)由材料“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

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可以归纳为: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结合所学,北伐战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有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来看,民族主义容易振奋了民族精神,使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张扬;同时民族主义要服务于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共同

奋斗;民族主义要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第二小问,可以答为:民族觉醒;民族团结。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形成并发展,其实践活动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下表所示:时期民族国家观念的演进

及其实践19世纪40—50年代传统“天下观”开始动摇:林则徐具有了朴素的民族意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打破了中国是世界中心的神话;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强调这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之图”。19世纪60—90

年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提出“中体西用”,并主办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为中国走上近代化发展之路做了铺垫。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在爱国基础上“究心泰西政治实业之学”,主张建立民主政治。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提出在中国建立起一个近代化民族国家。粱启超提出“中

华民族”概念,并形成了“国家”取代“天下”、“民族国家”替代“封建王朝”的近代民族国家观,以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戊戌变法运动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20世纪初孙中山完整提出了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思想。因辛亥革命而建立起来的中

华民国是拥有独立主权民族国家的雏形,开启了近代以来建设中国民族国家的进程。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及其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结合,经过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民族国家最终实现了独立自主。——据陈艳《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研究》等依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观点一:救亡

图存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核心。阐述: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冲破了“天朝上国”观念,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对西方侵略的回应,蕴含了朴素的民族意识。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洋务派学习西

方的科技,兴办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以求国家富强。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资产阶级学习西方民主制度,以救亡图存为宗旨,渴求实现以中华民族为核心的民族国家独立与统一。中国共产党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以挽救民族危亡、改造中国社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小结:近代中国人民前仆后继的救亡图存运动,促使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产生发展并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最终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示例二观点二: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增强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阐述:中国近代民族意识推动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反侵略

斗争,如左宗棠收复新疆、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都展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中国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倡导“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掀起抵制外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

动,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中国近代民族意识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的器物变革,到“维新变法”、“民主共和”的制度变革,再到“民主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变革,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维护国家、民族

利益,领导中国人民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结束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小结: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增强了国家主权意识,极大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解析】【分析】【详解】观点:根据材料中林则徐、魏源、洋务派、康有为、孙中山等的民族国家观,可提

出观点: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核心。阐述:根据“19世纪40—50年代”“林则徐具有了朴素的民族意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打破了中国是世界中心的神话”“师夷长技以制夷”,结合所学,可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冲破了“天朝上国”观念,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明这是对

西方侵略的回应,蕴含了朴素的民族意识。根据“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提出‘中体西用’,并主办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为中国走上近代化发展之路做了铺垫”,结合所学,可从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技,兴办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以求国家富强

说明洋务派的民族观。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戊戌变法运动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孙中山完整提出了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思想”,结合所学,可从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资产阶级学习西方民主制度,以救亡图存为宗旨,渴求实现以中华民族为

核心的民族国家独立与统一等说明维新派、革命派的民族观。根据“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使民族国家最终实现了独立自主”,结合所学,可从中国共产党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进行说明。最后总结说明:在近代中国人民前仆后继的救亡

图存运动,促使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产生发展并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最终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点睛】15.建国以来,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领导人对经济体制的调整进行了积极探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陈云是“一五”计划的设计师,其经济思想,可以简单地总结

为他在中共八大中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到了80年代,在陈云的设想中,社会主义经济是一只鸟,政府则是

关着鸟的笼子。如果没有鸟笼,鸟儿会飞走,经济体制也会分崩离析。当鸟儿长大时,笼子也需要变得更大些,让鸟儿享有更多的空间与自由。他的混合式社会主义经济思路促进了市场机制和私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合法化。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幸运的是中国很快重新找到了回归市

场体制改革的道路,到90年代末,一个生机勃勃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在中国运转。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巩固了国内的市场化改革,并扩大了在经济全球化中所起的作用。——以上材料摘编自(英)罗纳德·科斯《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1)据材料一,概括

陈云的经济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经济思想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价值。(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代以来中国“回归市场体制改革”的重要表现,并分析其有利条件【答案】(1)经济思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

一定的个体经营;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即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20世纪50年代的价值是,在这一经济思想指导下,开展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0世纪80年代的价值是:十一届三

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2)重要表现:中共十四大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有利条件: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推进改革

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解析】【详解】(1)经济思想:据材料其经济思想是,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可以总

结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在这一经济思想指导下,开展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经济思想指导下,我国所有制形式逐步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经济为

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管理体制上,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2)重要表现: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四大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条件:据所学可知,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