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地理作业(第6天) PDF版含答案.pdf,共(9)页,1.19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f0135401393dfdef697d4c32d0df62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地理寒假作业第6天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2.在6月到8月期间,A.正午太阳高度角①比②小B.日出时间①比③早C.④地白昼时间逐渐增加D.便于在⑤地开展科学考察下图为某
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B.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4.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
更高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3回答5-8题。甲5.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C.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6.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
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A.根系不发达B.叶质坚硬,树皮厚C.板状根大,树干长D.叶面宽大,多气孔7.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A.干流流速缓慢B.峡谷险滩广布C.支流短小急促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8.图中20
°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洋流性质C.距海远近D.地形差异亚洲某地,位于45°E、20°N,该地所在国家有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9.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稀疏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10.该国
在世界贸易中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是A.茶叶B.锡矿C.石油D.咖啡亚洲某地(约027N,086E),蓝天与自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11.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B.高原山地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
候12.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南彻B.德干高原北部C.阿拉伯海沿岸D.地中海沿岸13.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A.中亚B.南亚C.西亚D.东南亚读右图。完成以下2题。14.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A.土壤肥力B.热量C.水D.光照15.
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②多大风③水能丰富④森林分布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图3,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下题。16.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A.茶叶
、咖啡、棉花、橡胶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以下3题。17.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mmB.15
0mmC.200mmD.250mm18.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9.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A.提高了水资
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下图是某大洲沿回归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2题。20.甲国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回归线穿过,境内有沙漠分布B.人口众多,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C.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沿海
地区D.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21.图中山脉的成因是()A.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属于消亡边界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属于生长边界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属于消亡边界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碰撞形成,属于生长边界读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回答以下2题。22.关于图示海峡附近的社会经济环境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艘轮船从圣彼得堡开往上海,将依次经过①②③海峡B.④海峡两侧国家均属于发达国家、人口均超过1亿以上C.①海峡南部国家主要出口的矿产品为煤炭D.一
架飞机自东向西飞越④海峡,飞行员应将日期减一天23.关于图示海峡附近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①海峡多雨的季节,自西向东经过①②海峡时,均顺风顺水B.①②③④海峡均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多海底地震诱发海啸C.③海峡两岸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炎热多雨D.④海峡两岸分布着茂密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资源丰富读世界某区域轮廓图,图中虚线MN为晨昏线。此时乙岛东北部降水量大于西南部。完成以下2题。24.此时,图中A港的昼长约为()A.13时13分B.12时40分C.11时20分D.1
1时左右25.甲地区商品率较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大牧场放牧业C.种植园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读世界四条河流河口示意图,回答以下2题。26.关于四条河流共同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雨水补给为主B.都位于东半球C.流域内种植业发达D.河口三角洲上大城
市多27.乙河航运量远大于丁河的主要影响因素A.人口B.径流量C.地形D.经济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以下3题。28.图中河流注入的水域是()A.死海B.黑海C.波斯湾D.红海29.M城所在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D.气候干燥,沙漠广布30.N城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沿河、沿海的位置B.丰富的石油资源C.便利的管道运输D.活跃的宗教活动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Q点以东为海洋,H点以西为海
洋,FK段为大陆。回答以下3题。31.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地点是()A.FB.KC.ND.L32.F所在国家的旅游项目有()A.湖光山色、手表作坊B.观赏花卉,参观围海造田工程C.游览峡谷D.登山滑雪33.下列有关G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资源丰富,自给自足B.中小城市特别发达C.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D.能源以核电为主两大陆局部示意图,阴影区P1、P2表示经济作物分布区,据此回答以下2题。34.以P1、P2两区内主要经济作物为原料的工业依次是A.橡胶工业、制糖工业B.饮料工业、麻纺工业
C.造纸工业、医药工业D.印染工业、棉纺工业35.L1、L2所在洋区的主要洋流流向不一致时,下列现象有可能出现的是A.长江入海口附近海域处于盐度较高的季节B.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正收割小麦的时节C.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D.我国长江中下游出现“伏
旱”天气读“世界局部地区图”(下图),当图中PQ线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时,回答以下2题。36.里斯本与马赛相比叙述正确的是()A.里斯本的正午太阳高度小B.里斯本的白昼时间长C.马赛的自转线速度大D.马赛的自转角
速度大37.A、B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B地明显不具备的条件是()A.交通便捷B.市场广阔C.鲜果上市早D.技术条件好被称为绿色能源的风能发电已成为世界优先发展的新能源之一,下图为“世界某地风能发电的风车景观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38
.风车叶片迎风可以得到最佳动能,若此风车叶片朝向为西南方,则该风车最有可能位于()A.西欧平原B.巴西高原C.江苏沿海D.印度半岛39.图7为“陆地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据图判断,为了有效利用风能发电,应使安装发电装置得到
风塔高度()A.海洋上高于陆地上B.海洋上和陆地上相同C.陆地上高于海洋上D.据图判断依据不足40.(29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Y市所在地每一月盛行_________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8分)
(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6分)(3)图9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6分)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4)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
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9分)地理作业第6天1-10DBCAABABCC11-20BABCABABDC21-30ABACCADCDB31-39CBBBDBCAC40.【答案】(1)偏西(西南;西);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气流源自海洋,使当地增温。(2)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
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来水量大)。(3)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灌方便)。(4)S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
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解析】(1)Y市所在地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1月冬季受西南风(盛行西风)影响,该盛行风从海洋带来大量
的暖湿气流,形成了丰富的降水。(2)M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易发生洪涝。(3)棉花产地分别为尼罗河三角洲和我国长江三角洲,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因而都具有光热
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4)S市是我国的上海市,该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