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6.662 MB
  • 2024-10-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4)页,6.66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ee67fd321b7135f9c441fd43d30cb3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高三下学期5月三校联考高三地理试卷命题学校:宜昌一中审题学校:宜昌一中考试时间:2023年5月19日下午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轨道交通是一种舒适、准时、高运输能力的运载方式。多种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形成的交通网,能促进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下图示意某城市群轨道交通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城市群轨道交通网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A.资源分布B.土地面积C.出行需求D.人口规模2.不同层级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的作用是()A.高速铁路实现城市间的客货运输B.城际铁路满足城市群的对外联系C都市圈轻轨主要服务于城市中心区D.市郊铁路可以促进功能区发展3.轨道交通系统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有()①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

化②解决城市交通拥堵③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④提升次中心城市服务等级.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C2.D3.B【解析】【1题详解】城市群轨道交通主要以客运为主的公共交通网络,A不符题意;城市发展形态的人口规模方面决定了城市交通出行的总量,城市用地面积影响了居民出行时间

和距离,即城市规模决定了城市的交通需求,从而影响到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但是两者并不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B、D不符题意;城市交通需求是居民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要程度,交通需求的大小,尤其是城市居民公共交通需求的大小,是决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最直接和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

C符合题意。故选C。【2题详解】高速铁路主要实现城市间的客运运输,A错误;城际铁路主要满足城市群的内部的联系,B错误;都市圈轻轨一是作为城市骨干交通模式,承担大量的公共交通客流;二是在城市经济活动密集的中心区域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三是作为快速轨道交通在城市特殊地区的延伸或加密,C错误;市郊铁路对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扩大有效投资等具有一举多得之效,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扩大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轨道交通系统对区域发展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②错误;轨道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以及相关产业的转移,促进空间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次中心城市的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但不能提高次中心城市的服务等级。①③正确;④错误。综前所述

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带动城市沿轨道交通廊道的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形成郊区卫星城和多个副部中心,从而缓解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住房紧张、绿化面积小、空气污染严重等城市通病。泥炭是沼泽植物残体在多水厌氧条件下未完全分解的堆积物,是重要的燃料

。图中的爱尔兰岛和苏门答腊岛都是世界上沼泽泥炭分布密集的区域。爱尔兰岛的沼泽集中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近年来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居民将大面积的泥炭沼泽区抽干开发成油棕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爱尔兰岛的沼泽

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主要原因是中部地区()A气候温和,蒸发较弱B.全年多雨,河湖众多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D.冻土广布,不易下渗5.与爱尔兰岛相比,苏门答腊岛沼泽泥炭层较厚主要是因为()A.植被更茂密B.气候更炎热C.地势更低平D.水系更发

达6.苏门答腊岛居民将泥炭沼泽区抽干开发成油棕林不会导致()A.湿地萎缩B.火灾增加C.碳排增加D.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4.C5.A6.D【解析】【4题详解】由经纬度信息可知,整个爱尔兰岛均位于西风带内,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河湖众

多,不是沼泽集中在中部地区的原因,A、B错;由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爱尔兰岛是欧洲西北部北大西洋上的不列颠群岛中面积较大的岛屿,地形南北高中间低,岛的四周是边缘不高的山地,由于中部地势低平,且爱尔兰岛降水量大,排水不畅,使得沼泽发

育,C对;爱尔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上,不会有广大的冻土分布,D错。综上,本题选C。【5题详解】结合材料,泥炭是沼泽植物残体在多水厌氧条件下未完全分解的堆积物,所以泥炭层形成的前提是必须有植被残体,其他地势、水系及温度不是形成泥炭层的必要条件。与爱尔兰岛比较,

苏门答腊岛纬度更低,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更加湿热,植被生长茂盛,植物残体更多,在多水厌氧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形成更厚的泥炭层,A对;气候炎热,如果没有充足的水分,没有植被分布,不会有厚厚的泥炭层,B错;地势和水系不是泥炭层形成的必要条件,C、D错。故选A。【6题详解】.苏门答腊岛沿海居民将泥炭沼

泽区开发成油棕林后,抽水排干使土壤裸露,湿地萎缩,土壤变干,沼泽植物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D说法错误;植物体内含水量变少,蒸发蒸腾量减少,气候变干,山林火灾风险增加,A、B、C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说法,故选D。【点睛】形成湿地(沼泽)的原因归纳:1

.来水方面:降水丰富、径流流经,河网密布;2.去水方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温度低,蒸发弱;冻土广布,下渗少。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的原型来自

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有一定增长但速度较缓慢。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下面分别示意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简图”和“气候资料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猿的活动轨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A.1月,海拔1000米以下B.4月,海拔1000米以上C.7月,海拔1000米以下D.10月,海拔1000米以上8.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A天敌多,食物少B.热带季雨林面

积不断减少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D.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9.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有效措施是()A.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B.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C.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D.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

的生存环境【答案】7.C8.D9.C【解析】.【7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可知,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10月~次年3月为旱季,4~11月为雨季;1月降水少,海南长臂猿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米以上,A错误;7月为雨季,海南长臂猿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区域,C正确;4月和10月为旱季和雨季交换的季节,其活动轨迹不易追踪,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根据题意,材料显示1980年

建立了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所以长臂猿当前食物增多,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热带季雨林面积增大,B错误;无法明确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当地的病虫害是否增多,C错误;自然保护区中有山脊、道路等将其栖息地分割,使得猿群分布比较分散,影响其生存,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可知,基因技术应主要针对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类,近些年海南长臂猿数量有所增加,不需要采用基因技术,A错误;道路建设,使栖息地更加破碎,不利于保护海南长臂猿,B错误;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扩大海南长臂猿的栖息

地,进而扩大其生存空间,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C正确;加强巡山会打扰其生存环境,人工驯化不利于野生习性的保护,D错误;故选C。【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四大圈层、五大要素)在太阳辐射、地球内能作用下,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

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或系统、综合体);没有一个部分是孤立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部分的相应变化,乃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河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村落布局常依山就

势,呈现出带状、团状和阶梯状等空间形态。下图为当地某山谷示意图,图中甲山坡为传统村落分布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影响图示山谷民居坡向选择的主要原因是()A.防潮与取水B.防寒与取水C.采光与防寒D.采光与防洪11

.该地多数民居采用合院式布局,其主要目的是()A.减少强光照射B.抵御冬季严寒C.避免洪水威胁D.减轻地质灾害12.推测Ⅰ、Ⅱ、Ⅲ区域内村落的空间形态分别为()A.团状、带状、阶梯状B.带状、阶梯状、团状C.团状、阶梯状、带状D.阶梯状、团状、带状【答案】10.C11.B1

2.C【解析】【10题详解】由于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可判断该地在我国西北地区,民居坡向朝南,位于阳坡,可接受更多光照,同时北部山地可减小冬季北风的影响,起到防寒作用,C正确;坡向选择对于取水、防洪的影响相对较小,ABD错误。所以选C。【

11题详解】合院式布局,可形成房间包围的院落,可抵御冬季严寒,B正确;该处民居主屋主要朝南,利于采光,A错误;避免洪水威胁可向高处迁移,C错误;合院式不能减轻地质灾害,D错误。所以选B。【12题详解】由图可知,Ⅰ区域土地平整,坡度缓,面积大;Ⅱ区域形成深切

沟壑;Ⅲ区域河谷宽浅,坡度较缓。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分布相对分散,面积较大,可成团状布局;坡度最大的地方,土地面积狭小,聚落分布呈阶梯状;谷宽沟浅的地方,聚落分布主要沿河谷分布,呈条带状布局,C正确,ABD

错误。所以选C。【点睛】合院式民居的形制特征是组成院落的各幢房屋是分离的,住屋之间以走廊相联或者不相联属,各幢房屋皆有坚实的外檐装修,住屋间所包围的院落面积较大,门窗皆朝向内院,外部包以厚墙。四合院为其典范。2023年

土耳其当地时间2月6日4时1其发生里氏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13时24分(北京时间18时24分),再次发生里氏7.8级地震,此后,该区域附近又发生数十次余震。据当地媒体报道,地震影响区域内6日出现降雨雪等恶劣天气,可能影响救援工作进行,截至2023年2月10日,强震

已致土耳其、叙利亚超2万人死亡。当地时间2023年2月15日晚上7点3,新西兰首都惠灵顿附近发生了里氏6.3级强震,本次地震的震中在库克海峡,震源深度48公里,属于强烈地震。此次地震没有引发海啸威胁。目前没有报告显示造成人员伤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土

耳其地震发生时()A.6日占全球日期范围的1/3B.北京昼短夜长C.南极极昼范围将扩大D.北京物体影子朝向西南14.土耳其和新西兰地震的形成原因为()A.土耳其地震是板块张裂B.新西兰地震是板块消亡边

界C.均与亚欧板块运动有关D.均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15.与新西兰地震相比,土耳其地震死亡人数较多,最重要的自然原因有()A.震级高,震源深B.两大板块运动速度快C.同一断裂上两次强震D.发生时间与次生灾害【答案】13.B14.B15.D【解析】【13题详解】材料信息“20

23年土耳其当地时间2月6日4时1其发生里氏7.8级地震”“13时24分(北京时间18时24分),再次发生里氏7.8级地震”提示,土耳其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5个小时,所以土耳其当地时间2月6日4时北京时间为2月6日9时,180°地方时为9时+(180°-120°)/15°每时=13时,

6日占全球日期范围:0时至180°的时间除以24时,即13时/24时,约为1/2,A错;土耳其地震发生时为2月6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北移动,所以北京昼短夜长,B对;南极附近极昼范围将缩小,C错;北京物体影子朝向偏北,D错。故选B。【14题详解】土耳其在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三大板块交界处,为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A错;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多地震的地区,B对;土耳其地震的形成与亚欧板块运动有关,C错;新西兰地震的形成是大洋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D错。故选B。【15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土耳其当地时间凌晨4时1发生地震,多数

人还在睡梦中,发生地震后逃生时间比较短,很多人来不及逃脱就被倒塌的房屋掩盖;且地震影响区域内6日出现降雨雪等恶劣天气,可能影响救援工作进行,增加了伤亡的几率,与新西兰地震相比,土耳其地震死亡人数较多,最重要的自然原因有发生时间与次生

灾害,D对;与新西兰地震相比,土耳其地震震级高,震源较浅,A错;新西兰地震属于强烈地震,土耳其地震是双强震加之多次余震,都可能使死亡人数增多,但与发生时间与次生灾害比不是最重要的自然原因,C错;板块运动速度是较慢的,B错

。故选D。【点睛】内力作用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其能量主要包括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的16.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我国

东北地区是全球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某校中学生到黑龙江省拜泉县进行野外研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任务一:探究黑土侵蚀拜泉县位于黑土分布区,曾经是土壤侵蚀强烈的地区,季节性冻融(秋冬冻,春夏融)是原因之一,季节性冻土以下是永久冻土层。(1)拜泉县春季土壤冻融侵蚀严重,说明其侵蚀

的原因。任务二:调研耕作技术的改进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也是导致黑土退化的原因。为解决黑土变“薄”变“瘦”的问题,当地农民采用了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简称条耕技术),是在秸秆全覆盖的基础上,利用条耕机械整理出无秸秆的苗带用于播种,全田土壤扰动不超过1/3。(2)阐述条耕技术对保护黑土的作

用。任务三:考察保护性耕作的意义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占大豆消费总量的80%以上。拜泉县是大豆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基地,创造了保黑土与增产量的双赢。(3)简述拜泉县大豆种植保护

性耕作技术的做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答案】(1)春季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融化;昼夜温差大,冻土反复冻融,土质疏松,抗蚀能力降低;永久冻土层阻碍了融化雪水的下渗,地表径流量较大,造成土壤侵蚀。(2)秸秆覆盖,可以截留

地表径流,减少流水侵蚀与风力侵蚀;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补充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3)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大豆产量,增加粮食储备;减少大豆进口,降低对外依赖程度,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与粮食安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春季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半球移动,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融化,春季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削弱和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地表冻层反复冻融,土质疏松,抗蚀能力降低,该地区纬度较高,地下分布着冻土,下层冻土阻碍了融化雪水的下渗,融水沿地面流动,造成土壤侵蚀,

产生水土流失,所以拜泉县春季土壤冻融侵蚀严重。【小问2详解】根据上图可知,土壤侵蚀严重,黑土变“薄”变“瘦”,该地区秸秆覆盖,可以截留地表径流,减少水蚀与风蚀,减少水分流失,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另外秸秆还可以补充土壤有机质。利用条耕机械整理出无秸

秆的苗带用于播种,全田土壤扰动不超过1/3,减少土壤扰动可以保持土壤紧实度,防止被侵蚀,保持土壤肥力。【小问3详解】我国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占大豆消费总量的80%以上,说明粮

食安全不稳定。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保持土壤肥力,提高耕地质量和大豆产量,提高大豆产量,满足我国对粮食需求,增加我国粮食储备,从而减少大豆进口,降低对外依赖程度,保障我国粮食安全。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左为我国某区域河湖分布图。1970年,修建了从额尔齐斯河引水至大海

子的调水渠。材料二:额尔齐斯河上游峡谷处,有一种山体表面形态既圆润平滑又十分陡峭,被当地人称“神钟山”(也称穹状山峰)的花岗岩景观。图右为神钟山景观和形成过程示意图。(1)描述额尔齐斯河南北两侧支流数量差异并分析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神钟山”的形成

过程。(3)比较1970年之前大海子与小海子的盐度高低,并用水循环的原理说明原因。【答案】(1)差异:北侧支流众多,南侧支流稀少原因:额尔齐斯河北侧有山脉分布,是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北侧夏季冰雪融水量大,所以支流众多。(或答南侧地形相对平

坦,没有高大山脉,降水少;冰雪融水少,支流少。)(2)岩浆侵入冷却形成巨大的花岗岩体;后经地壳抬升;再经外力风化侵蚀使花岗岩体暴露于地表,由于花岗岩内部存在同心穹状节理,形成表面光滑的穹状山峰。(3)大海子盐度高。原因:大海子面积大,水体更新周期长;大海子有河流注入带来盐分,但无径流流出排

盐;大海子水分支出绝大部分为蒸发,故盐度较高。【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额尔齐斯河流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内力作用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

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中“我国某区域河湖分布图”可以看出,额尔齐斯河北侧支流众多,南侧支流稀少。结合地形差异,额尔齐斯河北侧有山脉分布,是运输大西洋水汽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同时,北侧山区

夏季冰雪融水量大,共同作用下,地表径流量大,支流众多。【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神钟山景观和形成过程示意图”和图中描述,首先巨大的花岗岩体是由岩浆侵入冷却形成,后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再经外力风化侵蚀使花岗岩体暴露于地表,表面的自然节理裂隙,持

续受到风化侵蚀,直至形成表面光滑的穹状山峰——神钟山。【小问3详解】结合材料中大小海子面积差异可以看出,大海子面积大,小海子面积小。面积大的琥珀湖泊水体更新周期长;同时,在修建调水渠之前,大海子有河流注入带来盐分,但无径流流出排盐;又该地区位于西北干旱

区,大海子水分支出绝大部分为蒸发,故盐度较高。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与东盟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材料一目前,广西货物主要经西江(珠江支流)到珠三角出海,西江水道的梧州船闸拥堵滞航现象严重,而作为北部湾深水良港的

钦州港吞吐量排名仅居全国第14位。2022年8月,广西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平陆运河的开通将结束“广西货物不走广西港”的尴尬历史。图1意图。材料二LNG(液化天然气)是将天然气压缩、冷却后加工而成的液体,便于运输和储存。近年来,随着进口LNG的数量不断增加

,我国的LNG接收站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北海LNG接收站是我国西南沿海首个大型LNG终端,能接收从LNG船运来的产品,并储存、再气化后供给用户。(1)说明广西货物走广东出海,不走广西港的原因。(2)简述建设平陆运河的交通意义。(3)

阐述建设LNG接收站对我国能源与环境安全的意义。【答案】(1)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流向自西向东;西江汇入珠江,自广东入海;广西沿海港口城市没有与境内大型水系联通,货物通过西江经珠三角入海。(2)平陆运河开通后,将沟通广西两江航道与钦州港,实现江海联运

;缩短货物出海距离,降低运输成本;缓解西江水道的运输压力;辐射影响广西内陆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其他地区,扩大钦州港的经济腹地,提升其航运地位。(3)优化我国天然气存储运输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量,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增加

天然气能源储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保障我国环境安全。【解析】【分析】本题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LNG接收站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意义、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

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广西货物走广东出海,不走广西港的原因主要从水系特征、水路交通建设角度分析。结合材料可知,广西地势西高东低,受地势影响,河流流向呈现

出自西向东,大部分河流并不注入北部湾(钦江注入北部湾);西江汇入珠江,自广东入海,西江流域附近的货物依靠西江进行运输;从广西港口与经济腹地的联系角度分析,广西沿海港口城市没有与境内大型水系联通,货物较难通过水路到达港口,货物通过西江经珠三角入海。【小问2详

解】建设平陆运河的交通意义主要从联系广西港口、拓展经济腹地角度分析。从图2可知,平陆运河开通后,连接了钦江河沙坪河,将沟通广两两江航道与钦州港,实现江海联运,货物可以通过两江航道,运输货物出海;水运运量大,运费低,平陆运河开通后,缩短货物出海距离

,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运输路线选择增多,有助于缓解西江水道的运输压力;航道连接能够拓展覆盖更多地区,辐射影响广西内陆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其他地区,扩大钦州港的经济腹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其航运地位。【小问3详解】建设LNG接收站对我国能源与环境安全的意义主要从能源运输渠道、能源

储量、能源消费结构等角度分析。建设LNG接收站,有助于优化我国天然气存储运输渠道,增加进口接受天然气的通道;根据材料可知,北海LNG接收站能够储存气化后供给用户,增加天然气供应量,缓解能源供需矛盾;LNG接收站能够对天然气进行储存,增加天然气能源储备,提高能源保有量,保障我国

能源安全;天然气供给消费增加,有助于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能够减轻大气污染,保障我国环境安全。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2990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