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 历史 含解析.docx,共(19)页,1.697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e499369e0af8a7995197aa198e98d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级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学科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8分,每题3分每题中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三星堆古遗址位
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据此可知()A.商周时四川已建立早期国家B.长江文明是中华文明源头C.中华文明发展呈现多元一体D.文明之间交流促进社会发展2.荀子:“国危则无乐君,
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这反映了()A.个人幸福与国家幸福统一B.应该维护国家稳定C.统治者不应追求个人幸福D.发展经济改善民生3.《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载:“武帝时……设附益之法
;阿曲附益王侯者,将有重法。”附益之法意在()A.加强中央权威B.维护社会稳定C.调和大臣矛盾D.提高行政效率4.宋代范盇《诫讼诗》云:“些小言词莫若休,不须经县与经州。衙头府底赔杯酒,赢得猫儿卖了牛。”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集权达到顶峰导致吏治腐败B.饮酒吟诗已成为主流社会风尚C.文艺作品真实再现了社会现实D.民众诉讼观念形成的社会因素5.明代广东商帮来源于“从学而来者,宦成而归者,权缗算以起家者,执艺事以自食其力者”,“外番各国夷人载货
而来广,各投各行交易。”据此说明广东商帮()A.将手工业与商业结合B.较多从事海外贸易C.与封建政府联系密切D.体现社会结构固化6.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二十日,清政府颁布的新官制规定:刑部改为法部,专任
司法;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开始改变传统的行政机关兼理审判的制度,建立独立审判原则,但法部和大理院权限不明确,甚至互相交叉。这反映的实质()A.清王朝顺应时代潮流B.行政机关干预司法审判C.晚清实现了司法独立D.新政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的的7.(南京国民政府规定国
旗,如图)“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象征自由,也代表民族主义。“白日”象征光明坦白、大公无私,指示人们要有光明洁白、毫无污点的纯正心地与思想;白色象征平等,也代表民权主义。“红地”象征革命党的热血,指示人们
要有牺牲奉献、勇敢奋斗的精神;红色象征博爱,也代表民生主义。据此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国旗A.效法西方实行共和政体B.象征意义蕴含三民主义思想C.实现三权分立效果显著D.阐释象征意义为推翻清政府8.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以事实驳斥了国民
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此战役是()A.武汉会战B.淞沪会战C.百团大战D.太原会战9.2016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
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这种做法()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转型C.阻碍了农业规模化经营D.阻碍了城乡人口的流动10.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为全球互联互通提供公共产品。以非洲为例,据统计,2000年至2020年,中国帮助非洲建
成的公路、铁路超过13000公里,建设了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援建了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馆、170多所学校,为非洲培训各领域人才共计16万余名。这说明“一带一路”()A.释放非洲大部发展潜力B.共建过程有利于区域化C.成就非洲绿色美好生活D.维护现有全球治理体系1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
》中说:“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政权,寡头政体指的是门第显贵而又占少数的富人执掌着政权。”这说明在古代希腊()A.阶级之间贫富分化严重B.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不断C.民主制成为平民的选择D.社会由平民与贵族构成12.卡洛林文
艺复兴发生在公元8世纪晚期至9世纪,“查理大帝”及其后继者在全帝国境内鼓励教育、兴办学校、招聘学者、教授“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被称为是"欧洲的第一次觉醒"。这反映了()
A.文化建设利于维护统治B.基督教的经院哲学发展C.基督教会推动文化延续D.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13.1804年3月颁布的《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确认了人民财产所有权的原则;明确肯定了新的土地关系;确认了契约自由的原则;确认了自由、平等的原则;对婚姻、家庭、继承等方
面做了规定;还努力调整工商业的关系。这反映出《拿破仑法典》()A.是法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B.适应了法国社会发展要求C.有效维护了社会和经济秩序D.来源于启蒙运动的基本主张14.1908年,西奥多·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他挥起反托拉
斯(Trust,信用同盟,常用来指垄断)大棒一顿猛打,接连解散了牛肉托拉斯、烟草托拉斯等,人送外号“托拉斯爆破手”西奥多·罗斯福旨在()A.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B.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C.反对垄断资本控制经济D.维护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15.成书于1933年的小说《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据此可知,该部小说()A.宣扬了社会主
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B.探索出革命文化宣传工作的全新形式C.开创了苏联现代主义革命文学的先河D.描绘了苏联完成工业化后的美好画面16.耶鲁大学教授沃勒斯坦(1930-2019)认为,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
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历史的教训还在于:所有企图靠战争来征服、压迫和掠夺其他国家的大国,其结局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沃勒斯坦旨在()A.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提供辩护B.顺应政治多极化趋势C
.大国崛起应该走和平发展之路D.顺应经济全球化浪潮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的。全名为“明武略将军太仓卫付千户尚侯声远墓志铭”。周闻,本姓尚,字声远,太仓卫武官,生于安徽合肥,死后葬于太仓,曾连续参加了郑和船队第三至第七次下西洋,因出海
有功由卫百户升任副千户。该墓志铭五十一厘米乘以五十一厘米见方,厚十一厘米,铭文正楷小字,全文28行,满行27字,共669字,记载了周闻的一生经历及勋业,特别提到了周闻五次下西洋活动的日期,即永乐七年、十一年、十五年、十九年和宣德六年,其中永乐十九年载,“中道取回”。永乐二十二年尚有一次筹
划中的远航,但因“仁庙(仁宗)诏停止之”而没有进行。材料二长乐《天妃碑》全名为《天妃灵应之记》碑,又称《天妃之神灵应记》碑,俗称“郑和碑”。大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和副使太监李兴、朱良等人在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寄泊福建长乐以等候季风开洋,在重修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
、三峰塔寺并新建三清宝殿之后,镌嵌《天妃灵应之记》碑于南山宫殿中。碑以黑色页岩为料,高1.62米,宽0.78米,厚0.16米。碑额书有小篆“天妃灵应之记”六字,其中二字残损。字框的上端及两侧阴镌线刻如意云气纹,顶端正中涌出一轮圆月,石碑正文四周镌刻着缠枝蕃莲花纹
。正文楷书直下计31行,首行68字,全文共1177字,除9字磨损外,尚可完整辨识。碑文记述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公元1405年—1431年)间,三保太监郑和奉使统率远洋船队百余艘,以先进的航海技术七次下西洋的经历。(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价值的异
同。(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比较郑和航海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
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在福建、广东、江西之间的三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同时也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因此也就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
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材料二就会明白红军、
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以上材料均选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依据材料概括毛泽东主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毛泽东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34年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这是1601年以后最重要的济贫法,史称“新济贫法”。该法取消“斯皮纳姆兰制”的家内救济,改为受救济者必须是
被收容在习艺所中从事苦役的贫民。所内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在管理上,中央设置三人委员会,在地方各教区联合区组成济贫委员会,管理济贫事宜。1847年,中央的三人
委员会改为济贫法部。1871年,济贫事务改由地方政府部管理,但习艺所的惩治原则一直未变。——郭家宏/唐艳《19世纪英国的济贫院制度初探》材料二英国医疗市场化的核心内容,是政府转变职能,将其统包统揽的全能型角色瓦解,建立医疗服务购买者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分开的新体制。简言之,在撒切尔夫人主政时期
(1979—1990),英国专门建立了法人化的公立机构,代表民众负责向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购买医疗服务。这种全新的体制,在学术上被称为“内部市场制”,亦即政府在维持公共部门整体组织架构不变的情况下,在其内部模拟市
场机制,来促进公共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顾昕《英国全民免费医疗走向市场化》(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834《济贫法(修正案)》的背景与影响。(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英国社会保障政策变化,说明其启示。。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根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两把尺》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级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学科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题
共16小题,共48分,每题3分每题中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鸭子河南岸,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据此可知()
A.商周时四川已建立早期国家B.长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C.中华文明发展呈现多元一体D.文明之间交流促进社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距今5000至3000年(中国)。根据材料“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说明中华文明发展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周时期四川建立早期国家,排除A项;材料“长江文明之源”说明长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但不能说明长
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文明之间交流促进社会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2.荀子:“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这反映了()A.个人
幸福与国家幸福统一B.应该维护国家稳定C.统治者不应追求个人幸福D.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材料大意为国家危难就没有快乐
的君主,国家安定就没有忧愁的百姓。国家混乱则国危,国家安定则国泰。所以,快乐生于治国的君主,忧患生于混乱的国家。急于追求享乐而忽视治国的人,不是懂得享乐的人。材料内容反映了个人幸福与国家幸福统一的思想,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个人
幸福与国家幸福应该统一,而不是应该维护国家稳定,排除B项;材料的含义是统治者认真治国是追求个人幸福的一种表现,而不是统治者不应追求个人幸福,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个人幸福与国家幸福应该统一,而不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排除D项。故选A项。的3.《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载:“武帝时……设附益之法;阿曲附益王侯者,将有重法。”附益之法意在()A.加强中央权威B.维护社会稳定C.调和大臣矛盾D.提高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可知,附益之法限制诸侯王,禁止士人与诸侯王交往,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附益之法是汉武帝时期限制诸侯王的法律,目的不是维护社会稳定,排除B项;附益之法是汉武帝时期限制诸侯王的法律,目的不是调和大臣矛盾,排除C项;附益之法是汉
武帝时期限制诸侯王的法律,目的不是提高行政效率,排除D项。故选A项。4.宋代范盇《诫讼诗》云:“些小言词莫若休,不须经县与经州。衙头府底赔杯酒,赢得猫儿卖了牛。”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集权达到顶峰导致的吏治腐败B.饮
酒吟诗已成为主流社会风尚C.文艺作品真实再现了社会现实D.民众诉讼观念形成的社会因素【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衙头府底赔杯酒,赢得猫儿卖了牛”可知,宋代打官司要花很多钱,打赢了也得不偿失,说明民众诉讼
诉讼成本昂贵,因此发生纠纷时一般不选择诉讼,反映了当时民众诉讼观念形成的社会因素,D项正确;清代军机处的设立,集权达到顶峰,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一首诗,不足以说明饮酒吟诗已成为主流社会风尚,排除B项;文艺作品具有一
定的史料价值,真实再现了社会现实夸大了其价值,排除C项。故选D项。5.明代广东商帮来源于“从学而来者,宦成而归者,权缗算以起家者,执艺事以自食其力者”,“外番各国夷人载货而来广,各投各行交易。”据此说明广东商帮()A.将手工业与商业结合B.
较多从事海外贸易C.与封建政府联系密切D.体现社会结构固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外番各国夷人载货而来广,各投各行交易。”可知,广东商帮较多从事海外贸易,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手工业与商业的结合,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广东商帮与封建政府联系密切,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结构固化,排除D项。故选B项。6.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二十日,清政府颁布的新官制规定:刑部改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开始改变传统的行政机
关兼理审判的制度,建立独立审判原则,但法部和大理院权限不明确,甚至互相交叉。这反映的实质()A.清王朝顺应时代潮流B.行政机关干预司法审判C.晚清实现了司法独立D.新政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6年(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实行新政,颁布新官制,开始改变传统的行政机关兼理审判的制度,建立独立审判原则,但法部和大理院权限不明确,甚至互相交叉,这说明新政的本质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D项
正确;清王朝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客观上顺应时代潮流,排除A项;行政机关干预司法审判只是表面意思,不是本质,排除B项;实现了司法独立是错误表述,排除C项。故选D项。7.(南京国民政府规定国旗,如图)“青天”象征中华民族
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象征自由,也代表民族主义。“白日”象征光明坦白、大公无私,指示人们要有光明洁白、毫无污点的纯正心地与思想;白色象征平等,也代表民权主义。“红地”象征革命党的热血,指示人们要有牺牲奉献、勇敢奋斗的精神;红色象征博爱,也代表民生主义。据此可知()南京国民政府
国旗A.效法西方实行共和政体B.象征意义蕴含三民主义思想C.实现三权分立效果显著D.阐释象征意义为推翻清政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1
949年(中国)。根据材料“青色象征自由,也代表民族主义”“白色象征平等,也代表民权主义”“红色象征博爱,也代表民生主义”并结合所学可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象征意义蕴含三民主义思想,B项正确;材料内容是对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含义的解读,没有体现出南京国民政府
效法西方实行共和政体,排除A项;材料内容是对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含义的解读,不能得出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三权分立,排除C项;材料中对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解读没有关于推翻清政府的内容,同时清政府与1912年被推翻,时间不符,
排除D项。故选B项。8.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以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此战役是()A.武汉会战B.淞沪会战C.百团大战D.太原会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
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以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
党在华北挑起反共高潮,抗战士气低迷的背景下,中共在华北敌后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打击了投降派,提高了八路军的声威,C项正确;武汉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战役,排除A项;淞沪会战也是正面战场战役,排除B项;太原
会战同样也是国民党正面战场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9.2016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这种做法()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转型
C.阻碍了农业规模化经营D.阻碍了城乡人口的流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
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可知“三权分置”制度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顺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有利于农业经济的转型,B项正确;三权分置没有改变农村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三权分置有利于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规模化
经营,排除C项;三权分置,有利于释放劳动力,促进劳动力转移,排除D项。故选B项。10.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为全球互联互通提供公共产品。以非洲为例,据统计,2000年至2020年,中国帮助非洲建成的公路、铁路超过13
000公里,建设了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援建了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馆、170多所学校,为非洲培训各领域人才共计16万余名。这说明“一带一路”()A.释放非洲大部发展潜力B.共建过程有利于区域化C.成
就非洲绿色美好生活D.维护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中国。根据材料“2000年至2020年,中国帮助非洲建成的公路、铁路超过13000公里,建
设了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援建了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馆、170多所学校,为非洲培训各领域人才共计16万余名。”可知,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非洲发展奠定基础,释放激活非洲发展潜力,A项正确;共建有利于非洲发展,和区域化没有关系,排
除B项;成就非洲绿色美好生活夸大了其作用,排除C项;是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不是维护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1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政权,寡头政体指的是门第显贵而又占
少数的富人执掌着政权。”这说明在古代希腊()A.阶级之间贫富分化严重B.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不断C.民主制成为平民的选择D.社会由平民与贵族构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
,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古代希腊的平民政体属于民主制,符合平民的利益,因此民主制是平民的选择,C项正确。材料强调古希腊两种政体的特点,阶级之间贫富
分化严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古希腊两种政体,并未涉及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古希腊社会由平民、贵族、奴隶、外邦人等构成,排除D项。故选C项。12.卡洛林文艺复兴发生
在公元8世纪晚期至9世纪,“查理大帝”及其后继者在全帝国境内鼓励教育、兴办学校、招聘学者、教授“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被称为是"欧洲第一次觉醒"。这反映了()A.文化建设利于维护统治B.基督教的经院哲学发展C.基督教会推动文化延续D.资本主义萌芽
迅速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8世纪晚期至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查理大帝’及其后继者在全帝国境内
鼓励教育、兴的的办学校、招聘学者、教授‘七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利于维护统治,A项正确;材料与基督教的经院哲学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基督教会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世俗统治者推动文化教育发展,不能体现资
本主义萌芽发展,且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3.1804年3月颁布的《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确认了人民财产所有权的原则;明确肯定了新的土地关系;确认了契约自由的原则;确认了自由、平等的原则;对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做了规定;还努力调整工商业的关系。这反
映出《拿破仑法典》()A.是法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B.适应了法国社会发展的要求C.有效维护了社会和经济秩序D.来源于启蒙运动的基本主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
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4年(法国)。根据材料“确认了人民财产所有权的原则”“确认了自由、平等的原则”“努力调整工商业的关系”等信息可知,《拿破仑法典》适应了法国社会发展的要求,B项正确;《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第一部资
产阶级民法典,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拿破仑法典》适应了法国社会的发展要求,没有强调其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拿破仑法典》适应了法国社会的发展要求,没有强调其来源,排除D项。故选B项。14.1908年,西奥多·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
他挥起反托拉斯(Trust,信用同盟,常用来指垄断)大棒一顿猛打,接连解散了牛肉托拉斯、烟草托拉斯等,人送外号“托拉斯爆破手”西奥多·罗斯福旨在()A.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B.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C
.反对垄断资本控制经济D.维护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8年(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奥多·罗斯福解散托拉斯旨在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
序,B项正确;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的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西奥多·罗斯福的目的,反对垄断资本控制经济是手段,排除C项;材料强调西奥多·罗斯福的目的,维护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是手段
,排除D项。故选B项。15.成书于1933年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
战士。据此可知,该部小说()A.宣扬了社会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B.探索出革命文化宣传工作的全新形式C.开创了苏联现代主义革命文学的先河D.描绘了苏联完成工业化后的美好画面【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
词,可知这是正向题、影响题,时空是1933年(苏联)。根据材料“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
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可知该小说宣扬了社会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A项正确;材料仅介绍了《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没有体现其探索出革命文化宣传工作的全新形式,排除B项;材料仅介绍了《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没有
体现其开创了苏联现代主义革命文学的先河,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提及该小说描绘了苏联完成工业化后的美好画面,排除D项。故选A项。16.耶鲁大学教授沃勒斯坦(1930-2019)认为,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
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历史的教训还在于:所有企图靠战争来征服、压迫和掠夺其他国家的大国,其结局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沃勒斯坦旨在()A.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提供辩护B.顺应政治多极化趋势C.大国崛起应该走和平发展之路D.顺应经济全球化浪潮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沃勒斯坦认为在国家崛起的过程中,不要为了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而挑战现存的世界秩序,也不要一味逞强,而应该努力发展,和平崛起,C项正确;材料强调
的是所有大国,并不只是美国,排除A项;材料强调大国崛起道路的认识,与政治多极化无关,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强调世界联系的紧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名为“明武略将军太仓卫付千户尚侯声远墓志铭”。
周闻,本姓尚,字声远,太仓卫武官,生于安徽合肥,死后葬于太仓,曾连续参加了郑和船队第三至第七次下西洋,因出海有功由卫百户升任副千户。该墓志铭五十一厘米乘以五十一厘米见方,厚十一厘米,铭文正楷小字,全文28行,满行27字,共669字,记载了周
闻的一生经历及勋业,特别提到了周闻五次下西洋活动的日期,即永乐七年、十一年、十五年、十九年和宣德六年,其中永乐十九年载,“中道取回”。永乐二十二年尚有一次筹划中的远航,但因“仁庙(仁宗)诏停止之”而没有进行。材料二长乐《天妃碑》全名为《天妃灵应之记》碑
,又称《天妃之神灵应记》碑,俗称“郑和碑”。大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和副使太监李兴、朱良等人在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寄泊福建长乐以等候季风开洋,在重修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三峰塔寺并新建三清宝殿之后,镌嵌《天妃灵应之记》碑于南山宫殿中。碑以黑色页岩为料,
高1.62米,宽0.78米,厚0.16米。碑额书有小篆“天妃灵应之记”六字,其中二字残损。字框的上端及两侧阴镌线刻如意云气纹,顶端正中涌出一轮圆月,石碑正文四周镌刻着缠枝蕃莲花纹。正文楷书直下计31行,首行68字,全文共1177字,除9字磨损外,尚可完整辨识。碑文记述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
公元1405年—1431年)间,三保太监郑和奉使统率远洋船队百余艘,以先进的航海技术七次下西洋的经历。(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价值的异同。(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比较郑和航海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答案】(1)史料价值相同:材料一材料二都是实物史料;都可以
研究郑和航海。史料价值不同:材料一是一手史料,有较高史料价值;材料二是二手史料,有一定史料价值。(2)郑和下西洋是封建经济下,为了宣扬国威;新航路开辟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是为了建立殖民地,掠夺资源。郑和船队采取和平的方式;新航路开辟暴力掠夺。郑和下西
洋消耗巨大,财政入不敷出;新航路开辟掠夺了大量财富,发展了本国经济。【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图片和文字可知,史料价值相同:材料一材料二都是实物史料;都可以
研究郑和航海。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史料价值不同:材料一是一手史料,有较高史料价值;材料二是二手史料,有一定史料价值。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中国)和16世纪(西欧)。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是封建经济下,为了宣扬国威;新航路开辟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是为了建立殖民地,掠夺资源;方式不同:郑和船队采取和平的方式;新航路开辟暴力掠夺;结果不同:郑和下西洋消耗巨大,财政入不敷出;新航路开辟掠夺了大量财富,发展了本国经济。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我们党内有一部分
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在福建、广东、江西之间的三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同时也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因此也就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
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
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材料二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
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以上材料均选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依据材料概括毛泽东主张。(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毛泽东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答案】(1)批评盲动主义、悲观主义;明确建立红色政权的意义;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
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2)背景:1927年大革命失败;党内“左”倾思想以城市为中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影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形成。(其它言之有理也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主张:根据材料“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
速到来的可能。”得出批评盲动主义、悲观主义;根据材料“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得出明确建立红色政权的意义;红军
、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评析可以从这篇文章撰写的时代背景,主要影响等角度回答。根据所学可知,《星星之
火,可以燎原》撰写于1930年,当时背景:1927年大革命失败;党内“左”倾思想以城市为中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影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其它言之有理也可)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34年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
,这是1601年以后最重要的济贫法,史称“新济贫法”。该法取消“斯皮纳姆兰制”的家内救济,改为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习艺所中从事苦役的贫民。所内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在管理上,中央设置三人委员会,在地方各教区联合区组成济贫委员会,管
理济贫事宜。1847年,中央的三人委员会改为济贫法部。1871年,济贫事务改由地方政府部管理,但习艺所的惩治原则一直未变。——郭家宏/唐艳《19世纪英国的济贫院制度初探》材料二英国医疗市场化的核心内容,
是政府转变职能,将其统包统揽的全能型角色瓦解,建立医疗服务购买者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分开的新体制。简言之,在撒切尔夫人主政时期(1979—1990),英国专门建立了法人化的公立机构,代表民众负责向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购买医疗服务。
这种全新的体制,在学术上被称为“内部市场制”,亦即政府在维持公共部门整体组织架构不变的情况下,在其内部模拟市场机制,来促进公共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顾昕《英国全民免费医疗走向市场化》(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834《济贫法(修正案)》的背景与影响。(2)依据上
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英国社会保障政策变化,说明其启示。【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代议制政体的完善;阶级矛盾尖锐(无产阶级壮大)影响:是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为
后世提供借鉴。(2)变化:“内部市场制”(社保服务引入市场机制)。启示:政府调节与市场相结合;福利政策也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处于工业
革命时期,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壮大,代议制得以完善;同时这一时期工业无产阶级壮大,阶级矛盾尖锐,社会问题突出。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所内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4《济贫法(修正案)》是社会福利政策的
发展;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为后世提供借鉴。【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以来(英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英国专门建立了法人化的公立机构,代表民众负责向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购买医疗服务。这种全新的体制,在学术上被称为‘内
部市场制’,亦即政府在维持公共部门整体组织架构不变的情况下,在其内部模拟市场机制,来促进公共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可知变化为“内部市场制”即社保服务引入市场机制。第二小问启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府调节与市场相结合;福利政策也应与社会发展
相适应等方面作答。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两把尺》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1)材料性质类信息:1956年的宣传画《两把尺》;(
2)经济生活类信息:建筑测量尺、量布尺、布、书;(3)政治寓意类信息:尺、猫;(4)场景主题类信息:鲜艳的花、宽阔的路、喜悦的表情等。(若能提取其他信息,合理即可)层次要求:层次1: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零散有效信息;层次2:提取材料信息比较全
面,并能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归纳。(二)历史阐述阐述角度:(阐述应主要包括三个角度)(1)结合阿姨的尺、奶奶的尺等信息,联系1956年三大改造的史实,从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角度阐述;(2)结合猫、喜悦的表情等信息,联系1956年三大改造各阶层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角度阐述;(若从其他角度阐述,
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层次要求:(按照不同层级对每个角度的阐述进行评价)层次1: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并加以简要说明;层次2: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完整、充分的阐释说明。(三)历史
表述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思路不清,词不达意;层次2:能表述成文,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够流畅层次3:能表述成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参考示例:《两把尺》赏析《两把尺》是1952年由江有生所作的宣传画。该宣传画以写实的风格,描画了一幅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画卷。在画卷
中,阿姨扛着测量建筑或者丈量土地的尺喜笑颜开,奶奶坐着用尺量布给孙女做衣服,孙女安静看着书,小猫在一旁安静地陪着的温馨画面;阿姨们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了信心,奶奶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孙女看着书上的内容,在脑子里勾画出未来的样子。宣传画是以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宣传的不仅仅是美
术作品,还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政治宣传画往往体现国家意志。《两把尺》通过宣传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意在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三大改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使得《两把尺》画卷有着极强的艺
术和史料价值。【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题。时空是1956年(中国)。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意,理清答题的思路。本题以一幅图片的形式出现,要求以“《两把尺》赏析”为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答题思路应该是
宣传画图片内容的概述,结合“1956年”以及图片内容,分析该宣传画所处的时代背景,最后结合宣传画内容、背景,总结其影响。首先,写上“《两把尺》赏析”这一题目,根据材料信息,概述其内容并表述成文,内容包括图片大部分信息并简短描述等等;总体说一下画面
给人的感觉。其次,结合图片内容,分析其背景:政治上,经济上,有什么作用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图片,政治宣传画带有明显政治色彩,分析其影响,体现新中国的国家性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等总结性表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