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朝鲜族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325.500 KB
  • 2024-09-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朝鲜族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朝鲜族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朝鲜族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朝鲜族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20)页,325.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dfea979a813ff84ac4d8b5b050e2ad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齐市朝鲜族学校2019-2020学年度高一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测交的概念是()A.杂合体之间的交配方式B.杂合体与显性亲本的交配方式C.隐性亲本与隐性亲本的交配方式D.杂合体与隐性亲本类型的交配方式【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遗传学基本概念,考查对测交概念

的理解和识记,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详解】测交是让待测个体与隐性亲本类型的交配,根据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从而判断待测个体的基因型。隐性亲本一定是隐性纯合子,不需要进行测交实验判断。ABC错误,D正确。故选D。2.孟德尔选用豌豆

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①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④豌豆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⑤开花时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

然后套袋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答案】C【解析】【分析】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

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详解】(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豌豆具

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容易区分的性状,便于观察,即①②④。(2)进行人工异花授粉时,必须保证雌花没有自花授粉。因此,进行人工异花授粉之前,要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然后套袋,即⑥。故选C。3.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发生于()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基因型种类数;④表示子代表现

型及相关比例。【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

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①过程,A正确,BCD错误。故选A。4.—株杂合的高茎豌豆自交,其后代中矮茎植株出现的概率是A.0B.1/4C.1/2D.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根据杂合豌豆

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可推测对应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详解】—株杂合的高茎豌豆D点自交,根据分离定律,其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dd表现为矮茎,所以矮茎植株出现的概率是是1/4。故选B。5.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卷毛和长毛B.猫的黑色与白色C.豌豆花的红与白D.小

麦的有芒与无芒【答案】A【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狗的卷毛和长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符合题意;B、由分析

可知,猫的黑色与白色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一对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豌豆花的红与白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一对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知,小麦的有芒与无芒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一对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故选A。6.父本的基因型为AABb,F1

的基因型为AaBb,则母本不可能是A.AAbbB.AaBBC.AabbD.aaBB【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已知父本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先来分析第一对基因父本为AA,F1的基因型为Aa,

所以母本是Aa或者aa,但是不可能是AA;再来分析第二对基因父本为Bb,F1的基因型为Bb,所以母本是BB、Bb或bb,第二对基因母本什么基因型都可以,故母本不可能是AA。故选A。7.羊的毛色白色对黑

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交配,接连生下了3只白色小羊。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A.一定是白色的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C.一定是黑色的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答案】B【解析】【分析】设控制毛色的基因为A、a,则白色的基因型为AA、Aa,黑色的基因型为a

a。【详解】杂合白羊的基因型为Aa,他们所生第4只小羊是白色的概率是3/4,黑色的概率是1/4,即生白色的概率更大。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8.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

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每人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

和小球总数必须相等才与实际情况相符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D.甲、乙重复4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答案】AC【解析】【详解】甲同学从Ⅰ、Ⅱ小桶中个抓取小球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然后记录字母组合模拟的是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A正

确;实验中只需保证每只桶中不同配子的数目相等即可,B错误;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C正确;理论上甲同学的结果为Dd占1/2×1/2×2=1/2,乙同学的结果中AB占1/2×1

/2=1/4,但是由于统计的次数过少,统计值和真实值差距就会较大,D错误;答案是AC。9.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实验中,利用AAbb和aaBB作亲本进行杂交,F1自交得F2,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各是()A.1/4和6/1

6B.9/16和2/16C.1/8和3/8D.1/4和10/16【答案】D【解析】【分析】在孟德尔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实验中,亲本为AAbb×aaBB,F1自交得F2,F2代中能稳定遗传和重组型个体所占比例,可以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

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详解】在孟德尔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实验中,亲本为AAbb×aaBB,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F2代,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2×1/2=1/4,表

现型及比例,A_B_:A_bb:aaB_:aabb=9:3:3:1,F2代中重组型个体所占比例是9/16+1/16=10/16。故选D。10.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A.4个着丝点B.2条染色单

体C.4个DNA分子D.2对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由于间期染色体复制,所以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即一个四分体中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四个DNA分子。【详解】联会的

一对同源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体,两个着丝点,A错误;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上都包含两条染色单体,所以四分体中有四条染色单体,B错误;四分体中包含四条染色单体,四个DNA分子,C正确;四分体包含四条即一对染色体,D错误。【点睛】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

一个四分体,即每个四分体包含两条染色体、两个着丝点,四条染色单体、四个DN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即四分体的四条染色单体分别进入四个子细胞中。11.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A.受精卵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条来自卵细胞C.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D.受精卵中的核DNA—半来自精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受精卵是全能性最高的细胞,A正确;受精卵是由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错误;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C正确;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并融合形成受精卵,核DNA的一半来自于精子。D正确。12.下列关于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乙可能是处于有丝分裂后

期的细胞B.乙、丙两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四条染色体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细胞质分配方式判断精卵细胞分裂【详解】根据图示可知,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其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一条染色体上含两条染色单体,其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故A正确,D错误;精巢和卵巢中的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乙、丙两细胞可能来自同

一个体,B错误;甲、丙两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乙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C错误。13.下列细胞中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有丝分裂后期④有丝分裂中期⑤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

答案】C【解析】【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有丝分裂前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所以C选项正确。14.如图是生物细胞分裂中的一个时期示意图,该细胞的名

称是()A.精原细胞B.卵原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D.次级卵母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

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故该细胞为次级卵母

细胞,D正确。故选D。15.在减数分裂中发生,而在有丝分裂中不发生的现象是()A.DNA复制B.纺锤体的形成C.同源染色体分离D.着丝点的分裂【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都能发生DNA复制,故A错误;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

体的形成,故B错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没有,故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能发生着丝点分裂,故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

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6.拟南芥(2N=10)是一种生物研究应用很广泛的模式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果蝇”。图①表示拟南芥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②表示该拟南芥的两对等位基因(Y与y,R与r)的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

①中CD段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图①中DE段产生的每个子细胞含有10条染色体C.若图②表示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则经减数分裂产生YR、yr、Yr、yR四种精子D.图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发生在图①中BC段【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①为一条染色

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

期和末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图②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因此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图①中CD段是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结果,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者有丝分裂的后期

,A错误;由于图①既可以表示减数分裂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故DE段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10条或者5条染色体,B错误;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以确定,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两种、四个精子,C错误;图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

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图①中的BC段,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及基因的分离与组合等相关知识,意在提升考生理解和分析图形的能力,要求考生通过图①的分析确定各区段所表示时

期;识记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难度适中。17.下列各图为某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部分时期示意图,观察下列各图,如果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你认为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④③②⑤①B.③②④⑤①C.①②④③⑤D.②③④①⑤【答案】A【解析】①是配子,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处于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8.下图表示果蝇X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位点。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各个基因同时在一个细胞内表达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其等位基因D.

图中各个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还要受到其他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概念、伴性遗传,考查对基因概念、基因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明确基因的实质及其表达的影响运输是解答本题的

关键。【详解】A、基因表达是具有选择性的,图中的基因不可能在一个细胞内表达出来,A错误;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对应一定区段,呈线性排列,B正确;C、在X、Y的同源区段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正确;D、基因的表达受到其他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D正确。故选A。19.

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A.A与bB.Y与yC.E与ED.f与f【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指的是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同一字母的小写表示隐性基因,答案为B。20.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

苷酸对模型,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核苷酸的结构以及核苷酸对的连接方式,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分析材料、图文转化的能力。【详解】在A中,从五碳糖和磷酸基团的形态和位置可判断,

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不是反向平行的,A错误;在B中,A与T这个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该是两个而不是三个,B错误;在C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基团之间的连接位置不对,且G与C这个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该是三个而不是两个,C错

误;D中核苷酸的结构以及核苷酸对的连接方式都正确,D正确。【点睛】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

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21.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

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C.沉淀、上清液、沉淀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答案】B【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

和大肠杆菌等为实验材料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了研究,方法如下: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

的作用。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标记的噬菌体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②用未标记的噬菌

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35S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由于DNA和蛋白质都含有氮元素,故15N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离心后,15N标记蛋白质外壳出

现在上清液中,15N标记的噬菌体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即B正确。故选B。2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促使R菌转化为S菌的“转化因子”是()A.S菌蛋白质B.R菌蛋

白质C.R菌的DNAD.S菌的DNA【答案】D【解析】【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

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详解】A、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小鼠→存活,说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

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A错误;B、R菌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不可能将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B错误;C、R型细菌的DNA控制合成的性状是R型细菌的性状,不可能转化为S型细菌,C错误;D、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

小鼠→死亡,说明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

查。23.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有标记的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答案】B【解析】【分析】噬菌体属于DNA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专一侵染大肠杆菌。【详解】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核酸

均会带上放射性,让其侵染细菌,由于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细胞内,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体内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故子代噬菌体只有部分DNA带有15N、32P放射性,蛋白质外壳不带放射性。综上所述

,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4.生物教材中介绍了很多科学家及其取得的成就。下列有关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连线不相符的是A.艾弗里——首次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B.孟德尔——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施旺和施莱登——提出了细胞学说D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学史,考查对重要生物学事件及相关科学家的识记,属于较简单题目。【详解】A、艾弗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B正确;C、施旺和施莱登分别通过对大量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观察提出了细胞学说,C正确;D、沃森和克里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D正确。故选A。25.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

→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答案】D【解析】【详解】R型菌无毒,

不使小鼠致死;S型菌有毒,可使小鼠致死。①S型菌的DNA被DNA酶破坏,单独加入的R型菌不转化为S型菌,小鼠不死亡;②加入的S型菌会导致小鼠死亡;③④中高温加热后R型菌和S型菌均会死亡,而单独的S型菌或R型菌的DNA不会转化为活的S型

菌,小鼠不死亡;故选D。26.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选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是因为噬菌体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S,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B.用35S

和32P的人工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然后,用35S和32P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感染末被标记的大肠杆菌C.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否则上清液的放射性都会较高D.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沉淀物的放射

性较高的原因可能搅拌离心不充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一般含有S元素),而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所以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故A正确;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不能用人工培养基培养

T2噬菌体,故B错误;在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太长细菌细胞裂解或太短噬菌体没有完全侵入均可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故C正确;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

进入细菌,留在外面,经过搅拌、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因此,实验中沉淀物的放射性较高的原因可能搅拌离心不充分,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7.关于右面概

念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是脱氧核糖B.G是蛋白质C.D在E中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D.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E【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分析概念图可知,D脱氧核苷酸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和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

,所以A是脱氧核糖,A正确;B、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G是蛋白质,B正确;C、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C正确;D、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错误。故选D【点睛】28.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

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

,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答案】D【解析】【详解】A、孟德尔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作为材料,通过研究其眼色的遗传,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B正确;C

、赫尔希和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实验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尼伦伯格破译了第一个密码子,后来科学家陆续破译了全部密码子,D错误。故选D。【点睛】遗传经典实验包括孟德尔的豌豆杂交

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分子模型构建。29.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数的34%,其中一条链上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8%,那么,对应的别一条互补链上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A.33%B.5%C.38%D.33%【答案】C【解析】【分析】双链DNA分子的2条链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详解】由题意知,双链DNA分子中A+T的比值是34%,G+C的比值是66%,则双链DNA分子中G=C=33%,如果一条链上

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8%,则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上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33%-28%÷2)×2=38%。30.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在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但这种差错不一定改变生物的

性状B.DNA的复制过程是先解旋后复制C.DNA的复制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DNA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答案】B【解析】【详解】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过程,需DNA聚合酶,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转录后形成的mRNA上的密码子存在简并性,所以复制过程中发生差错不一定改变生物的

性状。B错误。二、非选择题31.下列是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图解。(1)图中P表示________,F1表示________,F2表示________,F3表示________。图中×表示________,⊗表示________。(2)图中AA和Aa全是红花,这是由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F1进行自花传粉,可产生________种雌配子或雄配子,其类型有________。(4)F3性状表现说明,纯合子进行自花传粉其后代能________遗传,杂

合子进行自花传粉其后代产生________。【答案】(1).亲本(2).子一代(3).子二代(4).子三代(5).杂交(6).自交(7).显性遗传因子具有显性决定作用(8).两(9).A、a(10).稳定(11).性状分离【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

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形成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详解】(1)图中P表示亲本,F1表示子一代,F2表示子二代,F3表示

子三代。图中×表示杂交,⊗表示自交。(2)由于显性遗传因子具有显性决定作用,因此AA和Aa全是红花。(3)F1为杂合子Aa,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因此产生A、a两种雌配子或雄

配子。(4)F3性状表现说明,纯合子进行自花传粉其后代能稳定遗传,而杂合子进行自花传粉其后代产生性状分离。【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据此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

答问题。三、填空题32.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对遗传的物质基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科学结论。(1)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得出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着__的结论,肺炎双球菌具有的细胞器是___,1944年,生物学家艾弗里以细菌

为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了__是遗传物质。(2)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该实验采用的新技术是___,要获得实验可用的噬菌体,需先培养出含有__,因为___;该实验与艾弗里的实验

具有的共同实验思路是__。(3)1953年,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发现了DNA分子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即__结构,并建立了DNA的___(填概念、数学、物理)模型,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__而成。【答案】(1).转化因子(2).核糖体(3).DNA(4).同

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5).含有32P、35S的大肠杆菌(同位素标记的大肠杆菌或细菌)(6).噬菌体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生存(7).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8).双螺旋(9).物理

(10).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解析】【分析】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过程及现象: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小鼠正常;注射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注射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正常;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

。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来,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对小鼠的作用,最终证明只有DNA混合的一组小鼠死亡,即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是一种专

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元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让其在细菌体内繁殖,35S标记的蛋白质的噬菌体,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低,32P标记的DNA的噬菌体,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最终证明其遗传物质是DNA。【详解】(1)由分析可知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艾弗里以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得出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2)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的实验方法;噬

菌体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生存,要获得实验可用的噬菌体,需先培养出含有32P、35S的大肠杆菌(同位素标记的大肠杆菌或细菌);由分析可知,该实验与艾弗里的实验具有的共同实验思路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3)1953年,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共

同发现了DNA分子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即双螺旋结构,并建立了DNA的物理模型,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结论及DNA分子的结构。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