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344.856 K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344.85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debe38a59d9a52b34663ba2d8e0b6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郑州中学高二年级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生物期中考试一、单选题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B.兔的长毛和卷毛C.豌豆的紫花和绿叶D.豌豆的高茎和玉米的矮茎【答案】A【解析】【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物种的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详解】A、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都是同一种生物棉花,关于叶型的不同表现类型,A正确;B、长毛和卷毛,前者属于毛的长短,后者属于毛的卷直,不是同一性状,B错误;C、紫花和绿叶,前者

属于花色,后者属于叶色,不是同一性状,C错误;D、豌豆和玉米不是同一物种,D错误。故选A。2.在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对父本去雄B.对母本授以父本的花粉C去雄后要套袋D.人工授粉后要套袋以阻止其它花粉【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的

实验步骤:1、去雄;2、套袋;3、授粉;4、套袋。【详解】A、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A错误;B、授粉时,母本要接受父本提供的花粉,B正确;C、去雄后要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C正确;D、授粉后套袋的目的

是阻止其它花粉干扰,D正确;故选A。3.孟德尔在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设计了对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在遗传学上称为()A.测交B.杂交C.自交D.正交【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

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据此答题。【详解】孟德尔在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设计了测交实验来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故选A。【点睛】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两个纯合子的后代必是纯合子B.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必是杂合子C.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D.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纯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aa,相同的纯合

子间交配所生后代不出现性状的分离;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详解】A、两个纯合子杂交,其后代可能是杂合子,比如AA×aa后代都是Aa,A错误;B、杂合子的后代不一定全是杂

合子,比如Aa×Aa后代有AA、Aa和aa,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B错误;C、纯合子自交的后代全是纯合子,其自交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比如AA自交后代都是AA,aa自交后代都是aa,C正确;D、杂合子自交的后代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比如Aa自

交后代有AA、Aa和aa,D错误。故选C。5.在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体红色牵牛花和纯合体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取F2中的粉红色牵牛花和红色牵牛花自由交配,则后代性状表现类

型及比例应该为()A.红色∶粉红色∶白色=1∶2∶1B.红色∶粉红色∶白色=1∶4∶1C.红色∶粉红色∶白色=4∶4∶1D.红色∶粉红色∶白色=3∶2∶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出现红色、

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说明红色对白色不完全显性,假设红色是AA,白色是aa,F1是Aa,F2就是AA∶Aa∶aa=1∶2∶1。【详解】按遗传平衡定律:假设红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粉红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白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F2中红色牵牛花和粉红色牵牛花的比例(AA:Aa

)为2:1,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1/3,A的基因频率为2/3,子代中AA占2/3×2/3=4/9,Aa占2×1/3×2/3=4/9,aa占/3×1/3=1/9,则红色(AA):粉红色(Aa):白色(aa)=4:4:1,ABD错误,C正确。故选C。6.将基因型为AaBbCc

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A.1/8B.1/16C.1/32D.1/6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分别计算AA、BB、CC的基因概率,相乘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已知亲

本的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按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者杂交产生的后代中AaBBCC的个体所占比例=2/4×1/2×1/4=1/16,B正确,ACD错误。故选B。7.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的一组方法是()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

提高小麦抗病(显性性状)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杂交、测交、自交三

种交配方式的相关应用,鉴定动物是否纯种应用测交,区分显隐性应用杂交,不断提高植物的纯合度应用自交,检验F1基因型应用测交。【详解】①鉴定一只白羊(显性性状)是否纯种,可以测交法;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以杂交法或自交法;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采用连续自交法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8.“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若F1与

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两种类型的表现型,比例接近1:1D.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

→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这属于提出假说,A错误;B、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这属于提出假说,B错误;C、由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

推测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数量比接近1:1,这属于“演绎”过程,C正确;D、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时还没有认识到染色体的存在,D错误。故选C。【点睛】9.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1∶1∶1∶1∶2∶2。按自由组

合定律推测,双亲的基因型是()A.YrRR×YYRrB.YYRr×YyRrC.YyRr×YyRrD.Yyrr×YyRr【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

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对于Y、y来说,由题意可知,双亲交配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Yy=1:1,因此双亲的基因型为YY和Yy;对于R、r来说,双亲交配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1:2:1,因此双

亲的基因型为Rr和Rr,所以双亲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如图所示)。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表现型是黄色B.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9∶7C.F2的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3/16D.F2中黄色个体自交有2/3会出现性状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信息,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

色素的代谢过程。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所以其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是:A-B-、aaB-、aabb表现为白色,A-bb表现为黄色。【详解】F1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白色,A错误;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13,B错误;F2的白色个体应为A-B-(9)、a

aB-(3)、aabb(1),其中纯合子有AABB(1)、aaBB(1)、aabb(1),所以F2的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3/13,C错误;F2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所以黄色个体自交有2/3会出现性状分离,D正确。【点睛】正确分析题图信息,明确每种基

因型的表现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还需熟练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基因型及比例。11.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

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结果推断,下列正确的是()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子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

题意: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即红花:白花比例接近9:7;又由于“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该杂交相当于测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

为302株,由此可以确定该对表现型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假设相应基因为A和a、B和b),并且A_B_表现为红花,A_bb、aaB_、aabb全部表现为白花。【详解】A、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

Bb,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A错误;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C、根据题意,“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AaBb)授粉”,该杂交相当于测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

302株,红花:白花=1:3,为1:1:1:1的变式,说明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故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D正确。故选D。12.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往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B.乙同学的

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D.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模拟孟德尔杂交试验。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所示烧杯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定

律实验;①③所示烧杯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D、d和R、r,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详解】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1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A错误;B、乙同学分别从如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涉及两对等位基因,模拟了基因自由组合,B正

确;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1/2=1/4,C错误;D、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3×3=9种,D错误。故选B。【点睛】关键要明确实验中所用的烧杯、不同烧杯的小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学生明确甲、乙两同学操作的区别及得出的结果,再对选项

作出准确的判断。13.在完全显性且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后代的()A.1/12B.5/8C.1/4D.3/8【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

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在完全显性且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现型和双亲中ddEeFF相同的占1/2×3/4

×1=3/8,其子代表现型和双亲中DdEeFf相同的概率为1/2×3/4×1=3/8,故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后代的1-3/8-3/8=1/4,C正确。故选C。14.下图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处

于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细胞不可能代表胰岛B细胞B.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C.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者精细胞D.丁细胞不会发生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详解】胰岛B细胞高度分化,不再进行细

胞分裂,A项正确;乙细胞每一极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不属于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根据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生物为雌性动物,丙细胞

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不会是精细胞,C项错误;丁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联会、分离现象,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会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项正确。15.下列有关两个细胞分裂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

②均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B.①②中均含两对同源染色体C.①能产生4种类型的生殖细胞D.②能产生1种类型的生殖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代表的生物是雄性动物;②细胞不含

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二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在的生物为雌性动物。【详解】A、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是精子形成过程中的细胞;②处

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次级卵母细胞,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A错误;B、①中含两对同源染色体,②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2个次

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产生4个精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4个精子,共两种类型,C错误;D、②分裂后形成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其中极体会退化消失,因此②只能产生1种类型的生殖细胞,D正确。故选D。16.一个含有Aa、Bb、Cc三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

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这四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A.BbCBbcAaCAacB.ABcABCaBCABCC.ABcabCABcabCD.ABCabcaBCAbc【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①细胞分裂前间期:细胞进行DNA复制;②MI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形成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③MI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④M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⑤M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⑥MII前期: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纺锤

体,染色体散乱排布;⑦MII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在赤道板上;⑧MII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⑨MI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详解】减数分裂得到的

四个精子两两相同,故四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ABc、abC、ABc、abC。故选C。17.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不可能出现的染色体行为是()A.联会B.交叉互换C.同源染色体分离D.着丝点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细胞生长,体积增大,精原细

胞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

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均匀的移向细胞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细胞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经变形过程形成精子。【详解】A、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A

不符合题意;B、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B不符合题意;C、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不符合题意;D、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符合题

意。故选D。18.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下列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的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B.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

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自由组合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形成的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本

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是否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平性关系,是否掌握它们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详解】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这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平行关系,A正确;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

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这也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B正确;C、DNA的双螺旋结构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C错误;D、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都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这体现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D正确。故选C

。【点睛】“平行”意指一定的相似性。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形成的,但是染色体并没有这样的特点。19.图10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该病是A.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体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

患病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答案】D【解析】【详解】从4号和5号所生儿子的表现型可以排除伴X隐性遗传病,该病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这样Ⅱ一4应是杂合体;Ⅲ一7是正

常的纯合子,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Ⅲ一8患病,与正常女性结婚,只能把致病基因遗传给女儿,儿子不可能患病;该病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人群。所以D不正确。20.下列有关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通常表现为世代连续遗传B.该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D.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一定是患者【答案】D【解析】【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遗传特点是男患者的女儿和母亲一定是患者。人群中一般女患者多于男患者。【详解】A、抗维生素

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通常表现为世代连续遗传,A正确;B、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遗传特点是男患者的女儿和母亲一定是患者。人群中一般女患者多于男患者,B正确;C、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例如女性患者中的杂合子,C正确;D、男性患者与正常女

性结婚,儿子一定不是患者,因为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他的母亲,D错误。故选D。21.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常会导致不同类型的人类遗传病,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对

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所生的女儿不一定患病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C.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则所生子女不患该病的概率是9/19D.某家庭中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则所生女孩患病概率

是1/2【答案】C【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

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

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A、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D),一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由于父亲患病(XDY),因此所生女儿一定患病(XDX-),A错误;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一个碱

基对被替换,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B错误;C、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A、a,已知该病的发病率为19%,则正常(aa)的概率为81%,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a的基因频率为90%,A的基因频率为10%。由此人群中AA

的基因型概率为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2×10%×90%=18%。所以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8%/(18%+1%)=18/19,其丈夫正常(aa),其后代不患该病(aa)的概率为18/19×1/2=9/19,C正确;D、血友病属于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假设基因为

A和a),某家庭中母亲患血友病,其基因型为XaXa,父亲正常,其基因型为XAY,其所生女孩的基因型为XAXa,一定正常,D错误。故选C。【点睛】22.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4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B

.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D.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活体细

菌转化实验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其中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标记噬菌体→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

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详解】A、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没有证明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染色体,A错误;B、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只

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不能证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D、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点睛

】本题考查人体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识记不同科学家采用的实验方法及得出的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3.下列关于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DNA控制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B.噬菌体蛋

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和原料均来自大肠杆菌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主要的遗传物质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答案】B【解析】【分析】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

生存。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

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噬菌体的DNA控制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A错误;B、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和原料均来自大肠杆菌,B正确;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但

不能证明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沉淀物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中的放射性标记、实验的步骤、实验结果等知识;考生要特别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

物质。24.一个用15N标记了双链的DNA分子含12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50个。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复制过程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m个,则n、m分别是()的A.3、490B.3、560C.4、

1050D.4、1120【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含12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50个,则A=T=5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G=70个。该DNA复制n次共形成2n个DNA,

需游离的胞嘧啶为m个,则m=(2n-1)×n。【详解】由题意可知可知该DNA分子含120个碱基对,其中A=T=50个,则C=G=70个,则该DNA复制n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数目m=(2n-1)×70,该DNA分子在不含15N的培养液中经过n次复制后形成2n个DN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其中

含有15N的DNA分子有2个,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为2n-2,又已知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即(2n-2):2=7:1,则n=4,m=(24-1)×70=

1050个。ABD错误,C正确。故选C。25.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

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Ⅰ代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B.Ⅱ代细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C.预计Ⅲ代细菌DNA分子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D.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

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详解】

A、亲代的DNA为全重,其亲代细菌DNA分子2条链都是15N,在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代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A正确;B、根据半保留复制特点,亲代细菌DNA分子2条链都是15N,Ⅱ代细菌含15N的DNA分子

有2个,占全部4个DNA分子的1/2,B错误;C、由于1个含有14N的DNA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每条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1个含有15N的DNA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b,则每条链相对分子质量为b/2;亲代细菌DNA分子2条链都是15N,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

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三代,得到子三代共8个DNA分子,这8个DNA分子共16条链,只有2条是含有15N的,14条是含有14N的,因此总相对分子质量为b/2×2+a/2×14=b+7a,所以每个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C正确;D、由实验第一代的结果(DNA带为全中

带)和第二代的结果(一半中带、一半轻带),证明了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26.下列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__段,图2中的DE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_______

________段变化相同。(2)图5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3)图3细胞中有___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与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4)图______________细胞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该时期的细胞名称是_

________。【答案】①.E—F②.C—D③.卵细胞和极体④.4⑤.②③⑥⑦⑥.4⑦.初级精母细胞【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既可以表示有丝分裂也可以表示减数分裂,其中关键点在AB段,代表DNA的复制;CD段代表着丝点的分裂。图2代表减数分裂,其中AC段代表减一分裂

,CF段代表减二分裂,DE代表着丝点分裂;图3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联会行为,正在完成着丝点分裂染色体被拉向两极,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图4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属于减一后期;图5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染色体被拉向两极,属于减二后

期。【详解】⑴图5细胞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因而判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2中的E—F段;图2中DE段染色体行为变化是着丝点分裂,与图1中的C—D段变化相同。⑵图5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判断为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又由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而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极体

。⑶图3是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与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是②③⑥⑦。⑷图4细胞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由于图4表现为均等分裂,该时期的细胞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

体等数目的曲线图以及相关时期细胞形态图的辨析能力。27.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果实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分析回答:实验组亲本表型F1的表型和植株数目红果黄果1红果×黄果4925042红果×黄果99703红果×红果1511508(1)番

茄的果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这一结论如果是依据实验2得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如果是依据实验3得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3个实验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实验1:__________

;实验2:_____________;实验3:__________。(3)写出豌豆适合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两个主要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纯合高茎豌豆与纯合矮茎豌豆人工杂交需进行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答案】①.红果②.亲本表型为红果和黄果,但后代只有红果③.亲本表型都为红果但后代出现黄果④.Aa与aa⑤.AA与aa⑥.Aa与Aa⑦.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豌豆具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豌豆花大

,易人工实验⑧.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两表现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只表现一种表现型,则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或一对亲本杂交出现3:1时,比例高者为显性性状。【详解】(1)根据实验

2,亲本表型为红果和黄果,但杂交后代只有红果,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也可以根据实验3,红果×红果→红果∶黄果≈3∶1,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2)实验1的后代出现了两种表型,且红果∶黄果≈1∶1,相当于测交实验,所以亲本基因型为Aa×aa;实验2后代只有红

果,说明亲本红果为显性纯合子,故亲本基因型为AA×aa;实验3杂交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且红果∶黄果≈3∶1,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故亲本基因型为Aa×Aa。(3)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具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花大,易人工实验;子代数量多等优点,所以豌

豆适合作为遗传实验材料。(4)人工杂交实验中需要在花未成熟时对母本去雄,并人工授粉,同时要注意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操作过程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8.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

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的;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现有两对刚刚结婚的青年夫妻,甲夫妇的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方正常,乙夫妇都正常,但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根据这两对夫妇

及其家庭成员各自的遗传病情,写出相应的基因型:甲夫妇:男:________:女:________。乙夫妇:男:________;女:________。(2)医生建议这两对夫妇在生育之前,应进行遗传咨询。①假如你是医生,你认

为这两对夫妇的后代患相应遗传病的风险率是:甲夫妇:后代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风险率为______%。乙夫妇:后代患血友病的风险率为________%。②优生学上认为,有些情况下可通过选择后代的性别来降低遗传病的发病概率。请

你就生男生女为这对夫妇提出合理化建议。甲夫妇最好生一个________孩,乙夫妇最好生一个________孩。【答案】(1)①.XAY②.XaXa③.XBY④.XBXB或XBXb(2)①.50②.12.5③.男④.女【解析】【分析】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

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的;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小问1详解】甲夫妇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方正常,则他们的基因型为XAY、XaXa;乙夫妇双方都正常,由于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而其父母正常(XBY和XBXb),所以女方的基因

型为XBXB或XBXb,即乙夫妇的基因型为XBY、XBXB或XBXb。【小问2详解】①已知甲夫妇的基因型为XAY、XaXa,所以后代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为1/2;乙夫妇的基因型为XBY、XBXB或XBXb,后代患血友病的风险率为1

/2×1/4=12.5%。②甲夫妇的基因型为XAY、XaXa,子代男孩全部正常,女孩全部有病,应该选择生男孩;乙夫妇的基因型为XBY、XBXB或XBXb,后代患血友病的风险率为1/2×1/4=12.5%,且患病的肯定是男孩,

所以应该选择生女孩。【点睛】本题考查伴X隐性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再根据遗传定律,计算相关概率即可。29.如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乙的遗传系谱图。甲病受A,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乙病受B,b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甲、乙其中之一是

伴性遗传病(不考虑XY同源区段)。(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性基因;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2)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Ⅲ7______;Ⅲ10______。(3)Ⅲ8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4)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一

种病的几率是____,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的几率是____。【答案】①.常②.隐③.X④.AAXBY或AaXBY⑤.AAXbY或AaXbY⑥.1/2⑦.5/12⑧.1/2【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遗传图谱分析可知:3号、4号正常,他们的女儿8号有

甲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从而判断各个个体的基因型。题干已知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且5、6没有乙病,生出了有病的10号,说明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据此答题。【详解】(1)3、4正常,子代患甲病,说明为隐性遗传,另8病,其父未病,可

排除为伴X隐性遗传,则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题中说另一病为伴性遗传,则乙病为伴X遗传,5、6正常,10患乙病,说明乙为隐性遗传,则乙为伴X隐性遗传。(2)单独考虑甲病,7号基因型为AA或Aa,10号基因型为AA或Aa;单独考虑乙病,7号基因型

为XBY,10号基因型为XbY,所以7、10号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或AaXBY、AaXbY或AAXbY。(3)II3的基因型是AaXBY,II4的基因型是AaXBXb,则Ⅲ8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2。(4)已知Ⅲ8与Ⅲ10的基因型是aaXBX

b或aaXBXB、AaXbY或AAXbY,只考虑甲病遗传,Ⅲ8与Ⅲ10结婚子女中患病概率为2/3×1/2=1/3,正常概率为2/3。只考虑乙病遗传,Ⅲ8与Ⅲ10结婚子女中患病概率为1/2×1/2=1/

4,正常概率为3/4,只患一种病的几率计算式为:1/3×3/4+2/3×1/4=5/12,既不患甲病又不患乙病的概率为2/3×3/4=1/2。【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遗传图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0.甲图中DN

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__。(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_____

______酶,B是_________酶。(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图中,7是________________。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

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____________原则。【答案】(1)半保留复制(2)解旋DNA聚合(3)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4)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磷酸与

脱氧核糖氢键碱基互补配对【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A是DNA解旋酶,B是DNA聚合酶,a、d是DNA复制的模板链,b、c是新合成的子链,由图甲可知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

程;图乙中1是碱基C,2是碱基A,3是碱基G,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详解】(1)分析甲图可知,a、d是DNA复制的模板链,b、c是新合成的子链,DNA分子是半保留复

制,而且是边解旋边复制。(2)分析题图甲可知,A是DNA解旋酶,作用是断裂氢键,使DNA解旋,形成单链DNA;B的作用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为DNA聚合酶。(3)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因此

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能进行DNA分子复制。(4)乙图中,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