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第10讲 世界古代史——世界文明的起源、发展与交流 Word版含答案.docx,共(6)页,768.61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dcbde411ea1e1db56e632069b783fa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十讲世界古代史——世界文明的起源、发展与交流一、选择题1.(2023辽宁抚顺一模)有学者认为,大陆轴线(下图所示)的走向关乎农作物的传播速度和其他发明的传播。新航路开辟前,农作物从两河流域向西到欧洲和埃及(由埃及向南到了埃塞俄比亚后就此打住)、向东到印度河流域
,传播平均每年约0.7英里,但墨西哥3500年前被驯化的玉米北上美国东部则是在公元900年,每年传播不到0.3英里。据此可知()A.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B.欧亚文明高于非洲美洲C.全球已初步建立起联系D.农作物在各大洲间传播2.《汉谟拉比法
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债务缠身,且这一年暴风雨摧毁了他的田地,或者洪水冲走了作物,或者由于当年缺水,那块地没有生长谷物——在那一年,他可以不向他的债主归还粮食;他可以暂停履行他的合同,他可以不付那一年的利息。由此可
知,法典()A.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体现商品经济要求C.维护所有人的利益实现阶级调和D.带有人文主义色彩3.(2023福建高三联考)下图是在古希腊较为常见的绘有“重装步兵赛跑”瓶画的陶壶。瓶画画风写实,人物充满动感。瓶画所呈现的比赛()A.培养了全面发展的公民B.体现了城邦的好战之风C.
适应了保卫城邦的需要D.反映了贵族的政治特权4.(2023湖南怀化期末)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下面是最初文明出现于东亚黄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及北非尼罗河流域的标志性图片,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A.神权与政权相结合B.农业与商业相结合C.专制与法治相结合D.君主与民主相结合5.(2023浙江宁波二模)下面是历史上某一帝国的疆域图,关于该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起于西亚的小亚细亚B.诞生了数学家欧几里得和《几何
原本》C.因创立者去世而解体D.促进了西亚文明与希腊文明深入交流6.(2023山东潍坊一模)右图是出土于阿富汗的公元前3世纪的饰板,天空中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背生双翅、手持长棍和缰绳驾车的是希腊胜利女神妮可,车上头戴皇冠的是希腊
自然女神西布莉,车子具有波斯风格。据此可知()A.该饰品体现多元文化交汇B.东西方商贸联系十分密切C.希腊文化与西亚文化同源D.中亚已出现政教合一国家7.(2023福建泉州二模)公元2世纪,罗马的道路系统几乎遍及帝国全境,东起幼发拉底河,北达苏格兰低地,穿越不列颠
、欧洲、北非、小亚细亚和阿拉伯、叙利亚及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罗马四通八达的公路网()A.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C.消除了帝国民族间差异D.加快了罗马城市化进程8.(2023山东济南高三期末)有学者指出,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又由于他们
没有马,不知道使用铁犁和车轮,因而,比起亚洲、欧洲大陆较发达的区域,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要较为落后一步。这一论述旨在()A.论证区域文明发展的差异性B.说明文明交流的必要性C.阐明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性D.揭示美洲文明的落后性9.(2023山东济
宁三模)“甲方向乙方保证,愿以自由人身份,终身服事乙方,绝不脱离乙方的保护,如有违背,愿以金钱作为赔偿;乙方保证,宣誓之后,将终身保护甲方。”上述宣誓场景可能出现于()A.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广场B.3世纪的罗马元老院C.
6世纪君士坦丁堡的皇宫D.12世纪中期法国北部的庄园10.(2023广东汕头一模)下面是某历史研究者绘制的示意图。该研究者试图解释()A.人文主义精神为何出现B.近代民族国家如何产生C.资本主义萌芽如何发生D
.西欧封建社会为何形成11.(2023山西太原高三期末)中古西欧的市民阶层最初只注意本城市的利益,但随着工商业和国内外政治的发展,他们改变了对国家事务的冷淡态度,开始帮助国王,促进统一。这表明()A.王权的社会基础有所扩大B.市民联合以争取城市自治C.封建
庄园制经济逐步解体D.国王依靠市民来治理国家12.(2023广东梅州二模)《欧洲中世纪史》一书中提到:“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文中的变化包括()A.经济发展和城邦国家出现B.城市兴起和市民阶层产生C.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出现D.教权削弱和宗教改革开始13.(2023北京通州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拜占庭帝国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人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主要说明()A.沙皇俄国的崛起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统治B.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C.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D.沙
俄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14.(2023广东广州一模)西方考古学家在印度发现了“阿育王石柱”,石柱上有阿育王的诏谕:今后每年地方官必来朝拜,因为这是无上正遍知出生圣地。特谕减免蓝毗尼地区税赋,仅缴收入的八分之一。该石柱
上还刻有贵霜帝国、笈多帝国的铭文。材料可直接用于研究()A.西方的殖民历史B.古印度帝国的治理C.印度教文化的传播D.笈多帝国的对外扩张15.(2023江苏南京二模)9世纪末以后,日本的大贵族庄园主逐渐获得免交国家贡租(不输)和摆脱国家行政控制(
不入)的特权。10世纪,日本的地方豪族纷纷将其土地进献给有权势的贵族和寺社,奉其为领主,自任庄管。一些领家再将庄园进献给更有权势的中央贵族,称其为本家。这使得10世纪的日本()A.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B.进入幕府统治政治时期C.
武士集团势力受到挑战D.仿效中国进行大化改新16.(2023山东滨州一模)下表为班图人迁徙概况。据此可知,班图人大迁徙()路线概况西线进入西赤道非洲,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等南线直至抵达南非,建
立了祖鲁部落联盟东线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A.破坏了南非地区的生产方式B.促使南非地区形成统一国家C.颠覆了桑海在西非霸主地位D.促进非洲文明朝多样性演进二、非选择题17.(2023山东泰安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
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注:古典文明指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摘编自陈恒《文明
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从“文明的汇聚与传播”角度对材料进行说明。18.古代希腊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
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具有的真正才能。——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
国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古代希腊文化成果辉煌,影响深远,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但是,起步就生机勃勃的希腊文化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汲取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形成的一种多元开放型文化。正
如黑格尔所说:“东方世界是希腊世界的基础。”——摘编自解晓毅《古希腊文化的东方之源——试论古代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西方被称为“史学之父”和“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的历史学家分别是谁。(2)根据材
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希腊文化汲取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具体表现,据此概括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第十讲世界古代史——世界文明的起源、发展与交流一、选择题1.A从材料信息看,东西方向物种的传播速度快于南北方向物种的传播速度,其原因是东西方向维度相同,地理环境差异小;南
北方向维度不同,地理环境差别较大,A项正确;世界文明呈现出多元的特点,没有优劣之分,B项说法错误;C、D两项都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排除。2.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某人因为天灾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收成受损而无力还债,法律允许他当年不需还债、暂
停履行合同且不付当年的利息,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度保护非因诚信而赖账的债务人,故选D项;题干未提及须无条件还债,保证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商品流通问题,排除B项;“维护所有人的利益”说法不符合史实,《汉谟
拉比法典》本质上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排除C项。3.C从“重装步兵赛跑”图可以看出希腊人对于军事素养的重视,这样做是为了保卫城邦,故选C项;图片重点强调的是对军事才能的重视,不能体现“全面”,排除A项;“好战之风”需要从对外战争的频繁程度来论证,培养军事素养不等于“
好战”,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步兵的身份及权力,无法反映是否是“贵族特权”,排除D项。4.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商代的甲骨文用于祭祀占卜,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宣扬了君权神授,古埃及的金字塔则是为了神化法老而修建的,A项正确;三个图片的主题都不涉及社会经济,B项错误;商代甲骨文和埃
及金字塔无法体现“法治”,C项错误;上古时期的大河农耕文明与“民主”无关,排除D项。5.D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和地跨欧亚非的空间信息可知,该帝国是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A项错误;欧几里得是希腊数学家,B项错误;波斯帝国灭亡于亚历山大帝国,C项错误;希波战争期间,
西亚文明与希腊文明深入交流,D项正确。6.A根据材料可知,阿富汗出土的饰板中,人物形象多来自希腊神话,而车子具有波斯风格,这体现了不同文化的融合交汇,故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之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联系有限,排除B项;材
料中西亚地区的饰板借鉴了希腊文化的内容,但不能说希腊文化与西亚文化同源,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教因素,排除D项。7.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有利于商品的快速流动和军队的快速调动,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故选B项;罗马帝国是奴隶制经济,排除A项
;便利的交通便利了帝国内部各民族的交往,但不能消除了帝国民族间差异,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罗马的道路系统,与城市化无关,排除D项。8.B材料认为印第安人没有外部交流,内部交流也有限,认为“文明交流”对于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文明交流的必要性,没有论述文明
的差异性和文明的多元性,排除A、C两项;材料的主旨是论述印第安文明落后的原因,而不是强调美洲文明的落后性,排除D项。9.D材料反映的是中古西欧庄园制的农奴制,12世纪中期法国北部的庄园存在着农奴制度,D项正
确;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实行的是奴隶制,A项错误;罗马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并不需要甲方为其提供保护,排除B项;6世纪拜占庭帝国是君主制国家,君主并未对大臣有终身保护职责,排除C项。10.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和城市是中古时期封建社会重要的经济政治
实体,同时中古时期教会影响大,形成政教分离的二元统治结构,故选D项;人文主义精神出现于古希腊,当时基督教和庄园制尚未诞生,排除A项;近代民族国家产生于16—19世纪,与领主、教会相抵触,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工场和雇佣关系是其重要表现,排除C项。11.A根据材料可知,市民
阶层开始帮助国王,说明王权的社会基础扩大到市民阶层,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获得自治后政治态度的变化,B项脱离材料主旨;材料中并没有市民阶层对封建庄园制态度的信息,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古时期国王依靠贵族来治理国家,排除D项。12.B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中古时
期城市兴起、市民阶层产生,这是引发中世纪变化的根源所在,B项正确;城邦国家出现是在公元前8—前6世纪的古希腊地区,排除A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都是欧洲近代的发展变化,C、D两项错误。13.D根据材料可知,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文化(东斯拉夫)的影响就如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人的影响
一样,故选D项。14.B材料反映的是古印度孔雀帝国阿育王的统治政策,贵霜帝国和笈多帝国也都属于古印度的重要王朝,这些材料是研究古印度帝国治理的一手史料,B项正确。15.A根据材料可知,10世纪日本逐渐形成庄园制,领主在地方上势力强大,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故选A项;12世纪,日本进入
幕府统治时期,排除B项;10世纪日本逐渐形成庄园,庄园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排除C项;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排除D项。16.D根据材料可知,班图人在大迁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了新的民族和文化中心,故选D项;班图人属于铁器文明,比南非地区的生产方式更加先进,排除A项;班图人的南迁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区域和民族,不利于南非地区的统一,排除B项;桑海衰落是在16世纪,与班图人的迁徙时间不符,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7
.参考答案人类交往的过程是不同文明汇聚、传播、升华的过程。亚历山大远征途中兴建了许多城市,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促使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被征服地区的本土
文化也与希腊文化进行碰撞和交流。印度科学文化成就如数字、代数、三角学、天文学、医学等,通过阿拉伯帝国这座文明之桥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中亚的阿拉伯文化也传到印度次大陆,对印度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明很早就与西亚、中亚进行了交流。丝绸
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和纺织、凿井等技术传到了西亚、中亚,继而传播到欧洲,中华文明随之传播到这些地区。后来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先进文明传到欧洲,对人类文明的交流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西亚、中亚的文学艺术和农业技术传播到中国,罗马商人和政府
使者的往来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西亚、中亚在文明交流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自身文明之间也互生出多元的特色,本土的文明也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阿拉伯人把古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本地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
阿拉伯文化。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各地区的文明不断交流并相互影响。18.参考答案(1)特点:成年男性公民掌权。“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修昔底德。(2)表现: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扩散到希腊;腓尼基字母向西传入希腊
,形成希腊字母;西亚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