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木叶”(第2课时)

PPT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7 页
  • 大小 24.847 M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说 “木叶”(第2课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说 “木叶”(第2课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说 “木叶”(第2课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说 “木叶”(第2课时).pptx,共(67)页,24.84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dba16a21acdd286ce98823e2da8cc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孟子9.说“木叶”9.说“木叶”学习目标1.学习诗歌的暗示性艺术特征,辨析诗歌精微的语言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知人论世01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树叶飘落,是秋天的标志之一,负载着秋天的诗意。今天,让我们看看《说“木叶”》。导入新课木叶动秋声导入新课林庚(1910-2006),原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主要从事新诗的创作和古代文学、古典诗歌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其学术道路曾被概括为“诗性与理性

的完美结合”,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楚辞和唐诗的研究方面。介绍作者在唐诗研究方面,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同时提出了对盛唐诗歌的另一艺术概括——“少年精神”。介绍作者主要作品专著《中国文学简史》《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等;论文《唐诗的格律》《关于中国文学史研究上的些问题》《盛

唐气象》《陈子昂与建安风骨》等;新体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问路集》等。介绍作者本文选自《唐诗综论》。林庚先生的《唐诗综论》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把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到了现代学术的高度,同时也把唐诗风貌的系统化研究留给了后人。写作背景本文

作者在“木叶”上所下的工夫,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该怎样欣赏古诗词,推而广之,启发我们去思考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写作背景诗歌暗示性021.题目解说《说“木叶”》是一篇文化随笔,属于议论文中的杂文。“木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本文论题;说“木叶

”就是对古诗中的“木叶”这一意象进行论说。整体感知2.层次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举出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上。第二部分:说明

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木叶”与“树叶”一字之差,到了艺术形象领域却差别极大。整体感知速读课文(1---3段)思考:1、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本段有什么作用?“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作用:引述诗人们使用“

木叶”的例子,突出了“木叶”是诗人钟爱的形象,引起下文对“木叶”特征的分析,为全文定下了一个富于文采的基调。2、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理出第2段说“木叶”的线索明确:就是“树叶”。线索:既然“木叶”就是树叶,作者就先说树,再说叶,接着说树和叶的结合“

木叶”最后是“木叶”的发展“落木”(树----叶----木叶----落木)3、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引1: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枝繁叶茂,浓阴匝地因为“树”和“叶”还是“树叶”会让我们想到这些!树叶树与叶之间的联系树与叶之间的形象并不互相排斥,而且十分

一致,它们都带着密密层层林荫的联想因此树叶可以简化为叶。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思考讨论: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并注意由“木叶”到“落木”的发展及其关键之处。引2萧瑟、凄

凉。关键之处在于“木”字。从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读4----6自然段思考:1、:第4段“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与“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有什么不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则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黄叶落叶落叶木木2、“木”与“树”相比较有哪些不同?A、“木”与“树”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在意味上,木一般是秋风落

叶中取得的鲜明形象,而树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B、因为说到“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想起这些:使人常想起树干,而不是树叶。还有与木头有关的东西,例如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

外去。3、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呢?明确: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4、“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意味有什么不同?树叶:树与叶之间的形象并不互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

它们都带着密密层层林荫的联想因此树叶可以简化为叶;木叶,“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

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请同学们再结合“洞庭波兮木叶下”落叶在文中所引用的诗句来看,是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叶子,当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先想到的是秋天如蝴蝶随风飘飞黄叶,而落木比木叶还要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意,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绵密

之意也洗净了。5、“木叶”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含有落叶的因素有落叶的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6、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提问:作

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

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7、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标

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

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8、思考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品尝

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艺术特点。诗歌意象稳定性

03请根据你所熟悉的梅花诗,说说“梅”这个意象的特点。显示王安石的《梅花》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讨论,结论:高贵,圣洁,坚贞。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盛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但也请同学们注意一下,有时候,诗人把同一意象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

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诗:“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再如毛泽东和陆

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就境界迥异。小结: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

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小诗人。最后,请让我把下面这首诗献给同学们,作为今天的结束: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

头温柔吟唱……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梅花墙角数枝梅,[1]凌寒独自开。[2]遥知不是雪,[3]为有暗香来。[4]【注释】:[1]数:几枝。[2]凌,冒着。【简析】: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王安

石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雪梅(一)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二)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赏梅四佳梅之佳境:淡阴、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竹道、松下、明窗、疏篱、苍崖、绿苔、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石枰下棋。梅之佳友: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雪中四友——迎春、玉梅、水仙、山茶;五清—

—梅、竹、松、水仙、月季;五洁——水、月、松、竹、梅。梅之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梅之风韵(宋.林逋)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状梅之精神(明.高迪)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道梅之气节(元.杨维桢)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雪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巩固提升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巩

固提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巩固提升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巩固提升人有

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巩固提升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

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巩固提升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巩固提升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巩固提升明确:望月怀远,思念亲人,暗含有月圆人不圆的愁绪。在远离家乡,

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巩固提升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

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巩固提升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巩固提升练习请补足下列诗句的上下句:1.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谷柳恽》)2.高树

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3.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4.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课外练习古代诗歌中,类似“梅”的意象不胜枚举。例如,竹、松、

草、柳,等等。请大家课后搜集、梳理这些意象,编撰自己的《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辞典》。谢谢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