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2021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二+高频考点13+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高考】.docx,共(7)页,1.549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d600d9ae94abd8ddb48882fa1a174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1~3题。1.该考察区域()A.位于长白山山麓B.西北部的海拔最低C.
西南部地势起伏小D.属于暖温带湿润区2.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3.考察发现,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其主要原因是()A.水库北侧的气温差异较大B.水库南侧,陆风与山风方
向相反C.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D.水库北侧,湖风与谷风方向一致在冰盖坡度较大的地区,由于冰盖表面辐射冷却快,使得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面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下降风具有明显
的日变化特征。下图为“南极大陆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4~5题。4.为抵御下降风的危害,中山站应特别加固建筑物的()A.南墙B.北墙C.东墙D.西墙5.春、秋分日前后,南极大陆下降风最强烈的天气和时段在()A.晴天2:00~4:00B.晴天14:00~16:00C.阴天2:00~
4:00D.阴天14:00~16:00(2019·福建福州一中测试)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左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右图),完成6~7题。6.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
向是()A.E→F→H→G→EB.G→E→F→H→GC.G→E→H→F→GD.G→H→F→E→G7.关于城市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EF代表城市气压垂直变化规律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C.甲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D.乙、丙
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2019·临沂模拟)下图是“某同学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太阳能的房屋模型”。据此完成8~9题。8.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A.节约建造成本B.雨季及时排水C.充分利用太阳能D.利于
空气流动9.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A.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B.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C.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D.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2019·江淮十校联考)沿海城市“热岛
效应”“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图1为“天津市某年春季、夏季、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图2为“天津市简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图1中四条曲线,表示
天津市冬季热岛强度日变化的是()A.ⅠB.ⅡC.ⅢD.Ⅳ11.天津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海风势力显著增强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和“湖、陆气温的日变
化图”。读图完成12~13题。12.图示环流多发生在()A.16时至次日8时B.8时至16时C.18时至次日6时D.6时至18时13.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A.①处为陆风B.②处更易形成降水C.③处风力大于①处D
.④处盛行下沉气流下图为“山谷风示意图”,图中实线是等压线,虚线是等温线。读图,完成14~15题。1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此图表示的是夜晚②此图表示的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5.根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
地区()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做上升运动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的气温低,气流做下沉运动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的气温高,气流做上升运动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的气温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2020·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伊朗
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如下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如下右图)。据此完成16~17题。16.“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室外空气流入B.便于采光C.便于室内热量散发D.便于室内空气流出17.白天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A.从四周流向水池B.中央为上升气流C.从水池流向四周D.四周为上升气流答案精析1.C2.A3.D[
第1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北京附近,排除A;根据题意可知,水库三面环山,且图中有200m等高线,由此可以判断西北、东北、东南海拔都较高,只有西南海拔较低且地势起伏小,排除B项,C项正确;该地属于半湿润区,排除D。第2
题,时间为下午3点,陆地和水库因比热容的差异,水库升温慢,气温相对较低,形成高压,周围地区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根据热力环流原理,P地应该吹东北风。第3题,根据上图可以发现水库北侧存在山谷风,白天以谷风为主,与湖风风向一致,D正确。
水库北侧气温差异较大,但是不能证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也不能成为风速大的理由,A错误;白天应该以谷风为主,B错误;材料无法显示水库南北侧植被是否茂盛,C错误。]4.A5.A[第4题,中山站位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常年吹东南风,且下降风与地面坡度有关,图
中中山站的南部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因此下降风为偏南气流,故应加固建筑物的南墙,A正确。第5题,南极大陆下降风最强烈的天气和时段应是地面温度最低的时刻,为日出之前,排除B、D。晴天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果差,地面温度低。A正确。]6.D7.C[第6题,读图可知
,G、E位于地面,且E气压大于G,郊区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所以E为郊区;城市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所以G为城市,因此近地面空气从E流向G。F为郊区的上空,为低压;H为城市的上空,为高压,所以高空气流从H流向F。垂直方向,城市受热,空气由G流向H;郊区空气下沉,空气从F流
向E。所以环流的方向为G→H→F→E→G。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所以城市受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E的气压较高,对应的为郊区,EF代表郊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A错;无论昼夜,城市气温都大于郊区,因
此热力环流的方向没有昼夜变化,B错;图中甲地等压面向下弯曲,丙处等压面向上拱起,所以甲处气压小于丙处气压,郊区空气下沉,高空为低压,甲为郊区的高空,气流下沉,C正确;乙、丙之间的气流应该由高压流向低压,不会沿等压面流动,D错。]
8.C9.B[第8题,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主要是为了增加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充分利用太阳能。第9题,冬季的白天,房间甲温度高,气流上升,房间乙温度低,气流下沉,因此空气流动方向是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
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B正确。]10.A11.B[第10题,城市热岛强度主要受市区与郊区气温差值大小的影响,一年四季中城区与郊区气温差值最大应为冬季,最小应为夏季,春季介于两者之间,故选A。第11题,当城市热岛效应产生
的近地面风向与海风风向相同时,两者叠加会使海风加强。图中②地符合这一条件,选B。]12.B13.C[第12题,读图甲可知,近地面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说明是湖风,则湖面气温低于陆地气温。根据湖面的气温日较差小于陆地可知,图乙中虚线是湖面气温变化曲线,实线是陆地气温变化曲线,结合图乙可发现8时
至16时湖面气温低于陆地,B项正确。第13题,①处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说明是湖风,A项错误;②处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B项错误;③处位于高空,摩擦力较小,风力大于①处(读风向风力符号可知),C项正确;④处近地面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D项错误。]14.D15.
C[第14题,图中实线是等压线,谷地的等压线凸向高处,说明同一高度,谷地气压为高压,山坡为低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即从谷地吹向山坡,为谷风,出现的时间为白天,②④正确。第15题,夜晚时山坡降温快,气流下沉,而谷地的气温比周围气温高,谷底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做上升运
动,易成云致雨,C项正确。]16.A17.C[第16题,相对于周围地区,白天塔下中央水池相当于冷源,所以“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辐合下沉,顶部四面镂空便于室外空气流入塔内,A正确。顶部四面镂空与采光、室内热量散发、室内空气流出无关。第17题,由上题解析可知,白天塔内下沉气流到底
部水池后向四周辐散,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从而起到通风降温的作用,C正确,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