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版《微专题·小练习》·生物·新高考 专练94.docx,共(3)页,177.54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d39c30f235f8b92690fe868abfb199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练9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2023·湖北卷]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某湖泊早年受周边农业和城镇稠密人口的影响,常年处于CO2过饱和状态。经治理后,
该湖泊生态系统每年的有机碳分解量低于生产者有机碳的合成量,实现了碳的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减小生态足迹B.水生消费者对有机碳的利用,缓解了碳排放C.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加剧D
.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度提高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有助于碳的固定2.[2023·广东卷]凡纳滨对虾是华南地区养殖规模最大的对虾种类。放苗1周内虾苗取食藻类和浮游动物,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1个月后对虾完全取食人工饵料。1个月后虾池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过程见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周后藻类和浮游动物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会减轻B.1个月后藻类在虾池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仍处于主要地位C.浮游动物摄食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D.异养细菌依赖虾池生态系统中的沉积物
提供营养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4.人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了很多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铅、镉等。这些有害物质一旦进入环境便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是它们的循环过程却与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过程不同。下列关于碳循环与有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
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形式是CO2B.生物富集现象说明有害物质的循环不具有全球性C.某些重金属可能具有与细胞膜结合的特点而不易被降解D.生态系统中使CO2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5.某
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如下,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调查乙中水稻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B.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a>(b+c+e)C.图中乙、丁两生物成分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D.e中包括未被利用的能量,能被土
壤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利用6.某同学画出如图所示三个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丙图中生产者都是AB.图甲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图乙中A、B、D、E构成群落,碳元素在其中传递的形式主要是有机物D.若要使图甲、乙、丙表示完整的碳循环过程,需补
充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部分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的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CO2,促进碳循环D.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
维持其正常功能8.[2022·湖南卷]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采用
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C.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D.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9.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过程是____________的___
_________作用,具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2)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____________。(3)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过程(用图中字母代号表示)。(4)碳在无机环境中以________形式存
在,而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10.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
生生物投入池塘。连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质量)的检测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
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演替。(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呈______形增长,若该生物种群密度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__________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