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114.010 K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114.01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ceea759b41bc0bef4523a51c6f08c3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明德中学2023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2023年4月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指出:“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转型期。”在这段时期里,各种各样历史人物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改造中国社会,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下列“选择”

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宋教仁通过议会斗争来追求民主政治B.陈独秀通过思想革新来反对专制愚昧C.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来救亡图存D.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指导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

提出“新三民主义”指导革命的时间应该在1924年1月,不符合材料所讲“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间,即1911年10月10日---1919年5月4日,符合题意,选择D项;宋教仁通过议会斗争来追求民主政治一事

发生在1912年12月,符合材料所提及时间及材料所讲“……改造中国社会,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陈独秀通过思想革新来反对专制愚昧一事发生在1915年9月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符合材料所提及时间及“……改造中

国社会,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来救亡图存一事开始于1919年《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他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符合材料所提及时间及“……改造中国社会,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中国的产业工人在19

13年只有60多万人,到“五四”之前,已达到了200万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估量的阶级力量,产生其政治代表已是大势所趋。材料可用于说明()A.五四运动过程具有曲折性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符合中国的国情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D.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历史必然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估量的阶级力量,产生其政治代表已是大势所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的诞生准

备了条件,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五四运动的过程,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的大革命失败后伴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而形成的,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五四运动时共产党尚未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

1916年前后,中国民营纱厂的厂房由过去易燃的二三层楼的砖木结构改为钢筋水泥的锯齿形建筑。动力设备由蒸汽引擎改用电力马达;在管理上,多聘用专业学校培养的技术人员,建立产品检验和机器检修制度。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B.国际竞争的渐趋激烈C.欧美列强的技术性援助D.政府的实业

救国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在1916年中国民营纱厂在厂房建设、动力设备和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体现了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1916年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B项;题干中民族工业的发展并非来自欧美列强的技

术援助,排除C项;题干体现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什么原因推动民族工业发展,题干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4.下表是中共“一大”到“三大”主张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中共()中共“一大”(1921年)革命军队

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共“二大”(1922年)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中共“三大”(1923年)共产党员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

命的重要任务。A.对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B.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C.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经验D.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城市【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阅读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成立后,斗争目标从“消灭资本家”到“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再到联合国民党反

帝反封建,反映出中共对国情认识逐步深入,A项正确;标志着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事件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共产党对西方先进经验的学习,排除C项;共产党早期的三次会议反映出其工作重心一直在城市,并未发生

转移,排除D项。故选A项。5.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表示,“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他认为孔子学说也有优点,不是“无可取”的。据此可知,陈独秀()A.学术态度比较偏激B.注重捍卫传统文化C

.辩证看待儒家学说D.号召民众追求人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陈独秀虽然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礼教,但同时承认孔子和孔子学说有其价值和可取之处,反映了陈独秀能一分为二辩证看待孔子和孔子学说,C项正确;材料体现陈

独秀能一分为二辩证看待孔子和孔子学说,不能得出“学术态度比较偏激”,排除A项;结合所学,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猛烈批判封建文化,仅仅根据陈独秀承认孔子学说的价值就得出“注重捍卫传统文化”是不恰当的,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追求人权”,排除D项。故选C项。6.五四运动

后,湖南军阀谭延闿打出了“湖南自治”旗号,企图用湘籍官僚政客包办湖南政治,湖南各界纷纷请愿,响应这一口号。但1920年11月,湘军总司令赵恒惕取谭延闿而代之,湖南自治运动逐渐流产,湖南各界大失所望。“湖南自治”的流产,客观上()A.巩固了中华民国的国家统一B.加速了革

命新形势的到来C.阻碍了新型政治团体的创建D.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湖南自治运动因为湖南政治形势的变化而破产,让湖南社会各界纷纷失望,这客观上会让湖南各界对社会改良失去信心,从而投入社会革命的浪潮中,B项正确;材料中的“湖南自治”,仅仅是湖南军阀用来割据的手

段,自治的失败,也没有改变中国军阀混战的局面,排除A项;社会各界对政治的期待落空,有利于新型政治团体的创建,排除C项;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地方政局与国家局势,这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7.1938年11月,

中共将陕甘宁边区政府议会改为边区参议会,1939年1月,边区召开第一届参议会,参议会作为边区政权的核心被誉为“第一个适合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完善形式”。这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具有()A.合法性B.全国性C.民主性D.权威性【答案】C【解析】【详解】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成立,本身就体现了统一战

线性质、民主性和新民主主义性质,在成立参议会后,按照“三三制”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所以故有“第一个适合中的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完善形式”的说法,C项正确;材料并非说明政权的合法性,排除A项;全国性和权威性也并非材料所指,

排除B、D两项。故选C项。8.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材料中的“转折

点”指的是()A.全面内战爆发B.转入战略反攻C.组织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胜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成为国共两党二十年来战争的转

折点,B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排除A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渡江战役胜利摧毁了

国民党长江防线解放了国华华南广大地区政治,粉碎了国民党对国政治22年统治国民党政府垮台基本解放了全国,排除D项。故选B项。9.1949年2月,《人民日报》报道“一月来山东、苏北两地十余万翻身农民,在‘争取革命

彻底胜利’口号下,积极参加解放军。其中仅鲁中南一地即有三万八千余人自动参军。”这体现出当时()A.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C.人民解放事业获得民众的认同D.报刊宣传奠定民主革命胜利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

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完成土地改革的解放区,大量农民响应“争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号召,积极参加解放军,体现出当时人民解放事业获得民众的认同,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并非土地

革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据所学,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是在1947年春,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土地改革的意义,并非报刊宣传对民主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0.1949年6月,毛泽

东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1973年2月,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这一变化说明()A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家利益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C.新中国外交开始走向

成熟D.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分裂【答案】A【解析】【详解】1949年毛泽东提出“一边倒”是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保卫国家安全,在国家建设中争取援助,1973年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是因为苏联对中国构成威胁,需要联合

美国等国家对抗苏联,两次都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A项正确;中美建交时间是197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195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就已出现分裂,排除D项。故选A项。11.在朝鲜停战的前一天,古巴的卡斯特罗开始了武装

斗争;越南人民军受中国抗美援朝胜利的鼓舞也对法国殖民军开展了全面攻势,沮丧的法国政府在第二年不得不宣布撤军;1954年秋,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又开始抗法民族解放战争。这可以用来研究,抗美援朝的胜利()A.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示范B.提升了新中国的综合国力C

.冲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D.鼓舞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所给材料“古巴的卡斯特罗开始了武装斗争;越南人民军受中国抗美援朝胜利的鼓舞也对法国殖民军开展了全面攻势,沮丧的法国政府在第二年不得不宣布撤军;1954年

秋,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又开始抗法民族解放战争”表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D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坑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示范”、“提升了新中国的综合国力”、“冲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B、C项。故

选D项。12.1974年,邓小平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第一次全面阐述了毛泽东“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这一论断A.目的是在外交上

孤立打击美国B.推动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不再以意识形态划分外交阵营D.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主要标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非意识形态的划分,故选C;这一划分方法将苏联划进了第

一世界,有利于孤立和打击苏联的霸权,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并非中国反对的主要目标,排除A;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B;这一理论有利于中国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但不是美苏两极格局瓦解的直接原因,排除D。13

.据统计,1992——1997年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分别为85.8%、309.1%和180.6%,发展速度最快的是私营企业。这反映了()A.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B.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C.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92——1997年私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并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知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发展活力,B项正确;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开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而非1992年,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尤其强调私营企业发展迅猛,而且1984年,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排除C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D项。故选B项。14.时代热词是每一时代特有的主题反映。下列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

是()A.南方谈话九二共识香港回归B.乒乓外交中日建交真理标准大讨论C.剿匪镇反抗美援朝另起炉灶D.上海合作组织科学发展观一带一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谈话发生在1992年,九二共识也是1992年,香港回归是1997年,均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A项正确;真理标准大

讨论是1978年,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B项;抗美援朝时间是1950年至1953年,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C项;“科学发展观”“一带一路”提出于21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15.上海合作

组织的成立,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上合组织是地区在反恐机构在成员国强力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下,上合组织是

维护地区安全为主,属于大小国之间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故本题选择B项,16.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这反映了亚欧大陆()A.宗教信仰的多元化B.区

域文明的多元性C.地区交往的密切化D.经济基础的统一性【答案】B【解析】【详解】“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由此可知欧亚大陆上的文明各具特色,即区域文明具有多元性,B项正确;题

干中的“封建制度”、“中央集权”、“政治文明”等词汇述及的是政治制度方面,而不是宗教信仰,排除A项;在题干内容中没有述及不同地区交往,排除C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各具特色,没有涉及“经济基础的统一

性”,排除D项。故选B项。17.所谓史诗,就是以英雄人物的功绩为中心,讲述与整个民族相关的大事件的作品。史诗中的英雄必须是一个完美的人物,他必须具备勇武、魄力、高贵的灵魂等该民族理想中的能力与美德。下面属于苏美尔人以自己的民族英雄为主角创造的史诗是()A.《荷马史诗

》B.《吉尔伽美什》C.《罗摩衍那》D.《摩诃婆罗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吉尔伽美什》是苏美尔人以自己的民族英雄为主角创造的史诗,B项正确;《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史诗,排除A项;《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留传下来的

史诗,排除C项;《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而非苏美尔人的史诗,排除D项。故选B项。1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的屋里突然起火,来帮助灭火的人觊觎属于房主的家具,拿了属于房主的家具,这个人应该被扔到那正在燃烧的火里”。这表明法典A.体现商品经济的要求B.维护了全体民众

的利益C.注重调和阶级矛盾D.强调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法典对偷窃财物的人有着严厉的处罚,强调对私有财产的保护,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商品交易的内容,排除A项;该规定针对的不是全体民众,不符合主旨,排除B项;该规定不针对特定阶级,不涉及阶级矛盾的调和,排除C项。

故选D项。19.中古时期,法国国王把铸币权授予诸侯。12世纪中期,享有铸币权的诸侯有300余人。至14世纪初,保有铸币权的诸侯30余人,15世纪只有7位诸侯留有铸币权。上述材料可以佐证法国()A.封君封臣制度

巩固B.封建王权不断强化C.庄园经济快速发展D.货币贬值日益加重【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法国国王将铸币权从地方收归到中央,说明的是封建王权不断强化,B项正确;封君封臣制逐步走向瓦解,排除A项;材料与庄园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货币贬值与新航路开辟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20

.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彼得拉克强调,宇宙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上帝为了人类的世俗生活而造就的东西,因此,人应当是世界的主宰。对他的主张理解正确的是A.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基础B.褒扬了人的地位和价值C.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传播了人人平等的观念【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人应当是世界

的主宰”是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肯定,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表现,B项正确;经典力学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排除A项;启蒙运动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并传播了人人平等的观念,排除CD项。故选B项。【点睛】21.1040年,米兰城的中小贵族和工商业者联合起来,赶走了

大主教。1045年,在出身贵族的人民领袖兰佐内的领导下,米兰城内的小贵族和城市工商业者开始融为一体,他们的联合被称为“和平联盟”。上述现象()A.导致天主教会迅速衰微B.瓦解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C.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D.呈现了王权逐

渐加强的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米兰城的中小贵族和工商业者联合起来,赶走了大主教。……”可得出材料中的现象是中世纪的城市自治运动,打击了封建都会,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迅速的说法太夸大,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并没有因此而瓦解,排除B

项;材料中的做法加强了王权,排除D项。故选C项。的22.有人把中国唐朝专制主义下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联邦制度下的三权分立进行比较,其分析最为准确的是A.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的称号B.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归属C.都体现了

中央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D.都体现了专制主义,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政体是君主专制政体,故可排除A;中国唐朝把相权一分为三,权力分属门下省、尚书省和中书省,美国是把

国家的权力分为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权力分别属于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所以两者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归属,故选B;中央集权主要体现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而材料只涉及到中央的权力分配,故可排除

C;美国的政体是民主共和政体,不是专制政体,故可排除D。23.公元1215年,罗马教廷为统一信徒的宗教行为,确立了基督教七大圣礼,即洗礼、坚信礼、婚礼、圣餐礼、忏悔礼、膏礼和授圣职礼,并要求基督徒每年至少向神父忏悔一次,做弥撒一次。罗马教廷的做法()A

.强化了教会对民众的约束B.激励了信徒的进取精神C.造成了基督教世界的分裂D.加速了民族国家的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罗马教廷为统一信徒的宗教行为……并要求基督徒每年至少向神父忏悔一次,做弥撒一次”,可以看出罗马教廷通过统一宗教行为来强化对民众的束缚和控制,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

是对民众的约束,并未涉及信徒的进取精神,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基督教世界的分裂状况,排除C项;材料做法并没有加速民族国家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A项。24.有学者指出,近代民族国家的特点在于“疆域不再由于

王室的联姻而发生转移和改变,国家也不再是国王的私有财产而变成大多数民众普遍关心的共同政治单元,成为‘民族的’国家”。他意在说明,近代民族国家A.建立在君权神授基础上B.有利于培养公民权利意识C.直接导致工业革命发生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学者的表述,近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国家不再是国王的私产而变成了基于民众的“民族国家”,这说明民众的身份由国王的臣民变成了国家的公民,有利于权利意识滋长,故B项正确;君权神授会强化国王权力,与材料表述矛盾,A项错误;民

族国家形成不会直接导致工业革命发生,与工业革命没有直接联系,C项错误;民族国家形成于宗教改革的抗争中,D项表述因果倒置。25.13世纪时,法国巴黎羊毛织工在行会章程中写明:“如果没有从国王处购买手工业执照,任何人不得在巴黎做羊毛织工。”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依靠城市提供的军队夺回了诺曼底等

封建领地,使法国王室的领地扩大了三倍之多。这说明A.王权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B.王权与市民根本利益相一致C.中世纪后期城市开始兴起D.城市推动了封建王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如果没有从国王处购买手工业执照,任何人不得在巴黎做羊毛织工”、“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依靠城市提供

的军队夺回了诺曼底等封建领地,使法国王室的领地扩大了三倍之多”及所学知识可得,在中世纪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推动了封建王权的加强,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成绩经济发展遭到破坏,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王权与市民根本利益相一致”说法太绝对,这也正说明了后

来出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城市的兴起不是在众世纪后期开始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6.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大事件,极大地推动了历史发展进程。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②葡萄牙和荷兰是最早的殖民帝国

③带来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④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太平洋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①③正确,B项正确;葡萄牙和西班牙

是最早的殖民帝国,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②④不正确,其他三项均包含②或④,排除ACD项。故选B项。27.有学者指出,某一时期英国出现了“双元革命”奇观,在发生“光荣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了它的高潮阶段

。这一时期是()A.十四世纪B.十五世纪C.十六世纪D.十七世纪【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双元革命”,即1688年的“光荣革命”,和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将科学革命推向高潮阶段,均发生在十

七世纪后期,D项正确;十四世纪英国还不具备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排除A项;“光荣革命”发生在十七世纪而非十五世纪,排除B项;十六世纪并非英国双元革命出现的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28.有学者这样总结18世纪前期法国印刷业的发展和书籍的出版情况:神学书籍的数量不断下降,而科学、艺

术和文学的书籍数量增加;图书馆阅览室、租书店这些公共机构数量井喷,使得公众能够阅读书籍。这从侧面印证了当时法国A.不断加强封建君主专制B.对印刷业进行革命性改革C.主导欧洲宗教改革进程D.社会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书籍出版的变化、图书馆和书店

面向大众,这些现象使得公众能够阅读书籍,有利于法国思想文化解放,D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加强君主专制”的结论,排除A项;印刷业是经济领域的内容,而材料体现的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由所学知识可知,

法国没有主导欧洲宗教改革进程,排除C项。故选D项。29.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体现了A.联邦制原则B.议会中心原则C.共和制原则D.公正平等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美国1787年宪法

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体现联邦制特点,A正确;B不适合德国;C不适合德国;D说法错误。30.十八世纪末,法国雅各宾派掌权后,提出将建立一个“美德共和国”。为应付内外危机、厉行恐怖统治镇压“反革命”,把许多人送上断头台;同时关闭教堂,鼓励教士结婚,将

大教堂改为一“理性庙”,举行理性崇拜仪式。其主观目的是A.侵犯人权剥夺信仰自由B.兼顾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C.反专制反教权倡导理性D.加剧了法国社会的动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美德共和国”“关闭教堂”“理性庙”“举行理性崇拜仪式”体现出雅各宾派反君主专制反教权

倡导理性,C正确;A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不是雅各宾派的目的,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依法治国”,排除B;D是法国雅各宾派厉行恐怖统治的影响,不是雅各宾派的目的,排除。二、非选择题31.【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

党正式建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主张)简表时期内容一1924年,孙中山指出: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田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

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便没有地主来收租钱”。他认为中国革命在这一点上应当效法俄国,不然革命就是不彻底的。二“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

地。田中收获除给政府交土地税外,均归农民所有。三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即把原租额减

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四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

粮食及其他财产。(1)请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中一、二、三、四对应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哪一个历史阶段。(2)请从表格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期,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通顺

,表述清晰。)【答案】(1)一、国民大革命时期;二、土地革命时期;三、全面抗战时期;四、解放战争时期。(2)例:选择二、三、四论题: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适时调整土地政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土

地对国家和人民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土地问题是中国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也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就十分重视土地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从而找到了正确解

决土地问题的途径。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深刻地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1928年颁布了第一部成文的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喊出了“打土豪分田地”

的口号,用法律形式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肯定了农民经过土地革命享有的耕种土地的权利,满足了农民千百年来最朴素的愿望,有效的激发了革命斗志;全面抗战时期,为了维护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稳定,巩固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调整了土地政策的内容,提出“双交双减”的方针,兼顾了各抗日阶层的利益,为抗日胜利打下坚实基础;而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共双方悬殊的实力对比,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以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满足了农民对土地需求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党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与用户,革命队伍迅速扩大,促进了战争局势的扭转。中国共产党用了近30年时间,带领广大工农群众进行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开展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土

地改革,基本消灭了剥削阶级,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枷锁赢得了当时最大社会阶层农民的支持,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1924年”“中国革命在这一点上应当效法俄国”可知,一对应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根据材料“没收公共

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可知,二对应的是土地革命时期;根据材料“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

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可知,三对应的是全面抗战时期;根据材料“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可知,四对应的是解放战争时期。(2)根据题意要求,从表格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期,拟定论题并论述。如选择二、三、四,可拟定论题: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适时调整土地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土地革命时期、全面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三个时期的具体国情和主要矛盾予以分析,如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深刻地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颁布《井冈山土地法》,满足了农民千百年来最朴素的愿望,有效的激发了革命斗志;全

面抗战时期,调整了土地政策的内容,提出“双交双减”的方针,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共双方悬殊的实力对比,中国共产党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以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得到了广

大人民的支持与用户,革命队伍迅速扩大,促进了战争局势的扭转等等。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欧洲中世纪晚期,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求和长

期的耽搁、等待,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这两个新兴的经济制度,毋庸置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

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材料二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1949-2013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发展的表现并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

,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发展的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答案】(1)表现:城市新兴经济制度的出现;城市自治权的获取;城市大学的发展。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2)趋势: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局部时期有所下降。因素:经济发展(工业化);政府政策;社会环境;民族独立等。【解析】【详解】(1)表现:依据材料“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得出城市新兴经济制度的出现;依据材

料“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得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依据材料“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得出城市大学的发展。影响:从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分析,得出推动了资

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从对王权的强化分析,得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从欧洲思想解放分析,得出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2)趋势:从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局部时期有所下降。因素:从经济

发展分析,得出经济发展(工业化);从政府层面分析,得出政府政策;从社会环境分析,得出社会环境;从民族独立角度分析,得出民族独立等。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