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4.1《望海潮》课件37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共(37)页,9.09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cb640c99ecd2b4c01b29079b81d5eb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海潮望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婉约风格、宋词的常识。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词人的情感,把握词的意境。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并掌握铺叙、点染的表现手法。文化传承与
理解:感受诗词魅力,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导入新课“孙何帅钱塘,柳耆qí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罗大经《鹤林玉露》奉旨填词柳三变二十出头
的柳永,准备参加科考。但那些掌管士子前途的人,说柳永的词浮艳,俚俗不堪。柳永去拜访晏殊,想得到几句好评。晏殊问:“贤俊作曲子么?”柳永说:“只如相公亦作曲子。”晏殊说:“我虽然作曲子,却不作‘针线闲拈伴伊坐’。”柳永一听,马上退出。之后,几场考试,均名落孙山。
为表达愤懑之情,柳永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后来,柳永又参加科考,而且名次靠前,但宋仁宗看到了柳永的名字,将其名字划掉:“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从此,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作者简介柳永(约987—1053),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后改名永。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又因他曾做过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子诗人”。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他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
通俗,音律谐婉,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词集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纪昀yún(字晓岚)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柳永词的特点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
作家,柳词从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写都市生活和风光;写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间的恋情;写羁旅行役之苦。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
广大百姓的喜爱。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点染和情景交融的手法。创制长调的体制,柳永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知识链接词⚫定义词,因句子长短不齐,又称长短句,萌芽于
南朝,兴起于隋唐,流行于宋。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诗余。⚫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牌决定词的句数、字数、平仄和声韵。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①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
调(91字以上)。②按段落,有的词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分成上下阕或上下片;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③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侧重儿女风情,感情婉转缠绵,
语言清丽含蓄,如李清照、李煜、柳永。⚫分类北宋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时期主要风格代表作家唐、五代、北宋初北宋中叶到南渡南宋前期南宋后期婉约艳丽婉约/豪放壮怀高歌哀痛低吟温庭筠、韦庄、李煜、晏柳永、苏轼、秦观、李清照辛弃疾、陆游姜夔、张炎唐宋词发展
的四个时期的主要风格及其代表作家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词谱》卷十慢词解释道:“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宋初的词
主要是小令,在柳永以后,长篇的慢词才开始流行。慢词白描白描: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特点:①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②
不求细致,只求传神。③不尚华丽,务求朴实。鲁迅写道:“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铺叙:又叫“铺陈”“铺排
”,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乐府民歌《陌上桑》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
,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铺叙点染点染,通常是指绘画时对景物的加点、渲染。在文学作品中,“点染”则是指将抒情、议论同写景、叙事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是点明,即抒情、议论,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思想。“染”:是渲染,即写景、叙事,通过形象的描绘、形容或烘托和具体叙述,揭示作品的主题。但必须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染”:具体的描述(分述)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
城开封应试,途经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柳永一个平民是
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就写下了这首《望海潮》,并在歌伎中传唱,孙何听到后亲自前往见面,但只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写作背景⚫上阕: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参cēn差cī十万人家。云树绕堤dī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qǐ,竞豪奢。⚫译文:(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是江、浙一带的都会,杭州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雕饰华丽的桥,遮挡门窗的帘
子与青绿色的帷幕,阁楼、房屋高低不齐,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树木环绕着沙堤,汹涌的波涛卷起如霜似雪的白色浪花,(钱塘江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市场上陈列着珠宝,家里堆满绫罗绸缎,比豪华,斗阔气。诵读品味1.请同学们诵读文本,梳理诗词大意,并简要概括词作上下阕的内容。上片:描
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景象。⚫下阕:重chóng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译文: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和远近重叠的山峰都非常清秀美丽,有农历九月的桂
花,十里的荷花。羌笛在晴空下吹奏,采菱的歌声在夜空中飘荡,钓鱼的老翁和采莲女在戏乐。很多人马簇拥着孙何,(他们)乘着醉意倾听箫声鼓音,吟咏欣赏山水景色。他日描绘美好景致,回到朝廷,夸耀杭州的美景。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状况。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
桥,风帘翠幕,参cēn差cī十万人家。云树绕堤dī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qǐ,竞豪奢。重chóng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2.这是一篇投赠之作,本词的写作目的从哪句词可以体现出来?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cēn差cī十万人家。云树绕堤dī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qǐ,竞豪奢。重chóng湖叠巘yǎn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3.读完此词,你觉得钱塘“好景”好在何处呢?请你细读词句,结合词作内容谈谈你的分析。东
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写钱塘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写钱塘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写钱塘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宏大,凸显了杭州显赫的时空优势。词人起笔便以鸟瞰
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概括了杭州的两大特点:形胜、繁华,并以此统摄全篇。远看,杨柳笼罩在烟雾之中,河上的桥梁精雕着各种彩画,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近看,家家户户都垂挂着遮挡门窗的帘子与青绿色的帷幕,写出了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这三句词由远及近
,由城外到城内,逐层地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杭州城清秀美丽、富庶繁华、色彩鲜丽的都市风景画。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了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以拟人的手法呈现出钱塘潮巨浪滔天的浩大声势。“卷”
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了浪涛的力度与气势,把浪花飞溅的情态写得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气势。“霜雪”用借喻手法呈现出浪花铺天盖地的形态感和如霜似雪的色彩美。钱塘天险无边无涯!此句将钱塘潮的声、力、形、势呈现得淋漓尽致。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场
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竞”字很好的写出了杭州富民比奢华、斗阔气的情景,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巘,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
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和“十里”分别从时间和空间描写飘香桂子的绵长意味和满湖荷花的盛大景象
,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前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
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以上三句充分展现了钱塘黎民之乐,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4.请简要概括钱塘生活景象的特点,并思考柳永是从哪些方面来夸赞钱塘“好景”的。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
生活景象。该词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②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③从自然景观上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④从市井面貌上看,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⑤从百姓生活上看,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词人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5.词人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写“好景”的?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本词采用夸张手法描写杭州的繁华,写景壮伟,声调激越。如“三吴都
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将大都市的兴盛繁华描绘得淋漓尽致。(1)巧用夸张这首词起首三句,一说地理,二说都会,三说历史,俯仰古今,洞察全局,为下文张本。“烟柳”
两句,前写环境,后写住宅,继以“参差”一句总括。杭州之盛,得见于钱塘江、西湖。词作接着写钱塘江,对“东南形胜”作进一步交代;后又写市场、人家,对“繁华”作进一步描述。下阕转写西湖,从自然环境写到社会生活,最后称颂孙何在应酬祝颂中
不离杭州,呼应开头。整篇以铺叙见长,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尤其是开端、结尾,都是勾勒见力。描写杭州的壮丽繁华,景象如画,不着一色,用白(2)工于铺叙,善用白描上阕中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点”,写出了杭州城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
市井风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的描绘,这是“染”。通过具体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了大都市的风采。下阕中的“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是“染”,从山水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
行渲染。(3)善用点染⚫上阕: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下阕:重湖叠巘清嘉“染”:具体的描述(分述)“点”:抽象的评点(总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城市规模)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自然景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市井风貌)有三秋桂子(山色之美)十里荷花。(湖荷之胜)羌管弄晴……嬉嬉钓叟莲娃。(人文风貌之佳)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孙何的作品。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是就孙何而言的。由于
是呈献杭州长官之作,《望海潮》不免对当时的杭州作了夸张的描写,也免不了要以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但是,读者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弄睛,菱歌泛夜”
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烟柳画桥”“重湖叠巘”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是劳动人民用辛勤的双手造就的。柳永对劳
动人民的这种成就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豪,体现了6.如何认识柳永在《望海潮》中对杭州的歌颂?上阙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惊叹赞美艳羡写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下阙市井面貌
百姓生活杭州官员的游乐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望海潮课堂小结本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欢乐生活,表
达了对杭州的喜爱之情,歌颂了此地的地方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谢欣谢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