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7 页
  • 大小 1.187 MB
  • 2024-09-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doc,共(37)页,1.18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cb4d68fdd6ca885d32b3c77b9fc461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杭州二中高三3月月考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始森林的大面积破坏,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B.温室效应将引起动、植物的分布区发生变化C.酸雨是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硫和碳的氧化物引发的D.酸雨不仅破坏土壤肥力,还影响人的健康【答案】C【解

析】【分析】1.全球性气候变化(1)变化原因及危害:(2)2.酸雨(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酸雨的pH<5.6。(2)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3)危害①

酸雨落在植物体上直接危害植物的茎和叶片。②酸雨污染的水体,严重威胁着鱼、虾和贝类的生存。③酸雨使土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增加,从而毒害植物和土壤中的动物。④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详解】A、原始森林的大面积破坏,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导致温室效

应加剧,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温室效应影响物种的分布区域,B正确;C、酸雨主要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形成的,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酸雨不仅破坏土壤肥力,还影响人的健康,D

正确。故选C。2.为从土壤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所配置的固体培养基中不能含有的成分是()A.尿素B.氯化钠C.葡萄糖D.琼脂【答案】D【解析】【分析】1.选择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氨源。

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

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碳源:葡萄糖;要筛选能够分解尿素细菌,需要加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对细菌进行计数时需

要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因此需要固体培养基;另外水和无机盐(氯化钠)是培养基必需的,因此根据题意该培养基已经是固体培养基了,所以无需再加入琼脂(凝固剂)。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生物只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B.若个体产生了有利于生存的变异,则该变异在后代中必然被保留和积累C.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一般来说,种群越小越有利于遗传平衡的保持【答案】A【解析】【分析】1.在一个群体无

限大,且又具备以下条件: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选择、没有遗传漂变的情况下,群体内一个位点上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将代代保持不变,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这一平衡状态就称之为遗传平衡状态。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

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详解】A、自然选

择通过作用于具有不同表现型的个体,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A正确;B、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所以产生有利于生存的变异的个体不一定产生后代,即使产生后代,个体的有利变异也不一定能传给后代,B错误;C、突变和基因重组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而生物的变异大多数是有害的,所以无论有害还是有利均提供了生物进化的材料,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般来说,种群数量足够多,个体间随机交配,越有利于遗传平衡的保持,D错误。故选A。4.下图是蓝细菌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将蓝细菌放入清水,会因为吸水涨破而死亡B.蓝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蓝细菌的各种性状由位于其细胞核内的基因决定的D.蓝细菌比洋葱外表皮细胞小,但其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比洋葱外表皮细胞高【答案】D【

解析】【分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是具有拟核,在拟核中有一个大型的环状DNA分子,其次在细胞质中一般还存在小型的质粒。具有光合片层结构,其上分布有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和色素(叶

绿素和藻蓝素),因此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详解】A、由于蓝藻具有细胞壁,因此将蓝细菌放入清水,不会因为吸水涨破而死亡,A错误;B、蓝细菌没有叶绿体,但是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蓝细菌的各种性状由位于其拟核内的基

因以及细胞质中质粒上的基因共同决定的,C错误;D、由于蓝细菌比洋葱外表皮细胞小,因此蓝细菌的相对表面积较大,其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比洋葱外表皮细胞高,D正确。故选D。5.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

溶液后,不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没有活性B.在做油脂的鉴定实验时,可用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染液C.组织样液中滴加本尼迪特试剂,不产生红黄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D.将15N标记的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液中,可通过放射性检测来确定DN

A的复制方式【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本迪尼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红黄色(沉淀);本迪尼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

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实验中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脂肪颗粒呈橘黄色(或红色)。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有:①必须是活细胞;②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必须有浓度差;③植物细胞必须有大的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且液泡最好

有颜色便于观察。【详解】A、质壁分离的条件之一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因此洋葱鳞叶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未发生质壁分离不能说明细胞没有活性,可能水分进出处于动态平衡过程中,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在做油脂的鉴定实验时,可用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染液,B正确;C、用本尼迪特试剂(班氏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因此样本溶液中滴加本尼迪特试剂,不产生红黄色沉淀不能说明没有还原性糖,C错误;D、将15N标记的细菌转移

到含14N的培养液中,可通过放射性检测和离心技术,根据离心带的分布位置和比例来确定DNA的复制方式,D错误。故选B。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周期包括分裂间隙期和分裂

期B.核DNA中的部分基因在分裂期仍可以进行翻译C.若在G2期发生一个核DNA分子的突变,产生的两个子细胞遗传性状不同D.分裂间期细胞核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的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

分裂期。分裂间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G1期:进行某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为DNA的复制做物质上的准备;(2)S期:进行DNA的复制;(3)G2期:进行某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的分裂期做好物质准备。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有丝分裂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而分裂间隙期指G1和G2期,A错误;B、在分裂期细胞内仍有部分间期合成的mRNA的存在,因此可以进行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B正确;C、在G2期发生一个核DNA分子的突变,由于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那么细胞核基

因不一定突变,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性状不一定不同,C错误;D、分裂间期细胞核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而翻译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D错误。故选B。7.下图为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③表示操作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表示搅拌,需要将细菌搅碎,使细菌内的噬菌体

与细菌分离B.③需用密度梯度离心,并检测不同密度带的放射性C.若选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则①的培养时间长短,对实验结果不会造成显著的影响D.若选用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则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C

【解析】【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

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

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3.识图分析可知,图中①表示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的过程,②表示搅拌,③表示离心和检测放射性的情况。【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

可知,②表示搅拌,使细菌外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A错误;B、该实验中③需用沉淀离心法,并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选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影响实验结果的是搅拌是否充分,而

培养时间长短,对实验结果不会造成显著的影响,C正确;D、若选用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由于缺乏对照实验,不能则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8.下图是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转基因牛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

程需要的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载体B.接受了重组DNA的受精卵可直接移植到代孕母牛的子宫角C.若在②过程中培养到囊胚阶段,对胚胎进行酶处理,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牛D.因胚胎干细胞也具有全能性,故受体细胞可用胚胎干细胞代替受精卵【答案】A【解析】【分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中

①过程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该过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载体切割后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将重组DNA一般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导入动物的受精卵细胞内;②过程表示早期胚胎的培养和胚胎移植过程,在体

外条件下培养到桑椹胚或者囊胚后,移植到雌性动物的子宫内继续发育,发育成熟后产下的即为转基因牛。【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过程需要的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载体,A正确;B、接受了重组DNA的受精卵体外培养至桑椹胚或

者囊胚,再移植到代孕母牛的子宫角,B错误;C、若在②过程中培养到囊胚阶段,对胚胎进行胚胎分割处理,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牛,C错误;D、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够形成所需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但是一般不易形成个体,因此不能用胚胎干细胞代替受精卵,D错误。故选A。9.果蝇X染色体上

某区段发生重复时,正常的椭圆形复眼变成条形的棒眼。现有两只正常复眼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了一只棒眼雌果蝇。该棒眼雌果蝇产生的原因不可能是()A.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X染色体上某区段发生重复B.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一条X染色体上的某区段转移到另一条X染色体上C.亲本雄果蝇在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X染色体上某区段发生重复D.亲本雄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Y染色体上的某区段转移到X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果蝇X染色体上某区段发生重复时,正常的椭圆形复眼变成条形的棒眼。即棒眼果蝇出现的原因是由于X染色体上某区段发生重复导致的,发生了染

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现象。【详解】A、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X染色体上某区段发生重复,根据题意,则含有该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的雌果蝇为棒眼,A不符合题意;B、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一条X染色

体上的某区段转移到另一条X染色体上,则导致另一条X染色体上的某一片段重复,根据题意,那么含有该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的雌果蝇是棒眼,B不符合题意;C、亲本雄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X染色体上某区段发生重复,根据题意

,则含有该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的雌果蝇是棒眼,C不符合题意D、亲本雄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Y染色体上的某区段转移到X染色体上,由于X、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因此这样导致X染色体上某区段不会发生重复,因此后代中不会产生棒眼雌果蝇,D符合题意。故选D。10.赤霉素能刺激幼嫩禾本科

植株的节间伸长。将赤霉素3(GA3)滴加于水稻胚芽鞘与第1叶之间,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已知第2叶叶鞘的伸长与赤霉素浓度的关系如图,因此可以通过测定第2叶叶鞘伸长来进行样品赤霉素含量的生物测定。下列关于该实验叙述中不合理的

是()A.温度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之一,应设置成相同且适宜B.通过图示可判断赤霉素的最适浓度为1000mg/LC.GA3可能通过促进细胞伸长来促进叶鞘的伸长D.通过测定第2叶叶鞘伸长判定赤霉素含量,应进行多组重复实验【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赤霉素3(

GA3)的浓度,因变量是第二叶叶鞘伸长的长度,在图示浓度范围内,第二叶叶鞘均在伸长,体现的是促进效果,没有体现抑制效应。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温度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之一,无

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应设置成相同且适宜,A不符合题意;B、分析图示可知,图中显示的赤霉素的浓度都处于随着浓度升高促进生长的范围内,没有出现最高点,因此通过图示不能判断赤霉素的最适浓度为1000

mg/L,B符合题意;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GA3可能通过促进细胞伸长来促进叶鞘的伸长,C不符合题意D、通过测定第2叶叶鞘伸长判定赤霉素含量,应进行多组重复实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下图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各种含C物质的变化过程,其中C2代表2个碳原子的化合物,C3代表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①、②、③表示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②③过程可能都发生在细胞溶胶中,也可能都发生在

线粒体中B.图中②③过程可能都有[H]生成,也可能都无[H]生成C.图中②③过程可能都有ATP生成,也可能都无ATP生成D.图中图中C3是丙酮酸,X可能是CO2或酒精【答案】C【解析】【分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中①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中,C3为丙酮酸,,该阶段有少量能量的产生;如果在有氧

条件下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在复杂酶系统的催化下形成一个二碳化合物(C2),脱去一分子二氧化碳,并形成一个NADH,然后C2参与柠檬酸循环的过程;如果在无氧条件下,②过程发生在在细胞溶胶中,丙酮酸反应脱去二氧化碳,形成乙醛(C2),乙醛再被NADH还原为乙醇(酒精)。故图中C2在不同

条件下代表的物质不同,则X在有氧条件下为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为酒精。因此有氧条件下图中③过程在线粒体内膜上发生反应,在无氧条件下,图中③过程在细胞溶胶中继续反应。【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②③过程可能都发生在细胞溶胶中,也可能都发

生在线粒体中,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发生在有氧条件下,图中②③过程都有[H]生成,若发生在无氧条件下,都无[H]生成,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发生在有氧条件下,图中③过程有ATP生成,但是②过程没有ATP的生成,若发生在无氧条件下,都无ATP生成,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图中图中C3是丙酮酸,X可能是CO2或酒精,D正确。故选C。12.下列关于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固定化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酶的重复利用B.温度、pH和重金属离子都可能影响固定化酶活性C.生产上常用枯草杆菌生产果胶酶,其所需的培养基应为中性偏碱D.若

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多,则尿糖试纸检测显示棕或深棕色【答案】C【解析】【分析】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酶的种类一种或几种一种制作方法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包埋法是否需要营养物质否否缺点①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易失活②难回收,成

本高,影响产品质量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优点催化效率高,耗能低、低污染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复利用【详解】A、同直接利用酶相比,固定化酶可以多次重复利用,A正确;B、酶需要温和的条件,其活性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温度、pH和重金属离子都可能影响固定化酶活性,

B正确;C、生产上常用霉菌生产果胶酶,C错误;D、若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多,那么与试纸上的试剂反应生成的氧化亚铜较多,则尿糖试纸检测显示棕或深棕色,D正确。故选C。13.下图为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器官A是下丘脑、器官C是甲状腺B.上述3

种激素中,经垂体门脉运输的是激素a和cC.若图中激素a、b分泌均较正常值低,则患者病变部位可能不在器官BD.器官A分泌的各种激素统称为促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解调节过程可知,图中器官C是下丘脑,器官A是垂体,器官B是甲状腺,激素c是促甲

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2.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是: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血液

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后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使二者的分泌减少。【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的器官A是垂体、器官C是下丘脑,A错误;B、上述3种激素中,经垂体门脉运输的是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图中激素a、b分

泌均较正常值低,则患者病变部位可能是器官C下丘脑病变,导致分泌的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从而引起激素a、b分泌均较正常值低的现象,C正确;D、器官A是垂体,可以分泌一类激素即促激素类,除外,人体的生长激素也是由上图中器官A分泌的,D错误。故选C。14.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基因型为Aa

Bb)的细胞进行一次完整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其他时期染色体和基因均无突变发生,也不考虑片段交换,下列关于a~b段分析错误的是()A.可能是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B.可能是着丝粒分裂后的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C.细胞内可能还存在等位基因D.细胞内可能不存在

等位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识图分析可知,根据题干中条件: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进行一次完整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由于是一次完整的细胞分裂过程,且染色体数目有加倍的现象

,结合图示可知应为有丝分裂的过程图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图,则ab段为有丝分裂末期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或者减数分裂结束后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的数量,由图可知此子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出现异常,题干中强调由于其他时期染色体和基因均无突变发生,也不考虑片段交

换,因此该变异的发生应该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变异的发生应该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而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变异的发生应该在有丝分裂的

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分裂后的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B正确;C、分裂后形成两个子细胞,由于着丝粒分裂后的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如果是有丝分裂后期造成的,则细胞内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正确;D、分裂后形成两个子细胞,由于着丝粒分裂后的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造

成的,细胞内就不存在等位基因,D正确。故选A。1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整个过程都必须保持细胞的生理活性,以便观察一个细胞的整个变化过程B.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

纸吸水的这一操作步骤必须将装片从载物台上取下,防止污染载物台C.一个视野中,可能观察到部分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但部分细胞还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D.加入0.3g/mL蔗糖溶液后,当细胞中的紫色不再加深时,细胞内外的蔗糖浓度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首先

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作临时装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初始形态;然后利用引流法滴加30%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对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保证细胞完全浸没在蔗糖溶液中,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最后利用引流法再向载玻片中滴加清水,

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再用低倍镜观察,三次观察形成前后对照。【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本实验整个过程都必须保持细胞的生理活性,以便观察一个细胞的质壁分离以及质壁分离的复原的整个变化过程,A正确;B、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的这一

操作步骤需要将装片从载物台上取下,防止污染载物台,B正确;C、一个视野中,由于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以及细胞间隙液体浓度有差异,可能观察到部分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但部分细胞还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C正确;D.加入

0.3g/mL蔗糖溶液后,细胞失水,液泡体积减小,细胞液浓度增大,因此液泡的紫色加深,当细胞中的紫色不再加深时,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水分子进出细胞平衡,D错误。故选D。16.下列关于生态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通过调整种群的年龄结构来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利用

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以干扰害虫繁殖,该防治方法属化学防治C.热带雨林中的大多数动物,只限于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1~2个层次上活动D.鸟类和哺乳动物吃100g食物,一般能使体重增加10g【答案】C【解析】【分析】1.种群最基本特征是种

群密度,种群数量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天敌数量、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的影响,因此种群的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环境变得良好时,K值增大,反之,K值减小。2.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

治和机械防治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中有些就是利用信息传递作用。例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

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人们还可以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种群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3.据研究,植物只能把照射到植物体上太阳能的1%~2%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下来,而能量从植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也就是说,动物

吃100g食物,一般只能使体重增加10g。对鸟类和哺乳动物来说,由于它们是恒温动物,时时刻刻都在耗散大量的热,所以体重的净增长还要少得多。4.一般说来,群落的层次性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也就越多。在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

层次上,都有各自所特有的动物栖息,大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条件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错误;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以干扰害虫繁殖,该防治方法属生物防治,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热带雨林中的大多数动物,只限于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1~2个层次上活动,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于鸟类和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时时刻刻都在耗散大量的热,所以体重的净增长还要少得多,因此吃100g食物,一般能使体重增加不到10g,D错误。故选C。17.下列关于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模拟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受精过程时,全班同学共有16种组合方式B.若在雌1信封中放入Y和y的卡片各20张,雄1信封中放入Y和y的卡片各10张,也可以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

交实验C.若每次从雄1信封中抽到Y卡片时,都作废,重新抽取,则可以模拟雄配子显性致死的杂交实验D.若Y的卡片代表Y染色体,y的卡片代表X染色体,可以模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控制

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雌1、雌2容器代表某动物的雌生殖器官,雄1、雄2

容器代表某动物的雄生殖器官,卡片上的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用不同卡片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在模拟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受精过程时,每个亲本能产生四种配子,因此全班同学组合方式总数为4×4=16种,A正确;B

、若在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在雌1中放入卡片Y和y各10张,在雄1中放入卡片Y和y各20张卡片,这样每次抓取Y和y的概率相同,因此也能获得相同的结果,B正确;C、若每次从雄1信封中抽到Y卡片时,都作废,重新抽取,则可以模拟雄配子Y显性致死的杂交实验,C正确;D、若

Y的卡片代表Y染色体,y的卡片代表X染色体,可以模拟人类的性别比例,D错误。故选D。18.为研究不同植物在不同光强度下的光合能力,研究人员选择了甲、乙、丙三种植物叶片进行实验。其中甲为阳生植物,乙、丙为阴生植物,实验结果如下

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可变因素为光强度,应选择温度和CO2浓度均适宜的条件下进行B.光强度为0~0.25klx时,乙植物CO2固定速率等于丙植物C.光强度为0.25~0.50klx时,CO2固定速率从大

到小的顺序为甲>丙>乙D.光强度为0.5~1.00klx时,甲植物叶绿体内RuBP的含量显著高于乙、丙植物【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植物在不同光强度下的光合能力,因此自变量是不同植物和

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的相对值。据图分析:甲、乙、丙三种植物叶片的的呼吸作用强度不同,光补偿点也不同,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甲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明显高于乙和丙叶片的。【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可变

因素为光强和植物的种类,A错误;B、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为0~0.25klx时,乙叶与丙叶的两条曲线相互平行,说明二者的二氧化碳固定速率始终相等,B正确;C、识图分析可知,光照强度为0.25~0.50klx时,CO2固定速率从大到小的顺序

为甲>乙>丙,C错误;D、识图分析可知,光强度为0.5~1.00klx时,甲植物的相对光合速率比乙和丙植物叶片高得多,还没有达到甲植物的光的饱和点,说明甲植物的叶绿体中色素含量显著高于乙、丙植物,而甲植物叶绿体内RuBP的含量不一定显著高于乙、丙植物,D错误。故选B。19.下列有关种群和群

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马尾松林的群落垂直结构不存在空间异质性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但不改变环境容纳量C.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垂直分布的最终决定性环境因素都是光照D.若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是逻辑斯谛增长,则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增长率最大【答

案】C【解析】【分析】1.在种群生态学中,最高环境容纳量(简称“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环境容纳量的

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2.逻辑斯谛增长(logisticgrowth)是指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其增长曲线很像英文字母S,又称“S”形增长曲线,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总是会受到环境容纳量(K)的限制。逻辑斯谛増长的特点是:种群起始呈加速增

长,K/2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增长最快,此后便开始减速增长,到K值时便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详解】A、空间异质性就是指空间的非均一性,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表现,因此马尾松林的群落垂直结构存在空间异质性,A错误;B、建立自然保护区,

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可提高环境容纳量,B错误;C、植物垂直结构的影响因素是光照,植物又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故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垂直分布的最终决定性因素都是光照,C正确;D、若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是逻辑斯谛增长,则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此时增长

最快,D错误。故选C。20.GDN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研究人员构建了含GDNF基因的表达载体(如图1所示),经筛选得到的载体主要有三种。为鉴定这3种连接方式,选择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筛选的载体进行酶切,并

对酶切后的DNA片段进行电泳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若图2中第②泳道显示所鉴定的载体是正向连接的,则鉴定时所选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A.XhoIB.HpaI和BamHIC.HpaI和XhoID.BamHI和Xho

I【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识图分析可知,经酶切后的载体和GDNF基因进行连接,连接产物经筛选得到的载体主要有三种:单个载体自连、GDNF基因与载体正向连接、GDNF基因与载体反向连接。识图分析可知,泳道①仅有一种条带,属于载体

自连;泳道②有两种条带,且长度分别与质粒和GDNF基因长度相同,为正向连接,则鉴定时所选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HpaI和BamHI切后的结果;泳道③有两种条带,长度与BamHⅠ酶切后结果相同,为反向连接。【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图2中第②泳道显示所鉴定的载体是正向连接的,泳道②有两种条带,且长

度分别与质粒和GDNF基因长度相同,则鉴定时所选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HpaI和BamHI切后的结果。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1.现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作父本、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母本,F1自交,F2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孟德尔

做杂交实验时,设计测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测F1的基因型B.实验人员根据F2植株上所结种子的性状统计出了F2的性状分离比C.F2的性状分离比取决于F1产生配子的种类、比例,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无关D.若将亲本中的父本和母本互换,也

可得到相同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

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子二代表现型及比例是9:3:3:1,满足9:3:3:1还需要满足:①产生配子的活力相同,②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③后代发育成个体的机会均等,④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且都为完全显性。

【详解】A、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设计测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A错误;B、子二代植株上种子的性状是子三代,统计的分离比不是9:3:3:1,B错误;C、F2的性状分离比取决于F1产生配子的种类、比例,且雌雄配子必须是随机结合,

C错误;D、如果两对性状由2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亲本正交和反交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都是9:3:3:1,D正确。故选D。22.下图表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并进入宿主细胞后的一系列代谢活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RNA和蛋白质均可通过

核膜,但DNA不能B.艾滋病患者的唾液中不含有HIV,因此我们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接吻并不会感染HIVC.HIV会降低人类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D.HIV可在辅助性T细胞中增殖,其增殖速率与T细胞增殖速率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1.关

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

、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2.分析题图:该图表示HIV病毒的增殖过程,图中HIV的核酸RNA以及逆转录酶一起进入到T细胞内,然后以病毒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发生逆转录过程,合成DNA,进入细胞核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的

DNA上,然后病毒合成的DNA为模板进行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形成的RNA与合成的蛋白质外壳以及逆转录酶组装成子代病毒,释放到宿主细胞外。【详解】A、识图分析可知,图中病毒合成的DNA能够通过核膜进入细胞核内,A错误;B、艾滋病患者的唾液中含有HIV,但是不会通过唾液

传播,因此我们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接吻并不会感染HIV,B错误;C、HIV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会降低人类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C正确;D、HIV可在辅助性T细胞中增殖,其增殖速率远远大

于T细胞增殖速率,而且HIV的增殖导致T细胞裂解死亡,使得T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减少,D错误。故选C。23.关于果酒、果醋及泡菜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测定泡菜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时,若测得光密度值偏小,应增大光波长B.制作苹果酒时,应在苹果切块后进行再清洗C.培养醋杆

菌的培养基中,甘露醇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渗透压D.制作果醋时,通入空气用的直角玻璃管内需塞脱脂棉球【答案】D【解析】【分析】1.光密度即吸光度,是入射光和透射光的透过率之比值的常用对数值,也称光密度。也就是说光密度值是值被材料遮住的那部分光,或者描述对象为遮光的材料而不是透射过去

的光。2.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

的作用。3.制作果酒时应先清洗葡萄,再去枝梗,以免去除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杂菌污染机会。在自然发酵时不要反复冲洗葡萄,以免使酵母菌减少发酵周期加长,酒精产量下降。【详解】A、测定泡菜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时,若测得光密度值偏小,应增大光程,而光

的波长不变,A错误;B、制作苹果酒时,应先清洗苹果再切块,B错误;C、培养醋杆菌的培养基中,甘露醇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碳源,C错误;D、制作果醋时,通入空气用的直角玻璃管内需塞脱脂棉球,用于过滤空气,防止杂菌的侵染,D正确。故选D。24.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上放置甲、

乙两个电极,并将这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图1),其中①为腓肠肌,②为坐骨神经。肌肉的收缩力大小与兴奋的肌纤维数呈正相关。在甲电极处给予神经一个适宜刺激,腓肠肌会产生收缩,电表记录到一个负电波(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坐骨神经中各神经元的胞体均位于脊髓B.图2中d

e段表示图1的甲处发生复极化,是由K+外流引起C.腓肠肌的收缩力不随刺激强度的改变而改变D.若刺激位置从甲电极处向乙电极方向移动甲乙距离的1/10,则c~e波段向左移动oc距离的1/5【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在蛙的坐骨神经上给一个适当强度的电

刺激,腓肠肌便会产生收缩。这说明,在刺激部位产生了神经冲动,冲动是可以传播的,当神经冲动传播到神经末梢后,再从神经末稍传到肌肉,引起肌肉的收缩。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上钾离子通道开放,导致钾离子外流,此时表现为静息电位,

即外正内负;当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通道关闭,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电位发生逆转,形成动作电位,即外负内正。识图分析可知,在甲电极处给予神经一个适宜刺激,图2中oa段表示图1处甲处发生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是由钠离子内流引起的,ab段表示图1处甲处

发生复极化过程,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引起的;同理,cd段表示图1处乙处发生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de段表示乙处发生复极化过程。【详解】A、蛙类的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纤维,又有传出神经纤维,坐骨神经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而传入神经元的胞体

集中在神经节处,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de段表示图1的乙处发生复极化,是由K+外流引起的,B错误;C、引起腓肠肌收缩的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强度越大,肌肉收缩幅度越大,C错误;D、若刺激位置从甲电极处向

乙电极方向移动甲乙距离的1/10,则刺激处距离乙处距离缩短,导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迅速传播,如果刺激位置移到甲与乙的中点,则甲两点会同时兴奋产生电位变化,因此刺激位置从甲电极处向乙电极方向移动甲乙距离的1/10,则导致c~e波段向左移动oc距离的

1/5,D正确。故选D。25.人类的甲、乙两种遗传病是独立遗传的单基因遗传病,两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均为10-4。在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患者,家系图如下,其中Ⅰ1只携带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染色体畸变和

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2可能有4种基因型,其与Ⅱ7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5/18C.若Ⅱ5与Ⅱ9结婚,则生育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7/18D.若Ⅱ1与人群中一个只患甲病的男

性结婚,生育一个只患乙病的孩子的概率为7/24或1/404【答案】B【解析】【分析】识图分析可知,Ⅰ1和Ⅰ2以及Ⅰ3和Ⅰ4均表现正常,但是后代有患甲病的儿子和患乙病的儿子出现,即无中生有为隐性,由于Ⅰ1只携带一种病的致病基因,说明甲病和乙病中至少有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不能确定甲和乙具体的遗传方式,甲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同理乙病也是,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如果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乙是伴X隐性遗传,或者反之,那么Ⅱ2在甲性状上有2种基因型即A_,在乙性状上也有2种基因型即X

BX-,反之亦然,因此可能有4种基因型,图中Ⅱ7与Ⅱ2基因组成情况相同,也有4种基因型,因此Ⅱ2与Ⅱ7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1/2×1/3×1/2×2+2/3×1/2×2/3×1/2×2=5/18,B正确;C、如果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则乙是伴X隐性遗传,则Ⅱ5有4种基因型即A_XBX-,Ⅱ9的基因型有2种为A_XBY,若Ⅱ5与Ⅱ9结婚,则生育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3×2/3×1/4)×1/2×3/4=1/3,C错误;D、如果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则乙是伴X隐性遗传,则Ⅱ1有4种基因型即A_XBX-,人群中一个只患甲病的男性基因型为aaXBY,若Ⅱ1与人群中一个只患甲病的男性结婚,生育一个只患乙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2/3×1/2)×1/2×1/4=1/12,或如果甲是伴X隐性遗传,则乙是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1有4种基因型即B_XAX-,人群中一个只患甲病的男性基因型为B_XaY,由于人群中的乙病的发病率均为10-4,即b的基因频率为1/100,则B的基因频率为99/100,则表现正常的男性为Bb基因型的概率为2/101,若Ⅱ1与人群中

一个只患甲病的男性结婚,生育一个只患乙病的孩子的概率为2/3×2/101×1/4×3/4=1/404,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26.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据图分析回答:(1)据图可知,碳元素进入非

生物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标志物非常醒目,使得被标记个体比未标记个体更容易被重新捕获,则测得的种群密度值比实际值____________。野兔摄入的食物,其能量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其他能量进入粪便。(3)若此生态系统的草原群落进行演替,当演替进行到与当地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此时群落的净生产量_

____________0(填>或<或≈)。(4)事实上,草原中通常以________食物链为主,该种食物链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起点的。【答案】(1).②③④(2).偏小(3).自身生长和繁殖(4).气候(5).土壤环境(6).≈(7).腐食(8).死亡生物或现成有

机物【解析】【分析】识图分析,根据箭头的方向可知,图中甲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①为光合作用,②③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④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为生产者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部分。【详解】(1)图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②③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2)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

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被标记个体比未标记个体更容易被重新捕获,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增加,则野兔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偏小。野兔摄入的食物,其能量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他能量进入粪便

。(3)若此生态系统的草原群落进行演替,当演替进行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达到平衡点,此时的群落称为顶级群落,顶级群落的净生产量约为0。(4)腐食食物链是以死亡生物或现成有机物为起点的食物链,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草原属于陆

地生态系统,因此草原以腐食食物链为主。【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特别是把握标志重捕法的操作过程和计算公式,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识记顶级群落的特点,理解食物链的类型和存在情况,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27.在夏初晴

朗白天,科研人员对二倍体和四倍体黄毛草莓进行了光合速率的研究,结果如下图。甲图为不同光强度下二倍体和四倍体黄毛草莓的光合速率变化情况,乙图为大棚内四倍体黄毛草莓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假设塑料大棚外环境条

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在光下裂解为H+和__________,完成吸收光能并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的场所是_________

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作为氢载体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测量光合速率的指标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O2释放量。(2)甲图中四倍体黄毛草莓光饱和点较高与其叶绿体中_

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有关。(3)乙图中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中两个主要决定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____________________较高。全天

不盖膜条件下,13时草莓叶片胞间CO2浓度______________16时(填高于、低于或等于)。【答案】(1).O2、e-(2).类囊体膜(3).NADPH(4).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5).光合色素含量高,光合作用的酶含量高(6).光照强度和CO2浓度(7).温度(8).低于【解析】

【分析】识图分析可知,甲图为不同光强度下二倍体和四倍体黄毛草莓的光合速率变化情况,根据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四倍体黄毛草莓的光的饱和点高于二倍体黄毛草莓的。根据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可知,可能四倍体黄毛草莓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含量和与

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含量高于二倍体黄毛草莓。乙图为大棚内四倍体黄毛草莓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即净光合速率。图中可以看出,在不覆盖的情况下,中午气孔会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c曲线全天覆盖膜,并且白天还补充光照,因此光反应强,导致净光合速率高于b

曲线。【详解】(1)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在光下裂解为H+和O2、e-,光反应过程中完成吸收光能并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该反应场所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在此过程中作为氢载体的物质是NADPH,根据图示可知,实验过程中测量的光合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其指标采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O

2释放量。(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图中四倍体黄毛草莓光饱和点较高,与其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含量高,光合作用的酶含量高有关。(3)曲线b为全天盖膜,曲线a为全天不盖膜,因为膜内空气不流通,而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

大于呼吸产生的,使膜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膜外,影响了暗反应,同时膜内的光照强度小于膜外,影响了光反应,而温度的改变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大,所以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温度较高。全天不盖膜条件下

,13时由于光合午休导致部分气孔关闭,使得叶肉细胞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因此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较低,光合速率降低,而16时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是由于光照强度的减弱导致的,此时二氧化碳浓度较为充足,因此13时草莓叶片胞间CO2浓度低于16时的。【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知识点,要求

学生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能够正确识图判断图中曲线的含义,分析曲线变化获取有效信息,正确判断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把握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情况,理解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28.果蝇的正常翅与翻翅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

基因A、a控制,正常眼和小眼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一个翻翅果蝇种群,其中雌果蝇均为正常眼,该果蝇种群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正常翅正常眼正常翅小眼翻翅正常眼翻翅小眼雌果蝇6/421/4212/422/42雄果蝇5

/422/4210/424/42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正常眼和小眼这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_____,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会突变出小眼基因,正常翅基因会突变出翻翅基因,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的特点。(2)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翅果蝇种群杂交出现表中翅型种类和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将F1中的小眼雌果蝇去除后,让剩余的果蝇自由交配。F2

雌果蝇中,正常翅正常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翅基因和星状眼C基因(或野生型c)位于同一条染色体,C基因纯合致死。科学家们找

到了翻翅星状眼个体,发现这种昆虫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永远保持翻翅星状眼的表现型,这是因为它们只产生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的两种配子。不产生其他类型配子的原因是该染色体结构发生了________变异,导致

该染色体的长度、基因数量和种类均未发生变化,却无法发生片段交换。【答案】(1).正常眼(2).X(3).普遍性(4).AaXBY、AaXbY(5).AA纯合致死(6).11/24(7).Ac、aC(8).倒位【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翻翅果蝇种群中,雌果蝇均为正常眼,且该果蝇种群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1的雄蝇中既有正常眼又有小眼,说明正常眼为显性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表中杂交数据可知,翻翅种群果蝇自由交配交后代中无论雌雄果蝇均有翻翅:正常翅=2:1,说明翻翅为显性性状,且存在显性

纯合致死,即AA致死现象,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果蝇正常眼和小眼这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正常眼,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会突变出小眼基因,正常翅基因会突变出翻翅基因,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的特点。(2)根据以上

分析可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只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后代中翻翅:正常翅=2:1,则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均为Aa,亲代雌果蝇均为正常眼,且后代雄果蝇中既有正常眼又有小眼,故亲代雌果蝇基因型为XBXb,后代雌果蝇中既有正常眼也有小眼,且比例为正常眼:小眼=3:1,说明

亲代雄果蝇中基因型为XBY和XbY均存在。综上所述,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翻翅果蝇种群杂交后代无论雌雄出现翻翅:正常翅=2:1,说明后代中AA显性纯合致死导致的。(3)根据题意和表中数据分析可知,F1中雌果蝇正常眼的

基因型为:正常翅正常眼雌1/3aaXBX﹣、翻翅正常眼雌2/3AaXBX﹣,F1中雄果蝇正常眼的基因型为:正常翅正常眼雄1/3aaXBY、翻翅正常眼雄2/3AaXBY,由于后代中正常眼雄果蝇XBY占5/14,小眼雄果蝇XbY占2/14,则亲代正常眼雌果

蝇中XBXB占3/7,XBXb占4/7,产生5/7XB和2/7Xb配子,根据表中F1中雌果蝇小眼(XbXb)占1/14,那么亲代雄果蝇中XBY占1/2,XbY占1/2,产生1/4XB、1/4Xb、1/2Y配子,则F1中正常眼雌果蝇中XBXB占5/

28,XBXb占7/28,去掉F1中雌性小眼后,即正常眼雌果蝇中XBXB占5/12,XBXb占7/12,产生配子7/24Xb配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F1中雄果蝇为5/14XBY、2/14XbY,即5/7XBY、2/7X

bY,产生配子1/7Xb,那么后代中雌果蝇中正常翅占:1-1/7×7/24×2=11/12;由于F1中无论雌雄果蝇在翅型上均是1/3aa、2/3Aa,那么自由交配后代中去掉致死AA,则正常翅为1/2Aa,因此F2雌果蝇中,正常翅正常眼果蝇所占的

比例为11/12×1/2=11/24。(4)根据题意可知,翻翅基因A和星状眼C基因(或野生型c)位于同一条染色体,C基因纯合致死,且AA也致死。而翻翅星状眼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永远保持翻翅星状眼(AaCc)的表现型,这说明亲代只产生基因型为Ac、aC的配子。根据题意,染色体发生变异

后导致该染色体的长度、基因数量和种类均未发生变化,却无法发生片段交换,说明不产生其他类型配子的原因是该染色体结构发生了倒位变化。【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定律和染色体变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应

用,能够根据杂交实验和题意获取有效信息,结合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特点分析相关个体的基因型,进而推导计算相关个体出现的概率,能够根据该题的基因型情况写出配子的类型和比例,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把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能够结合题意的信息判断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29.回答下列关于生物

技术实践的有关问题。(1)为筛选胞外蛋白酶分泌型菌种,一般从___________(A.果园中B.肉类加工厂周围C.酒厂周围D.草炭土)获得土样,用经___________的蒸馏水稀释,备用。(2)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根据目标微生物的特性,配制相应的培养基,

装入三角瓶中盖上封口膜后,口朝上竖直摆放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灭菌。其中封口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有温度、压力、时间,以及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答2点即可),若对含葡萄糖的培养基进行灭菌,通常设置的压力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扩大培养:将土壤稀释液接种于以白蛋白作为唯一____________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振荡培养使

微生物繁殖较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2点即可)。(4)分离纯化:将菌液稀释成10-3、10-4、10-5、10-6浓度的稀释液,取各浓度稀释液0.1mL分

别涂布到LB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将培养皿倒置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24h,观察菌落数。其中涂布完成后的玻璃刮刀需要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2).高压蒸汽灭菌(3).既通气又不使杂菌进入(4).灭菌材料和数量、锅内空气含

量(5).500mg/cm2压力(6).氮源(7).供氧、充分利用培养基(8).灼烧并冷却【解析】【分析】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①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

,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②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③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

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2.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

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稀释平板法在培养基上分离、培养出微生物的单个菌落,以便于计数、移植、分离,从而达到纯培养的目的。【详解】(1)肉类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因此为筛选胞外蛋白酶分泌型菌种,一般从B肉类加工厂周围获得土样,用高压蒸汽灭菌的蒸馏水稀释,涂布到含有淀粉的

选择培养基上培养。(2)高压蒸汽灭菌过程中封口膜的作用是既通气又不使杂菌进入,影响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有温度、压力、时间,以及灭菌材料和数量、锅内空气含量等,若对含葡萄糖的培养基进行灭菌,通常设置的压力要求是500mg/cm2压力。(3)扩大培养:蛋白酶可以专一性分解蛋

白质,因此根据筛选菌种的特点,将土壤稀释液接种于以白蛋白作为唯一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振荡培养可以使供氧充分,同时使微生物能够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养分,使微生物繁殖较快。(4)分离纯化: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分

离纯化。将菌液稀释成10-3、10-4、10-5、10-6浓度的稀释液,取各浓度稀释液0.1mL分别涂布到LB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将培养皿倒置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24h,观察菌落数。其中涂布完成后的玻璃刮刀需要进行灼烧灭菌后并冷却处理。【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纯化

和分离以及灭菌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分离的原则,把握培养基的类型和选择培养基的作用,理解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理解并掌握各种灭菌方法的适用对象及操组过程,特别是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操作和影响因素,这是该题考

查的重点。30.发根农杆菌的Ri质粒是一种植物遗传转化系统,其有3个功能区:①T-DNA区是Ri质粒上唯一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上的DNA片段;②Vir毒性蛋白区是发根农杆菌实现高效侵染所必需的区域;③Ori区即复制起始区与功能代谢区。常用的质粒载体pCAMBIA1301在大肠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中都

能生存和克隆,并且自身携带潮霉素抗性基因以及可以替换T-DNA的DNA片段,经处理后质粒pCAMBIA1301也可具备T-DNA。部分转化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图中LB和R

B的酶切位点,并能使1个pCAMBIA1301质粒的_____个磷酸二酯键断开。(2)应用过程中,将目的片段插入到pCAMBIA1301质粒的_______________中,再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入发根农杆菌细胞中。要确定重组质粒是否被成功导入发根农杆菌,可在培

养发根农杆菌一段时间后,利用pCAMBIA1301上自身携带的_____________进行鉴定,也可利用基因探针通过_________________技术进行检测。(3)可分别用70%乙醇和_________________溶液浸泡处理植

物组织,并使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用重组发根农杆菌对其进行侵染,之后进行脱菌培养,然后以适当配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诱导,最终可获得转基因植株。(4)图中Ri质粒上的T-DNA片段有缺损,因此无法被转化至植物细胞内,但Ri质粒上的__________仍可对侵

染过程起到辅助激活作用。若Ri质粒结构完整,其功能类似于根瘤农杆菌中的_______________。【答案】(1).4(2).T-DNA(3).潮霉素抗性基因(4).DNA分子杂交(5).5%次氯酸钠(6).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7).Vir毒

性蛋白区(8).Ti质粒【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2)PCR扩增技术;(3)人工合成法。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①过程: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

成重组DNA分子。②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③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1)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着转录的开始;(2)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它控制着转录的结束;(3)标记基

因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

受态细胞法。(1)农杆菌的特点:在自然条件下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而对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能力。农杆菌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到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染色体的DNA上。根据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转移到T

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可以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的DNA上。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

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因此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图中LB和R

B的酶切位点,在pCAMBIA1301质粒上切2个切口,使1个pCAMBIA1301质粒的4个磷酸二酯键断开。(2)根据题意可知,经处理后质粒pCAMBIA1301也可具备T-DNA,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DNA中,可以在T-DNA的作用下转移到受

体细胞内染色体的DNA上,要确定重组质粒是否被成功导入发根农杆菌,可在培养发根农杆菌一段时间后,pCAMBIA1301上自身携带的潮霉素抗性基因属于标记基因,标记基因的作用是可以对重组DNA进行鉴定和选择,也可在分子水平上利用基因探针通过DNA分

子杂交技术,根据杂交带的有无进行检测发根农杆菌细胞内的DNA上有无目的基因的存在。(3)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对外植体可分别用70%乙醇和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处理,并使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用重组发根农杆菌对其进行侵染,之后进行脱菌培养,然后以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

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诱导,最终可获得转基因植株。(4)根据题意可知,图中Ri质粒上有3个功能区:①T-DNA区是Ri质粒上唯一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上的DNA片段;②Vir毒性蛋白区是发根农杆菌实现高效侵染

所必需的区域;③Ori区即复制起始区与功能代谢区。如果Ri质粒上的T-DNA片段有缺损,因此无法被转化至植物细胞内,但Ri质粒上的Vir毒性蛋白区是发根农杆菌实现高效侵染所必需的区域,仍可对侵染过程起到辅助激活作用。若Ri质粒结构完整,其功

能类似于根瘤农杆菌中的Ti质粒。【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理解限制酶的作用特点和作用结果,把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抓住农杆菌转化法的操作过程,识记并理解农杆菌的特点,利用农杆菌的特点分析题干中发根农杆菌作用,掌握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方法,识记基因表达载体中标

记基因的作用,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31.槲皮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我国资源十分丰富,科学研究发现单纯使用槲皮素治疗癌症,虽有一定的疗效,但癌细胞的绝对数量仍在增加。若用于临床治疗,最好同时配合对细胞杀伤能力较强的化疗或放疗。现欲研究槲皮素浓

度对X射线照射诱导的人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请根据以下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思路,并进行分析与讨论。材料与用具:已知浓度的人宫颈癌细胞悬液,用完全培养基配制的浓度为60、90、120、150μmol/L的槲皮素溶液,完全培养基,培养瓶,CO2培养箱等。(说明:不考虑加入溶液对体

积的影响,X射线处理10d后测平均致死剂量(医学上指可杀死63%细胞的照射剂量)和细胞存活分数(常用临床剂量下),两个指标的具体检测过程不作要求)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思路:①将已知浓度的人宫颈癌细胞悬液均分为5组,分

别放入培养瓶中,编号为A、B、C、D、E;②在A组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____,依次在B~E组中分别加入等量浓度为60、90、120、150μmol/L的槲皮素溶液;③一段时间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处理各组人宫颈癌细胞;④将各组培养瓶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10d后,测定各组平均致死剂量和细胞存活分数;⑤统计、分析实验数据。(2)实验结果:组别槲皮素浓度(μmol/L)平均致

死照射剂量(GY)细胞存活分数(%)A01.9159.7B601.4056.8C901.1854.9D1201.0446.2E1500.9627.2请用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析与讨论:①其后的研究发现,若各组都没有用X射线照射,10d后各组癌细胞数量没有明显差别。但在更长一段时间

后,各组的癌细胞绝对数量虽然仍在增加,但已经有了明显差别,槲皮素浓度越大的组,宫颈癌细胞数目越少。槲皮素抑制宫颈癌细胞数目增长的途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_。②借助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时,若1个____________(大或中或小)方格内细胞数目多于300个或数不过来,可用稀释的方法进行细胞计数。【答案】(1).完全培养基(2).(不同剂量)X射线(3).CO2培养箱(4).(5).槲

皮素可以促进X射线照射诱导的人宫颈癌细胞凋亡;且随槲皮素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增强(6).抑制细胞分裂(7).促进细胞凋亡(8).中【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槲皮素浓度对X射线照射诱导的人宫颈癌细胞凋

亡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槲皮素浓度浓度的不同和不同剂量的X射线,因变量是平均致死剂量和细胞存活分数,其他均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槲皮素浓度对X射线照射诱

导的人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槲皮素浓度浓度的不同,因变量是平均致死剂量和细胞存活分数。实验在培养动物细胞需要完全培养液和培养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气体,实验思路如下:①将已知浓度的人宫颈癌细胞悬液均分为5组,分别放入培养瓶中,编号为A、B、C、D、E;②在A组中加

入适量完全培养基或者完全培养液,依次在B~E组中分别加入等量浓度为60、90、120、150μmol/L的槲皮素溶液;③一段时间后,用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处理各组人宫颈癌细胞;④将各组培养瓶置于CO2

培养箱培养10d后,测定各组平均致死剂量和细胞存活分数;⑤统计、分析实验数据。(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则柱状图如下:(3)分析表中实验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槲皮素浓度的增大,细胞存活分数降低,而且实验组各组X射线照射平均致死剂量减小,说明槲皮素可以促进X射线照射诱导的人宫颈癌

细胞凋亡;且随槲皮素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增强。(4)分析与讨论:①根据题意可知,若各组都没有用X射线照射,10d后各组癌细胞数量没有明显差别。但在更长一段时间后,各组的癌细胞绝对数量虽然仍在增加,但已经

有了明显差别,槲皮素浓度越大的组,宫颈癌细胞数目越少。说明随着时间增长,槲皮素通过抑制细胞分裂达到抑制宫颈癌细胞数目增长,或者通过促进细胞凋亡使得宫颈癌细胞数目减少。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时,若1个方格内细胞数目多于300个或数不过

来,根据数量多于300可以看出统计的是1个中方格内的细胞数目,因此可用稀释的方法进行细胞计数。【点睛】本题以研究槲皮素浓度对X射线照射诱导的人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实验设计与分析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

实验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把握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在实验设计中根据对照性原则和等量原则,实验组与对照组除了自变量不同外,其它保持相同且一致,因此根据题意找出实验目的,进而推导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对实验步骤进行补充和完善,利用所学的知识点和分析表格中实验结果的数据,得

出正确的结论,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