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期中联考高一历史答案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20.320 KB
  • 2024-10-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西省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期中联考高一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期中联考高一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期中联考高一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进行离线阅读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3.0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西省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期中联考高一历史答案.docx,共(3)页,20.32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c7cd16adbce8e96201c98ddec77c1b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年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犁铧”是用于牛耕的,且从出土占绝大多数的手工操作工具及少量的“犁铧”可知,当时手工操作铁工具更普遍,而借用畜力并不普遍,故选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D两项

材料不能体现。2.【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汉朝到清朝两千多年的时间内,我国耕地总面积增长有限,人口总量的增长较快,在人均耕地面积下降了数倍的情况下,保证了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说明精耕细作的农业支撑了传统社会的发展,D项正确;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保护了小农经济,有利于封建经

济和政治的稳定,主要作用不是“制约经济发展”,A项错误;农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与“人口总量增长数位”不符,B项错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严重阻碍社会转型与“汉朝到清朝”两千多年中国文明的持续发展与长期领先不符,C项错误3.【答案

】B【解析】材料中的“细布千钧,文采千匹,答布皮革千石”“比千乘之家”反映出当时已出现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私营纺织作坊,故选B项。A、D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故错误。C项说法错误,且与汉代史实不符。4.【答案】C【解析】均田制推行于北魏至唐,排除A项;图册编制发展了

自耕农经济,保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B、D;图册编制便于国家征收赋税、管控土地,有利于经济恢复,民心稳定,故选C项。5.【答案】C【解析】材料中南京出土的唐琅邪王氏墓志属于实物史料,是第一手史料,最具有说服力,

其中记载“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说明西晋末天下乱,琅邪王氏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举家迁至建业,可以与刘知几《史通》中“衣冠南渡”文字史料相互印证,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故C项正确;两则材料均没有提到唐代金陵经济繁荣

的局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史通》和琅邪王氏墓志并没有详细记载多个家族的历史,故B项错误;实物史料已经验证了刘知几说法的正确性,并不是他片面观察所得出的结论,故D项错误。6.【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期推行算缗告缗令

,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并且抑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也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抑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故选D项;“酷吏”对地方豪侠实施严厉镇压可以维护统治秩序,无法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工商业的发展,与算缗告缗令目的不同,排除A项;代田

法可以增加农业产量,增加财政收入,无法抑制工商业的发展,与算缗告缗令目的不同,排除B项;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为了休养生息,不能起到抑制工商业的效果,与算缗告缗令目的不同,排除C项。7.【答案】B【解析】A项指的是唐朝的”飞钱”,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于明末清初,排除D项

;“交子”有利于商业流通,故选B项。8.【答案】B【解析】由材料“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说明清代广东地区农业领域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农户竞争的

结果及生产方式的变化,未体现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农户竞争的结果及生产方式的变化,未体现农业集约化生产,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在鸦片战争后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9.【答案】D【解析】从材料时间

看,尽管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工业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材料所示结果只能说明当时中国的传统经济仍然具有较大的优势,得到了博览会评审委员会的认同,故D项正确,排除C项;A项错误,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已不存在;B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

10.【答案】D【解析】通过题干知,郭嵩焘主张在开矿问题上“百姓都可以为之”,并且认为“(开矿)不必官为督率”,可知这种思想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故选D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态之下,民族工业要受到多方的掣肘,这不

能保证煤矿业的健康发展,排除A项;郭嵩焘属于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受到其阶级属性的限制,他不可能突破洋务派的核心思想,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才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C项。11.【答案】B【解析】据材料“同治时期(1862~1874年)财政征收趋势”,可知厘金和关税的收入超过了田赋的

收入,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改变了清朝旧有的以田赋税收为主体的农业型财政赋税结构,这一过程可称为清代财政的近代化转型,故选B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A项;卷入世界经济市场是指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材料说的是中国国内贸易征税情况,排

除C项;此时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但从图中关税的增长信息不能得出这一结论,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B项表述片面排除;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由外侵带来,排除C项;D项不合史实排除;据材料可知,商办企业业务领域和地域分布都以国际市场相关,故选A项。13.【

答案】D【解析】A项不合史实排除;B项错在”开始”一词且材料没有体现其效果,排除B、C项;律令推行有助于规范近代企业制度建设,有利于管理近代化,故选D项。14.【答案】C【解析】华商附股外资会加剧民族企业半殖民地化特征,排除A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源于外国侵略,排除B项;华商附股外资

一定程度上可抵制西方经济侵略,排除D项;华商附股外资可学习其先进生产管理经验、积累资金,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产生发展,故选C项。1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40年8月,国民党政府公布了《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办法》,规定私人银行不得兼营商业,不得罔积货物

及代客买卖等。该办法还规定一般银行须将其存款总额的2%作为准备金,转存于中央银行,使中央银行的财力更加充实”可知,中央银行据此条款垄断了诸多贸易并居于垄断地位,故C项正确;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这是国民政府对民族资产阶级一次空前的大掠夺而非必要措施,故A

项错误;单单的银行管理措施并不能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这一时期的全面抗战已然开始而非正在准备,故D项错误。16.【答案】B【解析】根据“1953年后开始消失”,再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内容,1953年,新中国采取了计

划经济体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进行,由此广告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17.【答案】D【解析】材料“提出要在三五年内把宝安、珠海两县建设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相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并成为吸引港澳游客的旅游区,新兴的边防城市

”与D项“揭开了广东省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序幕”相符,故D项正确;中央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充分利用了广东经济领先于全国的优势与材料“提出要在三五年内把宝安、珠海两县建设成为具有相

当水平的工农业相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并成为吸引港澳游客的旅游区,新兴的边防城市”不符,故B项错误;深圳、珠海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揭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序幕与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提供了借鉴不符,故C项错误。18.【答案】

D【解析】建国初期,成渝铁路的开通,改善了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项正确;早在晚清,国人既已开始建造铁路,A项错误;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一五”计划,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式开始,B项错误;“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

的落后面貌,C项错误。19.【答案】C【解析】材料与城市经济体制无关,且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为民营经济,排除B项;民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重要补充,排除D项;根据材料可知民营经济在三大改造后继续存在并发展,故选C项。20.【答案】B【解析】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于1992年,排除A项;初步

建立于21世纪初,排除C项;当时经济体制改革处于徘徊时期,排除D项;材料体现市场经济作用的提升,反映在摸索中不断发展,故选B项。21.【答案】B【解析】注意材料设问为“表述错误的”,材料精简对象特指为来自农村的职工,不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故B项错误。22.【答

案】B【解析】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该年画反映了当时“大跃进”的情形,“大跃进”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中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C项由材料体现不出,也不符合史实;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并非粮食产量的显著提高,排除D项。2

3.【答案】A【解析】因粤女学生之怪装,《大公报》称其为“怪装”“招摇过市”,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下令整顿,表明中华民国成立后,新旧文化的碰撞,故A项正确;学校教育开启近代化是从洋务运动开始,故B项错误;粤女学生之怪装,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下令整顿,表明西方文化还没有

被国人普遍接受,崇洋文化没有成为主流,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兴起,故D项错误。24.【答案】D【解析】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找错误选项。材料是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来观察上海租界,对租界进行了很好的描绘。在描述中,有很好的下水道,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

善的照明系统,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这一分析是正确的,故排除A项;租界拥有享有独立行政权力的工部局和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B项分析正确,故排除B项;材料是以西方人的视角观察租

界的,体现的是对租界的赞美,C项分析正确,故排除C项;租界的出现,其本身就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践踏,“为保障国人生活的安全舒适树立了榜样”这一分析是错误的,故D项正确。25.【答案】C【解析】逆向选择题,找错误选项。征婚由当时的南京市市长亲自担纲表明政府推动习俗的变迁,故A项

正确,不符合题意;集体婚礼当时的报纸进行报道表明婚礼得到媒体的重视,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他们首先对着孙中山的遗像三鞠躬,接着夫妻对拜,然后向证婚人鞠躬,最后证婚人致词。证婚人则由当时的南京市市长马超俊亲自担纲,参加此次集体婚礼的每对新人平均花费不超过

60元,公家花费约为1000元”表明婚礼的特点是文明和简约,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南京首次集体婚礼的举行是当时人们追求时尚的表现,但还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26.答案:(1)表现: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坊市制度崩溃,城市商业繁荣;商品交换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政

府逐渐放松对商业的限制,等等。(6分,任答3点得6分)(2)“新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分)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海禁政策的阻碍;腐朽封建制度的压制等(4分)(3)地位:在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下,商业始终是小农经济的

补充,没有占据主导地位。(3分,答出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解析】第(1)问“表现”,根据材料一中“已经生长出诸多的工商业文明因子”及所学知识来回答。第(2)问“新因素”,联系材料中的“生产力”角度及所学知识

可回答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自然经济、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第(3)问“地位”,从材料一、二中“宋代启动的早期工业化进程未能结成正果”“然并没有明显的飞跃与突破”“发展与迟滞”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商业并未得

到空前发展,只是自然经济的补充。27.答案:(1)内容: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农民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在城市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3分)特点: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

为核心和主线;以农业制度为突破口;政府主导;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等。(6分,任答3点得6分)(2)影响:改变了我国农村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促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保证了农村经营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任答2点得4分);分散

性经营的延续,在一定程度上使农业管理成本上升,农业缺乏创新发展,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2分)【解析】(1)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可以根据材料“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开征固定资产税、提高折旧率

和改进折旧费使用办法、实行流动资金全额信贷等“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知识可以得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扩大企业自主权等。特点可以根据改革的内容顺序,改革的主体等方面分别作答。(2)根据材料,“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凡是能一家一

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保证农村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分散性经营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等角度分析。28.答案:(1)途径:出版书

籍;设立医院;传播宗教;开设学校。(4分)(2)社会现象: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社会时尚崇洋媚外(趋洋附西)(2分)。主要原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及社会思想、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国人介绍西方文明;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分)【解析】(1)途径:根据“传

教士在广州共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种为宗教宣传品”“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来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办起学校和医所”,得出他们通过出书、办报、办医院、建学校、建教堂传教等方式,使西学在中国传播。(2)社会现象:根据“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

,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得出受西方影响,社会时尚崇洋媚外。主要原因:可从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和思想的影响、先进的中国人倡导、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因素分析总结。29.(12分)参考示

例:观点:近代工业发展推动了上海城市化。(2分)论证:进入近代,在学习西方的历程中,中国近代工业诞生。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与发展,上海成为近代工业相对集中的城市,吸引了大批人员向上海集中。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新政期间实行有利于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措施,辛亥

革命和一战的影响等推动上海近代工业快速发展,大批产业工人、投资者等进一步向上海聚集,上海城市化快速发展,成为百万级人口的大城市。(9分)结论:综上所述,近代工业的发展助推了上海经济发展,加快了上海城市化进程。(1分

)(“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不做唯一标准答案)【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围绕近代前期上海城市发展,且用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论证,观点要求明确,史实论证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史料进行,并做出结论。其他观点举例:工业发展推动了上海城市建设;工业发展提高了上海经济地位;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

于城市化进程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