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之诗评题的解答技巧 课件30张.pptx,共(30)页,2.47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c02073ceb31e7bf1b977cd72546cf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诗评题的解答技巧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所谓诗评题,也称为“前人评点赏析”,就是在一首诗歌的后面列出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评价谈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命题者在诗歌材料的后面给出一些诗评家的观点或评论,有的观点或评论属于宏观的文艺观点或诗论,有的则直接对该诗词作
出具体的阐释,然后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诗作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类试题难度较大,考查的范围也较广,它往往涉及诗词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几个方面。答好诗评题,前提是审准题,具体说就是审读诗评的含意,进而明确答题要求。
大多诗评是摘引古人名家诗话,它们大都言简义丰,故对诗评要咬文嚼字,从中把握准它们评论的角度、内容与范围。诗评答题思路;1、读诗歌评价语;2、抓住评价语中的关键词;3、结合诗句,扣住评价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诗评考查角度(一)评价诗歌风格(2018北京)
阅读下这词,回答问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光香凉诸慧表,而南更草相如极,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棒笔。儿女泪,君休酒。家楚路、否能说,是
新清准备,庐山山色,赤壁飙头十古落,铜窥预园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对,须相忆。注①这首作于末出津熙十一年(1184,时辛产疾区居江西上饶,提刑,白名,主等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清人陈廷焯《白雨赛词话?评论军词的艺术特
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声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参考答案:①虎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大气、意境宏阔与情感的细腻。②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
典故,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等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③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此为“和缓”。(二)评价写法
特点阅读下面这首地诗,完成下列小题。恩在公沙亭旧游旋境方集凿艺秋,此来重见采坚舟。谁意不论当年乐。还恐那成开公愁。红抛影多风泉袅,碧宁云断水悠悠。运前依旧贵山色,尽日无人秋上套。清代诗人屈复《唐诗成法》评此诗曰:“情景兼到,照应有法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①全诗情景交融,意蕴绵长。首联和颈联,诗人描绘出荷花盛开、波光摇曳、碧空云断、池水悠悠的秋日荷塘之景,清馨幽静的景致中透露出物是人非的空阔失落之感;尾联触景生情,抒发“青山依旧”而故
人杳然的无穷感慨。②本诗前后照应,结构严谨。颈联“红艳影多风袅袅”与首联“菡萏秋”照应;“碧空云断”与“皎镜方塘”照应;前三联内容照应诗题之“池”,尾联照应诗题之“亭”。(三)评价思想内容雨晴至江渡·柳宗元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渡头
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注释]愚溪:柳宗元出于被贬逐的愤激,自称为“愚”,并把居地永州冉溪改名为“愚溪”。浮槎(chá):水中浮木。贺裳《载酒园诗话》说“韦真有旷达之怀
,柳终带排遣之意。”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①韦诗写暮春景物,幽草,深树,自横的渡口小舟,透出境界的幽深,远离世俗,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莺啼婉啭,急雨舟横,以动写静,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因而韦真有旷达之
怀。②柳诗写久雨初晴,诗人独自一人到江边来散步,看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一片萧索景象。表达了诗人久雨蛰居、远谪漂泊的孤独、郁闷、苦痛,包含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无法施展的感慨,因而柳终带排遣之意。【译文】高低不平的小路穿行于乱山之间,诸位贤人相送这么远真令我
不安。小溪上空乌云压头更增添了离别的愁绪,风吹动着衣服雪花沾满了鬓发。什么时候还能在燃着花烛的草堂上共叙情谊,我呀等着听你们登科及弟的喜讯。只要互相思念也用不着太多的书信问侯,分别之后我希望你们更深入的研究学问。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其一)③(明)王守仁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
愧间关。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典题回顾16.前人评价材料三“伤别而不哀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2023.2.周四考题)16.前人评价材料三“伤别而不哀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16.①有伤别之情:诗
人描写溪云压头、霜雪染白两鬓的画面,勾勒出一种苍凉的氛围,表达出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②有开阔胸襟:虽然不舍分别,但诗人理智地告诫学生用不着太多的书信问候,要用心做学问,希望能早日登科及第。(每点2分,共4分,
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简析】这组诗写离别的愁绪,但意境开阔,伤别而不哀怨。诗人把希望离开龙场却又舍不得与诸子分离的茫然情愫如实写来,词情深婉,依依惜别之情通过山路、溪云、风雪的衬托,勾勒出一种苍凉的氛围。从诗中可以看出王守仁与学生感情之凝重。边练边悟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任务。●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问题: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解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
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
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
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二.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下列下题。贺新郎·赋琵琶①辛弃疾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②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辽阳驿使音尘
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③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④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注:①这首词为作者谪居江西上饶时期所作。②出塞,指昭君出塞。③贺老,指开元、
天宝年间善弹琵琶的艺人贺怀智。④沉香亭,用沉香建成的亭子,唐玄宗曾在此赏花。李白奉命作《清平调》三首。问题:清人陈廷焯评价本词“无一字不呜咽”。请结合具体词句,至少选择三处,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答案:这首词借唐玄宗年
间有关琵琶和音乐的典故,抒写北宋沦亡之悲,讥讽南宋小朝廷耽于安乐。全词以弹琵琶为喻,事实上“弹”(谈)的是国家兴亡之曲。“最苦浔阳江头客”以白居易秋夜闻琵琶事自比,表达谪居之苦;“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描写回头眺望昭阳的宫殿,只见孤雁在天边出没,表达天涯沦落之悲;“望昭阳宫殿孤鸿没”
我回头眺望昭阳的宫殿,只见孤雁在天边出没,表达了国破之痛;“辽阳驿使音尘绝”征人去辽阳已经多年,如今什么音信都没有,表达了征戍之苦;“贺老定场无消息”作者为朝中无人、国势衰微而担忧;“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化用李白之典,写出盛时己去的无限悲慨。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春
题湖上[注][唐]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事日荒、民生益困的社
会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首诗是诗人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之前所作。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精读文本早稻抽穗,新蒲新发有人评价此诗:“以不舍意作结
,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答案①尾联“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写西湖美景如画,是诗人不舍得离开杭州的原因之一。②“言外余情”则与诗人的遭遇有关,与其回到京城朋党倾轧的官场,不
如在杭州任上做点实事。解答此题,要审清题干。诗人因何“不舍”,为何又说“一半勾留”?从诗歌内容来看,西湖美景正是诗人“不舍”的原因之一。“言外余情”又是什么?则要结合注释,知人论世。由注释可知,白居易到杭州是因为“国事日荒、民生益困”
而“自求外任”,所以他留恋杭州的另一原因自然是不愿回到朋党倾轧的官场,想要在杭州任上再为百姓做点实事。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喜雨[宋]曾巩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①忧。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
挥镰麦已秋。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从今菽粟非虚祷,会见瓯窭②果满篝。注①长人: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②瓯窭(ōujù):狭小的高地。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精读文本百姓生计天降甘霖,好雨适至解析:由题干可知,需要从诗歌中找到诗人“忧喜”的内容,然后结
合儒家情怀进行分析。先看“忧”的内容:由“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可知,诗人一登官位就心怀百姓之忧,“长人忧”即“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关心百姓生计”,而儒家提倡“有为”,爱民治国,积极入世,把百姓、天下
当作自己的责任,所以曾巩的“忧”体现的正是儒家的这种情怀。再看“喜”的内容:由颈联中的“更喜”可知,颔联“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也是“喜”的内容,“蚕初茧”“麦已秋”意味着丰收在望,这是一“喜”;颈联“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是喜雨之及时,让“菽粟非虚祷”,可以想
见“瓯窭果满篝”,这是为百姓的丰收和即将到来的富足生活而喜;儒家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富民”“足民”“制民之产”,只有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安定,曾巩的“喜”体现的正是儒家的这一理念。综合来看,曾巩无论是“忧”还是“喜”,都是以民为本,都与百姓有关,可以说“尽显儒者情怀”
。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价此诗:“忧喜之间,尽见儒者情怀。”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价此诗:“忧喜之间,尽见儒者情怀。”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①诗人之忧,是忧百姓生计。诗人刚一做官便心忧天下百姓的生计,这
种“忧”正是儒家积极入世、自觉担当的情怀。②诗人之喜,是丰收之喜。蚕结茧,麦已熟,丰收在望,好雨适时而至,可助菽粟生长,让诗人欣喜不已。这种“喜”正是儒家“富民”“足民”“制民之产”思想的体现。③诗人忧以天下,乐以天下,
始终心系苍生,以民为本,尽显儒者情怀。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
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
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链接·高考【2021年新高考Ⅰ卷】①“劝诫”是
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背景参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
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
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传闻杨巨源与裴度私交深厚,宰相武元衡遇刺后,裴度代武元衡为相。而白居易却因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而被贬为江州司马。杨巨源写此诗给白居易,在叙情当中,饱含规劝之意,其
情之真之切,甚为感人。充满了长者对晚辈的关怀和鼓励,可谓用心之善,用心之苦,而人生在世,特别是在那时运不济之时,得此善言,得此温情,得此警醒,亦何其幸哉!B项,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故选
B。巩固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任务。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①[清]林则徐严关②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注①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革职,“谪戍伊犁”,经长途
跋涉到达嘉峪关后感慨万千,写下此诗。②严关:嘉峪关,是明清以来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精读文本天山耸立,瀚海苍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嘉峪关高达百尺,巍峨耸立,隔断了天之东西,地
理位置非常险要。B.颔联写高飞的楼阁,似与葱茏直立的秦树连结,城墙绵亘,似乎压低了陇上层云。C.第六句描写的景色与“瀚海阑干百丈冰”相似,意在写大漠苍茫,条件艰苦。D.尾联用“崤函之固”来作比,以崤函如同一颗小泥丸来衬托嘉峪关的雄伟、险奇。精做试题√解析:“意在写大漠
苍茫,条件艰苦”错。第六句“瀚海苍茫入望迷”是以大漠苍茫衬托嘉峪关的雄奇壮美,不是写“条件艰苦”。2.林昌彝在《射鹰楼诗话》中说林则徐“遣戍伊犁,出嘉峪关诗,风格高壮,读之令人唾壶击碎”。请结合全诗,
分析其“高壮”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①诗歌意境阔大雄浑。雄关接天,飞阁与秦地树木相连,城墙压低陇地云烟,天山耸拔,戈壁苍茫(或:景色雄奇壮观。嘉峪关高与天接,楼阁凌空欲飞遥接秦树,长城城垣压低云烟,天山陡峭耸立,戈壁辽阔无边,一派形胜雄奇之景)。②情感格调高昂慷慨。诗人虽是万
里谪戍伊犁,但本诗情感却毫无低沉悲观之意,而是洋溢着对雄关峥嵘壮观景色的赞美和对国运的忧思。③用语雄健豪放。“百尺”“万里”写空间之高广,“千古”写时间之弘远;“斜压陇云低”“一丸泥”使用夸张手法;雄健豪放的用语及夸张手法的运用
使诗歌呈现出高壮的风格。解析:“高壮”即气象高远、景象壮观、胸襟阔大、情感激昂等。从诗歌意境来看,第一句“严关百尺界天西”,极写雄关高大,仿佛上连西天,不但界定了地理的疆界,还界定了西天的疆域;颔联“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运用夸
张手法,写出了嘉峪关远连秦地树木,高大的城墙甚至压低了陇地的云层,从上下左右的空间范围写出了雄关的高大壮阔;颈联“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写出了出关所见的壮阔景象,天山陡峭高立,戈壁苍茫辽阔,整体意境呈现出雄奇壮阔之态。
从诗人的情感格调来看,虽然是“被革职,‘谪戍伊犁’”,但诗中却无一丝被贬谪的悲哀之情,反而充满了面对雄奇边关之景的赞叹之情。前三联的雄奇壮阔之景,展现出诗人阔大的胸怀与高昂的激情,尾联“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流
露出诗人对于此地险要,担忧国运的忧思。从语言特点来看,诗人在用词与修辞方面特意用了能展现广阔雄奇特征的词语,如“百尺”“万里”,写出了空间的高大与广阔;“千古”,突出了时间的久远。在修辞上,多用夸张手法,如“斜压陇云低”,说城墙高大到压低了天上
的云层,又把崤函关比作“一丸泥”,通过缩小夸张,极写嘉峪关的雄壮。●“前人评价”题型涵盖了形象、情与景、结构、手法、风格等几乎所有的古诗词鉴赏的要点。“前人评价”题的答题思路一般分三步:●第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第二步陈述诗评
或文论,●第三步结合诗歌内容评论诗评或文论。●这三步可以称之为外部整体思路。结合不同的题干要求,还有一个内部具体思路。不管是外部思路,还是内部思路,都是有一定套路。如果不按套路思考、答题,就可能使答案不规范,甚至答非所问。技法总结题点图要内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