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物理图像与方法》专题02 动力学常见图像分析(解析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538.015 KB
  • 2025-03-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新课标高中物理图像与方法》专题02 动力学常见图像分析(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课标高中物理图像与方法》专题02 动力学常见图像分析(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课标高中物理图像与方法》专题02 动力学常见图像分析(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新课标高中物理图像与方法》专题02 动力学常见图像分析(解析版).docx,共(14)页,538.01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bf38213a890196208412efd8b39370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专题02动力学常见图像分析目录一.动力学中图象问题的综述.......................................................................

......................................................1二.通过F-t、F-x图像分析运动情况................................................................

.................................................1三.通过v-t、a-t图像分析受力情况.......................................................................

............................................4四.通过a-F图像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

........................................................7五.非常规运动学图像在动力学中的应用.........................

...............................................................................11一.动力学中图象问题的综述1.“两大类型”(1)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所受的合力(或某个力)随时间的

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速度、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2.“一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v­t图象与F­t图象的桥梁.3.解决图象问题的方法和关键(1)分清图象的类别: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

程,会分析临界点.(2)注意图象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表示的物理意义.(3)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象与物体的运动情况相结合,再结合斜率、特殊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确定从图象中得出的有用信息

.这些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或关键点.二.通过F-t、F-x图像分析运动情况【方法技巧】解决图象综合问题的关键图象反映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必要时需要根据物理规律进行推导,得到函数关系后结合图线的斜率、截距、面积、交点坐标、拐点的物理意义对图象及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典

例分析1】(2020·哈师大附中模拟)如图甲所示,水平长木板上有质量m=1.0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f的大小.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5s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B.4s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N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D.6~9s内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0m/s22【答案】D【解析】根据图象,最大静摩擦力为4N.4s后,物块受到拉力F大于4

N,开始运动,所以5s内拉力做功不为零,A错误;4s末,物块所受合力为零,B错误;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f=3N,质量m=1.0kg,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求出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Ffmg=0.3,C错误;6~9s内,物体的加速度a=F-Ffm=5-31m/s2=2

.0m/s2,D正确.【典例分析2】(2020·成都龙泉二中月考)一平台的局部如图甲所示,水平面光滑,竖直面粗糙,物体B与竖直面动摩擦因数μ=0.5,右角上固定一定滑轮,在水平面上放着一质量mA=1.0kg、大小可忽略的物块A,一轻绳绕过

定滑轮,轻绳左端系在物块A上,右端系住物块B,物块B质量mB=1.0kg,物块B刚好可与竖直面接触.起始时令两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绳被拉直,设物体A距滑轮足够远,台面足够高,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忽略滑轮质量及其与轴之间的摩擦,g取10m/s2,求

:(1)同时由静止释放A、B,经t=1s,则A的速度多大;(2)同时由静止释放A、B,同时也对物块B施加力F,方向水平向左,大小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求物块B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和物块B经多长时间停止运动.【答案】:(1)5m/s(2)2.5m/s1.7s【解析】:(

1)对A、B系统:mBg=(mA+mB)aa=12g=5m/s2v=at=5m/s(2)A、B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在A、B加速度减为零之前,A、B一起运动,绳子拉紧.F=kt(k=20N/s)以

A、B系统为研究对象:mBg-μF=(mA+mB)a得:a=-5t+50~1s的a­t图象如图所示,t=1s,a=0,t=1s,速度最大且为三角形面积vm=12×1×5m/s=2.5m/s当B开始减速时,绳子松弛,A匀速,B减速对B:mBg-μF=mBa得:a=-10t+10(t≥

1s)1s以后,a­t图象如图所示.3速度要为零,总面积为零,即两三角形面积相等.得:12Δt·10Δt=2.5解得Δt=22st总=(1+22)s≈1.7s.【典例分析3】.(2018·全国卷Ⅰ·15)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

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设物块P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x0,则k(l-x0)=mg,物块P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受重力mg、弹簧弹力k(l-x0-x)及力F,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k(l-x0-x)-mg=ma故F=kx+ma.根据数学知识知F-x图象是截距为ma的一次函数图象.【典例分析4】(2020·湖北三校联考)水平地面上

有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上端与物体A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下的力压物体A,使A竖直向下匀加速运动一段距离,整个过程中弹簧一直处在弹性限度内.下列关于所加力F的大小和运动距离x之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4【答案】:D【解析】:开始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重力和弹力,则有mg

=kx1,物体向下匀加速过程,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弹簧向上的弹力、推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F弹=ma,根据胡克定律,有F弹=k(x1+x)=mg+kx,解得F=ma-mg+F弹=ma+kx,故力F与x呈线性关系,且是增函数,故D正确.三.通过v-t、a-

t图像分析受力情况【典例分析1】(2020·浙江省选考十校联盟)(多选)如图甲所示,一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的倾角θ=37°,现有质量m=2.2kg的物体在水平向左的外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经过2s撤去外力F,物体在0~4s内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如

图乙所示。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则()A.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B.水平外力F=5.5NC.水平外力F=4ND.物体在0~4s内的位移为24m【答案】AC【解

析】根据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2~4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a2=ΔvΔt=12-84-2m/s2=2m/s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μmgcosθ=ma2,解得:μ=0.5,故A正确;0

~2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a1=Δv′Δt′=8-02-0m/s2=4m/s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Fcosθ-μ(mgcosθ-Fsinθ)=ma1,解得:F=4N,故B错误,C正确;由v­t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物体在0~4s内的位移为:x=

8×22+8+122×2m=28m,故D错误。【典例分析2】(2019·全国卷Ⅲ)(多选)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

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5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10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A.木板的质量为1kgB.2~4s内,力F的大小为0.4NC.0~2s内,力F的大

小保持不变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答案】AB【解析】木板和实验台间的摩擦忽略不计,由题图b知,2s后物块和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F摩=0.2N,由题图c知,2~4s内,木板的加速度大小a1=0.42m/s2=0.2m/s2,撤去外力F后的加速度大小a2=0.4-0.21m

/s2=0.2m/s2,设木板质量为m,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木板有:2~4s内:F-F摩=ma1,4s以后:F摩=ma2,解得m=1kg,F=0.4N,A、B正确;0~2s内,F=f,由题图b知,F是均匀增加的,C错误;因物块质量

不可求,故由F摩=μm物g可知动摩擦因数不可求,D错误。【典例分析3】(2020·宁夏银川模拟)将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最终落回抛出点,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恒定,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该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所受重

力和阻力之比为6∶1B.小球上升与下落所用时间之比为2∶3C.小球回落到抛出点的速度大小为86m/sD.小球下落过程,受到向上的空气阻力,处于超重状态【答案】:C【解析】:小球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12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1,解得阻力f6=ma1-mg=2N,则

重力和阻力大小之比为5∶1,故选项A错误;小球下降的加速度大小a2=mg-fm=10-21m/s2=8m/s2,根据x=12at2得t=2xa,知上升的时间和下落的时间之比为t1∶t2=a2∶a1=6∶3,故选项B错误;小球匀

减速上升的位移x=12×2×24m=24m,根据v2=2a2x得,v=2a2x=2×8×24m/s=86m/s,故选项C正确;下落的过程中,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选项D错误.【典例分析4】(2020·山东济宁市模拟)在升降机底部安装一个加速度传

感器,其上放置了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如图甲所示.升降机从t=0时刻开始由静止竖直向上运动,加速度传感器显示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在0~2t0时间内,物块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B.在t0~3t0

时间内,物块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C.t=t0时刻,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mgD.t=3t0时刻,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2mg【答案】C【解析】当a>0时,物块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故A、B错误.t=t0时刻,

a=0,则FN=mg,故C正确.t=3t0时刻,a=2g,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ma,则FN=3mg,故D错误.【典例分析5】广州塔,昵称“小蛮腰”,总高度达600米,游客乘坐观光电梯大约一分钟就可以到达观光平台.若电梯简化成只受重力与绳索拉力,

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t=4.5s时,电梯处于失重状态B.5~55s时间内,绳索拉力最小C.t=59.5s时,电梯处于超重状态D.t=60s时,电梯速度恰好为零【答案】D【解析】利

用a-t图象可判断:t=4.5s时,电梯有向上的加速度,电梯处于超重状态,A错误;0~5s时间内,电梯处于超重状态,拉力大于重力,5~55s时间内,电梯处于匀速上升过程,拉力等于重力,55~60s时间内,电梯处于失重状态,拉力小于重力,综上所述,B、C错误;因a-t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7代

表速度改变量,而图中横轴上方的“面积”与横轴下方的“面积”相等,则电梯的速度在t=60s时为零,D正确.四.通过a-F图像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①特殊点:a=0,F合=0②线斜率:由牛二可得aΔFΔaFm==,在a-F图中,斜率k=FΔaΔ=m1③数形结合:由牛二F合=ma得F-μm

g=ma变形得:a=mF-μg,在a-F图中,斜率k=m1、截距b=-μg【典例分析1】(2020·辽宁沈阳市第一次质检)用外力F拉一物体使其做竖直上升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加速度a随外力F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

的质量为F0a0B.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2a0C.当a>0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D.当a=a1时,拉力F=F0a0a1【答案】A【解析】当F=0时a=-a0,此时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故g=a0,所以B错误;当a=0时,拉力F=F0,拉

力大小等于重力,故物体的质量为F0a0,所以A正确;当a>0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所以C错误;当a=a1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1,又m=F0a0、g=a0,故拉力F=F0a0(a1+a0),所以D错误.【典例分析2】.(2020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次模拟)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一质量为M的足够长木板,质量为m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长木板上.长木板受到水平拉力F与加速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mFμ8A.长木板的质量M=2kgB.

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C.当F=14N时,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D.当F增大时,小滑块的加速度一定增大【答案】B【解析】当F等于12N时,加速度为:a0=4m/s2,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m)a0,代入数据解得:M+m=3kg;当F大于12

N时,m和M发生相对滑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则F=Ma+μmg,则知F-a图线的斜率k=M=12-84=1,则M=1kg,故m=2kg,故A错误;由A项分析可知:F大于12N时,F=a+

20μ,若F=8N,a=0,即得μ=0.4,故B正确;由A项分析可知:F大于12N时F=a+8,当F=14N时,长木板的加速度为:a=6m/s2,故C错误;当F大于12N后,二者发生相对滑动,小滑块的加速度为a=μg,与F无关,F增大时小

滑块的加速度不变,故D错误.【典例分析3】.(多选)(2021·佛山调研)如图甲所示,光滑斜面上有固定挡板A,斜面上叠放着小物块B和薄木板C、木板下端位于板A处,整体处于静止状态,木板C受到逐渐增大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时,木板C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

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由图象可知()A.10N<F<15N时物块B和木板C相对滑动B.F>15N时物块B和木板C相对滑动C.木板C的质量D.木板和物块两者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BD【解

析】:由图象可知,当10N<F<15N时物块B和木板C相对静止,当F>15N时木板的加速度变大,可知此时物块B和木板C产生了相对滑动,A错误,B正确;对木板和木块的整体,当F1=10N时,a=0,则F1=(M+m)gsinθ,

当F2=15N时,a=2.5m/s2,则F2-(M+m)gsinθ=(M+m)a,联立方程可求解M+m=2kg,sinθ=0.5,但是不能求解木板C的质量,C错误;因当F2=15N时,a=2.5m/s2,此时木块和木板开始发生相对滑动,物块和木板之间的摩

擦力达到最大,则对物块有μmgcosθ-mgsinθ=ma,联立方程可求解μ=32,D正确。9【典例分析4】(2020·江西四校联考)如图甲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推物体,使其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逐渐增大F,物体开始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m/s

2。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不能计算出的是()甲乙A.物体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C.使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时水平外力F的大小D.加速度为6m/s2时物体的速度【答案】D【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受推力、重力、支持力,如图所示x方向:Fcosθ-mgsinθ=ma①y方向:FN-Fsinθ-mgcosθ=0②从

a­F图象中取两个点(20N,2m/s2),(30N,6m/s2)代入①式解得:m=2kg,θ=37°因而A、B可以算出;当a=0时,可解得F=15N,因而C可以算出;题中并未说明力F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故无法求出加速度为6m/s2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因而D不可

以算出。【典例分析5】.(2021·山西省怀仁市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如图甲所示,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重物用力F向上提它,力F变化而引起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10A

.当F小于图中A点值时,物体的重力MgF,物体不动B.图中A点值即物体的重力值C.物体向上运动加速度和力F成正比D.图线延长线和纵轴的交点B的数值的绝对值等于该地的重力加速度【答案】ABD【解析】A.物体未离开地面时,受拉力、重力和支持力,根

据平衡条件,有NFMg+=故重力大于拉力,故A正确;B.物体的加速度向上,根据拉力大于重力时,物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得FagM=−当F=F0时,加速度为零,故F=Mg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加速度与力是线性关系,不是正比关系,故C错误;D.由FagM=−可知,加速度为

-g,故D正确。故选ABD。【典例分析6】(2021·平罗中学高三期末)(多选)如图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

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可计算出(g取10m/s2)()A.物体的质量为1kgB.物体的质量为2kgC.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答案】:BC【解析】:物体的受力如图所示在力F从0增大到7N之前物体静止,在7N时运动状态发生

变化,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f=ma,代入图乙中F1=7N和F2=14N及对应的加速度a1=0.5m/s2和a2=4m/s2,解得m=2kg,Ff=6N,A错误,B正确;Ff=μFN=μmg,则μ=0.3,C正确,D错误.的11【典例分析7】(2021·江苏省

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物体A、B、C均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mC,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μB、μC,用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物体A、B、C,所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A、B两直线平行,则以下正确的是()A

μA=μB=μCB.μA<μB=μCC.mA<mB<mCD.mA<mB=mC【答案】B【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a−=可得Fagm=−可知图线的斜率1km=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μg,因为A、B图线的斜率相同,大于C的斜率,则mA=mB<mCB

、C的纵轴截距的绝对值相等,大于A的纵轴截距的绝对值,知μA<μB=μC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五.非常规运动学图像在动力学中的应用【典例分析1】(多选)(2021·河北唐山三模)(多选)(2020·四川宜宾市一诊)如图(

a),质量m=1kg的物体沿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表示,物体加速度a与风速v的关系如图(b)所示,g取10m/

s2,sin37°=0.6,cos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沿斜面做匀变速运动B.当风速v=5m/s时,物体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最大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D.比例系数k为1619kg/s【答案】BCD【解析】由题图(b)可知,物

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风速为5m/s时物体加速度为零,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最大,故A错误,B正确;对初始时刻,没有风的作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0=4m/s2,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沿斜面方向:mgsinθ-μmgcosθ=ma0.12解得:μ=gsinθ-a0gcosθ

=0.25,故C正确;v=5m/s时,物体加速度为零,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有:mgsinθ-μFN-kvcosθ=0又:FN=mgcosθ+kvsinθ,联立解得k=mg(sinθ-μcosθ)v(μsinθ+cosθ)=1619kg/s,

故D正确.【典例分析2】(2021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模拟)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将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有另一质量为m的物块,刚开始均处于静止状态。现使物块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用传

感器测出水平拉力F,画出F与物块的加速度a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整个运动过程中物块诗中未脱离长木板。则()A.长木板的质量为2kgB.长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C.长木板与物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D.当

拉力F增大时,长木板的加速度一定增大【答案】ABC【解析】由图可知,当F>12N时木块和木板开始产生滑动,则1Fmgma−=,即1Fmamg=+由图像可知1282kg2mk−===,18mg=,解得μ1

=0.4。当12N4NF≥≥时两者共同运动,则2()()FMmgMma−+=+,由图像可知'1244kg2Mmk−+===,则M=2kg,2()4Mmg+=解得μ2=0.1,选项ABC正确;当拉力F增大时,长木板与木块之间产生相对滑动,此时长木板受地面的摩擦力和木块的摩擦力不变,则加速度

不变,选项D错误。故选ABC。【典例分析3】(2021·江西省赣州市十五县市十六校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如图甲所示,物块的质量m=1kg,初速度v0=10m/s,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从O点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

运动,某时刻后恒力F突然反向,整个过程中物块速度的平方随位置坐标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m/s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13A.0~5s内物块做匀减速运动B.在t=1s时刻,恒力F反向C.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D.恒力F大小为10N【答案】BC【解析】由运

动学公式v2-v02=2ax可知,v2-x图象的斜率2ka=由图示图象可知,在前5m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块的加速度为22110100m/s10m/s225ak−===−5-13m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21164m/

s4m/s22135ak===−AB.匀减速的时间为010s=1s10t−=−则0~1s内物块做匀减速运动,接着物块做匀加速运动,即t=1s时刻恒力反向,故A错误,B正确;CD.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减速阶段()Fmgma−+=加速阶段Fmgma−=解得7NF=0.3

=14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8206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