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嫩江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物理试卷 含答案.doc,共(6)页,95.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bdc15eca738c97d4a583dab1765f60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其中1、3、4、9、10、11、12为多选题,漏选得一半分,错选或不选不得分。)1.在下述问题中,被选作研究对象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是质点()A.选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它
绕太阳的公转B.选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它的自转C.选门为研究对象,研究开门时的受力情况D.选万吨货轮为研究对象,确定它在航行过程中某时刻的位置2.下述关于位移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和路程是两个数值相同,而性质不同的物理量B.位移和路程都是反映运动过程、位置变化的物理量C.物体从一
点运动到另一点,不管物体的运动轨迹如何,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两点间的距离D.位移是矢量,物体运动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3.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v-t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第1s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B.第2s末质点的运动方
向改变C.前四秒内质点的位移为零D.第3s末和第5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4.在下面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变化很小,加速度却很大D.速
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5.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力大小随两力夹角增大而增大B.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分力中最大者o1-11234v/(m·s-1)t/s5C.两个分力夹角小于180°时,合力大小随夹角减
小而增大D.合力的大小不能小于分力中最小者6.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箱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箱内原来的位置B.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箱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C.人
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箱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D.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箱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7.重为100N的物体在水平向左的力F=20N作用下,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向右滑行。已知物体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则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A.0B.40N,水平向左C.20N,水平向右D.20N,水平向左8.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1,它们各
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A.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2B.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1C.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2D.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29.一个矿泉水瓶底部有一小孔。静止时用手指堵住小孔不让它漏水,假设水瓶在下述几种运动过程中没有转动且忽略空气阻力,则()A
.水瓶自由下落时,小孔向下漏水B.将水瓶竖直向上抛出,水瓶向上运动时,小孔向下漏水;水瓶向下运动时,小孔不向下漏水C.将水瓶水平抛出,水瓶在运动中小孔不向下漏水D.将水瓶斜向上抛出,水瓶在运动中小孔不向下漏水10.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靠在一起,同时在
水平力F1和F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1<F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撤去F1,则甲的加速度一定增大B.如果撤去F2,则乙的加速度一定增大C.如果撤去F1,则乙对甲的作用力一定减小D.如果撤去F2,则乙对
甲的作用力一定减小乙甲F1F211.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下落。在小球下落的这一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B.从小球接触弹簧起加速度变为竖直向上C.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
低点,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12.如图所示,用绳跨过定滑轮牵引小船,设水的阻力不变,则在小船匀速靠岸的过程中()A.绳子的拉力不断增大B.绳子的拉力不变C.船所受浮力增大D.船所受浮力变小二.实验题(13题每空1分,1
4题前四空每空1分,后两空每空2分,共计15分。)13.在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需要的器材有:方木块、白纸、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还需要________。在做上述实验中,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
一端结两个细绳套,通过细绳套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记下:①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然后用一个弹簧秤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到达________,再记下____
____和________.14.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精度是mm;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实验中砂和桶的总质量m和车与砝码的总质量M间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是0.1s,图中长度单位是cm,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
m/s2。三、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12+12+13=37分。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只写出结果不得分。)15.一辆汽车正在以20m/s的速度行驶,在前方50m的路口处,突然亮起了红灯,司机立即刹车,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5m/s
2。求刹车后6s末汽车的速度和汽车距离红绿灯有多远?(设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1s)16.如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32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7.如图所示,长L=1.5m、质量M=3kg的木
板静止放在水平面上,质量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木板和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取g=10m/s2。(1)求使物块不掉下去的最大拉力F0(物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2)
如果拉力F=21N恒定不变,则小物块所能获得的最大速度是多少?答案:一、选择题1、AD2、C3、BCD4、ACD5、C6、C7、B8、A9、CD10、AC11、CD12、AD二.实验题13、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
O点位置;细绳所示方向;相应弹簧秤读数;O点位置;弹簧秤读数、橡皮条方向四、刻度尺;1;打点计时器;天平;m<<M;0.69三、计算题15、解:设汽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的大小为v,加
速度的大小为a。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所用时间为t=v/a=4s,即汽车刹车后4s末已停止运动,故刹车后6秒末速度为0。司机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距离为x1=vt1=20×0.1m=2m汽车从
开始刹车到停下所通过的距离为x2=v2/2a=40m则汽车停下离红绿灯距离为Δx=(50-2-40)m=8m16、解:以A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则物体B对其压力FN2=GB=20N,地面对A的支持力FN1=GA+GB=60N,因此A受B的滑动
摩擦力Ff2=FN2=20,A受地面的摩擦力Ff1=FN1=60,又由题意得:F=Ff1+Ff2=60+20=80,F=32N,代入即可得到=0.4。17、解:(1)物块刚好不掉下去,则物块与木板达到最大静摩擦力,且具有相同的最大加速度a1.对物块,a1=
μ1mgm=μ1g=1m/s2对整体:F0-μ2(M+m)g=(M+m)a1故F0=μ2(M+m)g+(M+m)a1=12N.(2)当拉力F=21N>F0时,物块相对木板滑动.对木板,加速度a2=F-μ1mg-μ2M
+mgM=4m/s2设小物块滑离时经历的时间为t,则:12a2t2-12a1t2=L故t=1s此时vm=a1t=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