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1.159 MB
  • 2025-01-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共(11)页,1.159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b2ad004dec44975be584c83bd323a0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度英才学校高一六月月考卷《中外历史纲要》(下)考试范围:第五到第七单元;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贾琛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到1900年,人类的“世界文明”意识开始苏醒。尽管所有国家在语言、文化和社会实践

等方面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差异,但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同一个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之中。但各个民族并非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或者说“西方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造成当时各民族关系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是A.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B.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C.世界出现一体化趋

势D.列强之间矛盾的加剧2.图为非洲语言分布图,造成这样分布的历史原因是:A.代议制适合非洲B.非洲的教育基础薄弱C.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D.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扩张3.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

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存在差异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4.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说:“世界资本主义和1905年的俄国运动最后

唤醒了亚洲。几万万被压抑的、沉睡在中世纪停滞状态中的人民醒悟过来,要求新的生活,为争取人的初步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由此可知,列宁认为“亚洲觉醒”A.具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C.主要源于1905年俄国革命的鼓动D.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5.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

子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6.导致右侧德国版图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普法战争的结果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C.雅尔塔会议的决议D.科尔公布“十点计划”7.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

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D.

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8.下图1842-1942年美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图,据此推知A.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美国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B.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美国对外贸易额领先世界C.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外贸易发展埋下经济危机隐患D.20世纪

30年代中期-40年代中期美国加大外贸干预是9.斯蒂芬·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写道:“当我们今天平心静气地问自己,1914年欧洲为什么要进行大战,我找不出任何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也找不出任何缘故。”以下关于1914年欧洲进行大战理由的表述,正确的是()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②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③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④欧洲形成两大敌对军事集团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蒋经国在苏联求学时曾在日记中写道:“午饭后……我和几个朋友走

到街上买东西。莫斯科没有大的商店,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家与商人开办之别。”据此日记内容可知当时苏联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实行农业集体化11.“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

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国。”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优先发展重工业C.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D.实施新经济政策12.下图是一幅没有名称的曲线图,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美国社会就业率起伏情况B.苏联(俄)工业产值增

减情况C.苏联(俄)农业产值增减情况D.美国经济发展总量变化情况13.下表是苏联/俄罗斯不同时期历史教科书对十月革命评价变化,这说明的的A.对重要事件的评价存在巨大争议B.历史评价受不同时代环境的影响C.史学研究中的新观点往往更可信D.历史研究无

法客观再现历史事实14.下表所呈现的内容,可用于阐释()A.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与发展B.欧美社会主义运动走向高涨C.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D.国际无产阶级开展联合斗争15.列宁指出“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

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其中“亚洲的觉醒”是指亚洲A.工业文明的起步B.文明开化的兴起C.科学技术的革新D.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16.下表是某同学对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进行的

梳理,其体现出该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是①范围广,遍及亚非拉②领导阶级多元③斗争方式多样④都取得了胜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北非和东非

一些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的觉醒,拉丁美洲也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特点有①地区上具有普遍性②参加者具有广泛性③运动具有不平衡性④“民族自决”成为普遍诉求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8.朝鲜的“三一”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的共同点是:A.都是由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或组织领导B.都采取暴力斗争手段反抗殖民统治C.都采取不合作态度反抗殖民统治D.都结成统一战线进行斗争19.毕加索名画《格尔尼卡》反映的主题是A.控诉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无能B.控诉英

法的不干涉政策C.控诉法西斯的罪恶D.控诉西班牙内战的罪恶20.《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A.德国吞并奥地利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

伐克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21.下列历史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展B.经济危机的影响C.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D.法西斯集团的形成22.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即“全体一致”原则;联合国安理会则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即安

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大国间的一致应成为采取行动的必要条件。这表明联合国A.是具有强制性的国际政治组织B.变成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C.具有明显的帝国主义强权色彩D.处理国际事务更具可操作性23.1945年,《联合国宪章》首次确认民族自决权,尊重所有

民族之权利平等与自决原则。这一原则也在多个国际法律文件中得到强调或重申,并成为国际合法性的主导标准。这一原则的实施A.推动了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B.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平等往来C.消弭了大国间的冲突与对立D.维护了国际法的权威和地位24.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的共同点是A.都

是本地区战场上最大规模的战役B.都是美英盟军取得的重大胜利C.都是海陆空三军配合下取胜的战役D.都是地区战场上重要的转折战役25.柏林墙修起来后,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

己人民的墙。”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A.“柏林危机”的产物B.冷战时代的产物C.两德对峙的产物D.东德封闭边界的产物26.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股新的力世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手’……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

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A.全球化B.一体化C.多极化D.集团化27.尊重历史,从历史中获取必要的教益是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重要途径。1970年,二战中反纳粹的英勇斗士、联邦德国总理

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的一个纪念碑前,“替所有必须跪而没有跪的人跪下了”。勃兰特这一跪的意蕴包括①诚恳承认纳粹统治时期德国所犯下的罪恶②向曾遭受种族灭绝大屠杀的犹太人谢罪③承担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责任④消除历史包袱,帮助德国

减轻民族复兴的困难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8.下图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1947年和1970年的主要工业门类净产值所占制造业比重图,由此可见A.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B.科技革命促使创新型经济逐渐兴起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D.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调整产业结构29.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30.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物质生产部门,其意义在于:①有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②促进经济竞争力③能够拓展经济活动领域④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周期性波动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二、非选

择题(共二题每题2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集中

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

了,那就要失败。”——引自《斯大林选集》下卷材料二毛泽东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毛泽东选集》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

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

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的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

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饿死了1000万人——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请回答:(1)依据材料分析,工业化通常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什么?(2)结合史实说明,苏联采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途径的原因。(3)苏联

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我们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3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5年9月,日本投降,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南部和北部,从此半岛处于分裂状态。1948年8月,南朝鲜通过“单

独选举”,成立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政府,并扬言以武力统一朝鲜。同月,朝鲜民主爱国力量进行选举,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任命金日成为首相。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定。(1)据材料说明朝鲜战争由内战演变为国际战争的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朝鲜战争对东亚局势的影响。为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

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