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百师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全国I卷)历史.docx,共(7)页,277.25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af213683559360e2e48c58ba7ebaf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百师联盟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历史试卷(全国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但是,春秋时期日
益频繁的战争使军队对兵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打破国、野界限,开始向野人征兵。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平民政治的发展B.社会转型的趋势C.中央集权的确立D.军功爵制的影响2.汉武帝时期,曾用银锡合铸而成作价
奇高的“白金三品”,专门向富商豪民发行。朝廷这种做法A.意图是稳定金融秩序B.有利于削弱地方势力C.实现对铸币权的垄断D.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3.有学者指出,从战国到鸦片战争,就政体形式而言,中国经历了军事封建君主制(依靠军功地主力量建立起的君主专制)和宗法君主
制(儒法合流,儒学独尊后的封建君主专制)两个大的阶段,这一转变在汉朝完成。推动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是A.郡国并行制度的推行B.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C.中外朝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流思想的重构4.唐初,“中书造命,门下审覆
,尚书奉行”。唐玄宗时期,中书门下(政事堂)成了独立的宰相署,中书省与宰相府署分离,逐渐向“以中书舍人为长官的专门负责撰写制救的机构”过渡。这一变化体现了A.政治决策的随意独断B.三省运行机制的退化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三省地位的不断上升5.宋代,书法帖学兴起,出现新画种(版画和
年画),印染工艺也获得发展。这些新变化直接受益于A.古典科技的进步B.市民阶层的壮大C.经济重心的南移D.核心精神的嬗变6.清初,有学者主张在中央设立“大司均”,由商人代表主管国家商业经济工作;还有学者提出主张扩大
海外贸易,活跃沿海地区经济,增加就业和税收。这些主张A.遭到政府的严厉禁止和抵制B.为“工商皆本”思想奠定基础C.推动了传统四民观念的转变D.体现新的生产关系的时代需求7.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多有“嗜奇好古”和“好奇尚诞”的性格与作风。
由于古代的习俗和事物已不再是晚明日常生活经验构成的一部分,因而这种“嗜奇”和“尚诞”更多地表现为对异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习俗等的追求。明朝时期的“嗜奇”和“尚诞”A.冲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B.动摇了封建的正统思想C.促使国人“开眼看世界”D.有利于中华
文化的进步8.图1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人均GDP图。下列对产生这一趋势特点的原因推断合理的是人均GDP(199O年美元)A.自然经济日益解体B.重农抑商的政策C.封建赋税盘剥沉重D.人口的快速增长9.洋务运动时
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此类型企业的创办A.推动了清政府海防近代化进程B.为解决军工企业面临的困境C.导致中国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D.为新阶级的产生提供经济基础10.《格致新报》于1898年3月创刊,同年6月停办。该报设有回答读者提问
的专栏,至该报终刊时,共有答问242条,其分类如表1。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表1A.民主和科学成为时代潮流B.传统思想已无立锥之地C.民众科学素养得到一定提升D.近代科学取得巨大成果11.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一些政治派别就种族革命是否具有正当性
、是否会导致国家分裂与列强干涉、是否为政治革命的必要手段展开讨论。这些讨论A.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B.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生C.为清末“新政”制造了舆论氛围D.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诉求12.1904年,清政府商部仿照西方国家的商会模式,拟定并颁布《奏定商会简明章程》。一批商会相继
产生,并在随后从沿海沿江向内地和中小城镇逐步推广。这些商会的成立与发展A.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春天到来B.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完全瓦解C.最终背离了清政府预定的宗旨D.适应了西方侵略者的要求13.1935年底,中共中央制定的《关于目前政治形
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正式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这一变化根源于A.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B.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党的指导思想的转变D.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14.表2为我国经济各领域基本建设投资结构表(单位:%),下列对表2的解读正确的是表2A.经济建设在探索中前进B.国民经济结
构趋向合理C.我国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D.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确立15.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和港商合作开发房地产,深圳市房地产管理局副局长骆锦星还专门找了“祖师爷”列宁,引用列宁的观点;市委书记张勋甫也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还说“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这表明改革开放初期A
.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B.土地所有制发生转变C.改革步伐迈得过大过快D.渴望改革的迫切心理16.亚里士多德在阐述一场改革的背景时曾写道:“事实上穷人们连同其子女和妻室都为富人们所奴役……要是他们未能缴纳地租,他们本人及其孩子就会被掳去,并且,所有的借贷均
是以人身为担保。”这场改革A.设立了五百人议事会B.带有一定的妥协性和保守性C.以地缘重新划分选区D.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17.在1500年以前,世界贸易的货物主要是奢侈品,但是到了18世纪后期,这种
数量有限的奢侈品贸易已经发展成为生活必需品的大宗贸易。这一变化主要根源于A.商业革命B.新航路的开辟C.价格革命D.消费水平的提高18.但丁认为,“贵族之为贵族在于个人或祖先的美德”,“血统不过是件外衣,时间不断剪掉它
的一些东西,除非我们自己每天增加一些新的和它相称的东西上去。”该观点A.动摇了天主教的统治B.明确划分了贵族和平民的界限C.有利于人的自我发展D.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9.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的自然哲学,试图将世俗伦
理从神学与教权中解放出来;推崇中国的开明君主,试图将绝对主义王权从政权中解放出来;推崇中国的自然经济,试图将国家经济从腐败和衰落中解放出来。这表明当时A.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出现了理性之光B.启蒙思想家深刻反思理性主义的弊端C.启蒙思想家意在借助中国文化宣传理性D.
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有着理性的认识20.在英国,常务次官是各部的永久性的常务副部长,不受政府更替的影响,英国前首相张伯伦总是对常务次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情。”这一传统A.践行了三权
分立的思想B.表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体现文官系统的独立性D.带有浓厚民主共和色彩21.表3为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情况。在这一时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表3A.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B.企业规模基本保持稳定C.劳动生产率稳步中前进D
.投资规模远超其他行业22.苏俄的一项政策具有如下特征: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的实行,有利于苏俄A.巩固十月革命的成果B.基本实现工业化C.缓和政治和经济危机D.实现二战后经济复苏23.图2中的漫画是戴维・洛创作的《
麻烦您借给我一根火柴,可以吗?》(伦敦《标准晚报》1938年),它讽刺的是A.自由主义B.贸易保护主义C.绥靖政策D.美苏“冷战”24.近代以来,某一流派绘画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他们大多数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
,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这一流派A.反思理性王国弊病B.注重肯定理想人格C.意识形态特征突出D.带有反传统的特征25.表4为1960年—1975年美国商品和劳务出口额(单位:亿美元),下列对此表现象出现的原因解读正确的
是表4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知识经济的新发展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宋王朝表面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可在币制和
货币流通上存在严重的地方性。南宋的纸币,东南用会子,四川用川引,两淮用交子,湖广有湖会。宋以前主要的价值尺度是铜钱,两宋的交子和会子是兑换券的性质。北宋,在四川,政府设有兑换机构,并备有相应准备金,可以随时兑换,交易和纳税均不受限制。元朝灭掉
南宋后,依数收回旧钞,印造中统元宝交钞(中统钞),以作为全国通行的统一纸币。又在消灭南宋政权后的第三年下令禁止私人买卖金银,不兑换纸币,人民可以持有金银,但禁止民间金银买卖和流通,以取得人民对纸币的信任,建立我国货币史上最早的
纯纸币制度。中统钞发行后,一改以往用铜钱为价值尺度的习惯,采用白银为价值尺度,并且逐渐发展到用白银为流通手段。——摘编自李育安《纸币在中国元代的流通和发展的特点》(1)根据材料,概括宋元纸币制度的不同之
处。(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纸币制度的影响。(6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实学”概念的某些思想内容虽早已有之,但把这些内容升华为“实学”概念,则始于北宋程颐。尔后,宋元明清时期的许多实学家都沿用这
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中国的实学思想,从而构成了长达800多年的中国实学思潮。表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学”发展历程的认识。(要求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12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中国棉花的种植,很早就已经出现在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宋代之后,“关、陕、闽、广首得其利”,之后逐渐传入江南。元代初年,政府设立了木棉提举司,大规模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每年多达1
0万匹,后来又把棉布作为夏税之首,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元以后的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书籍,劝民植棉。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可知明代植棉和棉
纺织,已遍布全国。——摘编自晓婷的《棉花的历史》材料二棉纺织业最初源于印度,16世纪中后期,传入英格兰。17世纪中期以来,棉织物构成英印贸易的主要商品。由于毛纺织商人不断向议会请愿,从17世纪末期开始,议会多次通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但收效甚微。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个
人不能拥有印度原装进口的印花棉布,他就会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相对适度的模仿品”,就这样,“禁止进口印度棉织品的保护措施培养了一个‘进口替代’产品的产生”。18世纪中期,尝试一连串机械化操作开始在英国率先实现,技术变革推动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飞速前进,
1774年,英国已经具备打破世界纺织品格局能力,毫不犹豫地废除那些禁止从印度进口棉布的法案。机器化的生产方式为棉纺织品的集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单位生产成本一再降低,成为英国开始寻求棉花原料、扩大生产规模的起点,美国南部、印度逐渐成为英国原棉产地。——摘编自杨松、马瑞映《内驱与统合:英
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棉花种植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植棉和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对英印棉织贸易的变化,并简析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6分)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949-1
966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示意图——摘编自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外交与人民外交几乎同时建立。在人民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民间外交组织以民间团体的形式邀请和接待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人士以及各国半官方人士访华,并组织代表
团出国访问,成为新中国对外开展人民外交活动的主要力量。正是由于民间外交的开展,在很多国家中结交了许多在社会声望、学术地位上很有影响的朋友,新中国的外事活动范围才不断地扩展,新中国的影响不断地扩大。应该说,6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陆续和中国建交,人民外交莫定了良好基础。其中中日之间的“以民促官”
,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在推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摘编自苏淑民《新中国民间外交发展的三个阶段》(1)结合史实,分析图3中“出访次数”偏少的成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人民
外交”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