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30.873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1.6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docx,共(4)页,30.87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acfbc0d186db0f4a6d4d8c1ef56f0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1·北京东城高一期末)下列史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的弊端。该制度所处的历史时期是(C)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

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选C项。2.“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抒发了白居易一举登第后的豪迈之情。这受益于(D)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白居易所处时代是唐朝,结合材料诗人笔下的内容可知,唐朝

实行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D项正确;世卿世禄制以血缘关系为选官标准,A项错误;察举制是两汉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与材料诗人所处时间不符,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C项错误。3.(2021·海南学业水平)它是官僚政治进入完善

和成熟时期的产物。它把朝廷的决策和行政职能分离,但决策权力本身也被分割;它与秦汉时丞相集决策与行政于一身的旧制度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奠定了中枢机构的总体格局,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它是指(C)A.郡国并行制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D.猛安谋克制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制度是隋

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故C项正确;A、D两项都是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是选官制度,与材料中分割相权无关,排除。4.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这一制度确立并完善于(B)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解析魏晋时期形成三省体制,隋文帝时期中央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职权更加明确和完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5.政事堂是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议政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唐肃宗时,规定宰相轮流秉笔、承旨,十日一换;德宗时甚至规定每日轮换。

这些规定(B)A.提高了宰相地位B.旨在防止宰相专权C.削弱了君主专制D.分散了地方的权力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宰相可以轮换,这不利于宰相专权,削弱了宰相的权力,故B项正确,排除A项;这一方法加强了皇权,排除C项;材料与地方权力无关,排除D项。6.(

2021·北京丰台高一期末)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这可以用于说明唐朝(B)A.宰相的职能彻底改变B.宰相的权力被分割C.宰相的品级逐渐下降D.宰相执政能力降低解析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意味

着唐代宰相是群相制,分别负责不同的行政环节,说明宰相权力被分割,故选B项;宰相的职能在汉唐时期始终是作为皇权的辅助机制存在的,排除A项;汉唐时期宰相的品级都比较高,变化不大,排除C项;唐代科举制的推行和官僚体制的完善使宰相的执政能力逐渐提高,排除D项。7.(2021

·浙江绍兴高一期末)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来选拔人才,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B)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尚书省→门下

省→中书省→礼部解析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具体的执行,其中礼部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B项符合题意。8.(2021·北京东城高一期末)《

唐六典》记载:“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这指的是(D)A.郡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租庸调制9.(2021·广东中山高一期末)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

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趋势(C)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D.消除阶级对立关系解析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

作为税收征收的主要标准,使国家放松了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排除A项;唐朝“纳庸代役”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排除B项;两税法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排除D项。10.(2021·福建龙岩高一期末)780年唐朝实行两

税法,规定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每户按人丁和财产多少缴纳户税。这一举措的主要意图是(D)A.解决土地兼并问题B.简化税收名目C.增强对农民的控制D.保证财政收入解析该举措保证了无论主户还是客户都要交税,有利于保证财政收入,故选

D项;两税法不是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到税收名目,排除B项;题干意图不是加强对农民的控制问题,排除C项。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11.(2021·河北邯郸高一期末)唐代科举由礼部主持,选官则由吏部主持,二者是分开的。只有在通过科举考试取得资格后,才能参加吏部的铨选,铨选

合格才能获得授官。吏部铨选的择人标准,有身(体貌丰伟)、言(言辞辩正)、书(楷法遒美)、判(文理优长)四事。可见,唐代铨选制度(A)A.完善了选才用人制度B.使孝廉成为选官的依据C.确保了选官的公平性D.使中央开始掌握选官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通过礼部和吏部分工,有效选拔人才,故

选A项。12.(2021·山东泰安高一期末)《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文指出,在政治经济史的意义上,科举制是对历代世族模式的一次彻底“反动”。该观点认为科举制(B)A.使中下层读书人都能参与政权B.动摇了世族统治的制度基础C.是历代政府选官的唯一途径D.使世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解析科举制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符合材料中的观点,故选B项;“都能参与”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科举之外,恩荫也是选官途径,排除C项;“彻底退出”夸大了科举制的作用,排除D项。13.(2021·广东珠海高一期末)《资治通鉴》载:“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

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制度(C)A.使得官员之间互相倾轧B.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C.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D.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解析据材料

可知这一制度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决策失误,故选C项。14.(2022·江苏百校大联考高一期中)“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

评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C)A.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均为宰相B.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工处理政务C.三省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D.政事堂是唐代宰相的议事之处解析史实具有客观性,史论属于主观评论,具有主观性,“三省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是三

省六部制度的评价,故选C项;“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均为宰相”是三省六部制度的运行过程,具有客观性,排除A项;“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工处理政务”是三省六部制度的具体职责,具有客观性,排除B项;政事堂是三省六部制度的职能部门,排

除D项。15.(2021·浙江衢州高一期末)唐朝中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官僚、贵族、地主、商人都疯狂兼并土地。在人口大量流散、田亩转换、贫富分化很大的情况下,唐王朝既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又失去了交纳赋税的人丁

,必须以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来代替。这种新的赋税制度(A)A.以财产为主要的征税标准B.以均田制的实施作为前提条件C.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D.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解析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遭到破坏,国家控制的土地和人丁减少,唐朝中期改革赋税制度,实行

两税法,新的赋税制度以财产为主要的征税标准,故选A项。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

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

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

及其发展》等材料二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

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2)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1)特点:政府决策与执行分离;三省与六部分工明确;运转具有程序性,且突

出皇权。作用:使中央行政运行规范有序;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理解: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和监督,可以防止大臣专权;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但其实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840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