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519.146 KB
  • 2024-09-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x,共(6)页,519.14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a96ad34261c17346ed2f3aa8324da6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温馨提示: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这份试卷共有6页,请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克盂和克晷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出土的两件青铜器。据《史记》记载,最初周王是将燕国封给太保召公的,但召公位高权重,还要继续留在镐京辅佐王室。于是,太保的长子“克”就代替他

,成为第一代燕侯。两件青铜器的铭文中记载了这件事,克盂与克晷也由此得名。对克盂、克晷两件历史文物认识准确的是()①为西周的分封制提供充分佐证②展现了周代青铜器的工艺水平③说明受封贵族须在都城辅助天子④能够印证古代史籍的相关记载A.①

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下列思想观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属于儒家的是()A.法不阿贵,以法治国B.兼爱非攻,节用尚贤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克己复礼,民贵君轻3.公元前663年,北方

山戎部落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助。管仲献策齐桓公:“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于是齐桓公援助燕国,攻打山戎。这说明()A.华夏认同逐步形成B.宗法分封制重新得到认可C.霸主有“尊王”的

义务D.齐桓公以地域区分夷夏之别4.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A.行政事务B.军事管理C.财政管理D.监察事务5.右图文物“直行铭文夔凤镜”出土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洛阳西郊等地的东汉晚期墓葬中也有类似的铜镜出土。对上述现

象解释合理的是()A.丝绸之路沟通中外交流B.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C.手工业品遍销世界各地D.中国冶金技术领先世界6.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A.南方赋

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C.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D.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7.“北魏孝文帝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汉族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

床’,从而开始‘垂足而坐’。”这段论述充分说明()A.少数民族已经完全被汉化B.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C.胡汉之间的交融是双向的D.胡族生活习俗影响了汉族8.下面的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被誉为“书圣”。该作品的作者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欧阳询D.怀素9.下表列举的是古代

诗歌中关于武则天的评价。据此能够得出的合理结论是武则天()居中履正,禀和体微。仪刑赤县,演教椒闱。陶钧万国,丹青四妃。河洲在咏,风化攸归。【唐】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中宫第五》惟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唐】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天人

共愤世皆嫌,垂拱焉能二十年。谁信裙钗珠翠侣,反胜冠冕任英贤。【元】叶颙《唐武则天传》A.有虚怀纳谏的胸襟B.当政推动社会繁荣C.治国才能值得肯定D.当政有违儒家伦理10.《新唐书》中记载唐朝后期:“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

天下。”这种状况的主要影响在于()A.加强了中央集权B.削弱了中央集权C.加强了皇权D.分割了相权11.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转变。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A.

“龙生龙,凤生凤”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12.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

省→户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3.“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

此可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14.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

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历史研

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15.学者向达说:唐朝“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据此可知唐朝文化()

A.兼收并蓄B.领先世界C.源远流长D.影响深远16.北宋建国后,宋太祖因“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故“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主要反映了宋初()A.积贫积弱局面已经出现B.政治腐败激化阶级

矛盾C.科举制利于选拔人才D.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17.右图是北京某学校小张同学做的中国古代一个历史朝代的权力分配示意图,但不小心破损了一部分。请根据所学判断这是()A.汉代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B.宋代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C.隋唐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D.宋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18.宋神宗曾评价与宋对峙的

北方民族政权“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由此可判断他认为北方少数民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A.宋朝守外虚内,军队作战能力不强B.这些政权走向了封建化,有别于传统游牧部落C.少数民族政权历史悠久,自汉代已存在D.少数民族政权组成对抗宋的军事联盟19.辽代统治者为

应对国内既有“耕稼而食,城郭以居”汉族居民,又有“渔猎而食,车马为家”的契丹族人民的社会经济状况,在政治上实行()A.定期迁徙行营B.猛安谋克制C.南北面官制D.四等人制20.小明同学对中国历史上的西夏政权颇感兴趣,你认为他可以去哪里探寻西夏王朝的遗踪?()A.今新疆B.今宁夏C.今内

蒙古D.今黑龙江21.朱熹认为:“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虏骑”当指()A.辽B.西夏C.金D.元22.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正确的

是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实现了富国强兵C.减轻了人民的负担D.引发党争直接导致北宋衰亡23.与“澶渊之盟、靖康之变、绍兴和议”等历史事件所反映的主题最契合的是()A.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B.争鸣与争雄的时代C.梦回千年的盛世华章D.金戈铁马的交

汇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图片与这一论断无关的是()A.宋代采煤示意图B.北宋交子C.北宋开封城D.《清明上河图》局部2

5.“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2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

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27.宋代有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这时还出现了各色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蔗农、花户

、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这说明当时()A.粮食生产出现下降B.政府着力加强社会控制C.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D.商品经济成为主导28.北宋诗人苏轼在一首诗中写道“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

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磐万车炭。”诗中“山中遗宝”指的是()A.木柴B.铁矿C.石油D.煤29.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

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C.儒者地位迅速提高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30.宋高宗指出:“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元世祖也认为:“有市舶司的勾当(事情),是国家大得济(得利)的勾当。”下列符合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状

况的有()①外贸税收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②青花瓷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③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外商活动④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1.与隋唐相比,宋

代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①国家对社会成员控制相对松弛②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③重视家族出身的门第观念淡薄④社会形成崇佛抑道之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

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

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3.宋代著作《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其中记录的宋代科技发明成果是()A.司南B.活字印刷术C.火药D.造纸术34.中国文人山水画强调意

境,表达作者的情感,北宋的山水画大气磅礴,南宋的只有“残山剩水”,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作者的主观意识B.宋代重文轻武C.南宋偏安一隅D.商品经济的发展35.元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

见行省制度有助于()A.传达行政命令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扩大国家的疆域D.防止地方割据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36.(10分)阅读材料:材料一赋役之法,凡授田者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

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引自《旧唐书·食货志上》材料二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丁租调,并两税。……其应

科斛斗①,请据大历十四年见佃青苗地额均税②。夏税六月内纳税完毕,秋税十一月纳毕。——引自《唐会要·起请条》注释:①斛斗,古代量器,十斗为一斛。②大历十四年,即公元779年;见佃青苗地,即纳入征租的耕田。阅读材料后,回答:(1)根据材

料一二,分别指出唐朝前期、后期实行的赋役制度的名称。(4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唐朝前期与后期的征税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这种变化体现了了怎样的社会进步趋势?(2分)37.(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唐王朝

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广置都督府和州、县;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并可以世袭;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

政府。同时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与此同时,唐王朝实行以怀柔、招抚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如采取和亲政策、通过册封来规范和边疆民族的臣属关系以及把边疆部分民族迁徙到内地等。不仅如此,还采取了积极开发边疆的政策

,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唐王朝对边疆地区采取的这些政策对于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二元朝对边疆的控制在以前朝代的基础上更为强化。漠北设宣慰司都元帅府

,后升为岭北行省。这一地区没有州、县建置,实际基层行政单位仍然是蒙古社会中传统的千户、百户组织。元廷大批签发内地军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使得漠北地区农业生产取得突出成就。…

…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任职,可世袭。第一任行省长官在云南“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孔子庙……由是文风稍兴”。吐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元朝皇帝信奉吐蕃喇嘛教,尊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

师,吐蕃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皇帝予以任命。——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阅读材料后,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治理边疆的政策措施。(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边疆治理的主要措施。(4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的边疆治理与唐朝相比,呈现

出什么趋势?(2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边疆治理措施的积极影响。(8分)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

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DADADCACBCCAD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BBCBCADAADCDBB题号3132333435答案ACBC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36.(10分)(1)唐

前期:租庸调制(2分);唐后期:两税法(2分)(2)征税标准变化:由以人丁为主(2分)转为以资产、土地为主(2分,土地、资产各1分)趋势: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2分)37.(20分)(1)实行羁縻府州制度和在此基础上的都护府直接

管理(2分);军镇屯戍制度(1分);以怀柔、招抚(和亲、册封)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2分);积极开发边疆的政策。(1分)(2)主要措施:在边疆地区设置行省,实行行省制(2分);吐蕃地区由中央宣政院进行管理(2分);(3)边疆与内地一体化(2分)(4)积极影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2分)

;促进了边疆的开发(或答:促进了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2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2分);促进了民族交融(2分)。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