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考点小练57.docx,共(5)页,24.22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95b045624d97f602a74fd386fe816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57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57页1.[2024·昆明市高三二模]考古学家在叙利亚北部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石磨、石碗里小型哺乳动物和鱼类的骨骼和其他残存物,此外还有烤制食物的塌陷坑和烧焦碳化的种子。这些
考古发现()A.体现了采集业在当时已完全被取代B.可以用于研究人类早期的饮食结构C.反映了农业已经成为基本生产部门D.说明当地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答案:B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北非叙利亚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饮食的动物残
骸、塌陷坑和烧焦碳化的种子,说明可以用于研究人类早期的饮食结构,B项正确;采集业在当时还未被完全取代,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出现了烧焦碳化的种子,不足以说明农业已经成为基本生产部门,排除C项;新石器时代早期,生产方式还是采集和狩猎,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2.[2024·广州市高三
一模]粟是仰韶农业中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与热带早期农业的芋薯类作物不同,粟的播种、耕耘和收获都需特定时节,耕种者不得不观察四季、气候、日月、星辰等,以总结经验。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早期农业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B.物种单一制约农业发展的
水平C.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特色D.种植业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答案:A解析:仰韶农业中主要作物是粟,这种作物的播种收获有固定的时节,因此耕种者不得不观察四季、气候、日月、星辰等,以总结经验,这必然推动人们对节气规律的总结,
反映了早期农业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A项正确;粟是仰韶农业中种植广泛的作物,并不等于仰韶农业中不种植其他作物,排除B项;精耕细作农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通过材料信息并不能证明种植业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3.[2024·常德市高三二模]
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和古代植物遗存分析鉴定表明,在原始农业兴起阶段,稻作农业与粟作农业在发展水平上明显存在着差距,如农作物的种植范围,粟作农业比稻作农业更为广泛,粟作农业的文化发展水平比稻作农业的文化发展水平更快
。究其原因主要是()A.人口数量的多少B.生存环境的差异C.统治政策的不同D.生产工具的区别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原始农业兴起阶段,稻作农业与粟作农业在发展水平上明显存在着差距,如农作物的种植范围,粟作农业比稻作农业更为广泛,粟作农业的文化发展水平比稻作农业的文化发
展水平更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和古代植物遗存分析鉴定,原始农业兴起阶段,稻作农业与粟作农业在发展水平上存在明显差距,粟作农业比稻作农业更适应干旱、半干旱的环境,而稻作农业则更适合湿润、半湿润的环境。在原始农业兴起阶段,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粟作农业在黄河流域
等较为干燥的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而稻作农业则在长江流域等较为湿润的地区得以发展。这种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导致了粟作农业和稻作农业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生存环境的差异所导致的,B项正确;人口数量的多少能影响农业的产量,与农
业的文化发展水平联系不大,排除A项;当时的社会处于原始社会下,阶级发展不明显,统治机构粗糙,统治政策对农业的作用有限,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生存环境的差异对于农业的影响”,而“生产工具的区别”与材料主旨不
符,排除D项。故选B项。4.[2024·保定市高三一模]《本草纲目》载:“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成穗如秕麦状,苗心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棕
子,黄白色。可炸炒食之。”该史料可用于印证()A.玉米最初被作为药用植物引入B.明朝玉米出现了改良品种C.物种交流丰富了明代人的饮食D.欧洲作物开阔了国人视野答案:C解析:《本草纲目》中介绍了玉蜀黍的情况,且“可炸炒食之”,这说明该物种可作
为食物,由此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的传入丰富了明代人的饮食,C项正确;材料未说明其最初传入的用途,排除A项;从材料看不出玉米出现了改良品种,排除B项;玉蜀黍是美洲作物,排除D项。故选C项。5.[2024·邢台市高三一模]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
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欧洲人的做法()A.强化了对殖民地的奴役B.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D.实现了世界人口的激增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说明新航路开辟造成各个地区物种的交流,同时也将各地的食材进行
了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C项正确;材料是讲各地物种食材的交流,不是强化对殖民地的奴役,排除A项;题干强调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物种交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没有强调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世界人口的激增,排除D项。故选C项。6.[2024·临汾市高
三二模]19世纪中期,英国食品掺假十分严重。1860年,英国通过了《食品掺假法》。该法令第一次确立了“保护消费者免遭钱财损失和身体伤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的思想。这反映了()A.经济发展促进政府职能的完善B.英国注重立法保护公民私有财产C.经济发展促进了民主法治建设D.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产
生答案:A解析:据材料“1860年,英国通过了《食品掺假法》”“保护消费者免遭钱财损失和身体伤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可知,英国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重视和保障食品安全,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完善,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食品掺假
十分严重”的背景下,政府注重立法保护食品安全,不仅是要免遭钱财损失,更重要的是免遭身体伤害,因此英国立法不仅仅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安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主法治建设,而是体现了英国政府的食品立法,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法律颁布引发两大对立阶级产生,
排除D项。故选A项。7.[2024·厦门市高三三模]20世纪以来英国民众食品结构发生变化,1894~1899年平均每人每年消耗小麦151.3公斤,到1928~1934年降为134.7公斤,二战后则不足92
公斤。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20世纪后英国()A.殖民地市场日益萎缩B.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C.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D.在战争中削弱了实力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平均每人每年小麦消耗量逐渐减少,小麦消耗量大幅度下降,结合史实可知,谷物消耗减少是因为其
他可代替谷物的食品增加了,食品结构变化,营养结构多元化,说明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了,而推动这种变化的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民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殖民地市场日益萎缩、经济危机影响、战争削弱英国实力都是有可能导致英国经济实力下降,与材料体现的信息不符,排除A、
C、D项。故选B项。8.[2024·常州市高三二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年粮食总产量为30476.5万吨,2022年达到68653万吨。这一成就()A.缘于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B.表明我国已实现粮食自给C.得
益于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D.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C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推广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变革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排除A项;“我国已实现粮食自给”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我国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9.[2024·张家口市高三三模]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FAO,于19
45年成立。当地时间2023年4月24日,为期5天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理事会第172届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开幕。粮农组织理事会独立主席汉斯·霍格文表示,目前有超过10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饥饿危机”,需要充分关注和更大努力。这说明()A.城市化与耕地面积相互协调B.各国政府以
保障粮食安全为首任C.国际组织重点关注消除饥饿D.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制定提上日程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讲述了FAO与饥饿危机的关系,C项正确;材料与“城市化”“耕地面积”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体是国际组织而并非各国政府,排除B项;材料与“食品安全”
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