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秘籍09 第三世界崛起 重返联合国(不结盟运动60周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70周年) -备战2021年中考历史抢分秘籍(解析版).doc,共(17)页,766.39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84eea8ce46fa4a432eecc1b038c12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秘籍09第三世界崛起重返联合国(不结盟运动60周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70周年)2021年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70周年、不结盟运动60周年。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
容互鉴、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考考查重点:考点预测一联合国的成立考点预测二建立国际新秩序考点预测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外交事业的发展考点预测一联合国的成立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成立1945年10月地位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
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职能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
,被人们称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作用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2【拓展01】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
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3)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彻底瓦解,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拓展02】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应对方法(1)共同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
也越来越多,如战争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恐怖主义问题、资源短缺、人口问题、毒品蔓延、核武器扩散、重大自然灾害、疾病。(2)应对方法: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环保投资、保护有限资源,开发新能源;各国加强反恐合作,加大反恐力度;采用协商和对话的手段解决矛盾冲突;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加强和平力量的联合,
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促进共同发展;加快科技发展,提高应对重大自然灾难的能力。1.(2020年安徽)1948年5月,第一次阿以战争爆发,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50号决议,决定设立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这是联合国部署的第一次维和行动。截至2017年
底,联合国总共实施了71项维和行动。这说明A.联合国有权干预国际上一切事务B.维和行动消除了地区霸权与冲突C.联合国致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D.只有安理会才有权决定维和行动【答案】C【解析】考查点:联合国。解题思路:根据题干的“维和行动、设立联合国巴勒斯坦
停战监督组织”认识联合国的作用。3题干的“设立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联合国总共实施了71项维和行动”说明联合国致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故C符合题意;联合国有权干预国际上一切事务的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排除A;维和行动消除了地区霸权与冲突的说法错误,排除B;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只有安理会才有权决定维和行动,排除D。故选C。考点预测二建立国际新秩序1.不结盟运动兴起:(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冷战局面。②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
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2)成立: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3)作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
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拓展01】建立国际新秩序决定因素与中国的努力:(1)决定因素: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
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2)中国的努力:①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②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③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④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020年浙江杭州)在全球抗疫的严
酷时刻,全世界感受到一种来自中国的温暖,我国及时向国际社会发4布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地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并竭尽所能为各国提供物质帮助,这表明,中国①坚持共建共享,积极主动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②坚持以我为主,从不同类型的文明中寻求
发展智慧③坚持合作共赢,积极抢占全球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④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考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经济全球化、世
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解析】【分析】我国及时向国际社会发布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地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并竭尽所能为各国提供物质帮助,这表明,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坚持共建共享,积极主动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①④符合题意,正确。②不符合题意,题文中没有体现我国学习其他文
明的成果。③不符合题意,题文没有体现我国抢占全球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在国际上的担当和中国发展坚持合作共赢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随着国际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为国际社会各种难题与危机
的化解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考点预测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外交事业的发展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
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最初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5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历程
(1)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影响不仅是中
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准则,也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时间1955年4月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背景(1)战后初期,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民族独立国家兴起。但仍面临
着种族歧视和殖民主义的严重威胁(2)美苏之间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概况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3)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
家的代表团举行会晤影响这次会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间1971年10月25日背景(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2)1949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蒋介石集团仍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3)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并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原因(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霸权地位初步运用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
交关系意义为我国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6削弱(2)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大力支持(3)中国正确的外交政策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
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重返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以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并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意义(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
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大舞台,在实现联合国宪章宗旨,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等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使联合国具有了普遍性和权威性【拓展01
】.1.关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认识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这是中国在外交上的重大胜利;②中国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2.关于中美关系的认识①中美关系从对抗到正常化是我们认识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和长期对抗的国家,可以求同存异,发展友好合作关系;②中美建交的成功,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③目前中美关系最大的障碍是台湾问题,希望美国能够坚守《建交公报》的承
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3、对我国外交政策的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体现了我国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和意识。4.新中国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的外交历史,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际
地位和古哟既影响与日俱增;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独立的外交政策,并且对当代国际7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6.万隆会议上体现得平等、协商、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周恩来
在外交上的出色表现为新中国赢得了许多国家的理解和尊重,也为新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天地,周恩来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8.万隆会议是中非外交关系的开始,中非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已经成为一号的朋友和合作伙伴。(2020年新疆
节选)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三依靠综合国力和发展需要,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如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1
届世界博览会,2014年在浙江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等。2015年,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一一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册(3)依据材料,“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怎样的中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布局?【答案】(3)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解析】【详解】(3)依据材料三“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
放、包容、友善的中国”,可知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结合所学,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1.(2020年湖南衡阳)研究结果显示,自1990年以来,全世界冲突减少40%。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和其他预防性行动,
避免了许多将发生的战争;此外,联合国还对冲突后的地区采取和平建设的措施。材料强调A.联合国在维护全球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8D.联合国处理全球问题的权威已经无可撼动【答案】A【解析】根据
题干“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和其他预防性行动,避免了许多将发生的战争”、“联合国还对冲突后的地区采取和平建设的措施”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联合国在维护全球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2020年安徽)1948年5月,第一次阿以战争爆发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50号决议,决定设立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这是联合国部署的第一次维和行动。截至2017年底,联合国总共实施了71项维和行动。这说明A.联合国有权干预国际上一切事务B.维和行
动消除了地区霸权与冲突C.联合国致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D.只有安理会才有权决定维和行动【答案】C【解析】考查点:联合国。解题思路:根据题干的“维和行动、设立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认识联合国的作用。题干的“设立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联合国总共实施了
71项维和行动”说明联合国致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故C符合题意;联合国有权干预国际上一切事务的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排除A;维和行动消除了地区霸权与冲突的说法错误,排
除B;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只有安理会才有权决定维和行动,排除D。故选C。3.(2020年四川成都)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和法西斯势力的威胁,欧美大国提高关税、纵容侵略等以邻为壑的做法,导致全球相继被卷人经济萧条和世界大战。“二战”后
,为避免历史重演,国际社会A.先后成立了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B.积极投入第三次科技革命C.纷纷建立完善国内的社会保障制度D.大力提高发展中国家地位【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要在掌
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9【解答】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中、英、美、苏、法为首的盟国,在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首要宗旨是维
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在美国的推动下,成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土的日内瓦。故选:A。4.(2020年山东滨州)1
971年11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因为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答案】A【
解析】考点:中国重返联合国。解题思路:根据关键词“1971年”、“联合国”、“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等判断可知,该事件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联
合国的合法席位,A正确;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B错误;中日正式建交是在1972年,C错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D错误。综上故选A。5.(2020年山东聊城)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下列对“开始走向正常化”的理解正确的是,中美两国A.分歧消
除B.结为同盟C.结束敌对D.正式建交【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双方结束了敌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正确;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中美两国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分歧无法消除。A错误;中国奉行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美国没结盟。B错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D错误。综上故选C。6.(2020年浙江宁波)中美两国关系曲折发展。下列反映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史实是10A.清政府派詹天佑等人
赴美国留学B.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案】B【解析】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打破20多年的对峙局面,关系走向缓和。故选B项。中美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的进一步发展。
7.(2020年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1年,美国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对此,美国政府极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
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材料三中国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
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不懈努力。一一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材料一美国“最惨重的失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3)结合材料三,用史实
说明中国“做出了自己的不懈努力”。【答案】(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联合国发挥在全世界的广泛代表性,更好地形式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职责。改变了世界格局,增强了联合国中社会主义国家的力
量等。(3)维和部队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维和任务;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5年成立亚投行,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71年”以及“美国政府极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
)“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和“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可得出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可得为新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有利于联合国发挥在全世界的广泛代表性。(3)根据所
学知识,从实现联合国宪章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交流以及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等角度作答。111.下列行动践行了联合国宗旨的是A.召开雅尔塔会议B.成立北约C.修筑柏林墙D.组建维和部队【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组建维和部队有利于维护世
界和平,选项D符合题意;雅尔塔会议召开时决定成立联合国,此时联合国还没有成立,排除A;成立北约和修筑柏林墙都是美苏冷战时期的表现,不利于世界和平,排除BC。故选D。2.某品牌轿车使用日本产发动机,德国的钢材,东南亚
的橡胶,组装地在中国。这反映了A.美国霸权地位下降B.世界政治多极化C.知识经济的到来D.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答案】D【解析】考查点:经济全球化。解题思路:依据题干“某品牌轿车使用日本产发动机,德国的钢材,东南亚的橡胶,组装地在中国
。”某品牌轿车生产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显著
。D符合题意;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下降。A不符合题意;冷战结束后,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B不符合题意;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经济。C不符合题意;故选D。3.1959年联合国成员国只有82个,
1960年联合国成员国增加到99个。这新增加的17个国家都来自A.非洲B.欧洲C.亚洲12D.美洲【答案】A【解析】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所以联合国新增的17个会员国都来自非洲,故选A;1960年新加入联合国的成员国都来自非洲,与亚洲、欧洲和美
洲无关,排除BCD。故选A。4.韩国政府于2020年6月2日宣布,将重新就日本采取对韩出口管制措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日本对此表示遗憾。该材料反映出,世界贸易组织A.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B.偏袒日本而引起
韩国不满C.具有解决贸易争端的职能D.是日本与韩国时话交流的唯一通道【答案】C【解析】考查点:世界贸易组织。解题思路:由材料“就日本采取对韩出口管制措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日本对此表示遗憾”,可见材料主要反映韩国和日本将贸易
争端诉诸世界贸易组织,说明世界贸易组织具有解决贸易争端的职能,故C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反映世界贸易组织的规模,排除A;世界贸易组织主张自由贸易,材料无法反映世界贸易组织偏袒日本,排除B;韩日交流对话有不同的途径,排除D。故选C。5.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中美建交②中国恢复在联合
国合法席位③《南京条约》的签订④九一八事变A.②③④①B.①②③④C.③④②①D.①③②④【答案】C【解析】考查点:《南京条约》、九一八事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解题思路:根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可知本题要求在识记的基
础上进行时间排序。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美建交是1979,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1971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是1842年,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③④②①,故选C;ABD项顺序排列错误,排除。故选C。6.1972年3
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选取了尼克松访华的四张照片作为封面。这一历史事件传递的信息13是A.新中国重返联合国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C.开启中美友好关系D.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答案】C【解析】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
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符合题意;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A排除;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与尼克松无关,B排除;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排除。故选择C。7.时空观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我
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②百万雄狮过大江③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⑤北伐战争A.③⑤②①④B.②③①④⑤C.③②①⑤④D.⑤③②①④【答案】D【解析】考查点:三大改造、渡江战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北伐战争。解题思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百万雄狮过大江”指的是1949年4月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71年第二
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26-1927年之间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北伐战争。因此下列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是⑤③②①④,D正确;ABC错误。综上故选D。8.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邮票反映出我国的外交14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出现了与各国
建交的热潮C.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D.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答案】D【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
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所以D项符合题意
;A项发生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排除;B项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C项是1979年中美建交,排除。故选D。9.下面《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表》反映出A.“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B.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C.“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答案】D【解析】考查
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解题思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表》出1949年——196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缓慢增长,而到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则快速增长。反映外交是综合国力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15交。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因此到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快速增长。D符合题意;港澳回归,“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无关。A不符合题意;20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
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B不符合题意;一带一路提出时间是2013年。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如图是1972年中美领导人会见时的情景,两国领导人的神情形象的透露出了当时中美关系的变化,此后A.美国完全结束了敌视中国政策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合
法席位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中美联合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C【解析】考查点:中美关系正常化。解题思路:根据图片中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面可知这次会面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根据所学内容可知,1972年毛泽东和尼克松
的会面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C;“完全结束敌视中国政策”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1971年,排除B;图片反映的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并非是中美联合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时尚未出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排除D。故选C。1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是全球性国际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期。自19世纪中叶起,地处东亚大陆的清帝国,被动地卷入了充满历史性冲突的进程:西方列强向东亚的不断扩张;东亚传统世界秩序的逐步瓦解;中国自身从天下一统格局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艰难蜕变。材料二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起点,清王朝遇
到了来自西方列强和西方化的日本几个回合的强烈冲击,并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不仅仅丧失了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清王朝也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材料三16(3)材料三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新中国的什么外交成就?(4)根据材料一、
二,造成清王朝在外交上不断丧权辱国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新中国取得材料三等外交成就的内在原因又是什么?【答案】(3)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4)腐朽的封建制度。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解析】(3)根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图一反映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图二是尼克松访华,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4)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造成清王朝在外交上不断丧权辱国的内在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而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的内在原因主要是新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12.阅读材料,综合运
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材料一据报道,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5月27日,美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就中国即将出台“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一事举行会议进行讨论,这一提议被中国一票否决。(1)据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指出美国“这一提议”被否决是因为中国行使了安理
会常任理事国的哪一权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最初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时间及主要原因。材料二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即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
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17(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恢复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有利国际条件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答案】(1)权利:维护主权国家主权独立,不予国际社
会干涉的一票否决的权利。时间:1945年。主要原因: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2)有利的国际条件: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壮大与支持;中美关系出现转机,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美苏争霸美国处于被动
的局面;世界表现出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等。影响: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及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大大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以及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解析】(1)第一问,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美
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就中国即将出台‘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一事举行会议进行讨论,这一提议被中国一票否决”可知,中国否决美国的“提议”是行使了维护主权国家主权独立的一票否决权。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联
合国成立,中国是其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由此可知,中国最初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时间是在1945年,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2)第一问,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
”可知,这体现的条件是,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壮大与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其它条件还有,中美关系出现转机,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美苏争霸美国处于被动的局面,世界表现出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等
。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恢复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件事影响巨大,它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及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大大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以及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