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8)页,665.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84c0e635430bc9360d196302d78ae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生物模拟卷(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能正确表示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是()A.B.C.D.【答案】C【解析】A和a
是一对等位基因,应该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A错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应该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而不是非等位基因,B错误;A和a、B和b是两对等位基因,它们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C正确;A和a、B和b是两对等位基因,它们应该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
位置上,D错误。【点睛】概念理解: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A和a。2.如图所示为某种动物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基因重组B.图中的细胞均含同源染色体C.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
乙、丁D.乙、丁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而都发生了基因重组,A正确;B、图中的乙、丁细胞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甲、乙两细胞的细胞质都不均等
分裂,分别是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丁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极体,所以甲、乙、丁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细胞,C正确;D、由于乙、丁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所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相
等,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了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3.下列有关人类性別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
别决定的方式为XY型B.父亲色盲,女儿一定色盲C.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D.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属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女性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用X和X表示,男性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
体,用X和Y表示。男性将X染色体遗传给女儿、将Y染色体遗传给儿子。女儿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其中之一来自父亲,另一来自母亲。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人类的性别决定的方式为XY型,A正确;B、色盲的
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基因,父亲色盲,女儿不一定色盲,B错误;C、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C正确;D、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D正确。故选B。4.下列变异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人类猫叫综合征B.人类21三体综合征C.人类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无子西瓜的培育【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分为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变异(缺失);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
异(重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易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变异(倒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类型有: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
因突变,即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A∥T→T∥A)。【详解】A、人类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不符合题意;B.人类21三体综合征是体细胞中较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引发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不符合题意;C、
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符合题意;D、无子西瓜的培育采用的育种方式是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不符合题意。故选C。5.如图是某基因型为TtRr的动物睾丸内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假定不发生
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A.处于AF段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处于FI段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B.若该动物产生基因组成为Ttr的配子,则分裂异常发生在FG段C.同一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在HI段基因型不同,分别是TR和trD.AF段所对应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FG段所对应
的细胞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答案】B【解析】【详解】A、纵坐标是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在AF段一直存在同源染色体并出现对数增加,说明是有丝分裂,GH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说明减Ⅰ使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经
过减数分裂,该动物应该产生TR、Tr、tR和tr四种正常配子,现在产生Ttr的异常配子,说明等位基因未分离,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说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异常发生在减Ⅰ,即FG
段,B正确;C、HI段是减Ⅱ,等位基因已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但是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应该含两个相同的基因,所以基因型应为TTRR、ttrr或TTrr、ttRR,C错误;D、AF段是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但是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D错误。故选B。【点
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精原细胞(卵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量,也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一看染色体数目,如果是奇数,则是减Ⅱ,如果是偶数,二看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则是减Ⅱ,有同源染色体,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有同源
染色体行为,则是减Ⅰ,无同源染色体行为,则是有丝分裂。6.两只杂合子白羊杂交,接连生下3只白色小羊,若它们再生第4只羊,其毛色A.一定是白色的B.一定是黑色的C.是白色的可能性大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杂
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因此白色对黑色为显性,而且该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设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依题意可知,两只杂合子白羊的基因型均为Aa,所生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色(A_)∶黑色(a
a)=3∶1。可见,它们再生第4只羊,其毛色是白色的可能性大。故选C。7.根据下图实验:若再让F1黑斑蛇之间自交,在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
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B.F2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C.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D.黄斑是隐性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文:让F1黑斑蛇之间自交,在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这说明黑斑相对于黄斑是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F1黑
斑蛇的基因型为Aa,亲本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也为Aa,黄斑蛇的基因型均为aa。【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F1黑斑蛇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均为Aa,A正确;B、F2黑斑蛇的基因型为AA或Aa,而F1黑斑蛇的基因型是Aa,两者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错误;C、黑斑蛇为显性,其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
黑斑蛇,C正确;D、由以上分析可知,黄斑是隐性性状,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文信息准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图为某遗传图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是A.图中①、③过程表示减数分裂B.图中②过程表示受精作用C.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①、③过程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①、③过程分别表示父亲、母亲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卵细胞的过程。②过程表示受精作用。等位基因的分
离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图中①、③过程表示减数分裂,A正确;B、图中②过程表示受精作用,B正确;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发生在①、③过程,C正确;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①、③过程,D错误。故选D。9.下列不属于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的是A.A—TB.C—GC.A—UD.T—A【答案】C【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时的一一对应关系,即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与C(胞嘧啶)配对。【详解】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DNA分子中没有碱基U,因此“A—U”不属于DNA分子中碱基互补
配对方式。故选C。10.在探究遗传物质过程中,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家有()①赫尔希和蔡斯②艾弗里③沃森和克里克④格里菲斯A.②③B.①④C.①②D.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
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在探究遗传物质过程中,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所以提出“DNA是遗传物质”观点的科学家有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
①②正确。故选C。11.若某条mRNA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为…—C—C—A—U—G—C…,则转录该链的DNA模板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C—C—A—U—G—C…B.…—G—G—T—A—C—G…C.…—C—C—A—T—G—C…D.…—G—G—U—A—C—G…【答案
】B【解析】【详解】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某条mRNA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为…—C—C—A—U—G—C…,则转录该链的DNA模板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G—G—T—A—C—G…,故选B。【考点定位】转录12.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B.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合成【答案】A【解析】【分析】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与叶绿体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个DNA中
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详解】A、基因主要在染色体上,A错误;B、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B正确;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D、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的,D正确。故选A。13.下列不属于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措施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B.开展遗传咨询C.进行产前诊断D.提倡生育二胎【答案】D【解析】【详解】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包括遗传咨询、产前诊断。为了大大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生率,禁止近亲结婚,ABC属于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措施。提倡生育二胎不属于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措施
,D符合题意。14.下图表示细胞内进行的某种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赖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UUUB.图示过程表示翻译C.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D.图中只有2种RNA【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过程表示翻译。mRN
A上的密码子,按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为AUG、AAA、GUC,所编码的氨基酸依次为甲硫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参与翻译过程的RNA有3种:mRNA、tRNA、rRNA。【详解】A、赖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AAA,A错误;B、图示过程表示翻译,B正确;C、RNA聚合酶参与转录过程,该过程表示翻译,不需要R
NA聚合酶,C错误;D、图中有3种RNA,它们分别是翻译的模板mRNA、运载氨基酸的工具tRNA、组成核糖体的成分rRNA,D错误。故选B。15.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B.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C.离心后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D.实验
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噬菌体的DNA含有C、H、O、N、P五种元素,蛋白质外壳含有C、H、O、N、S。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
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因为噬菌体较轻,搅拌离心后,细菌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噬菌体及其蛋白质外壳存在于上清液中。该实验的结果表明: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因此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A错误;B、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B错误;C、用35
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因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所以离心后,用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C正确;D、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点睛】正确解答此题
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方法、过程,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16.下列有关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场所是核糖体B.模板是DNA分子的一条链C.原料是4种游离核糖核苷酸D.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答案】D【解析】【分析】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与叶绿体
中,因此DNA复制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与叶绿体。DNA复制是以亲代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此过程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离不开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详解】A、DNA复制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与叶绿体,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A错
误;B、DNA复制的模板是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B错误;C、DNA复制的原料是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C错误;D、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参与催化,D正确。故选D。17.下列有关染色体变化导致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缺失会导致基因突变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发生交换会导致基因重组C.染色体上一个片段发生重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细胞中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①染色体变异分为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变异(缺失);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
的变异(重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易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变异(倒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类型有: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
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②基因重组的来源有二: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
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详解】A、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缺失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会是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B正确;C、染色体上一个片段发生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正确;D、细胞中个别染色体
的增加或减少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之一,D正确。故选A。【点睛】关于“缺失”问题的判断: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NA分子上若干碱基序列的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18.下图为二倍体玉米花粉培育成植株的过程。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是花药离体培养B.过程②若正常培养,则植株B是单倍体C.过程②若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则植株B是二倍体纯合子D.若该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则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其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
染色体数目加倍→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品种类型,最终得到的植株都是可育的纯合子。据此分析题图可知:过程①是花药离体培养,在此过程中获得的幼苗为单倍体;若通过过程②的正常培养,则该幼苗长成的植株B是单倍体;若过程
②中使用了秋水仙素处理,则该幼苗长成的植株B是二倍体纯合子。【详解】A、过程①是花药离体培养,A正确;B、图中的幼苗为单倍体,过程②若正常培养,则由该幼苗长成的植株B是单倍体,B正确;C、过程②若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则会导致该单
倍体幼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由该幼苗长成的植株B是二倍体纯合子,C正确;D、若该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则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故选D。19.下列基因型的个体中,属于纯合子的是A.DDFf
B.ddFFC.DdFfD.ddFf【答案】B【解析】【分析】纯合子是指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杂合子是指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详解】基因型为DDFf、DdFf和ddFf的个体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ddFF的个体是纯合子。故选B。20.下列属
于诱变育种的是A.用γ射线处理水稻种子,可培育出早熟的新品种B.将抗虫基因转入普通棉花的体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棉C.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草莓幼苗,培育出多倍体草莓D.将抗病黄果肉番茄与感病红果肉番茄杂交,培育出新品种【答案】
A【解析】【详解】A、用γ射线处理水稻种子,能诱发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早熟的新品种,A正确;B、将抗虫基因转人普通棉的体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棉,属于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组,B错误;C、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草莓幼苗,培育出多倍体草莓,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D、将抗
病黄果肉番茄与感病红果肉番茄杂交,培育出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A.2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对母本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不除去雄蕊只授粉B.只除去雄蕊不授粉C.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雌蕊再授粉D.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再授粉【答案】D【解析】因
为豌豆是自花闭花传粉,在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为防止自身花粉成熟时传粉,应在花蕾期即花未成熟时对母本去掉雄蕊,然后待到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因此对母本的处理为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再授粉,
答案为D。【考点定位】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名师点睛】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母本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简记为:杂交时,对母本的处理包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等。22.下
列有关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B.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来对其进行标记C.噬菌体能利用宿主菌的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
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知识。选项描述涉及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详解】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
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A错误;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以获得分别含35S、32P的大肠杆菌,再用分别含35S、32P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来对其进行标记,B错误;噬菌体能利用自身的DNA为模板,以宿主菌细胞中的脱氧核苷
酸为原料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细胞中,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
沉淀物中所致,D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病毒在普通的培养基上也能生活,究其原因是不知道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非细胞生物,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具有生命活动,所以在培养病毒时必须利用活细胞作为培养基,而不能利用配制的普通培养基。23.某DNA分子有5
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鸟嘌呤300个。该DNA进行连续复制,经测定,最后一次复制消耗了周围环境中32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共复制了多少次()A.3次B.4次C.5次D.6次【答案】C【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一个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对,即100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其中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为300个,那么该DNA分子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1000-300×2)÷2=2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后,根据最后
一次复制消耗周围环境中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3200个,可得下列关系式(2n-2n-1)×200=3200,解得n=5,C正确。故选C。24.某DNA片段共有1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的碱基A:T:C:G=1:2:3: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DNA中的碱基A:T:C:G=1:.2:3:4B.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A和T之间由氢键相连C.上述200个碱基参与构成的DNA片段最多有4100种D.该DNA片段复制4次,需要消耗105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答案】D【解析】【分析】双链DNA分子之间的碱基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通过氢键连接;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连接的。【详解】A、DNA分子中A=T,C=G,该DNA中的碱基A:T:C:G=1.5:1.5:3.5:3.5,A错误;B、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A和T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
核糖相连,B错误;C、由题意知,该DNA中有四种碱基,且比例已经确定,因此200个碱基参与构成的该DNA片段小于4100种,C错误;D、由题意可知,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C:G=1:2:
3:4,则该链中的C有30个,另一条链中C有40,DNA中共有C70个,该DNA片段复制4次,需要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70×(24-1)=1050,D正确。故选D。25.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DNA分子中碱基A所占比
例为a,则碱基C所占比例为1/2-aB.如果一条链上(A+T)/(G+C)=m,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mC.如果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为4∶3∶2:1D.由5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中至少含有氢键的数量为100个【答案】C【解析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
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
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若DNA分子中碱基A所占比例为a,则胸腺嘧啶T的比例也为a,则A+T所占的比例为2a,含有鸟嘌呤的碱基对即G—C碱基对所占的
比例为1-2a,则碱基C所占比例为(1-2a)/2=1/2-a,A正确;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所以如果一条链
上(A+T)/(G+C)=m,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m,B正确;由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G1=C2,C1=G2,A1=T2,T1=A2,如果A1:T1:G1:C1=1:2:3:4,则A2:T2:G2:C2=2:1:4:3,
C错误;因为A-T之间有两个氢键,C-G之间有三个氢键,50个碱基对都是A-T,至少含有氢键的数量为50×2=100个,D正确。故选C。2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双链先全部解链,再进行复制B.DNA解旋需要解
旋酶,并消耗能量C.DNA复制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也有氢键的形成D.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答案】A【解析】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A错误;复制开始时,DN
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解旋,B正确;解旋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当新合成的子链与其模板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时有氢键的形成,C正确;将单个脱氧核苷酸添加到脱氧核苷酸链上,是通过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来
完成的,D正确。27.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B.②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得
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D.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形成的mRNA、蛋白质一定会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过程为基因决定性状的两种途径,基因作为模板控制mRNA的转录(①),mRNA又作为蛋白质翻译(②)的模板控制了蛋白质的氨基
酸序列,决定了蛋白质结构。有些蛋白质本身就构成细胞的结构成分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有些则是作为酶之类物质的催化调节生物的代谢过程,间接控制了生物的性状。【详解】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A错误;B、②表示翻译,除了需要mRNA、氨基
酸、核糖体、酶、ATP外,还需要tRNA,B错误。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是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的,C正确。D、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如果参与转录,则形成的mR
NA会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D错误。故选C。28.如图为某RN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增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过程需要逆转录酶B.①③过程所需原料相同C.该病毒的RNA不能直接做为翻译
的模板D.①②③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答案】A【解析】【详解】A.①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不需要逆转录酶,A错误;B.①③过程所合成的产物都是RNA,因此所需原料相同,B正确;C.由
图可知,该病毒的RNA不能直接做为翻译的模板,要先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在以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C正确;D.①②③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29.如图甲、乙、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酶1和酶2表示同一种酶B.图甲、乙、丙所示过
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均会发生C.图丙过程需要tRNA,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而某些氨基酸可以由不同tRNA转运D.图丙中最终合成的四条肽链各不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图甲中,DNA两条单链均做模板,表示DNA复制过程;乙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表示转录过程,丙代
表翻译过程。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不同长度的肽链。【详解】A、图中酶1和酶2分别是催化DNA复制和转录的酶,不是同一种酶,A错误;B、图甲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会发生,但是图乙和丙可以发生,B错误;C、翻译过程需要tRNA搬运氨基酸,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某些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可以由多个不同tRNA转运,C正确;D、图丙中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最终合成的四条肽链上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是相同的,D错误。故选C。【点睛】“列表法”比较复制、转录和翻译复制转录翻译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主要在细胞
核细胞质(核糖体)模板DNA的两条链DNA的一条链mRNA原料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20种氨基酸原则A-T、G-CT-A、A-U、G-CA-U、G-C结果两个子代DNA分子mRNA、tRNA、rRNA蛋白质信息传递DNA→DNADNA→mRNAmRNA→蛋白质意义传递遗传
信息表达遗传信息30.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答案】D【解析】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因此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A正确;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遗
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C正确;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两条单链,但其碱基序列互补,因而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31.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信使RNA和用来转录该信使RNA的基因分别至少有碱基
A.3000个和3000个B.1000个和3000个C.1000个和4000个D.3000个和6000个【答案】D【解析】【分析】信使RNA分子上的三个碱基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科学家把信使RNA链上决定一个
氨基酸的相邻的三个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详解】信使RNA是合成多肽的模板。已知该多肽有1000个氨基酸,终止密码子不能翻译成任何氨基酸,可推断信使RNA至少有1000个密码子,每个密码子含3个碱基,所以信使RNA至少有3000个碱基。基因的非编码区或者内含子不能转录翻译成任何氨基酸,
故转录该信使RNA的基因模板链上至少应有3000个碱基,由于基因有两条链,所以基因分子至少有6000个碱基。故选D。32.下图表示的是控制正常酶1的基因突变后所引起的氨基酸序列的改变。①、②两种基因突变分别是A.碱基对的替换碱基对的缺失B.碱基对的缺失碱基对的增添C.碱基对的替换碱基对的增添或缺
失D.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碱基对的替换【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对基因突变概念的理解,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替换),替换一个碱基对只是影响一个氨基酸,甚至不会影响,因为决定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可以不止一个。但增添或缺失一个碱基对将会使变化部位后面全部改变
,因为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三联体的。【详解】由图可知,突变①只导致一个氨基酸的变化,因此应属于碱基对的替换,突变②导致突变位置以后的多种氨基酸发生了变化,因此应属于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33.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A.①处插入碱基对G-C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③处缺失碱基对A-TD.④处碱
基对G-C替换为A-T【答案】B【解析】【详解】A.首先由赖氨酸的密码子分析转录模板基因碱基为TTC,确定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G,①处插入碱基对会使其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A错误;B.②处碱基对替换后密码子为GAG
,对应谷氨酸,B正确;C.③处缺失碱基对会使其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C错误;D.④处碱基对替换后密码子为AAA还是赖氨酸,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34.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禁止
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B.在人群中调查红绿色盲病的遗传方式C.患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D.某病的发病率等于患该病的人数除以被调查的总人数【答案】B【解析】【分析】近亲带有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与非近亲结婚相
比,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概率较高。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要在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并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绘制遗传系谱图;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人类遗传病主要分为单基
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详解】A、近亲带有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A正确;B、在人群中调查红绿色盲病的发病率,在红绿色盲病患者家系中调查红绿色盲病的遗传方式,B错误;C、
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的患者携带致病基因,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患者不携带致病基因,C正确;D、某病的发病率等于患该病的人数除以被调查的总人数,D正确。故选B。35.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
,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C.经过长期地理隔离可以产生新物种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分析】依题意和分析图示可知:由一个亲代种群形成的种群1和种群2,由于地理上的
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由于生存环境不同、出现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同,导致自然选择对种群1和种群2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久而久之,种群1和种群2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进而产生生殖隔离,进化为两个新物种。【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
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B错误;C、图示说明: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以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C正确;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空1分,共30分。36.
下面图甲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图甲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乙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甲可看出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2)图甲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
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解旋酶,B是____________酶。(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幼叶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细胞核、叶绿体、__________。(4)图乙中,7是_________________。D
NA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5)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300个子代噬
菌体。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半保留复制(2).DNA聚合(3).线粒体(4).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5).脱氧核糖和磷酸(6).1/150【解析】【分析】分析
题图可知,图甲表示DNA复制过程,A为解旋酶,B为DNA聚合酶;图乙表示DNA分子,1表示胞嘧啶,2表示腺嘌呤,3表示鸟嘌呤,4表示胸腺嘧啶,5表示脱氧核糖,6表示磷酸基团,7表示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8表示碱基互补配对,9表示氢键,10表示脱氧核糖核苷酸
链。【详解】(1)由图甲可知,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2)B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故B是DNA聚合酶;(3)植物绿色幼叶细胞中,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均含有DNA,都能发生DNA复制;(4)图乙中,7表示脱氧核苷酸分子,而4表示胸腺嘧啶,则7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
苷酸;DNA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5)由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亲代噬菌体含2条32P标记的DNA链,会分别进入两个子代的DNA分子中,故300个子代噬菌体中,会有2个噬菌体含32P标记的DNA链,所占比例为1/150。【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主
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情况,同时结合具体数据考查学生对于DNA链、DNA分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与计算能力。37.下图表示某一哺乳动物体内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判断该哺乳动物的性别是_____(选填“雄性”或“雌性”)。(2)图中发生减数分裂的细
胞,按分裂时期排序为_____,乙细胞含有_____个染色体组。(3)根据甲细胞中基因分布情况可判断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选填“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4)图中丙细胞的名称是_____,若丁细胞是由甲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次级卵母细
胞,则一个丁细胞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答案】(1).雌性(2).甲、丙、丁(3).4(4).基因突变(5).初级卵母细胞(6).Ab或ab【解析】【分析】甲细胞中有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
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所以丙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该生物个体的性别为雌性。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
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1)由丙细胞呈现的“进行不均等分裂”的特点可推知:该哺乳动物的性别是雌性。(2)依据各细胞呈现的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可推知:甲、乙、丙、丁细胞依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见,图中发生减数分裂的细胞,按
分裂时期排序为甲、丙、丁。乙细胞中每一种形态的染色体各有4条,说明含有4个染色体组。(3)正常情况下,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应相同,而甲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出现了不同的基因,而且该染色体的颜色完全一致,
说明在形成甲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4)图中丙细胞进行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若丁细胞是由甲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则一个丁细胞可产生一个卵细胞(生殖细胞)和一个极体;又因为丁细胞中组
成大的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别含有A和a基因,而组成小的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均含有b基因,因此一个丁细胞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组成可能是Ab或ab。【点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据此明辨各细胞分裂示意图所示的细胞分裂方
式及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38.现有两个普通小麦品种:品种①高秆抗病(TTRR)、品种②矮秆易感病(ttrr),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表示利用品种①、②培育品种⑥矮秆抗病纯种的相关育种方法,其中Ⅰ~Ⅶ代
表育种过程,请据图回答:(1)由品种①、②经过Ⅰ、Ⅱ、Ⅲ过程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是_____,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其中经过Ⅱ过程产生的后代中出现ttR_的几率是_____。(2)经过Ⅵ过程可获得____种单倍体幼苗,由品种①、②经过Ⅰ、Ⅵ、Ⅶ过程
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显著优点是_____。(3)通过Ⅳ、Ⅴ也可培育出品种⑥,其中过程Ⅳ常用X射线等处理植物,处理对象常选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原因是_____,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较大。【答案】(1).杂交育种(2).基因重组(3
).3/16(4).4(5).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6).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细胞分裂旺盛【解析】【分析】图中Ⅰ为杂交,Ⅱ与Ⅲ均为自交,Ⅵ为花药离体培养,Ⅶ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Ⅳ为诱发基因突变,Ⅴ为筛选、自
交。可见,由品种①、②经过Ⅰ、Ⅱ、Ⅲ过程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由品种①、②经过Ⅰ、Ⅵ、Ⅶ过程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由品种①经过Ⅳ、Ⅴ过程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是人工诱变育种。【详解】(1)基因型为TTRR的品种①
与基因型为ttrr的品种②经过Ⅰ过程的杂交、再经过Ⅱ与Ⅲ过程的连续自交,培育出基因型为ttRR的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为TtRr的品种③经过Ⅱ过程的自交,产生的后
代中出现ttR_的机率是1/4tt×3/4R_=3/16。(2)基因型为TtRr的品种③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基因型为TR、Tr、tR、tr的4种配子,因此经过Ⅵ过程所示的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4种单倍体幼苗。由品种①、②经过Ⅰ、Ⅵ
、Ⅶ过程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其显著优点是: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通过Ⅳ、Ⅴ过程培育出品种⑥的方法为人工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细胞分裂旺盛,发生基因突变的几率较大,所以在进行人工诱变育种时,处理对象常选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点
睛】解答此题需要理清常见的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人工诱变育种的过程、优缺点及原理等相关的知识,由题意和从图示中提取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39.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家谱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据图回答问题:(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遗传时遵循_____定律。(2)Ⅰ-
2的基因型是_____。(3)Ⅱ-2的基因型为_____,其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4)若Ⅱ-2与Ⅱ-3婚配生下一个正常小孩,其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基因的分
离(3).Aa(4).AA或Aa(5).1/3(6).1/2【解析】【分析】由“Ⅰ-1、Ⅰ-2和Ⅱ-1的表现型”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对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系谱图显示:Ⅰ-1和Ⅰ-2
均正常,其女儿Ⅱ-1患病,说明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Ⅱ-1的基因型为aa,由此推知Ⅰ-2的基因型是Aa。(3)Ⅱ-1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aa,据此可推知Ⅰ-1、Ⅰ-2、Ⅰ-3
和Ⅰ-4的基因型均为Aa。Ⅰ-1和Ⅰ-2、Ⅰ-3和Ⅰ-4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均为AA∶Aa∶aa=1∶2∶1,其中AA与Aa表现为正常。可见,Ⅱ-2的基因型为AA或Aa,其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4)
结合对(3)的分析可知,Ⅱ-2与Ⅱ-3的基因型为1/3AA、2/3Aa,产生的配子均为2/3A、1/3a,二者婚配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2/3×2/3)∶Aa(2×2/3×1/3)∶aa(1/3×1/3)=4∶4∶1。可见,若Ⅱ-2与Ⅱ-3婚配生
下一个正常小孩,其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2。【点睛】从图示中提取信息,找出系谱图中“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出现了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的家庭,以此为切入点并结合题意,准确定位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知识,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确定有关个体的基因型,进行相关
问题的解答。40.下图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流动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1)图1中①过程表示_____,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2)图1中③过程的原料是_____。(3)图2过程对应于图1中的_____(填图中序号)。图2所示物质中含____种五碳糖。(4)图
1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有_____(填图中序号)。【答案】(1)DNA复制细胞核(2)氨基酸(3)②2(4)①②③【解析】试题分析:(1)图1中①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2)图1中③过程是翻译,以20种氨基酸为原
料.(3)图2过程翻译对应于图1中的②过程.图2所示物质有DNA和RNA,所以含有脱氧核糖和核糖2种五碳糖.(4)图1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有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考点:对于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的综合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