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校本作业: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55.134 KB
  • 2024-11-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校本作业: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校本作业: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校本作业: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校本作业: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共(6)页,55.13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82266c12833245ae71ac15fedc9ea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校班级学生完成时间(30分钟)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诞.生(dàn)称.赞(chēn)遵.循(zhūn)渊.源(yuān)B.履.行(lǚ)辜.负(gū)权.威(quán)专横.(hèng)C.特殊.(s

ū)幼稚.(zhì)给.予(gěi)凝.聚(níng)D.惶.恐(huáng)概.念(kài)秩.序(zhì)依赖.(lài)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辨认典形密切休戚相关B.嬴得乳汁仁慈归根结蒂C.罪蘖刹那撕碎咄咄逼人D.缺陷惩罚传染不

足为奇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面对灰霾持续不退和PM2.5数值居高不下的现状,现在迫切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个人,起“全国一盘棋”的观念。②《查理周刊》杂志社受到恐怖袭击后,法国一位政府官员表示:目前反恐斗争的需要和特殊的安全形势,应重新审视军事项目

法案的裁军计划。③最新研究指出,南极冰层因气候变化而加速,将使南极皇帝企鹅数目锐减,因此,有不少科学家呼吁把皇帝企鹅列为“濒危动物”,加强保护。A.竖立基于溶解B.树立鉴于融解C.竖立鉴于融解D.树立基于溶解4.依次填入下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开始有能力接

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母亲的乳房不再是惟一的食物来源。终于他能区别自己的渴、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他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同时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他开始懂得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

的,很沉,纸很轻能撕碎。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我被人

爱是因为我长得可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简而言之就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母亲是无条件的,我

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

母爱。A.如果就而且因为B.因为就而且因而C.如果那么而且因而D.因为因此而且因为二、课时达标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

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

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

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5.从母亲的良知看出母爱具有什么特点?6.从父亲的良知看出父爱具有什么特点?7.从文章看,作者认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拥有怎样的世界?8.作者为什么说“成熟的

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三、能力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一下,为什么会不一样?

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

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

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

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

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

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

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

,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9.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有人

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C.亚当·斯密、约翰·穆

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10.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

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

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11.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

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

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二)语言综合运用12.下列划线处所填的

成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②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我真切地体会到海外赤子的命运与祖国的富强是的。③教育部要求,在从小学到研究生院的课程设置上,应更多的重视与他们的生活的事情。A.休戚与

共休戚相关息息相关B.息息相关休戚相关休戚与共C.休戚相关息息相关休戚与共D.休戚与共息息相关休戚相关13.仿照首句,另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要求句式和修辞手法与首句相同。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答案1.B(A项,“称”应读

作chēng,“遵”应读作zūn;C项,“殊”应读作shū,“给”应读作jǐ;D项,“概”应读作gài。)2.D(A项,形-型;B项,嬴-赢;C项,蘖-孽。)3.B(树立:对象多是抽象的事物。竖立:对象多是具体的事物。基于:根据。鉴于:觉察到,考虑到。溶解

: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融解:通常由于热的作用而从固态变为液态。)4.A5.从母亲的良知可以看出母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爱,它的爱博大,具有安全感。6.从父亲的良知可以看出父爱更代表着思想,代表着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父爱引导孩子

通向世界之路。7.从文章看来,作者认为一个成熟的人他应该达到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也就是说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8.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这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但是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

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9.C(C项“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错,二者不是对立关系。)10.B(“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不符合文意,原文是“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

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11.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不当,原文是“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

自由的快乐”)12.A(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戚与共: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13.(1)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2)溪流吟唱欢快的

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